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誰升誰降,今日揭曉!

2月28日,隨著安慶市統計局發佈2019年主要經濟指標,安徽省16地市經濟數據全部發布。因第四次經濟普查後的數據修訂,安徽各市經濟發展態勢和排位出現較大變動。

你的家鄉表現怎樣?一起來看。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製表:王碧琦

7市超過2000億元,合肥一馬當先衝擊“萬億城市俱樂部”

從經濟總量看,合肥一馬當先,繼續領跑全省。2019年合肥經濟總量連跨兩個千億元臺階,達到9409.4億元,成功跨入全國省會經濟10強,在全國城市經濟排行榜上再前進4位。

統計發現,合肥從2000年之前的排名全國90位左右,到2019年位居全國第21位,整整前進了70位!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在內的全國所有城市中,“黑馬合肥”是提升最大、最快的,沒有之一!

放在長三角城市群中來看,合肥排名再進一位,超過了南通,排在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之後。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速,2020年合肥將極大可能躋身“萬億城市俱樂部”。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合肥

蕪湖排在第2位,經濟總量達到3618.26億元;滁州憑藉強勁的速度,以2909.1億元的經濟總量,衝到了第3,距離進入“3000億元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遙。由此,滁州也完成了2016年黨代會提出的“衝刺總量全省第三”的目標。

阜陽位居第4,經濟總量達到2705億元;安慶、馬鞍山分列5、6位,分別為2380.5億元、2111億元;蚌埠位列第7位,經濟總量為2057.2億元。這也是目前全省7個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元的地市,比2018年多出5個。

從全省來看,9000億、3000億、2000億、1000億成為四個整數關口,多個地市經濟總量實現重要跨越。合肥首次突破9000億元,滁州、阜陽、安慶、馬鞍山、蚌埠5市首次突破2000億元。根據全國城市經濟的初步彙總,合肥、蕪湖、滁州、阜陽都將躋身全國城市經濟百強。

從經濟增速來看,滁州、亳州、阜陽3市的經濟增速在“9時代”。其中,滁州經濟增速達到9.7%,為全省最高,亳州、阜陽緊隨其後,增速分別為9.4%、9%。宿州、六安、蕪湖、馬鞍山4市的經濟增速在“8時代”,分別為8.7%、8.4%、8.2%、8%。

與全省經濟增速相比,11個市經濟增速跑贏全省7.5%的經濟增長水平。這11個市分別是滁州、亳州、阜陽、宿州、六安、蕪湖、馬鞍山、池州、宣城、黃山和合肥

經濟格局“重新洗牌”,滁州、阜陽上升明顯

從16地市的排名格局來看,狀元、榜眼沒有改變,中上游變化明顯。

3個市排名上升。滁州上升2位,從2018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3位;阜陽上升2位,從2018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4位。這一排名變動也帶來安徽地市經濟格局上的重新洗牌。

決策雜誌(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滁州經過4年奮進,成功拿下安徽經濟“第三城”。

從目前排名來看,安徽經濟“第三城”競爭格局趨於明朗。滁州、阜陽、安慶、馬鞍山、蚌埠五城分別位列第3到7位,滁州領先阜陽204.1億元,領先安慶528.6億元,馬鞍山、蚌埠與滁州差距較大,在800億元左右。可以說,滁州在衝刺安徽經濟“第三城”的擂臺中,已經佔得主動和較為明顯的優勢。

另外,亳州上升2位,從2018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

4個市排名下降。其中,馬鞍山下降3位,從2018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6位;安慶下降1位,從2018年的第4位下降到第5位;宣城下降2位,從2018年的第9位下降到第11位。

區域經濟格局上的“洗牌”,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數據統計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即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地方經濟迎來一次高質量“體檢”。

決策雜誌(微信ID:juecezazhi)梳理了2018年安徽16個地市經濟總量修訂的前後數據,發現了一些新變化。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製表:王碧琦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數據,與2018年修訂前的經濟總量相比,此次修訂後數據上調的地市有13個。

上調最多的是滁州,上調了792.4億元;

合肥上調了782.19億元,增數第二;

阜陽上調了647.8億元,增數第三;

亳州上調了274.11億元,增數第四;

蚌埠、六安、宿州、宣城4個市上調超過100億元。

如果說經濟總量反映的是城市的基本面,那麼主要經濟指標體現的就是一座城市的發展能量,這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

2019年,16地市表現又如何?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製表:王碧琦

16地市主要經濟指標,誰最亮眼?

先看經濟發展的核心指標工業增加值。2019年,安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增幅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位。

具體到16個地市,11地市超過全省增速,分別為滁州、亳州、池州、阜陽、宣城、宿州、馬鞍山、黃山、蕪湖、合肥和六安。

其中,滁州增速居首,為11.6%,亳州以11.4%的增速排在第2位,池州位列第3,增速為11%,阜陽居第4位,增速10.4%,宣城、宿州以10%居第5、6位。這6個地市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兩位數。

再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各地市向高質量發展的關口期,這是觀察各地產業發展的最佳窗口。2019年,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4.9%,比規模以上工業高8.2個百分點,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

從各地市來看,15個地市增速達到2位數。13個地市超過全省增速。6個地市超過20%,分別為池州、亳州、滁州、淮北、蚌埠和宣城。

池州增速全省第1,達到32.5%,也是全省唯一增速超過30%的城市,亳州、滁州和淮北分列第2、3、4位,分別為25.4%、23.2%和22.6%。

第三,從各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看。區域之爭,實質就是項目之爭。大項目、好項目多的地方,變化就快,發展就快。2019年,安徽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2%,增幅比全國高3.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

在各地市中,11個地市達到或超過全省增速,9個地市的固投增速超10%,分別為滁州、六安、阜陽、宿州、亳州、安慶、淮北、池州和宣城。

其中,滁州以14.7%的增速居全省第1位,六安以14.4%的增速緊隨其後,阜陽、宿州和亳州分列第3、4、5位,增速分別為13.9%、13.4%和13%。

最後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9年,安徽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77.7億元,增長10.6%,增幅比全國高2.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16地市全部超過200億元,合肥一馬當先,超過3000億元,蕪湖、阜陽超1000億元,分列2、3位。蚌埠、安慶超過900億元,另有12個地市超過500億元。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看,11市超過全省增速;有13個城市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滁州增速最快,為12.7%,阜陽、亳州以12.4%、12.3%的增速排在第2、3位。

綜合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滁州最為亮眼。

安徽16地市經濟成績單出爐!黃山排名又墊底?

滁州

滁州速度

2019年,是滁州實現歷史性突破的一年,完成衝刺經濟總量全省第三目標,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突出表現為滁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中加快、高於全省、位次前移。

決策雜誌(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2019年,

滁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高於全省4.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較2018年同期前移2位;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7%,高於全省5.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較2018年同期前移3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高於全省2.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較2018年同期前移4位;

財政收入357.1億元,同比增長10.1%,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較上2018年同期前移3位;

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6%,高於全省0.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滁州持續保持逆勢上揚的勢頭,成功摘下了省內經濟總量“探花”的桃子。

滁州為什麼能?

2019年12月18日,在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分組討論中,省委書記李錦斌指出:滁州工作做得好,有三條經驗。

一是抓機遇,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搶抓戰略機遇、區位機遇、政策機遇,視危為機、化危為機、變危為機,頂住了壓力,加快了發展。

二是大招商,時刻把大招商、招大商擺在重要位置,鍥而不捨抓項目,以項目大突破為高質量發展集聚動能。

三是善作為,全市各級領導幹部攥緊拳頭、拼勁很足,展現了迎難而上、乘勢而上的能力本領,體現了越是困難越向前的擔當精神。

這便是滁州速度的密碼所在。

就在2月26日,滁州再一次驚豔全省。108個重點項目在滁州集中開工,總投資達到422.6億元,為2020年滁州經濟運行開了好局、起了好步。

透過2019年各市的“成績單”能強烈感受到,城市崛起靠產業支撐,產業集聚靠投資,投資的來源是項目。近年來,合肥、滁州、阜陽等市經濟增量做大,便是產業招商集聚的典型代表。

2020年,安徽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謀劃之年。從全國來看,安徽省經濟總量在2019年上升2位,位居第11位,2020年還將有更進一步的潛力。在人均水平上,安徽同樣提升明顯,由長期靠後,提升到居中位置,這個變化來之不易,但尚未達到全國人均GDP10276美元的平均水平。

對16個地市來說,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補短板”仍然任重道遠,絲毫不能鬆懈。只有圓滿完成“十三五”收官,才能為下一個10年的大發展夯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