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谁来拯救企业的“疫情”?

本文虽好但也比较长,看官要先确定有耐心能看完哦!!

如果看官觉得有价值,可以“转发”分享给更多人,谢谢!!!


因为这次疫情,每个中国人可能从来都没有过以今天这样的方式来度过春节,直到现在。无论是谁,身在何处,以怎样的方式身处这次疫情中,相信都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

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也都没能未能幸免,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身在其中。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企业在2月初就开始进行了裁员、解除和员工的劳动关系、宣布破产、现金流告急……也有一些企业发起了生产自救,有的企业从高管开始层层递减降低薪资,和企业一起共克时艰。

谁来拯救企业的“疫情”?

我们要相信,病毒带来的疫情相信很快就会过去。可还有那么多企业因为疫情而告急、破产,那么多人因为这次疫情而还不起房贷、车贷、信用贷、而被失业、而倍感焦虑。感觉是这一次疫情带来了全国上下大多数企业、大多数人的焦躁不安、不知所措。

事实真是是如此吗???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是疫情限制了你,还是你的想法限制了自己?是疫情让你不知所措,还是你本来就不知所措?谁来拯救你的“疫情”,谁来拯救企业的“疫情”呢?

我们先来思考:无论是否面对疫情,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现金流。

那么现金流背后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逻辑、现金流逻辑、绩效逻辑;决定企业业绩高低的除了营销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用户越多、用户品质越高,带来的客单价、业绩自然也就越高;决定用户量的多少,用户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确实服务品质、产品品质,因为消费者只会为他认为值得产品买单;决定服务品质、产品品质好坏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就是一开始企业创始人要为社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初心!

一、首先我们从财务的维度来思考:是什么样的一直被我们忽略的财务“疫情”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财务指导一家企业的全面决策管理,科学指导企业的决策以及经营管理方向、节奏。我们都知道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利润表,也叫作损益表。它体现的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我们称之为企业经营情况的“体温表”;

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企业的整体情况。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的“抽血化验单”。

现金流量表指的是流入-流出=净额,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血压表/风险表”。

我们今天重点要分享的是“现金流”。我想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也都已经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那么如果现金流断裂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企业到底是怎样导致现金流断裂的呢?

我们称之为“现金流断裂7宗罪”。

  1. 因为经营亏损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2. 因为库存过大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3. 因为应收账款过多演变成为“阴收账款”,坏账过多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4. 因为企业固定资产过多过重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5. 因为企业盲目投资,贪多、贪大、贪全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6. 因为借用高利贷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7. 因为财务混乱,公私不分、账目混乱导致的现金流断裂;

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是否懂财务?每月是否有认认真真的召开一次财务分析会?企业是否有专业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

二、绩效的维度来看是什么思维模式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

1、极致成本思维;

一家企业的竞争力结构在不同时期也会有所不同。在康泰时期,依次排序为:收入、成本、现金流;在危机时期依次排序为:现金流、成本、收入;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流入口只有一个——来自客户的收入,企业的现金流出口却是千万个,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在流出,都是在花费。

企业经营状况的收入减成本等于利润,在正常状态下是10-8=2,那么在危机状态下呢?就如同这次疫情,那就变成了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来源,没有现金流来源,那么这道算术题就变成了5-8=-3、0-4=-4、0-2=-2,你要思考的是能不能在保留企业核心优质资源的同时,将这道算术题变成0--1=-1?

2、收入增长思维;

当今市场环境已经从过去的存量市场,演变到现在的抢量市场,从拼价格战到今天拼品质战,谁为客户带来的价值越大,谁就将获得用户的青睐。企业的收入模式也从过去的客户量×客单价,演变成今天还要评估顾客的复购率(购买频次)。也就是收入=客户数量×消费金额×购买频次,我们用一张简单的图表来表达。

谁来拯救企业的“疫情”?

我们不难看出,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顾客的消费金额,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服务来提升顾客的购买次数,是企业不断研究的课题。

高价值创造高价格;让顾客在企业的消费频次从一生一次升级到一生一世;只有建立这样的战略,形成企业的基因,才能在市场环境愈发恶劣的今天和未来,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基业长青。

3、薪酬结构竞争力思维;

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会采取行动,是因为开展行动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或是说不这样做对自己有很大的坏处。那么到底是“利”带来的动力大还是“害”带来的动力大呢?答案是“害”。因为人们往往都是为了摆脱过往对自己的不利条件和环境,会更加努力拼搏。这也就是我们认知里面会有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辞藻。

企业的薪酬机制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应该高底薪低提成让员工更有安全感?还是应该低底薪高提成让团队更有危机感呢?

那么问题来了:员工是安全了,企业的安全从何而来?低底薪高提成怎么能找到有能力的人,留住优秀的人呢?而事实是你若让员工都安全了,只会让他更加的贪婪和不思进取,其实就是在将企业推向死亡的边缘;真正有能力的人从来不需要所谓的高底薪来为自己提供安全,因为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除非他是个伪人才。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模型对比,相信最终的结果大家心知肚明。

谁来拯救企业的“疫情”?

三、企业发展要么品质,要么去死!

我们前面分析过:现金流背后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逻辑、现金流逻辑、绩效逻辑;决定企业业绩高低的除了营销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用户越多、用户品质越高,带来的客单价、业绩自然也就越高;决定用户量的多少,用户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确实服务品质、产品品质,因为消费者只会为他认为值得产品买单;决定服务品质、产品品质好坏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就是一开始企业创始人要为社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初心!

若今天,企业上下还没有开始重视品质,还没有开始全力开展品质工程,企业必亡。

无论是对产品还是服务,只有彻底的从上至下的持续贯彻执行,细化到每人每天每件事,都要量化精准、要求明确清晰,周而复始,每个人的脑海里、行为中,每一个当下都将品质放在最前面,深刻的理解: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的处事原则,才能造就企业的品质基因,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顾客、为自己、为企业创造更大更持久的价值。

以上我们仅从现金流、绩效、品质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存在的部分“疫情”。 类似这些“疫情”绝对不是因为这场病毒导致的,其实它们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年以前看过一本柏杨先生写的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很直面的剖析了中国人骨子里面的“酸臭”,犹如一记响雷砸在头顶,但是细想仔细看,确实和国人很有些相似。但是我相信先生著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贬低谁或抬高谁,而是为了真正正正勇敢的面对自己,不断的优化改善令自己更加优秀,更加出类拔萃。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