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伯益-贏姓家族最初的榮耀

今天起,居士要開始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首先,居士會從一家人講起,伯益,惡來,造父,非子,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這一家人可算是豐功偉業,治過氾濫的洪水,畜牧技術第一人,《山海經》作者,商紂王的股肱之臣,給周穆王駕過馬車,護駕周平王,統一六國……

伯益(前?- 約前1973),身世也來自一段神話,祖母女修,吞玄鳥之卵,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在舜和禹時期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獄、法治,是當之無愧的法律鼻祖,大業生子伯益,以下說說伯益的主要功績。

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地勢低窪的特點,教民眾種植稻穀,增加了糧食產量。居士認為就是沿河種植,形成富庶的產糧平原區,歷史上有名的關中平原和淮南糧倉即屬此類,因此,當大禹和伯益平定洪水後,帝舜對伯益進行了賞賜,賜姓贏,這可了不得,在那個時候,一般人是沒有姓的,還賞了旗幟,並將姚女子許配給伯益。此後,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擔任虞官(《尚書·堯典》),掌管山澤,繁育鳥獸。

其二,伯益發明瞭鑿井技術。這大概與其佐禹治水不無關係,畢竟在長期與水土打交道的過程中,是易於發現地下水的秘密的。居士認為這是極其偉大的創舉,沿河種地,華夏文明將被禁錮在狹長的黃河和長江地帶,有了鑿井技術,我們的先祖們拓地四方,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其三,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不要違背法則、不過度遊樂享受,治國不能懈怠,謙虛會受到益處。居士以為,大禹平水之後傲功是必然的,在這種時候,能審時度勢,為大禹制定新的目標,能脫然於物外,勸誡天下共主實是不凡。

其四,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並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於歸順。居士想起一句話,故遠人不服,以德來之,華夏文明之所以能五千年不絕如縷,就在於包容性,吸取其他民族的優點,對於不認可自己的民族也能以禮待之,試想,當華夏文明還是個孱弱幼兒時,今天殺這個,明天殺那個,豈能長久,後世孔明平南蠻七擒六縱皆是此理。

其四,伯益還將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成為《山海經》的素材。居士猶記得初中語文書中“刑天舞干鏚,猛志固猶存”,山海經記錄了最初的文明。

大禹時期,私有意識已經發展的世人皆知了,大禹還是遵循古制,禪位於伯益,大禹的兒子啟就不服了,歷史有名的疑問因此而出,“父親的東西難道不是屬於兒子嗎”,打著這個旗號,啟很快奪得了天下,殺了優秀的伯益,建夏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