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誰來拯救企業的“疫情”?

本文雖好但也比較長,看官要先確定有耐心能看完哦!!

如果看官覺得有價值,可以“轉發”分享給更多人,謝謝!!!


因為這次疫情,每個中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過以今天這樣的方式來度過春節,直到現在。無論是誰,身在何處,以怎樣的方式身處這次疫情中,相信都是一次終身難忘的經歷。

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每一家企業每一個人也都沒能未能倖免,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身在其中。通過網絡我們可以瞭解到,有些企業在2月初就開始進行了裁員、解除和員工的勞動關係、宣佈破產、現金流告急……也有一些企業發起了生產自救,有的企業從高管開始層層遞減降低薪資,和企業一起共克時艱。

誰來拯救企業的“疫情”?

我們要相信,病毒帶來的疫情相信很快就會過去。可還有那麼多企業因為疫情而告急、破產,那麼多人因為這次疫情而還不起房貸、車貸、信用貸、而被失業、而倍感焦慮。感覺是這一次疫情帶來了全國上下大多數企業、大多數人的焦躁不安、不知所措。

事實真是是如此嗎???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是疫情限制了你,還是你的想法限制了自己?是疫情讓你不知所措,還是你本來就不知所措?誰來拯救你的“疫情”,誰來拯救企業的“疫情”呢?

我們先來思考:無論是否面對疫情,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是什麼?答案是:現金流。

那麼現金流背後體現的是企業經營管理的財務邏輯、現金流邏輯、績效邏輯;決定企業業績高低的除了營銷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用戶,用戶越多、用戶品質越高,帶來的客單價、業績自然也就越高;決定用戶量的多少,用戶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確實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因為消費者只會為他認為值得產品買單;決定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好壞的最核心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企業的戰略定位,也就是一開始企業創始人要為社會、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初心!

一、首先我們從財務的維度來思考:是什麼樣的一直被我們忽略的財務“疫情”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財務指導一家企業的全面決策管理,科學指導企業的決策以及經營管理方向、節奏。我們都知道企業的三大財務報表是: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利潤表,也叫作損益表。它體現的是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我們稱之為企業經營情況的“體溫表”;

資產負債表,體現的是企業的整體情況。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負債、股東權益,我們可以稱之為企業的“抽血化驗單”。

現金流量表指的是流入-流出=淨額,我們稱之為企業的“血壓表/風險表”。

我們今天重點要分享的是“現金流”。我想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也都已經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那麼如果現金流斷裂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呢?企業到底是怎樣導致現金流斷裂的呢?

我們稱之為“現金流斷裂7宗罪”。

  1. 因為經營虧損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2. 因為庫存過大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3. 因為應收賬款過多演變成為“陰收賬款”,壞賬過多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4. 因為企業固定資產過多過重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5. 因為企業盲目投資,貪多、貪大、貪全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6. 因為借用高利貸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7. 因為財務混亂,公私不分、賬目混亂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給我們帶來的思考是:企業的核心管理層是否懂財務?每月是否有認認真真的召開一次財務分析會?企業是否有專業的財務經理或財務總監?

二、績效的維度來看是什麼思維模式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

1、極致成本思維;

一家企業的競爭力結構在不同時期也會有所不同。在康泰時期,依次排序為:收入、成本、現金流;在危機時期依次排序為:現金流、成本、收入;大多數企業的現金流入口只有一個——來自客戶的收入,企業的現金流出口卻是千萬個,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在流出,都是在花費。

企業經營狀況的收入減成本等於利潤,在正常狀態下是10-8=2,那麼在危機狀態下呢?就如同這次疫情,那就變成了收入很少,甚至沒有收入來源,沒有現金流來源,那麼這道算術題就變成了5-8=-3、0-4=-4、0-2=-2,你要思考的是能不能在保留企業核心優質資源的同時,將這道算術題變成0--1=-1?

2、收入增長思維;

當今市場環境已經從過去的存量市場,演變到現在的搶量市場,從拼價格戰到今天拼品質戰,誰為客戶帶來的價值越大,誰就將獲得用戶的青睞。企業的收入模式也從過去的客戶量×客單價,演變成今天還要評估顧客的復購率(購買頻次)。也就是收入=客戶數量×消費金額×購買頻次,我們用一張簡單的圖表來表達。

誰來拯救企業的“疫情”?

我們不難看出,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為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提升顧客的消費金額,提供更加專業和優質的服務來提升顧客的購買次數,是企業不斷研究的課題。

高價值創造高價格;讓顧客在企業的消費頻次從一生一次升級到一生一世;只有建立這樣的戰略,形成企業的基因,才能在市場環境愈發惡劣的今天和未來,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基業長青。

3、薪酬結構競爭力思維;

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會採取行動,是因為開展行動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或是說不這樣做對自己有很大的壞處。那麼到底是“利”帶來的動力大還是“害”帶來的動力大呢?答案是“害”。因為人們往往都是為了擺脫過往對自己的不利條件和環境,會更加努力拼搏。這也就是我們認知裡面會有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等辭藻。

企業的薪酬機制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是應該高底薪低提成讓員工更有安全感?還是應該低底薪高提成讓團隊更有危機感呢?

那麼問題來了:員工是安全了,企業的安全從何而來?低底薪高提成怎麼能找到有能力的人,留住優秀的人呢?而事實是你若讓員工都安全了,只會讓他更加的貪婪和不思進取,其實就是在將企業推向死亡的邊緣;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來不需要所謂的高底薪來為自己提供安全,因為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除非他是個偽人才。

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模型對比,相信最終的結果大家心知肚明。

誰來拯救企業的“疫情”?

三、企業發展要麼品質,要麼去死!

我們前面分析過:現金流背後體現的是企業經營管理的財務邏輯、現金流邏輯、績效邏輯;決定企業業績高低的除了營銷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用戶,用戶越多、用戶品質越高,帶來的客單價、業績自然也就越高;決定用戶量的多少,用戶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確實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因為消費者只會為他認為值得產品買單;決定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好壞的最核心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企業的戰略定位,也就是一開始企業創始人要為社會、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初心!

若今天,企業上下還沒有開始重視品質,還沒有開始全力開展品質工程,企業必亡。

無論是對產品還是服務,只有徹底的從上至下的持續貫徹執行,細化到每人每天每件事,都要量化精準、要求明確清晰,週而復始,每個人的腦海裡、行為中,每一個當下都將品質放在最前面,深刻的理解:認真第一,聰明第二的處事原則,才能造就企業的品質基因,也只有這樣才能為顧客、為自己、為企業創造更大更持久的價值。

以上我們僅從現金流、績效、品質三個維度分析了企業存在的部分“疫情”。 類似這些“疫情”絕對不是因為這場病毒導致的,其實它們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很多年以前看過一本柏楊先生寫的書,叫做醜陋的中國人,很直面的剖析了中國人骨子裡面的“酸臭”,猶如一記響雷砸在頭頂,但是細想仔細看,確實和國人很有些相似。但是我相信先生著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貶低誰或抬高誰,而是為了真正正正勇敢的面對自己,不斷的優化改善令自己更加優秀,更加出類拔萃。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