魏國、韓國攻打周天子,秦獻公為什麼要起兵勤王?

大侃歷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周紀中有這樣一段話:顯王五年,秦獻公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賜以黼黻之服。即周顯王五年(前364)時,秦獻公在石門這個地方,打敗了韓、趙、魏三個國家的聯盟軍隊。本次戰役一共斬首六萬餘人,周天子賜予秦獻公“黼黻之服”。

我們知道,自從春秋時期以後,周天子的權威已不如當年,這時候各路諸侯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也就不用履行當年武王最初建立分封制時諸侯應盡的義務了。這樣來看,為何魏國、韓國攻打周天子,秦獻公會主動站出來起兵勤王?難道真的是秦獻公忠於大周,忠於周天子嗎?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秦獻公是一位非常具有野心,非常有志向有抱負的君王,他對秦國的貢獻可不亞於他身後的任何一位君主,因為他的存在,奠定了秦國後期發展。秦獻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名師隰,《世本》記作秦元獻公,《越絕書》又稱作秦元王。元,有“頭,首,始”的意思,也就是說,他堪稱秦國第一個王。

早年的秦獻公在魏國流亡,當時的魏國在中原地區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流亡期間的經歷給秦獻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回國擔任國君後便學習魏國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

這個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便是秦獻公起兵攻魏的原因之一。秦簡公七年(前408),晉國魏氏的軍隊攻打秦國,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逼使秦國退守洛水,沿洛水修築防禦工事。從此河西失地成為了秦國的執念,秦國曆代國君都以此為恥。

秦獻公二十一年(前364),秦獻公率領秦軍攻打魏國,奪取了原來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一鼓作氣,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到石門,斬魏軍首級六萬人。此戰取得了秦國前所未有的大勝利。英明的秦獻公把這些得到的土地賞給當時的地主和貴族,緩解了國內的矛盾,同時激勵了秦軍的士氣。周天子也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的伯爵。

另外,秦獻公內心還有一個計較——試探虛實,同時刷存在感,提高自己的社會影響力。

秦獻公十九年(前366),秦獻公眼見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便打算以此為藉口,起兵勤王。這樣不僅可以試探魏國的軍事實力,看看自己能否有實力可以在後面收復河西之地,同時也可以在周天子那裡積德,賺點口碑。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沒了實權,但是能得到周天子的首肯,抱緊周天子的大腿總歸會名正言順,萬事都講究個名份。後來,人稱虎狼之師的秦軍在洛陽打敗韓、魏兩軍,果然得到了周天子的讚賞,秦國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秦人彷彿又看到往昔的榮耀,國內的注意力不在糾結於國內矛盾而是轉向外戰。

同時這次勤王也讓秦獻公試探出魏國的實力,三年後他便發動了收復失地之戰。

在明君治理之下,一切利益都是以國家利益為標準。自此以後,東方各國都知道了不能小覷西邊這個邊陲蠻夷之國,同時周天子也感激涕零,畢竟這是一個幫助自己、忠於自己政權的諸侯國。這一仗,秦獻公為今後秦國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鄧海春


春秋時期,各國諸王早已經站穩了腳跟,周天子的威望自然也不如當初。這些諸侯們不僅不畏懼他,反而還敢直接帶兵打他。當年魏、韓兩國就曾經對周天子出兵。但是就在這危急的關頭,秦獻公卻突然站了出來,主動帶兵去勤王。他真的有那麼好心,仍然忠心輔佐著周天子嗎?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好比是老大和小弟的實力發生了對換,當小弟已經擁有了比老大更強大的力量之後,他還可能忠心的跟著老大走嗎?秦獻公也是這樣的,他是一位極具有理想的君主,之所以主動跑去勤王,目的主要是有兩點。 第1點目的,打探虛實。出兵去救周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能讓他一探韓、魏兩國的實力,同時還讓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秦獻公對魏國一直也算是虎視眈眈,他希望在瞭解了對手的實力之後,能夠有機會將河西之地給收復回來。



第2點目的,以此獲得周天子的肯定,讓秦國的地位更加高。雖然當時周天子手上的實權已經被架空了,但他畢竟算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如果能夠得到他的肯定,那麼秦國的地位也會更加的高一些。事實的確是這樣,在打贏了那兩個國家之後,周天子對秦國是大力的讚揚,這也使得秦國開始名揚天下。 在探得了魏國軍事實力之後,秦軍這邊養精蓄銳三年,便開始對魏國發起戰爭,為收復失地而不斷努力。此後,秦國的實力再一次震驚了所有人,沒有哪個國家再敢輕瞧這一個只佔了偏遠地區的小國家。

這其實也是體現了秦獻公的聰明才智,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君王。在其落魄之時,他沒有選擇自我抱怨,沒有選擇就此一蹶不振。反而是學會了韜光養晦,默默的補充知識,靜下心來等待時機,然後再伸出利爪,給當年為他帶來傷害的人狠狠一擊。從這就能看出,秦獻公是一位很能忍耐的人,而這樣的人,就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除了知道韜光養晦以外,他還明白一個道理,提高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大家別小瞧這一種影響力,它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東西,卻能在背地裡帶來幾種好處。第一,震懾住敵人,讓人不敢小瞧。第二,提高自己人員的士氣,從而爆發出更強大的力量。所以,秦獻公當初之所以出兵幫助周天子,如意算盤是打的噼裡啪啦響的。


歷史全


秦獻公之所以要給周天子解圍。其目的有三。

佔領道德高地

隨著周王室武力值得衰落。實際上各種諸候早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秦獻公這時候跳出來攻擊韓魏兩國,塑造自己尊周忠臣的形象,給秦國撈取政治分數。秦獻公高舉道德大棒,主要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類似現代社會世界警察高舉反恐大旗一樣,只要手裡有了這一面旗,誰不服我就打誰。這一手段被三國的曹操,殘唐五代朱溫當高招模仿。當某天打天子旗不起作用以後,他們會立刻拋棄天子。




獲得實際的利益

秦國一向有雄心大志。歷代帝王都有統一天下的心思。只有壯大自己,削弱別人,才能實現這樣的目的。但是每一次你和別人打架,你總得找個合理的藉口吧。韓國和魏國攻擊周天子正好給了秦獻公這樣一個口實。秦獻公出兵以後,不但佔了地方,而且殺了幾萬人,奪了許多的輜重,裡子面子他都有了。這樣的好機會,他怎麼能夠放過?

向六國展示實力,達到立威的目的

秦獻公當上秦國君主以後。,一直在進行埋頭的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勵精圖治。秦國的國力迅速增強。秦獻公這一次通過攻擊韓魏兩國,也相當於昭告天下,我出關了,讓你們大家看看秦國的實力有多麼厲害。

通過以上三條的總結,我們也可以看出秦國的出兵,名為幫周天子,仁義大旗之下掩蓋的實際仍是赤裸裸的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