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跨入大交通時代

改革開放40年,黃山交通精彩展現。

高速公路穿群山、越溝壑、跨平川,在青山綠水間蜿蜒迭起;

國省道、縣道、鄉道、農村公路密織成網,串連起城市鄉村,致富之路在腳下延伸;

高鐵在鐵軌上飛馳,滿載速度和激情,黃山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無限;

飛機越過黃山之巔,掠過新安江兩岸,舉“翼”助推經濟騰飛。

陸空縱橫,四通八達,優美的線條在徽州大地上交織成網。黃山,跨入大交通時代。

黄山,跨入大交通时代

“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再行六七里,八九十人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這是黃山市改革開放前交通運輸情況的真實寫照。據統計,1978年徽州地區共有公路2118公里,其中通車公路僅有865公里,年客運總量不足500萬人次。黃山風景區對外只有5條班線,年客運量僅3萬人次左右,且公路等級低、路況差、行車難。

“39年前,鄧小平來黃山的時候是乘坐專列到達蕪湖的繁昌站然後換乘汽車到黃山的。一路風塵顛簸,240公里的路程足足耗了6個半小時。”黃山風景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程光華告訴記者,交通不暢成為當年黃山旅遊發展的掣肘。

40年來,我市大打交通翻身仗,有力地推動了全市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市公路總里程達到7077公里,公路密度7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

2004年,黃山市第一條高速公路——徽杭高速黃山段建成通車,這是對小平同志“將來要能開快車”囑託的一份重要答卷。

徽杭高速全長123公里,連接著黃山與杭州兩個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使黃山到杭州的行車時間由原來六個小時縮短至兩個半小時。徽杭高速改善了黃山的交通“瓶頸”現象,拉近了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載著古老的徽州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接著是合銅黃、黃塔桃、績黃、黃祁……全市高速通車裡程352公里、居全省第6位,其中國家高速公路250公里、省級高速公路102公里,高速公路密度3.59公里/百平方公里,達到長三角發達地區平均水平。目前,在建高速公路1條,蕪黃高速公路2017年開工。擬建高速公路3條,黃千、德上高速公路力爭今年開工建設,黃山市北外環高速公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高速公路輻射網的形成,為加快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有效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旅遊業發展和多種產業深度融合,提供了堅強的交通運輸保障。

對於廣大農村來說,公路就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改革開放前,我市農村公路全市通車裡程不足1000公里,大多數農村公路泥濘難行。現如今,一條條整潔平坦的公路讓農民兄弟出門有路、抬腳上車。

“十一五”時期,以實施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為主要建設目標,完成新改建通村公路3797公里、689個建制村通水泥(油)路、通鄉油路146公里,完成渡改橋62座、危橋加固改造14座、渡口改造37個。

“十二五”時期,以實施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為主要建設目標,完成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216座、升級改造縣鄉公路508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628公里、路肩硬化1320公里、村級道路471公里。

“十三五”時期,以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為主要建設目標,目前已完成暢通工程2583.67公里、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36座、生命安全防護工程756.94公里。

農村,因路而變化;發展,因路而提速。

2015年6月28日上午9時46分,黃山北站準點迎來歷史上第一趟正式運營的高鐵列車;上午10時40分,黃山北站發出首趟始發高鐵G7452次列車(黃山北-合肥南)……150萬黃山人民翹首以盼的高鐵時代終於來了,在和諧號動車時速300公里的穿行中,黃山人的夢想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合福高鐵途經我市歙縣、徽州區、屯溪區、休寧縣4個區縣的11個鄉鎮(溪頭鎮、桂林鎮、富堨鎮、鄭村鎮、潛口鎮、巖寺鎮、西溪南鎮、奕棋鎮、萬安鎮、商山鎮、五城鎮),在我市境內長70.1公里。合福高鐵的全線通車,使黃山至北京只要5個多小時、至福州只要2個多小時、至合肥只要1個多小時。沿途與多條快速鐵路相銜接,融入全國快速客運專線網,成為溝通華中與海西地區的一條大能力客運通道。

黃山昂首闊步邁進“高鐵時代”。

如今,一條連接黃山、西湖兩大著名旅遊景區,被譽為“顏值超高”的杭黃鐵路即將開通運營。它穿越皖、浙兩省,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延伸,沿途將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島湖)、名山(黃山)串連起來,形成一條黃金旅遊通道。

從徽杭古道到徽杭公路,從徽杭高速再到杭黃鐵路,一代代開拓者突破重圍,篳路藍縷,為縮短黃山與長三角的時空距離不懈努力。

2018年8月10日,東航空客A320/B8563飛機順利完成全部公共RNP AR試飛科目後,安全平穩降落在黃山屯溪國際機場。這標誌著該機場在運用國際先進技術、優化機場安全運行模式、提升機場運行保障能力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是黃山市唯一的空中門戶,是安徽省第二大民用機場和第二個國際機場。

對外開放之初,黃山航空口岸為不完全開放口岸,僅限於國內航空公司執飛境外和地區航線。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黃山機場口岸擴大對外國籍飛機開放,2011年7月28日,黃山至首爾國際定期航班投入運營,標誌著黃山機場實現了對外國籍飛機常態化開放,已具備設立國際機場並對外開放的條件。2014年6月30日,黃山屯溪機場完成4D級改造並升格為國際機場,成為皖浙贛三省交界區域唯一可定期運營國際和地區航線航班的機場。

自1989年復航以來,先後開闢了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廈門、西安、合肥、昆明、桂林、成都、重慶、武漢、青島、長沙、大連、太原、海口、呼和浩特等28條國內航線以及韓國、日本等國際航線和旅遊包機航線,共保障飛機起降133662架次,完成貨郵吞吐量57982.2噸,旅客吞吐量9926012人次。尤其2017年運輸生產創歷史最高,旅客吞吐量為725948人次,各項指標均為機場開航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架起了一座黃山和皖浙贛三省交界地區通向世界的空中橋樑。

四十年砥礪奮進,黃山內外交通環境全面改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成,黃山連南通北、承東啟西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益凸顯。隨著池黃高鐵、昌景黃高鐵、蕪黃高速、黃千高速、德上高速的加快推進,黃山市正加速成為全國高鐵“八縱八橫”主骨幹網絡的重要節點、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國際空港城和皖浙贛閩四省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大時代呼喚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發展。發展迅速的黃山交通縮短著時間與距離的長度,更縮短著我市振興發展的進程,黃山的美好明天,正向我們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