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伯益"被吹上天

河北有個四線小城,城裡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個牛人,他曾經被吹上天。

這座小城就是就是河北邢臺,雖然今天不算髮達,也不耀眼,如果在幾千年前,這裡可是牛人輩出,說“人傑地靈”毫不為過。

邢臺有中國歷史上最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因此現在有郭守敬大街。春秋戰國有著名義士刺殺趙王,因此有一座橋以該刺客的名字命名——豫讓橋。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雕塑

按理說,郭守敬、豫讓都算是天下聞名的“牛人”,但這哥倆在此人面前實在差了太多,這個人就是上古時代的伯益。為什麼我敢說“他曾經被吹上天”呢?天上有“二十八宿”您想必知道,其中一組星宿就是根據這位大神命名的。所以,吹上天,一點不假。

我在前邊文章裡曾經提到“座山雕匪巢與水源的問題”,今天說的這位伯益同學就是解決了人類水源大問題的首位專家。

眾所周知,人類是從穴居山洞開始的。當人們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逐漸有了一點農業知識,他們就會從窮山惡水中走出來,畢竟石頭上不長莊稼,有土壤才行。平原上土地肥沃,高粱玉米長得更多更好

您看古人造字,土壤的“壤”,如果把“土”換成“女”字旁,那就是繁體字的“娘(孃)

”,所以我們常常說,“大地呀,母親。”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黃河岸邊

人類走到哪裡都離不開水。中華文明主要有兩條線,一條黃河流域,一條長江流域。足見人類是逐水而居。

逐水而居,也就是近水而居。靠著水邊生活,渴了可以到河邊喝水呀。那年月又沒有儲水的工具,喝完就走,渴了再來。他們離開河道的距離不會超過三五里地。我們難以想象半天喝不上水,或者忙活半天只為了一口水,是不是太可憐了。

靠近水邊生活有個大麻煩,那就是危險和頻繁遷徙。每到雨季,誰知道洪水哪會兒突然到來,必定誠惶誠恐,徹夜不眠,以求逃得了性命。而每到枯水期或大旱,人們又被迫為了尋找新的水淹向上遊遷徙。電視裡“動物世界”的無奈也同樣光顧過我們人類。

如何才能更安全而且還能有水喝呢?有人搞了一個影響人類生活的大發明,也許你笑我“故弄玄虛”,但是他確實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

這個發明就是“水井”,發明人叫“伯益”,發明水井的地方叫“井方”,這裡盛產挖井的專家,很多挖井、淘井、修井技術專家、農民工都是井方人。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想不到水井也算髮明

井方,因為專一技能而得名。這個偉大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邢臺市

。邢臺市在過去有“百泉之城”的美稱。

邢臺市官方資料顯示: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臺百泉競流,故稱井方。又《易經》曰“井,德之地也。”為了紀念鑿井築邑之德,古人合併井、邑二字,即為“邢”,這就是從井方到邢臺的由來。

邢臺當地也有人也把鑿井的功勞歸於黃帝,說“黃帝鑿井,居民為邑”,有功勞記到時代楷模身上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而更多資料顯示,鑿井的第一人是伯益。史稱“伯益造井”

當我們玩電腦、打手機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井號鍵“#”,古代的水井可沒有這麼規矩和方正。伯益造的井什麼樣子呢?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子貢與抱甕灌叟

莊子曾經寫過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路過漢陰這個地方,見到一個非常保守的老頭。這位老頭還用“最落後”的井和“最古老”的取水方式。那種水井類似挖大水坑,有一道長長的斜坡通到井底。頑固的老漢就抱著一個水甕,走下去打水,然後抱著盛滿水的甕再一步步爬上來澆他的地。這則故事叫“抱甕灌畦”,也叫“抱甕灌圃”。可以想象,伯益所造的井不過如此,僅僅實現了“平地取水”而已。

正是由於這個簡單的“平地取水”技術,人類生存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我們不必再跟著水跑了,鑿一口水井,就有乾淨的地下水源源不斷的湧出來,一族一姓地圍過來居住,這就是村莊的起源,發展下去就是鄉鎮。安居方能樂業。莊稼也得益於水利,不見儒家一直標榜的“井田制”嘛?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水井,給人類生活方式帶來一個大的飛躍。

古人怎樣表彰伯益的貢獻呢?當命名天上“二十八宿”的時候,伯益的貢獻順利入圍,有一組星宿定名為“井”。二十八宿是日月星辰的通道,是歷史的通道。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右下角就是“井”星

為什麼偏偏伯益能發明水井呢?全賴這一方水土。邢臺在古代屬於黃河下游,上古年代,邢臺境內一半是陸地,一半汪洋。“軒轅黃帝戰蚩尤”以及後來“大禹治水”都曾將這裡視為重要戰場,這一片水叫“大陸澤”。大陸澤涵蓋現在邢臺市的六個縣,當年蓄水量據專家估測是今天鄱陽湖的兩倍。因此,伯益生活的邢臺地下水豐富,隨便找個地方就能輕易挖出水,而且黃河水系,甘甜可口。

伯益,“伯”是他的爵位,“益”才是他的名字。名字也許是爹媽起的,也許是世人送給他的。上古時代很多人的名字都是反映這個人功德的。瞧這個“益”,下邊是一個器皿,器皿上邊是一個放倒的“水”字,古人小篆的“水”也曾這麼寫,“益”字的本義就是水往外流。您也許要問:“不是還有個‘溢’字嗎?那才是水往外流呀。”您說的也對。不過,“益”是它的本義,最早都寫作“益”。因為水的重要,直接跟生命、財富有關,比如您的工資也常常叫做“薪水”。

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益”引申為“利益”,而本義反而用得少了。為了方便大家區別使用,後人又額外加“三點水(氵)”創造了“溢”字。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水井的發明人——伯益

如果沒有井,就沒有城鎮,沒有農田建設,更沒有自來水。

古代有“改邑不改井”的說法,人口可以遷徙,但是千萬別把井破壞了,井可以造福萬代,即使過路的人渴了也能從這裡打口水喝。這是古人的善良和友善。不僅如此,古人格物致知,還從“井”身上找到了值得我們學習的“高德”。《周易》說:“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意思是,這口井的水永遠那麼多,不因為你打了一桶水就減少,也不會因為你少打一桶水就增多,它永遠默默地守在哪裡,造福於來來往往的居民和行人。井如此,人也應該如此。然而,人,有幾個耐得住寂寞?有誰能寵辱不驚?

做人,本事有大小,但一定要走正路,做對人民、對社會有益的事。除此之外,還要保持好心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默默地做好自己就行了。這就是“井之德”

邢臺,四線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讓橋,史上更有

這裡是新邢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伯益,伯益就是一位既有鑿井技術又具備高德的人。

您也可以瞭解一下這個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創造過輝煌的小城——邢臺,這裡堪稱“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