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打的是极其的惨烈的?

史学达人


血战双堆集。

1948年11月25日,刘邓中原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兵力,将从永城南进的国民党黄维第12兵团4个军11个师的12万人马包围在以双堆集为核心的纵横7.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此时的黄维兵团,虽称不上所向披靡,但也实实在在地算得上兵强马壮。其所属的第18军是国民党头面人物陈诚赖以起家的核心班底,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18军老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更是与华东野战军交手多次,被称为“狡如狐、猛如虎”的悍将。

不料,11月27日,中共地下党员、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借着突围的机会率领师部和2个团5500多人战场起义,这无疑给了信心满满的黄维当头一棒。

到12月初,黄维以第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此即“双堆集”之由来),以第85军守腰周围、李庄地区,向西防御,以第14军守张围子、杨四麻子地区,向东防御;以第10军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间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设双堆集以北。依托村庄构筑了大量地堡群,并利用汽车和沙袋,甚至尸体筑成防御工事,妄图死守。

双堆集之战最为血腥的一天从12月9日中野进攻双堆集南面的大王庄开始。防守大王庄的是第18军第33团,该团部队骨干坚韧、训练有素,战术水平极高,全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是国民党当时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胡琏

进攻大王庄的是华野7纵20师的两个主力团:58团和60团,两个团兵力合计超过6000人,且大部装备了缴获的美式武器,士气高昂。9日下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华野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占领了大王庄。

深知大王庄失守将会把第12兵团带入绝境的胡琏闻讯大为震惊,连夜命令第18军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大王庄,并投入了第12兵团剩余可用的全部重型火炮。10日晚上零点刚过,大王庄内的解放军7纵第59团还没来得及盖好掩体工事,就遭到了国民党军暴风骤雨般的重炮轰击。数百门各式口径大炮在短短50分钟内便在狭小的大王庄倾泻了数千发炮弹,第18军出动一个营反击大王庄,被解放军击退,随后胡琏将剩余的坦克也全部投入到大王庄,10日上午,大王庄被国民党军夺回。

12月10日,华野,中野陈粟、刘邓首长和黄维、胡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王庄这个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中午,中野6纵46团,华野7纵59团、60团的两个多团兵力,又向大王庄发动反击。

王近山

中野6纵的司令是王近山,对,就是那个号称“王疯子”的王近山。华野7纵的司令是成钧,他也是实打实的开国中将。

一方是志在必得,一方是退无可退,双方的战斗很快演变成了白刃战,第18军将所有可用的人员全部投入大王庄战斗,解放军也不断增兵。激战至傍晚,战斗已经演变成了比谁更疯狂,国民党士兵刚刚在喷火器的掩护跳进烧焦的堑壕,转眼就被解放军士兵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赶了出来;士兵们端着刺刀刚刚战到一起,覆盖的炮弹就把他们无差别变成血沫……据幸存者回忆,整个庄内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工事,每一平米土地都有数十块弹片,战壕和工事内尸体相叠三层,人在堑壕内走一圈后,壕底的血水之多足以浸湿裤腿。

到夜间,第18军的精锐消耗殆尽,华野7纵也是连警卫连都冲了上去,随着最后一声枪响,解放军重新占领了大王庄,而黄维兵团的命运也就此注定,在大王庄,国共两军的伤亡合计达到了一万多人。

当晚,负责驻守大王庄附近小王庄的第85军第23师师长黄子华在望远镜中目睹了大王庄一昼夜激战后,心理防线崩溃,率部投诚。

三天之后,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基本全部歼灭。此役,国民党军伤亡4.6万余人,被俘4.6万余人,伤亡与被俘人数之比达到了惊人的1:1。而解放军的伤亡也达到了25000多人,占到淮海战役总伤亡人数的19%。


每日一段历史


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小时候听一个老兵讲的,他就参加过。(当时为了防止廖耀湘兵团撤回沈阳,林彪在黑山一带布防,当时国军黑压压一片,没命的往上冲啊,战到白热化。刚开始解放军包围了国军,国军又上来一匹包围解放军,解放军增援部队又包围了国军,国军又上来包围解放军,打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国军为了撤回沈阳派了飞机,也分不清谁是谁了,就是炸啊,死老多人了)这个老兵很幸运活了下来,原因是他三天三夜没睡觉躺到弹坑里睡觉了。打扫战场时解放军还以为他死了,听到打呼噜声才把他喊醒的。他一边讲一边汗都从脸上流下来了


壶中壶


上甘岭战役:

首先,此战结束后,我们看看中美两军对参战战士的表彰:

美方:两台内颁发三块象征着军人最高荣誉的“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只颁发5块。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只才颁发了4块。

再看志愿军方面:志愿军15军中立三等功以上的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志愿军有至少38位有名有姓的志愿军战士通过拉响炸药(手榴弹,爆破筒)、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等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无名英雄更多。


其次,我们看看双方的弹药消耗。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3.7平方公里(3700000平方米)大小的山地上,美军发射了190万枚炮弹和5000枚航空炸弹,平均每2平方米,落下一发炮弹!要知道,一发105毫米榴弹炮弹的杀伤半径是10米到20米左右。。。

战后,我方固守的阵地被削低2米,许多坑道别削去五六米。有人在上甘岭阵地上随便抓起一把土,数出32粒弹片。

对于我守卫阵地的战士来说,最喜欢的武器就是手榴弹,掷弹筒。这主要是因为机枪需要维护保养,同时,弹药消耗大,后勤保障困难。四十五师一个师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

最后,再看看伤亡情况。

志愿军:投入4.3万人,阵亡7100余人,伤8500余人。以1号坑道为例:前后投入三四百人,最后只活了8人。这八人中,有两人在撤退时牺牲了。活着走到军部的6个人中,又有一人吃饼干和罐头撑死了。这个1号坑道,就是“一只苹果”故事里的主角。

联合国军:投入4万人,伤亡15000人。

此战中,志愿军凶悍的战斗作风,让美军胆寒。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历史上,打得非常惨烈的战役非常多。在我国唐朝发生的睢阳保卫战就是其中一例。

公元755年,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亲自带领叛军南下,一路攻城略地,打得唐军节节败退。


公元757年,尹子琦率领十三万叛军攻打睢阳。当时的睢阳城就在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当时江淮地区的屏障。在安史之乱中,唐朝中央政府需要的赋税收入和粮食多半由江淮地区提供。如果睢阳失守,叛军就会很快攻占江淮地区,掐断唐朝中央政府的财源和粮食供应。因此,要保证江淮地区的安全,就必须守住睢阳。


当时,驻守睢阳的唐朝官员是睢阳太守许远。他手下官兵只有几千人。许远看到叛军来势汹汹,马上派人向真源县令张巡求援。虽然明知叛军人多势众,但是张巡还是毅然率领手下三千人去睢阳支援许远。许远和张巡的部队汇合后,守军总共才六千八百人左右。


在战斗中,张巡身先士卒,率守军不分昼夜与敌军苦战。张巡带领守军连续战斗十六天,多次打退叛军进攻,消灭叛军两万多人。


张巡作战勇敢,智勇双全。睢阳太守许远自愧不如,于是主动把守军的指挥权让给张巡。从此,许远只管后勤杂务和筹集粮食。城中的守军统一由张巡指挥。


到了五月麦子成熟的季节,叛军在城外收割麦子,被张巡发现。张巡马上派人击鼓,集合将士,表现出马上要出城战斗的样子。叛军马上停止收割麦子,列队摆出战斗阵形准备迎战。张巡却下令停止击鼓,并且让将士们休息。等叛军放松警惕,张巡派猛将南霁云带兵出城偷袭叛军。南霁云带兵直捣叛军主帅尹子琦大营,连续砍杀叛军多人。


然而睢阳的存粮有限。等到这一年七月的时候,城中的粮食快吃完了。守军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许多将士活活饿死。幸存下来的将士只剩下一千多人。他们饿了,只能啃树皮或者捉麻雀老鼠吃。即使是这种情况,唐朝守军将士们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人叛变。


因为形势危急,张巡只好派南霁云出城求援。南霁云先向驻守彭城的唐朝官员许叔冀救援。许叔冀贪生怕死,不肯出兵求救睢阳。南霁云无奈,又向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求援。没想到贺兰进明也贪生怕死,拒绝出兵。南霁云再去宁陵求援,得到援军三千人。

南霁云带着援军趁着夜晚回睢阳城,却在半路上被叛军发现。叛军出动大部队围剿南霁云。南霁云只好带着援军边打边走。最后,跟着南霁云进睢阳城的人只有一千多人。其余将士多半牺牲在城外。


到了这一年的十月,睢阳城已经彻底弹尽粮绝。张巡领导的守军将士都已经饿的站不起来了。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叛军攻入睢阳。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都被叛军俘虏。因为他们拒绝向叛军投降,所以全都惨遭叛军杀害。在战前,睢阳城总共有四万多人。在睢阳城沦陷后,幸存的人不到战前人口的百分之一。


虽然张巡和许远等人最后壮烈殉国了,但是他们忠于国家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敬佩。


寒松722


历史上有一场战役,生还率只有百分之三,活下来还不缺胳膊断腿的不到百分之一,交战双方死亡人数超过两百万,城市原来有居民50万,交战过后全城居民只剩下三万五千名,这场战役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的在于巷战,苏德双方的军人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用血肉争夺每一所住宅,当时战报都是这么写——我们已经占领的厨房,但是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顿河!顿河!我是大鲟鱼!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坐标:xxxx”
“收到!...等等,大鲟鱼同志,这里显示是我们的地盘!”
“是的!但是德国人马上要攻进来了!请求炮火支援!立刻!马上!”

“我全都明白了。兄弟,永别了。”

当时的苏联兵工厂,所有的工人都是背着武器生产,十几米外就有兄弟部队和敌人在交火,工人随时要停下手里的生产任务,扛枪与敌人开战。敌人不进攻的时候,工人们继续生产,很多时候,坦克刚下流水线就马上开炮冲向战场。


在斯大林格勒没有前线后方的区别,只要还活着,就要随手捡起武器厮杀,周围没有一个人能活过五天。


斯大林格勒战役把整个斯大林格勒轰成了渣,当时的人们面对满地尸体已经无动于衷,只能就地掩埋,战后还经常能大规模挖出双方士兵的尸骸。




老兵不死!


西山讲历史


前面大家都说了很多了,那我就说说明末的江阴保卫战吧。

1645江阴保卫战比起一战二战动辄百万大军自然略逊了一畴,但是惨烈程度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恭顺王孔有德三王统二十四万清军,携带两百余门火炮围城。

值得一说的是,此时顺治已经在北京正式登基,面南称帝。弘光朝廷已经覆灭,南京被攻破,小小的江阴已经得不到任何增援。

此战,十万江阴百姓对战二十四万清军铁骑,血战孤城,抵抗了八十一天,击毙清军七万五千余,亲王三人,大将十八人,城破之时,无一人投降,终被屠城。

此战,江阴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

而在三百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发生了一次堪比1645江阴保卫战的战争。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前线节节胜利,战线不断向南推进,整个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所有人都能预料到不久之后战火即将蔓延至南方。

而就在几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的同时,在德国顾问团指导下制定的《国军战争指导方案》颁发了。

这个方案很明确地指出: “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

而最终的决策是,沉船封江,不让日本海军进入长江。

而此战,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海军将士以惨烈的牺牲拼死掩护了淞沪前线70万陆军弟兄的脊背!


HowY219862544


朱德指挥的三河坝战役是我军历史上一次比较惨烈的战役。这次战役虽然规模不大,3000对2万,时间不长,只有3天,但从这次战役中走出了共和国3位元帅:朱德、陈毅、林彪,2位大将:粟裕,许光达,1位上将:周士第。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到了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为了确保主力部队南下,周恩来命令朱德率二十五师3000人在三河坝阻击国民党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的进攻,阻击时间为3天。当时二十五师师长是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林彪、许光达是连长,粟裕还是一名班长。

战斗中,朱德、陈毅亲临一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在敌众我寡、弹少援绝的险恶情况下,我军以一当十,血战三昼夜,敌人以炮火狂轰滥炸,我军依托壕沟阵地,一次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许光达、粟裕先后负伤。共产党员、三营营长蔡晴川,是黄埔军校三期生,在笔枝尾山战斗中,带领全营200多名官兵断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朱德下令部队撤出战斗。此役消灭敌人1000多人,但我军也损失了(死伤俘散)约1800多人。

后来,经过天心圩整顿,朱德、陈毅率领这支800多人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朱、毛会师。

参加 南昌起义的肖克上将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





zj史海拾贝


介绍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光听这个别称就可以看出这场战役的伤亡惨烈程度。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多、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


  • 尔登战役发生的历史背景: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德国统帅部因此决定加强对法国的打击,迫使法国投入本国全力兵力,消耗殆尽法国兵力,进而灭亡法国,德军统帅部因此制定作战计划,选择法国的凡尔登作为重点进攻地点,凡尔登是通往法国首都巴黎的交通要道,一旦拿下凡尔登,法国巴黎就会沦陷。


  • 战役企图:

1916年初,德军统帅决定在法国东线战场积极进行防御,在西线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凡尔登地区突出部实行战略突击,以此消耗法军的主力,迫使法国投降。

  • 兵力部署与炮火准备:

德军方便部署:第7、第18、第3军担任正面突击,第5军担任左翼掩护,第15军在奥恩河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法军方面部署:法军先后在凡尔赛部署69个师。

德军炮火方面:德军为了不暴露主攻方面,在1916年2月21日,德军动用1200门火炮,对法军40公里的战线进行持续数个小时的火炮覆盖,法军的正面防御战线被德军炮火轰炸的惨不忍睹。


  • 正面进攻:

德军在火炮对法军的正面防御战线覆盖之后,德军从3月5日开始在正面战线集团型的进攻法军战线,遭到法军的殊死抵抗,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德军仅仅攻占几个小据点。随后在4月至6月份的会战中,德军使用喷火器、毒气弹与轰炸机的配合下,猛烈进攻法军,法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第二道防线撤退,德军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占领了杜奥蒙要塞。

由于德军德军推进速度过快,丧失火炮方便支援的优势,法军在随后援军及时赶到,德军遭到来法军炮火覆盖,德军付出惨重伤亡。

  • 战争结果:

凡尔登 战役前后双方交战10个月,最终,法军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抵抗住德军进攻。最后法军成功进行战略反攻,基本收复收复而被德军占领土地。

小姐姐说:

此战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小姐姐讲史


您提出的问题一瞬把我带到了1937年8月13日那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上海滩前。使我夜不能寐,提笔回答了您的问题。我心目中打的最为惨烈的战役只有八一三淞沪会战(日称上海事变)这是一场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保家为国,共御外侮的惨烈战役。七.七事变以后倭人亡我之心不死,屡生事端,海、陆、空军集结上海,日本陆相杉山元扬言:三个月解决中国事件。1937年8月13日中国守军先发制人,率先向日军发起攻击,战役初期中央军精锐尽出,87、88、36师三个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就连宋子文的私人武装全部德国装备的税警总团共三万人(战后仅剩二千人)都编入了战斗序列。开始还在观望的各路军阀看到老蒋绝心,国难当头也纷纷赶往松沪战场。川军由薛岳将军指挥,穿着草鞋走出蜀地,再换火车日夜行军,于10月13日川军20军134师打响了川军抗战第一枪,桂军由白崇禧将军指挥于桂林誓师,星夜开赴战场,桂军6个师,6万将士,一下火车,随既加入战斗,仅三天伤亡4万人,组织万人敢死队无一生还,桂军惨烈,川军威武。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是战死在淞沪的最高将领,自他而下67军全部阵亡。战斗之惨烈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是场"绞肉机"似的战斗,国军一个师的兵力三小时全部覆没,倭国投入兵力二十余万,海陆空全面开火,我方军民几乎是用血肉之躯组成一道道防线,阻击日军进攻,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沪会战中国军人参战80余万,死伤超过30万,曰本投入兵力20万。伤亡5万余人。这场战役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同仇敌忾。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人八年抗战的序幕。我辈当自强报国,不负先烈英灵。抗战将士万岁,国家昌盛,民族万岁。





白玉汤1975


1938年4月上旬,徐州会战中的北线日军主力矶谷师团和坂垣师团分别在临沂和台儿庄遭到重创,残部分别退回莒县和峄县,据城死守,等待后续部队增援。在台儿庄大捷之后,第五战区长官部曾下令汤恩伯军团和五十九军分别追击,反攻莒县和峄县,意图收复这两个县城,全歼矶谷师团和坂垣师团残部,但五十九军赶到峄县时,日军已经占领主要制高点,进攻不利。汤恩伯在南口会战中和日军硬刚正面之后损失惨重,仍然心有余悸。后来在山西战场和八路军交流,听了八路军讲游击战和运动战,很是心动,所以这时候也拒绝攻坚,而是将部队一线摆开,和日军搞起了延翼竞争。

延翼竞争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在战斗中经常会出现的打法是,正面吸引敌人主要火力,派有力部队从侧翼迂回到敌人侧背攻击,可以前后夹击敌人。因此,在任何战斗中,保护侧翼安全不被敌人迂回偷袭,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淮海战役中的潘塘镇之战,就是解放军和国军都想从侧翼迂回,攻击对方侧背,结果放生了遭遇战。所以,在战场上每个指挥员都需要特别注重保证自己的侧翼安全,否则就会被敌人迂回偷袭,切断后路,让自己陷入被包围状态。

而汤恩伯这时候和日军延翼竞争也就意味着,日军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自然是防御姿态,要保护侧翼安全,而汤恩伯军团作为第五战区的主要机动打击兵团,此时本来应该采取强攻态势,正面突破日军正面防御,或者是分割包围日军,分别歼灭。但汤恩伯却不断的延伸自己战线的两翼,一开始还试图迂回攻击敌人侧背,日军也不断延伸自己的左右两翼战线,双方就变成了僵持局面,都在不断延伸侧翼,正面却不进攻。这样,汤恩伯军团就错失了围歼残余日军的机会。因为这个时间窗口很短,如果不能在增援日军到达之前就歼灭,等到增援的日军到达战场,汤恩伯军团就只能全线撤退了。

所以,汤恩伯的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最后,日军从华北陆续调派一零三师团和一零五师团,以及酒井兵团一部,增援山东战场,到达莒县和峄县附近。到四月中旬,日军在徐州会战的北线战场的兵力已经达到四个师团以及酒井兵团一部分,并且配属了刘桂堂伪军的七八千人,共计二十万人左右,各种炮火齐全,弹药储备充分。随即展开反攻,目标仍然是临沂和台儿庄。

临沂方向此时五十九军已经撤离,只有庞炳勋部队残余的六七千人在坚守,台儿庄方向则是孙连仲部在继续坚守,外围是汤恩伯军团的约十万人。因为之前日军进攻临沂和台儿庄时轻敌冒进,实际上是属于浪战,完全不把国军地方部队放在眼里,所以才遭到了失败。日军轻敌到了什么程度呢?五十九军到战场后,顾不上休息,连夜开始组织夜袭,结果发现日军这时候夜间连正常的岗哨都没有,只有很少的一些流动哨在往来巡逻,所以被五十九军一举偷袭得手,日军损失惨重。

因此,日军这次卷土重来,就没有再敢轻敌冒进了,而是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以一部兵力正面进攻临沂和台儿庄,而将其主力放在台儿庄西北方向的禹王山一带,企图从这你迂回攻击,实际上是置台儿庄于不顾,一举渡过运河,直接威胁徐州,这样就让临沂和台儿庄的国军坚守部队成了孤军,而且失去了后方。因此,保护禹王山一带的安全,防止日军迂回偷袭,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刚才风尘仆仆的从云南一路赶到徐州会战战场的滇军六十军身上。

滇军虽然只是一个军的番号,在当时的徐州会战参战部队中,和其他的集团军、军团相比,这个番号不算很高,但部队人数却不少。当时的六十军下辖一八二、一八三和一八四四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所以全军总共有十二个步兵团,此外,军部还有警卫营、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卫生队、防毒队等技术部队,全军人数总计达到4.5万人,这差不多是徐州会战参战部队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军级的作战单位了。要知道,此前的参战部队中,五十九军的3.4万人已经算是比较多了,六十军比五十九军还多出来一万人。

到战场之后,一八二师和一八三师参加了对日军的追击战,但很快就变成了日军的反攻,在蒲汪和辛庄都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当时滇军初到抗日前线,对日军的战术风格不甚了解,所以在战术上有些时候不够周全,导致阵地失守,最后被迫退守禹王山,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血战。在禹王山血战中,一八四师控制为预备队,一八三师和一八二师为第一线。日军到达战场后,仍然是传统的打法,先升起系留气球观测国军阵地,指引炮火进行炮击。在第一天,日军就以猛烈炮击对滇军部队造成了极大损失,有些团第一天就损失超过五百人。随后的几天,滇军也进行了几次阵地反突击,其中潘文英主动率部冲入敌阵,与敌军进行近距离肉搏战,最后全部牺牲。

滇军虽然凭借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火力不足以压制日军,而被日军重创。在一次进攻中,日军甚至用炮弹组成的弹幕对一个突出的部队进行遮断,后方部队增援不上去,导致这个突出的部队被日军重点打击,最后只有二三十人退下来,其余全部牺牲。滇军部队的装备在当时的参战部队中也算是比较好的,可能仅次于中央军汤恩伯部,比五十九军还好,也是如此,其他部队就更加可想而知了。最终,禹王山阵地全线失守,被迫退过运河,向徐州方向转进,掩护战区其余部队突围转进。

在退到徐州附近时,六十军军长卢汉对部队进行重新整编,整顿之后,一八二和一八三师各自只剩下了一个团,等于各自损失掉了三个团,一八四师情况稍微好一些,还剩下了三个团,等于只损失了一个团。在二十五天的战斗中,六十军仅团长一级的干部,损失就超过一半,潘文英、严家训等团长阵亡,潘朔端、杨炳麟等团长负伤,营连排干部损失超过五百人,部队阵亡四千余人,负伤九千余人。而在从禹王山阵地退出时,大量负伤的干部战士只能丢弃,来不及后送,最后都被日军残忍杀害,只有极个别人历经千辛万苦后归队。

滇军没有参加北伐,也没有参加北伐之后的历次军阀内战,但相对其他军阀而言,部队数量并不多,抗战军兴之后,各地军阀部队踊跃奔赴前线参战,云南部队也不甘人后,将地方保安团队等部队进行整编和补充之后,编组为六十军参战。禹王山血战是滇军部队第一次参加抗日战争,也是北伐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自己的面貌。虽然六十军同样损失惨重,并且在战斗中出现了一些因为经验缺乏而不应该有的失误,但六十军相对其他部队而言,装备精良,军容整齐,军纪严整,仍然给全国人民和参战各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