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我感覺山東,河南,安徽的方言很相似,而山西一個省卻有很多種方言?

小超生活隨錄


山西多種方言?明明就是晉語為主,晉西南少許官話。

而且晉語的範圍就是春秋晉國為基礎以及後期三晉(趙、韓、魏)拓展後的大致範圍,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

你說的多種方言是不是就像你家和你隔壁的鄰居家不同的音調當成了多種方言?


鳥言夷面


為什麼我感覺山東,河南,安徽的方言很相似,而山西一個省卻有很多種方言?

首先說一下,我是山西的,我上大學那會,一個宿舍有4個山西的,平遙的,有呂梁的,有運城的,還有我晉中的,到了外面屬於老鄉,但是說起家鄉話居然相互聽不懂,一臉懵逼。當時到湖北唸書,湖北不論是仙桃還是荊門,襄樊的都說的當地話,居然人家能毫無障礙的溝通,我就納悶了。

就我們這個小縣城,用別人的話說就是偏遠地區,說十里不同音有些誇大,但是各個村的俗語,習慣,習俗都有些不一樣。

我妹遠嫁到運城,妹夫爸媽第一次到我家來提親,我爸媽與妹夫爸媽都不會普通話,根本沒法溝通,只能靠動作猜,後來乾脆靠兩個孩子轉達吧。

搞笑的是,我們去榆次,太原都說的普通話,因為用方言真是太難溝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交通不便導致溝通的不方便。山西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谷地。在父母輩往上的那輩人基本上有很少能走出去,基本上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出生地,長此以往就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和方言。可以說是封閉的地理環境是晉語區語言具有明顯保守性的重要原因。

二,縱觀歷史,從東漢以來,山西地理封閉,遠離戰亂,成為匈奴、羯和鮮卑,突厥沙陀人,女真等少數民族內遷的集中地,使得山西成為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基地,語言融合不可避免。

三,古山西的各地都有過輝煌的歷史,比如太原,由於商業發達,宋代就已經成為當時北方的商業貿易中心。古山西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會去其他地方主動交流溝通。

《史記·貨殖列傳》說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狹小,民人眾”,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三河”有相當一部分今屬於晉語區及其相鄰地區。“三河”中的“河東”,指的就是今山西省南部地區。“三河”中的“河內”指的就是今河南省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

四,山西地理位置居中,人類進化史比較靠前,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所以初始語言多,部落多,所以就導致方言多種的情況。

綜上所述,山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多語言,多習俗就不可避免。又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導致交通不發達,就造就了方言不同的現象。


非煙慧語


山西省不同地區有很多種方言?實事的確如此。下面小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和看法。

小編我是地地道道的晉城人,別說山西省範圍內,即便是晉城市一個地級市的範圍裡,說話的用詞、語音語調也有著不小的差別。如果語速比較慢的話,這些差距基本上不會影響正常的交流;但是如果語速稍快的話,交流就會產生一點問題;如果是情緒激動而導致語速很快的時候,一半左右的話語內容是聽不清楚的。我高中時候的同學,有來自陽城的,有來自陵川的,也有澤州縣的等等,對這種不同地區的言語差別感受太明顯了。

不同的鄉鎮之間說話也有區別,只是不如縣區之間的差別大,更多的是詞的發音不同。比如,在周村鎮,一般說“我家”會說成“俺窩(wo)”,而接壤的川底鄉則會把“我家”說成“俺歪(wai)”。

一個地級市內的語音語調等都不同,可想而知一個省是什麼情況了,只會有更多的語音語調,而且官方也把山西省劃分成了晉語和中原官話,正所謂“十里不同音”。

在學校的時候,有晉城的老鄉們,有運城的同學,也有大同的同學,在因緣際會之下還結識了一個晉中的女生。可以說,他們說話有著超級大的不同。我聽運城的同學說方言,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聽不懂在說什麼的(語速正常的情況下)。而我們這邊說話就和晉中以北等地有著根本的差別了,他們是地道的閻老西兒的腔調,我們這邊就不是的,與運城、晉中晉北、河南焦作等地的都不同,彷彿自成體系。反觀晉中的女生說話,基本上和大同的同學說話差距不大,都一個調調,鼻音很重。

我想,這可能和所處的地緣因素有著莫大的關係。晉城地處山西,距離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等地都不算遠,歷史上的經濟與人文交融也十分頻繁,語言的演化自然就更復雜多變。客觀上造成的結果就是,和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可是也有相似之處。晉城話有很多是和山東一樣,比如,“餃子”在山東很多地區被稱作“扁食”,在晉城也是這麼叫的。

就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個周村鎮的人,我能聽懂其他鄉鎮的話,能聽懂很大一部分其他縣區的話,能聽懂省內部分其他地級市的話,也能聽懂一半多的河南話,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至少放慢語速後進行正常交流沒有一點問題。


四葉草愛國漫


山東河南安徽三個省兩兩交界,三省分別相連。所以山東河南安徽口音相似。

而山西和山東,安徽並不相連,山東山西之間有河北省間隔。山西省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俗話說“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山西省南北跨度較大,造成即使是都是山西本省人民口音也相差很大,出現了很多方言。

感謝😊


閒來識友


就盂縣還分縣城周圍話、東鄉話,西鄉話、北鄉話呢,盂縣原屬晉中地區,我念專業學校時,學校從山西省晉中地區、太原地區、長治地區,和河北省石家莊地區、郉臺地區、邯鄲地區招生,開始到校時,大部分人說的是地方話,那可真有聽不懂的,都是20歲左右,大多是初出遠門,我連鄰縣壽陽話還聽不懂,對平遙話祁縣話越聽不懂,這都是晉中地區,至於長治地區也一樣,對河北省的話也一樣,總之,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俗語,十里不同俗,八里不同音,這都是正常的,至於你說得那三省感覺口音差不多,我也有同感,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就不多說了。


轉角馬yxwjy


山東人在安徽上的大學,感覺很多安徽各個地區的方言還是差特別多的,很多安徽同學聽不懂其他安徽其他市的同學的話。

河南沒去過,不知道

我們山東西北地區還有東部還有中部我感覺也是都不一樣的,尤其是煙臺威海的,經常聽不懂


a走路帶風a


華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和繁衍地。山西話,也就是晉語,她與官話方言相比,歷史演變要滯後得多,但仍然保留不少與官話方言明顯不同的特點。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





忻州大采風


這個我有點發言權,老家山東菏澤的,處於魯蘇豫皖交界的地方,這附近都是大面積的平原地帶,歷史上就交流比較頻繁,甚至區域劃分也是經常變更,很多地方現在不是一個省,以前都可能是同一個市的,大家以前叫平原省,所以說話口音都差不多,而山西地形產生隔離,語言也就有的有所差別了[靈光一閃]


楊Tonwen


除了新疆,西藏,少數民族長住地,估計就是數山西的方言啦,是真的聽不懂啊,東北,山東,河北,河南,四川一說話幾乎都能聽出來,唯獨山西,就是個亂,聽不出來,距離幾十公里,完全是倆種口音………😇😇😇😇


老白姓361


確實如此,其他地方的怎麼樣不太瞭解,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這點深有感觸,只要不是一個縣的,方言確實是各有特色,而且特別明顯,有的地方方言還比較好懂,比如太原,大同,忻州這邊定襄,有的就和說鳥語一樣完全聽不懂,比如運城那邊,完全聽不懂,就是單我們一個縣城的,城裡和靠近縣城邊境線的雖然能聽懂,但是口音一點都不一樣。語言好神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