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川总督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仅仅管理一个省份?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总督一职,位在巡抚之上,一般而言至少统辖两个以上的省份的军政,如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

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两广总督辖广西、广东两省,湖广总督则辖湖南、湖北两省。

直隶总督虽只辖直隶一省,但是直隶却是清朝的心脏所在,政治地位之高无任何一省能够比拟。

四川政治地位自然远不如直隶,为什么清朝却要在四川巡抚之上单独设一个四川总督呢?

清初之时,四川实为一个战略要地,四川先是张献忠集团的根据地,后来吴三桂谋反的时候也曾以四川作为一个决战场。

清初的四川不仅饱受战火之苦,还人心浮动,地势又过于险要,可能有点风吹草动便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动乱,为了稳定民心并且能够随时控制局面,或者说表明朝廷对四川的看重,于是便设立了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的设立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四川,更能够以四川之地辐射周边省份,如陕甘、青海以及西藏等地。

所以,四川总督的职权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一直没有固定,一直处于变动状态,职权也时强时弱。

清朝于顺治年间在四川设立了巡抚之后,并没有设总督,到了顺治十年的时候更是直接让陕西总督直接兼管四川。

到了顺治十四年的时候才专门设立了四川总督,后来到了康熙七年又将四川总督升为川湖总督。

为什么说是升呢?本来受到陕西总督的管辖,现在不仅自立门户了,还兼管湖南湖北,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不过,到了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川、湖便已经在实际上分家了,康熙十九年四川更是被纳入了陕甘总督的管辖范围,一直到了雍正九年才又跳出来重新设立了四川总督。

此后四川总督还一度兼管过陕西,只是很快又被撤销了,所以从雍正九年复置四川总督之后,四川总督便成为了定制。

这时候局势早已经稳定下来了,为何清朝却单独设立一个总督来管一个四川呢?这不仅和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四川的面积有关。

别看湖广总督管着湖南、湖北两个省,也被看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和江西三个省,实际上两湖的面积、两江的面积可能还不如四川呢!

从这一点来说,清朝设立四川总督便很有必要。

更何况,李白在诗里嚷嚷的“蜀道难”可不是什么玩笑话,当时的交通可远远没有现在那么便利,如果将四川划给陕甘总督,或者湖广总督,又或者云贵总督的话,不仅会造成总督职权过大的问题,还会增加管理成本。

总督官署放在四川呢,还是放在别的省?

放在四川,别的省有事了,总督出川费劲。

放在别的省,四川有事了,总督入川还是费劲。

所以,反倒不如直接在四川设立一个四川总督,总督四川军政,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分配总督职权,也能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不过,四川总督的设立除了总督四川的军政之外,实际上还负责震慑和保护旁边的西藏,保证清朝对西南的绝对控制。

赵尔巽之弟赵尔丰被任命为组藏大臣之后,西藏噶厦担心赵尔丰入藏会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组织叛军堵截赵尔丰。

赵尔丰当即率领川军攻打叛军,打得叛军狼狈不堪,被迫远走印度,赵尔丰也因此收复了西藏。

不过,赵尔丰后来在1911年12月22日被处决了。

所以说呀,别看“四川总督”只有四川一省,但是这个总督的职权可一点也不小。


宁糊涂


清朝九大总督中,四川总督是其中权势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但是,和绝大部分总督不同的是,四川总督本只管辖四川一省,而其他总督则基本上管辖两省或三省。整个清朝,只管辖一个省的总督,只有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这两个。

四川总督为什么督抚一省?其实和四川的特殊情况息息相关。在古代,或者说在海权时代以前,四川几乎一直都是国内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经济重心南移之前,四川的富饶程度就已经可以和中原地区媲美。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四川的地位更加凸显了。可以说,唐朝以前,四川的发展程度可以比肩中原;而唐朝及以后,“扬一益二”的状况,几乎贯穿了古代历史的始终。


而另一方面,四川地理单元特殊,文化及经贸可以自成一体。这种相对封闭的态势,又成为了加深四川军政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历朝历代,但凡在管辖四川的问题上,一直是不敢掉以轻心的。清朝单独为四川设立一个总督的根源,也就在于此。

当然,清朝时四川也并非一直都是单独设立总督。清朝前期,由于明末大乱,四川之地遭受重创,人口十室九空。因此,清朝入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四川没有得到恢复,四川还是和其他省一样,多省并立一个总督。乾隆以前,四川除了短暂单独设立总督以外,还先后属于陕西总督、川湖总督、陕甘总督。


乾隆时期,四川全面复苏,人口暴增,成为清朝人口第一大省。此后的四川,一省的人口甚至超过其他地区数省人口。因此,乾隆以后,四川再也没有和其他省组合在一起了,而是一直都是单独被一个总督统辖。

同时,四川面积巨大,清朝时期,四川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虽然只是一省,但是比很多总督管辖的多省的总面积还要大。并且,四川地形复杂,高原、丘陵、平原一应俱全,管辖非常困难。

不过,四川省范围之大,人口之多,其实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行省”出现之前,四川地区其实是五部分省级区域组成的,分别是川西的康藏地区,以及盆地中的“川峡四路”组合而成。因此,清朝的四川,根本上也可以算作是“五省”组合而来。这样一来,清朝单独为四川设一个总督,也就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的四川总督,还按惯例兼授兵部尚书,并同时按惯例兼任四川巡抚,可谓权力非常之大。即便是地位崇高的两江总督,在实权方面,都远不如四川总督大。


苏绽


四川总督还真是说不上地位极高,在清朝时期,我们看看四川省的地位,要说经济,经济比不上两江,两广,要说人口数量,比不上闽浙,湖广,要讲政治地位,又远远比不上直隶,东三省,也就比更偏远的云贵要好些,所以四川在清朝时期,只能算是较为普通的一个行政区域,而作为四川的总督,自然也就谈不上地位有多高。

不过四川总督在所有的总督之中,的确是比较特殊的一位,特殊在哪里呢?就比如直隶总督,是因为所处的地区是京师所在,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所以专门设置了一个总督职务,就只管直隶一省的所有政务。而其他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的总督,所管辖的区域,均包含了两到三个行省,那么为什么四川又没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四川总督却只专管一省的事务呢?

四川在清朝年间,最初是没有总督一职的,只有一个四川巡抚,四川由陕西三边总督来兼管,四川的隶属在清朝时期,曾经多次改变过,和湖南,湖北并再一起监管过,也曾经和陕西,甘肃并在一起监管过,单独将四川化为一个行政区,是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公元1746年,川西北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反叛清廷,清军出师征讨,却屡战屡败,最后为了平定只有数万人的大小金川,清朝连上民夫,竟然动用了六十余万人。

虽然这场战争最后清朝获得了胜利,但是四川地区也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有写过这么一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小金川之战,除了清朝最开始派出的指挥官指挥不利以外,清军率战屡败也和四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并且在当时四川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也算是较为偏远的地区,民风彪悍,经过大小金川叛乱以后,清朝政府专设四川总督,兼管四川一省军政事务。

事实上,在历朝历代,四川的地理位置也一直非常的重要,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何要逃到四川,因为四川易守难攻。在大分裂时期,四川较为封闭的环境也容易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比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后蜀。而清朝时期,三藩之乱时,四川的重要军事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吴山桂占据四川,北可以出兵甘,陕,东可取湖南,湖北。并且还给吴三桂的大本营云南,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从乾隆年间起,清朝专设四川总督一职,也就不难理解了,管理好四川,就能确保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同时即便西南有战事,四川稳定也就能确保中原地区不受影响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明朝开始设总督,一个省不小

  • 明朝万历年间

  • 清朝几大总督

  • 直隶总督,总督府保定

  • 两江总督,总督府江宁(南京)

  • 闽浙总督,总督府福州

  • 两广总督,总督府广州

  • 云贵总督,总督府昆明

  • 陕西--山西,陕西-四川总督多次变化

  • 康熙平定准格尔

陕甘分治

  •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陕甘分治

  • 甘肃行省,省会兰州

  • 陕西行省,省会西安

川陕总督经历3次分和

  • 明设川陕总督,总督府固原,这段时间总督权利较小。
  • 清,川陕总督
  • 第一次,1656--1661年。
  • 清朝: 顺治十三年(1656年),改川陕总督,总督府迁往汉中
  • 1661年,分四川总督,山西陕西总督
  • 第二次,1680--1731年
  • 康熙十九年(1680年),陕甘总督兼管四川,改为川陕总督
  • 1731年再次分为陕甘总督和四川总督
  • 第三次,1736--1759年
  • 1736年合为川陕总督
  • 1748年新设甘肃总督
  • 1759年陕西划入甘肃总督,改为陕甘总督;
  • 陕甘总督府,兰州;
  • 四川再次改为四川总督;
  • 四川总督府,成都。

陕甘、四川总督反复分和,辖区不小!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在清朝时期,地方总督们的辖属范围非常庞大,很多人都掌控着两到三个省份的军政大权,但是在这些权势滔天的总督中,却存在着两个只统辖了一个省份的总督官职,这两个总督就是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

直隶总督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其中的直隶总督。

相比于四川总督,直隶总督我们比较陌生一些,因为他所掌控的直隶省在我们现如今是不存在的。

在清朝时期,其实所谓的直隶省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河北省。

只不过那时候的直隶省比现如今的河北省多统辖了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周围地区罢了。

而直隶省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地名,在清朝时期,直隶省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直辖市一样,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域。

它之所以会有直隶这个名字,主要跟它所存在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众所周知,北京市是被河北省紧紧包围在其中的。

因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清朝就把现如今的河北省划归到了京师的统辖下,授予了河北省直隶的名号。

清朝设置四川总督官职

直隶省拥有着如此重要的政治意义,仅在一省中就设置一个总督官职我们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最让我们奇怪的是,四川这么一个地处西南偏远的省份,为何能享受到和直隶省一样的待遇、为何一个省份就能设置一个总督官职呢?

说实话,在最开始的时候四川是并未能享受到如此殊荣的。

最开始时,清朝把四川划归到了陕西总督的管辖下,仅在四川设置了一个巡抚官职。


过了几年之后,虽然顺治皇帝设置了一个四川总督的官职,但是这个官职并没有存续多少年,在康熙早年的时候,这个官职就被更名为川湖总督,把重心偏向了湖北。

再之后,四川则被转交到了川峡总督的手中,这川陕总督除了辖属四川之外,还辖属着陕西、甘肃等省份。

就这样兜兜转转了许久,四川总督的官职才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被确定了下来,再未更改过。

而在乾隆年间之后,因为四川总督统辖范围的缩小,朝廷就把四川巡抚的职权交由了四川总督兼职,让其彻彻底底掌控起了四川的军政大权。

之所以只在四川一个省份设置总督官职的原因

要说到清朝后来为何只在四川一个省份设置了总督官职,其实跟四川封闭的地理条件有关。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四川的地形是一个周边被各种山岭包围起来的盆地。

因为这些山岭的环绕,导致了古代人们想要进入四川如果不想绕远路的话,就必须得经历一番翻山越岭的波折才能进入四川。

唐朝李白的蜀道难非常著名,在这篇诗文中,就非常形象地描写出了古人进入四川的艰难。

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种复杂的地形、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正是乾隆时期之所以会在四川单独设置一个总督官职的原因。

因为清朝早期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如果在四川设置一个总督官职辖属着外省、在外省设置一个总督官职辖属着四川,那么四川封闭的地理环境必定会给这些总督对各省份的统辖造成许多麻烦,所以在经过权衡之后,他们就在四川这个封闭、意义重大的西南重省设置了一个仅统辖着单独一省的总督。


孤客生


四川总督并不是总督中地位特别高的,在清朝总督地位排名中,四川总督排名应该是倒数的,他们的排序依次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在不同时期,根据官员地位的高低不同,排名地位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大致就这个模样了,以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陕甘总督地位就不是靠后的了。

(左宗棠)

当然,上面的这九大总督在清朝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也是经过逐渐变化才形成的,比如东三省总督是1907年才设立的,以前的话,东北不同于内地行省制度,是依靠将军来镇守的,比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

四川的行政制度在清朝时期有诸多变化,一直到乾隆后期才逐渐成型。

顺治元年,设置四川巡抚,没有设置总督,而到了顺治十年因为四川与陕西联系比较密切,四川的钱粮兵马都是陕西调拨,因此就让陕西总督兼督四川,也就是最开始的川陕总督。

顺治十四年的时候,第一次设立了四川总督,然而康熙七年的时候,又将四川划拨到湖南湖北去了(湖广),也就是川湖总督,到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湖南湖北成立湖广总督,四川又被甩给陕甘总督,一直到雍正九年,第二次设立四川总督。

(雍正皇帝)

到后来,四川总督也兼辖过陕西,总体上来说,四川最后能够掌管一省,而成为总督,实在是不容易。

我们知道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为何四川会仅仅管理一个省份呢?

其实,这主要是由四川的经济、地理、文化等特殊原因决定的,四川盆地在古代又称天府之国,只要发展好了,很容易就富裕起来了,清朝高层对四川一直不放心,前期清朝西北和西南战事比较多,更害怕四川闹事,所以都是和别的地区连在一块管理,比如让陕西总督管四川或者是湖广总督管四川。

但是管来管去很费劲,乾隆时期战事都缓和了,准噶尔汗国也灭了,因此才让四川独立管理,果然,武昌起义之前的保路运动就发生在四川,因为保路运动,最终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说,四川的管理很苦难。

当时四川经过人口填充,经济和人口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尽管四川还是一省,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地域面积已经完全不少于其他的两三省的总督辖区了,为此,设立四川总督也是情理之中。

值得一说的是,四川总督和巡抚同城才是有意思的事情。

清朝时期的地方制度很复杂,既有军事上的将军(八旗)和提督(绿营),又有行政上的总督和巡抚。

巡抚是一省长官,也有一定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巡抚的职能跟总督没什么差别啊!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大概分析了,因为总督都是两省以上的职务,设总督的就不设巡抚,比如两广总督驻广东的话,就不设立广东巡抚。

而设立巡抚后,总督基本也就没有权力去直接指挥该省了,因为总督和巡抚两者是互不隶属的,都直接对中央负责。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的分权管理措施,通过将军、提督、总督、巡抚分割地方的权力,所以清朝很少出现地方造反对抗中央的事情发生。

(四川总督)

但是总督和巡抚同城怎么处理?比如像四川这样的,饭碗就这么大!

清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乾隆是三千恢复四川总督的时候就裁撤了四川巡抚,巡抚的职能由四川总督兼任。

这就是为什么四川总督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地位很高,因为他的权力比一般的总督都要大!

所以,四川总督的只能是这样的,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史论纵横


清代官制体系制度中,总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在《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中,总督乃系“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的封疆大吏,较之一省行政长官——巡抚,职权范围更广、更大。

在清代有名的“九大总督”中,有七位总督乃系执掌两省或者数省的所在,唯独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乃系执掌一省职务且监管巡抚事的特殊官职。因为掌管京畿地区,直隶总督的特殊性尚可理解;那么,四川总督为何如此特殊呢?

《清史稿·职官志》明确记载了四川总督的发展历程:

顺治元年,置四川巡抚,驻成都,不置总督。十年,以川省兵马钱粮皆从陕西调发,诏陕西总督孟乔芳兼督四川。十四年,停陕督兼辖,专置四川总督,驻重庆。康熙七年,更名川湖总督,徙荆州。九年,还驻重庆。十三年又省。

也就是说,从顺治元年到雍正十三年,四川一省要么被陕西总督、川湖总督兼管;要么暂时设置单独的四川总督,但并不常设;一直未成定制或专缺官职。

直到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第一次金川战事行将结束的时候,乾隆皇帝下令设置四川总督官缺,并“始定为专缺,兼管巡抚事”。对于四川总督的官职设定,《清实录·高宗实录》详细记载了乾隆皇帝的谕旨决定: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川陕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员甚为辽阔。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莫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督抚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曾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现奉差在陕。著即授为陕西总督。策楞、著授为四川总督、管巡抚事。

也就是说,在第一次金川战事并未完全结束,就算是将来平定以后,也需要专职的善后人选,金川区域进行战后安抚和重建工作。当时的川陕总督掌管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其总督府衙设置于西安,距离四川西北部的大小金川地区较远,“难于遥制”。为一心一意将第一次金川战事顺利结束并处理好善后工作,乾隆皇帝根据前线需要和具体地方行政庶务的分布,始设四川总督并监管巡抚事。

在这份谕旨以后,乾隆皇帝又专门强调了“分设总督,以专责成”问题,曾经“降旨商之经略大学士傅恒。昨据奏到,意亦相同”的说明后,正式对四川总督的人选选择进行了说明:

川省军兴旁午。将来筹办善后事宜。总督必须得人。应即令策楞、以总督管巡抚事。足可胜任。

策楞,即为钮祜禄·策楞,乃系康熙朝初期“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乾隆朝满洲勋贵的代表人物。策楞所在的家族有多牛?他的父亲乃系“岁禄所入,以均宗族,人皆贤之”的尹德,乾隆元年诏晋一等公;二弟,乃系被乾隆皇帝称为“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的乾隆朝初期宠臣讷亲;三弟,乃系乾隆朝中期威名赫赫的名将阿里衮,以身殉国后,“谥襄壮,祀贤良祠”。

也就是说,不管是四川总督称为定制官职的特殊原因,还是乾隆皇帝特意选择的首任四川总督人选,都注定了这一官职的特殊性。同时,对金川战事的善后处理,也要求四川总督必须拥有一省巡抚才有的“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的职权才可。所以,才有了除直隶总督以外,单独执掌一省,且兼巡抚事的特殊总督——四川总督。

参考文献:《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史稿·职官志》


正说清代十二朝


首先,总督是一个很大的官职,是朝廷有数的大员,到了地方那就是土皇帝。其次,四川地理位置独特,一旦兼管临近省份,极容易发生动乱。

总督是个什么官?

清朝和许多朝代不同,他们的正一品不是虚衔,所以我们能够根据其品级来判断官员职位的高地。在清代,总督最差都是正二品,如果有兵部侍郎的称号,那就是从一品,如果有大学士称号的话,更是正一品的大官。正一品是个什么概念?那是满清最高的官员,每个君主的任内,数量都少得吓人。做官到了这个地步,在朝中有很多下面的官员会依附,平时过节少不了私底下有很多“孝敬”。而且做这个官的一般都是至少管着两个省,甚至在东北的总督管着三个省。


这些总督在自己的地方权力巨大,不但有统兵的权利,一旦有了战事,他们还是第一批的统兵将军,而且他们还兼管辖区的绝大部分的政务。别看很多时候在总督下面还设立了一个巡抚,实际上巡抚只是一个从二品的官员,根本管不到总督头上,最多也就是能去皇帝那里打个小报告。可是,能出任总督的人,都是皇帝信得过的干吏,除非有诸多铁证,否则根本不能扳倒一个总督,反倒会给自己招来大祸。所以,总督在自己的地盘里,那就是另外的一个皇帝。


四川的情况

四川境内大部分地区不是山就是高原,地形十分复杂,自古以来就很难出入。里面的人固然不好出来,但是外面的人更绝难进去。历史上,这里经常会有各种势力割据于此,一旦有人盘踞在这里,从外面很难攻入,除非里面的人松懈。在汉末,蜀汉就凭借这里险要的关隘,成就了一番基业,要不是后来内部人心涣散,魏国想打进去那根本不可能,因为就算是发兵百万,可是能进去的也就那么一两列,在诸多险要的关卡下,伤亡太重,根本不能强攻。

但是,历史上割据于此的势力,基本都会拥有陕西、青海等部分区域,还有云南、贵州等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旦把这些省份都掌握在手中,那么从中原地区就更加难以攻入。因为四川一带的山脉绵延很远,如果把江西南方地区接管,不管是从哪个方向,敌人都难以破关,而凭借这里面广阔而肥沃的土地,能迅速积累起争雄的资本。


满人当初从东北想破关的时候,就遭遇了关卡的封锁,他们知道这些关卡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四川这样的地方更加小心,根本不可能让那些官员在控制了四川后,还控制临近的省份。否则,就像年羹尧这样的悍将,一旦惹怒了他,回到自己的领地,把四川、贵州等地的关口一锁,朝廷就再也无法对他们做出有力的攻击。但是如果只给了四川一个省份,即便是他们想造反,也能从南北、后方攻入,迅速地平灭叛乱。


小镇月明


在回答这个提问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总督这个职务,总督是明清两朝的封疆大吏、地方首脑,手握地方军政大权,地位尊崇权力极大,总督管理的省份,少则管一省,多则管三省。




清朝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为“总督”,是典型的封疆大吏、地方要员,位高权重,其官阶为正二品,部分总督可通过兼领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总督常常与巡抚协同治理地方,然而巡抚仅专掌一省之政务,总督却可以兼领数省。总督在地方上的权力是很大的,除了日常政务,还兼掌军务和经济,妥妥的封疆大吏。



有清一代,共在地方设立九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东三省总督,另外还有主管河道堤防、疏浚等事的河道总督、负责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

在这九大总督中,东三省总督总管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军民政务,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和伊利三省的军民政务,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江西和安徽三省军民政务,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剩下的五大地方总督中,直隶总督因为负责京畿(京津两市)重地,又兼辖今河北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辖区范围比较庞杂。其他四大总督,除了四川总督,全部统辖两个省。

因此,四川总督是唯一一个专领一省之军政事务的封疆大吏,那么为什么要单独设立一个四川总督呢?



(图援引自头条作者地图帝)

事实上,四川总督这官衔成为正式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后平定四川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在阆中设立四川巡抚,总领四川军政事务。顺治十四年(1653年),废四川巡抚,改由陕西总督孟乔芳兼督四川,因为当时四川省的兵马钱粮全从陕西调发。

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置四川总督,陕西总督不再兼辖。康熙七年(1668年)改四川总督为川湖总督,驻地从成都迁往荆州,统领四川、湖南、湖北三省军政事务。康熙十三年(1674年),川湖总督分置一人于成都,专辖四川事务。康熙十九(1680年)四川政务又权归陕甘总督,湖北湖南两省改为湖广总督署理。雍正九年(1731年)复在成都设立四川总督。



(图援引自头条作者地图帝)

在清朝前期,由于四川早年久历战乱,民生凋零,始有“湖广填四川”,人口得到增长,然而四川经济恢复依然有赖于邻省,其重要性并不明显,所以并没有得到清廷的重视,因此四川总督之官职时废时立,地位远不如同时期的陕甘总督、湖广总督。

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四川爆发了大小金川之乱,清朝以三万人分两路进讨,但久而无功,迟迟不能平叛,川陕总督张广泗因讨逆不力被清廷处死,改由岳钟琪为总兵督军平叛,经三年战争方初告平息。但是大小金川之乱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后清朝又多次向金川派兵,直到1776年初才彻底平定叛乱。这个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使清朝先后投入了近60万人、7000万帑币,死伤数万人的代价。



四川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像金川这样的部落首领就是通过明清更迭之际乘机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而形成割据势力,而这样的割据势力又大量存在于川西、川北等偏远地区,这对于四川的长久统治是巨大的隐患。因此,自大小金川之乱后,四川总督得以被定为专缺,兼管巡抚事,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吏之一。


大国布衣


清朝先后共设有九个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其中,除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之外,其他总督都是负责两到三个省。

对此,直隶总督管一个省大家比较好理解,因为它主要是负责京师周边地区的安全,为保证京师拥有足够的安全和稳定,所以直隶省就被单独拧出来,并设置一个总督来负责。那么,四川总督为何也只管理一个省呢?

首先,四川总督的地位在这九个总督中并不高,差不多排在后四位,但是,四川总督所拥有的权力与其他总督相比,却非常大。

因为,在其他每个省份,一般除了总督之外,清廷还会单独再设置一个巡抚,让它与总督相互牵制,然而四川却是个例外。



在乾隆时期开始,四川总督就开始兼任巡抚之职。自此,四川巡抚也名存实亡,四川省几乎由四川总督一个人说了算。

也正因为四川总督所拥有的权力过大,所以如果让他再兼管周边的陕西汉中、贵州等地,很容易让这位四川总督成为传说中的“西南王”。

因为,历代割据川蜀的政权,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还有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建立大夏国,以及明朝末年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基本上都是以四川为中心,向北吞并汉中,向东吞并重庆,向南占据云贵高原,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割据政权。

因为,汉中再往北,那就是一望无际的秦岭山脉,重庆再往东,那就是凶险的长江三峡、秭归和恩施山区,云贵高原再往南,那直接到云南和东南亚这片丛林之中,至于四川的东边,那是横断山脉,所以它基本上可以比较好的隔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外敌入侵。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一个险要地势的包围之中,如果这片土地都归一个人来管理和负责,很容易让这个人沦落成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即便不成地方割据势力,那也会沦为地头蛇或者土皇帝。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显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也正因为此,清廷就把汉中划入甘陕总督的辖区,将贵州划入云贵总督的辖区。至于重庆,一方面是因为它和四川在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相似,而且双方的历史渊源非常深厚,不太好分割。

另一方面,如果真要分割重庆,那只能把它交给湖广总督来负责,但问题是,湖北与重庆之间隔了一个长江三峡和秭归、恩施山区,这块地方有多难走,去过的人应该知道。

即便是到了我们现在,也是等到2003年时,才修建了一条宜万铁路,还被号称是中国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由此可见湖北和重庆的联系又多困难。

所以,在清朝时期,想让湖广总督来管辖重庆这块地方,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清廷便继续将重庆交由四川总督来负责。

当然,那个时候重庆还算不上是省,只是一个重庆府而已,所以四川总督,名义上也就只是管理一个四川省而已。但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管理四川和重庆两个辖区,至少清廷是这样认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