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在伊朗長大》: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外婆習慣採集茉莉花,每天放在胸口,所以聞起來就香香的了。


喜歡這種哀而不傷的表達方式,儘管已經痛到了骨髓和靈魂深處,仍然娓娓道來流暢不間斷地低訴。在長大的過程中,瑪姬遇見了一次又一次悲傷絕望,但生活還得繼續,儘管有時候看起來毫無希望。黑白世界有時候比繽紛色彩更有力量,簡單而孤獨。

《我在伊朗長大》: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在伊朗這個瘋狂的國度,瑪姬眼裡的世界是扭曲的。雖然大多數人早已習慣了扭曲的生活準則:男人習慣了發號一切束縛女人的施令,女人卻理所當然地逆來順受。但瑪姬是個有著自由意志的女孩,從小她就大膽地掀起束縛臉龐的面紗。在龐貝滅亡時還穿著“邁克傑克遜”的T恤在大街上晃悠。伊朗動盪的生活環境給她的人生帶來了許多坎坷。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這個出生地帶給她的困擾從沒有離開過。

革命家叔叔用獄中的麵包屑為瑪姬做了兩隻小天鵝。稚嫩的她第一次從鮮血中認清了這個荒唐的世界。藝術家喜歡用浪漫主義手法來表達絕望氣息。


本片全然沒有一點歌頌愛情的意思。儘管感情開始的時候像天堂一般美好,每次都以為這次會不一樣,卻都沒能逃脫無疾而終的命運。婚姻也只是讓瑪姬認清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自由的靈魂還是想要去流浪。

《我在伊朗長大》: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離開需要勇氣,回家更需要勇氣。她兩度離開祖國。後一次或許是永遠的訣別,在充分考慮之後,瑪姬終於確定這片土地不適合她。母親是有多理解女兒才會忍痛說道,不許再回來!

電影的情感基調並不是由低落呈持續上升的主線。這是由大環境決定的。作為一個伊朗人,必定有一生都繞不開的家國情愁。然而作為個體,為了生存,要麼融入環境放棄自由,要麼就是永不停歇的抗爭。不難想象,瑪姬此後的人生必定面臨更多更大的挑戰。她經歷了革命的殘酷和成長的艱辛,戰爭結束後,她仍然感到絕望和孤獨,生活的困境一直存在,好像並沒有變得好一點。

但兜兜轉轉浮浮沉沉之後,她終於認清了自己從哪裡來,也能夠寵辱不驚地面對這個問題。

《我在伊朗長大》: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外婆的話猶在耳畔,她坦然地告訴別人,“我來自伊朗”。電影到這裡,或許在試圖教會我們應該如何接納自己。

有意思的是,電影的製作人並不來自伊朗,而是來自法國和美國,這一點很感動我,不同地域的人類在許多種感情上是能夠互相理解的。

《我在伊朗長大》: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我在伊朗長大》有另一個好聽而意味深長的名字《茉莉人生》。外婆習慣採集茉莉花,每天放在胸口,所以聞起來就香香的了。外婆出場不多,卻是靈魂人物,點睛之筆。外婆提醒瑪姬,要永遠保持自尊,忠於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