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2020賽季F1季前測試,梅奔的“DAS”雙軸轉向系統成為焦點,從各方面報道來看,國際汽聯對於梅奔的這一黑科技早已知情,並持默許態度,如此一來,其他九隻車隊又被遠遠甩在了後面,難道2020賽季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了?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當代F1,隨著規則越來越細,在賽車設計上可以發揮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我們覺得近些年的F1賽車長得似乎都差不多,技術上也很少有突破性的革新,而這次梅奔的“DAS”應該算一次突破性的革新,通過隨時切換輪胎束角,可以讓賽車完美地適應直道與彎道,跑出更快的圈速。

據目前瞭解,DAS技術2021賽季將被禁用,這也就是說FIA在2020賽季承認此項技術合法,那就別叫黑科技了,既然有了名分,那就應該叫白科技,現在問題來了,其他車隊是否會跟進,跟進了是否會迅速掌握這項技術呢?小編以為,肯定會有車隊跟進,但效果可能不會太好,現在梅奔拿出來給大家看,說明這項技術對梅奔而言已經很成熟了,說明他們已經暗中折騰了不止一年半載了,別的車隊不經過時間的積累就想直接摘桃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了在F1賽場取得哪怕微乎其微的優勢,各支F1車隊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2018賽季西班牙大獎賽,法拉利為取得更佳的空氣動力學效果,把後視鏡安裝在了Halo上,然而這一別出心裁的設計在西班牙站之後被禁止。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1972賽季,為減少空氣阻力,Eifelland車隊曾把一個小後視鏡安裝在了駕駛員面前,是不是感覺很突兀。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說到富有想象力的黑科技,當然不能不提著名的六輪F1賽車和風扇車。Tyrrell P34是世界上第一輛六輪F1賽車,它擁有四個小尺寸的前輪,一對常規尺寸的後輪,這樣就減少了兩個較大前輪引起的阻力,提升了直道速度,然而帶來的問題是彎中表現很掙扎。Tyrrell P34於1976年和1977年短暫征戰F1,1976年的西班牙大獎賽首次亮相,在1976年瑞典站獲得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分站冠軍。30場F1大獎賽, 1次杆位,1次冠軍,以及3次最快圈速紀錄,這就是Tyrrell P34的最終戰績。這款奇特的賽車在有關著名車手尼基·勞達的影片《極速風流》中有一個鏡頭。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我們之所以說Tyrrell P34是第一輛六輪F1賽車,是因為它並不是最後一輛,在其之後,法拉利、蓮花、威廉姆斯都開發過六輪F1賽車,只不過他們都把多餘的兩個輪子設計安裝在了後面。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巧合的是,風扇車布拉漢姆 BT46B和尼基·勞達也有關係,而且更直接,1978年,尼基·勞達駕駛BT46B贏得了瑞典大獎賽的分站冠軍,巧合不,又是瑞典站。BT46B的風扇由賽車引擎驅動,引擎轉速越快,這個裝置吸收賽車底部傳來的空氣就越多,從而使賽車底部形成接近真空的效果,讓賽車牢牢“吸”在賽道上。優秀的下壓力使BT46B過彎速度極快,彷彿開掛一般,輕鬆碾壓其他賽車。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這種黑科技使其他車隊被無情碾壓,國際汽聯為了保持比賽的觀賞性,瑞典站後便下達了封殺令,設計大師戈登·穆雷的天才設計就這麼被無情埋沒了。

1975賽季,March 751採用了想法超前的懸掛式擴散器式後翼,雖然看上去不是很美觀,但是好用,最終,這款賽車在惡劣的天氣下贏得了1975年的奧地利大獎賽,溼滑的賽道並未影響這款賽車的穩定發揮。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提到擴散器,當然就不得不提2009賽季布朗GP的雙層擴散器,空氣動力學方面一個小小的創新就使巴頓對其他車手形成了碾壓之勢。

所謂雙層擴散器是指在尾椎下部和傳統擴散器上部,擴展出新的空間,實際用途等於加大了擴散器的輸出口,也就是俗稱的雙層擴散器,可使賽車每圈快上0.5秒左右。

雙層擴散器使布朗GP獲利最大,但並不等於只有布朗GP研發了雙層擴散器,豐田車隊和威廉姆斯車隊都研發了這一黑科技,但很顯然,他們的技術與布朗GP相去甚遠。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雙層擴散器這一黑科技於2011賽季被封殺,然而卻創造了布朗GP的神話,圓了英國車手巴頓的世界冠軍夢想。

提到黑科技,我們也不得不提一下威廉姆斯的主動懸架。上世紀90年代初,威廉姆斯車隊開始大量應用主動懸架這一技術,它能通過收集受力數據,通過不斷調節控制單元達到車身保持動態平衡的效果,威廉姆斯車隊憑藉此項技術擊敗了引擎馬力更大的邁凱倫車隊,贏得了1992和1993賽季的總冠軍,1992成就了“獅子”曼塞爾的世界冠軍夢想,1993成就了“教授”普羅斯特的第四冠。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主動懸架有多香,車神塞納受它的吸引在1994加入了威廉姆斯,然而命運跟車神開了個玩笑,1994賽季前夕,主動懸架技術被禁,於是威廉姆斯賽車的優勢蕩然無存,在賽道上變得極其掙扎,最終車神命喪伊莫拉賽道。

2010賽季邁凱倫研發出了F-duct技術,F-duct是指將氣流從賽車前部引入導管,當開關打開時,導管直接將氣流引到尾翼後,產生失速效果,說白了就是在尾翼固定的情況下實現可調尾翼的效果。邁凱倫的這一黑科技很快被法拉利和索伯等車隊效仿。

國際汽聯一看,既然你們有了這種黑科技,那就從了你們吧,於是從2011賽季開始,可調尾翼DRS粉墨登場,於是很多毫無精彩可言的超車誕生了。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說到底,其實根本沒有黑科技和白科技之分,往早了說F1賽車根本沒有鼻翼和尾翼,1968年的Lotus 49B是歷史上首款裝上前後定風翼的F1賽車,而現在呢,鼻翼和尾翼不都成了F1賽車的標配了嗎?


六輪車、風扇車,那些年的F1黑科技


“DAS”可以說是梅奔正循環的產物,成績越好,收益越高,越是可以把大筆資金投入到下一款賽車的研發,技術越是領先,成績越好……這種正循環正是FIA隔幾年就要進行一次技術大改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