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歷史雜談》04,明朝這次蝗災,杭州幸好有范仲淹在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時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小時候家境貧困,學習十分刻苦;做官時,有主持正義、敢於直言的美名,曾經做過參知政事,即副丞相,治國治軍多有創見。

《歷史雜談》04,明朝這次蝗災,杭州幸好有范仲淹在

仁宗皇佑二年,江蘇吳中一帶發生了大蝗災,當時范仲淹正在浙西任職,災區杭州,屬於他的管轄地區,他一方面開倉放糧賑濟,救民於水火;一方面發揮百姓的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使他們自力更生解決生計。

《歷史雜談》04,明朝這次蝗災,杭州幸好有范仲淹在

吳中人民喜歡賽船,又崇尚佛事,范仲淹鼓勵人們賽船、修寺。他身為太守,身體力行,親自參加這些活動,和同僚在湖上觀看舟船競速,百姓們自春至夏,趨之若鶩,都來賽船、觀賞。富貴之家,往往為其供食、出力,許多人家而賴以活命,圍繞這活動的各行各業,也隨之活躍振興起來。

范仲淹還召集了許多寺院的主持人,開導他們說:“今年災荒,人們生活艱難,多願找點活計幹,工錢也就比往年賤,你們可以大興土木,修建寺廟。於是,好多寺廟開始興修,一時掀起了破土動工的熱潮。官家的各種房舍、倉庫也趁機興建。就這樣,當地每天都有上千人參加到各種工程的勞役中去,閒散勞力各得其所,百姓度饑荒有了生路。

《歷史雜談》04,明朝這次蝗災,杭州幸好有范仲淹在

然而,有人卻對范仲淹這種做法卻持有反對態度,向朝廷啟奏道:“杭州官府不撫卹百姓,荒廢政事,整天遊玩宴享,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范仲淹聽到這些,逐條加以駁斥,說明了所以這樣做的原因:“遊宴興作,正是在於調動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苦的百姓,使其依靠手藝或勞力能依賴官家或和人進行的這些活動和工程,解決災荒困難,維持生計,不致於流離失所,凍餓而死於溝壑罷了!

事情果然如此,在吳中出現的這場特大天災中,只有杭州在范仲淹的因勢利導下,沒有感受到這種災難,而且還繁榮了各項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