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的帝位都是有德者居,為何後來變世襲了?

在中國古代權貴一直實行的便是世襲制,全都是父傳子這種模式,但是大家肯定也聽說過再往前先秦時期,帝位的傳承是禪讓制的,這個大家肯定都有耳聞,從最開始的堯舜禹便是採用的這種模式,那麼為什麼到最後變成了世襲制哪?這中間又發生過什麼故事哪?讓我們來看一下故事的起因

關於古代的帝位都是有德者居,為何後來變世襲了?


從堯那個時期便是採用的禪讓制,誰做出了大的貢獻或者有大的德行便可以有機會登上帝位。而這種模式到大禹哪裡便結束了,為什麼這樣說哪?

當初大禹有很大的作為,很大的豐功偉績,便是現在後世盛傳的“大禹治水”,在大禹繼位時,大禹的兒子夏啟並沒有功勞在身,但是為什麼大禹去世後把帝位傳給了他兒子哪?

關於古代的帝位都是有德者居,為何後來變世襲了?

原來大禹治水是選擇了皋陶和伯益做他治水的助手,大禹在即位的時候選擇皋陶作為他的繼承人,而他這樣做的目的便是昭告天下他真心舉薦賢才,但是為什麼說推薦皋陶並沒有誠意哪?便是因為皋陶的年齡比大禹的年齡還大,在大禹舉薦皋陶後不久,皋陶便死了,於是他便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可是伯益並無建樹在身,而大禹還經常利用自己的威信為夏啟鋪路,最後的結果便是眾人只認夏啟,而不識伯益。

關於古代的帝位都是有德者居,為何後來變世襲了?

《戰國策》曾有一段關於大禹的記載,“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而禪讓制便是從這裡遭到破壞的,對於這種做法大家有什麼看法哪?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