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有何依据?

用户8196162098561


破釜沉舟,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下定了决心,决一死战不留后路的大无畏气概。与义无反顾、背水之战等成语意义相近的。破釜沉舟的故事最早是出自于司马迁之手的,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所以说破釜沉舟最早是由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书写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明确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此句就是成语破釜沉舟来源演化的源头。成语发生的背景是在项羽率兵渡过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困的时期,此战秦军收到了重创,没几年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大军的暴乱之下,秦朝灭亡了。

随着《史记》这一史学巨著在后世的流传解读之下,慢慢地“皆沉船,破釜甑”,不知在那个文人墨客的笔下就渐渐地演化为了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用来比喻下定的决心很大,不顾一切的拼死一战。


姑臧山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者目前具体是谁还不知道,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蒲松龄,但《山西日报》中曾提过“喻世明言”其中录 “题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者〕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详.〔解说〕此联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大,传说作者亦甚多,一说为金正希作,一说为蒲松龄题镇纸铭联.清人邓文滨《醒睡录》笔记,作者为明人胡寄垣,今从此说.此联引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说明笃志的重要性.”这里虽存谁是作者疑问,但也明确作者为明代胡寄垣.

金正希,即金声,崇帧初成进士.清兵南下,率众拒险抗清,恢复了安徽的宁国等县,不久清兵大至,战败被捉,于弘光元年(1645)被害.余曾读吴恭亨《对联话》,其中记载:“金又有题书室联云: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精气四射,咄咄逼人.后日之起兵与清军战,此联即其张本.”可见金正希是作者也不是空穴来风



七哥探世界


破釜沉舟,才能让楚军占领百二秦关。既然是楚军领袖占领的秦国关隘,其实我们就能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就是楚霸王项羽。

秦国军队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几乎是天下无敌的。一来他们军队纪律比较好,二来他们的兵器比较先进,所以战必胜攻必克,占领了其余六个诸侯国。

其中楚国是地盘最大的一个诸侯国,他们当然非常不服气。为此楚国后裔反秦之声络绎不绝。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所打的旗号就是楚国名将项燕和秦国公子扶苏。

此外项羽的叔叔项梁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他们以楚怀王为君主,开启了讨伐秦国的战争。所以破釜沉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

01宋义被杀,项羽夺取军中大权。

按道理来说,项梁找来了楚怀王并且奉他为义帝,那么项梁应该就是军队的领袖。可是义帝本人也是有韬略的,他利用卿子冠军宋义的势力,开始平衡楚怀王的力量。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项梁和宋义之间不和,义军还没有什么功绩,就开始内讧。在这种情况下,项梁还被秦国大将章邯设计斩杀。

失去项梁的义军,完全掌握在了宋义的手里。那项羽当然不服气,不过此刻的项羽还只是副将,不足以跟宋义相抗衡。

  1. 赵王歇被清军围堵在巨鹿的时候,楚怀王命令宋义和项羽前去搭救。此刻宋义是上将军,而项羽只是他的次将,两人领兵20万。
  2. 让人不解的是,宋义带兵到了安阳以后,连续46天时间没有发兵救助赵国。项羽非常不满,表示现在渡河就能够击败秦军,为何不动身。
  3. 可是宋义有自己的考虑,他希望楚国一家独大,所以姑且让秦军和赵军互相厮杀,等他们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再渔翁得利。

这一招的确厉害,不过项羽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宋义这是胆怯。而且长期原地待命,军粮都快吃光了,哪里能够与敌人决战呢?

于是项羽不顾众人反对,坚持把宋义给杀了,并且他是以楚怀王的名义杀了宋义。其实项羽是为了夺取军权这才杀了宋义,也算是为他叔叔泄愤了。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史记》

杀了宋义以后,项羽成为了楚国义军的领袖,被大家推举为上将军,威震整个楚国,也为破釜沉舟之战,埋下了伏笔。

02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击败章邯20万秦军。

得到军权的项羽可不管那么多,他心里就想着击败秦国的大军,从来没有什么权谋之术。所以项羽坚持渡河去拯救赵国的义军。

  • 不过项羽这一次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计划,他知道秦军实力强大,要想击败秦国军队十分不容易。所以他带兵渡河以后,吩咐士兵们好好吃一顿饭,每个人身上再带足三天的干粮。
  • 这一切准备妥当以后,项羽命人将渡河的船都给击沉了,再将煮饭的锅也给砸烂了。意思很明确,这次大战有进无退,如果失败了那就只能全部死掉,没有生还。要想活下来,就要战胜对手,抢夺他们的粮食和地盘。
  •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不过故事后面是更加精彩的实战。在项羽这种方式的激励之下,楚国义军一个个勇气倍增,可以说是以一当十。

最终楚国大军在巨鹿彻底击败了秦国章邯的军队,巨鹿之战的胜利,使得秦国主力彻底消亡,再也无力与天下义军一战。

此后章邯大军一路败退,稳定下来以后,得知赵高乱政的孝心,章邯心灰意冷,只好选择投降项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

项羽问鼎天下的时候,天下诸侯莫敢仰视,可见破釜沉舟这一战,使得项羽彻底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此后项羽不顾众人的反对,坑杀了20万秦军,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

理由很简单,项羽军中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留在手里,又怕引起军队哗变。所以项羽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这帮人给坑杀了,这也为他丢失天下埋下了伏笔。

03背水一战是韩信的战绩,两者效果类似。

韩信先投靠项羽,项羽瞧不起韩信,只给了他一个执戟郎的身份。此后韩信逃到了刘邦那里,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之下,成为了刘邦集团的大将军。

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史记》

从此韩信开启了自己一路开挂的人生。带领汉军出了汉中以后,刘邦吩咐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国实力强大,有足足20万大军前来迎战。

而韩信却只带了一万两千人马,这实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这可能就是刘邦在考验韩信的能力,不过考验的似乎有点夸张了。

  1. 韩信自然是知道对手很强大,不过他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将其中一万人安排在河边列开阵势,其余两千人马则潜伏在赵国军营周围。
  2. 20万赵军杀来以后,韩信这里靠着水的一万人马压根就没有退路,只能拼死和对手搏斗。不过这么打其实只是为了提高士兵的勇气罢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两千骑兵是在赵军的大营周围。
  3. 等到这边一万人马和赵军20万大军激战的时候,剩下两千人马早就已经拿下了赵军的军营。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的赵军,最终被韩信彻底击垮。

其实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辙。两个人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们十分看重士兵的勇气,或许这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总结:作战勇猛,不懂政治也是白搭。

项羽和韩信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秀的军事领袖,就算是放在历史中,这两个人都能够排在前列,作战能力没的说。

可是他们俩的下场实在是不忍直视,项羽最后被刘邦大军五马分尸,韩信则是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害。

为什么这两位带兵如此厉害的将领,却无法善终呢?道理很简单,他们只懂得打仗,却不懂得政治权谋。

刘邦作为一个资深老牌政治家,他们俩自然无法与之相抗衡。项羽不懂政治,偏偏要做西楚霸王,而韩信也不懂政治,却抢着要做齐王。结果自然是不得善终。


江湖小晓生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时值秦朝末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抗秦,声势浩大,节节胜利,先后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和李由率领的部队。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项梁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认为秦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而产生了轻敌思想。后来章邯重新发动反攻,项梁战死。

章邯消灭了项梁后,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王无奈,只得频频向楚怀王求救。项羽为报叔父之仇主动请缨,怀王应允,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精兵解赵之围。

大军行至安阳,主将宋义临阵畏惧,以不作无谓消耗为由命令楚军停止前进,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一再贻误战机不说,最后连军粮也接济不上了,兵士们又冷又饿,怨声一片。项羽一怒之下拔剑杀死宋义,手提宋义的人头,号令三军将士:“宋义不义,做了刀下鬼。今后凡有不服将令者,立斩!”三军将士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杀过黄河,消灭章邯。

当晚,项羽率领楚军渡河救赵。过了黄河,项羽命令部队凿沉了全部船只,以绝士兵战败返渡之念,并烧掉军帐,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他还亲自砸破了饭锅,以示战胜秦兵的决心。项羽的决断和勇武,大大鼓舞了三军将士,一时间士气大振。

翌日,楚军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了一场恶战。楚军很快包围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不仅活捉了王离,还瓦解了秦军的斗志。王离余部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此后,又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千形万象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天下华人一家亲


西楚霸王……项羽

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地主家也没余粮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介绍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背景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玄心收藏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这个创意的原创权并不属于项羽。

在项羽之前400多年,秦国大将孟明视伐晋时,秦军出浦津关,渡过黄河后,焚毁所有渡船,自绝退路,以示誓死克敌,有进无退之意。

孟明视这样做也是别无选择,这是他第三次和晋国交手了,头两次都以秦国惨败而告终。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顾大臣劝阻,执意要讨伐郑国,大将孟明视率领大军无功而返,在路过崤山时,被埋伏在那里的晋国兵打了伏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歼灭战,秦国将士全军覆没。

晋国活捉了孟明视和他的两员副将,准备用来献祭。晋国的王后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施巧计帮孟明视三人逃回秦国。

秦穆公知人善任,没有怪罪打了败仗的将军,仍然对孟明视施以重任。

公元前625年春天,孟明视率领400乘战车及5万大军卷土重来。著名的彭衙之战爆发(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结果又是大败而归。孟明视把自己关在囚车里去见秦穆公,没想到秦穆公再次原谅了他。


孟明视卧薪尝胆,散尽家财,苦苦操练士兵,秦国受损的实力迅速恢复,公元前624年5月,孟明视再伐晋国,渡过黄河后,他破釜沉舟,以示决心。

这其实也是孟明视的无奈之举,当时秦国的实力远不如晋国,要想战胜晋国,只有置于死地而后生。

哀兵必胜,秦国将士们怀着必死之心,无不以一当十,晋国见势不对,马上收缩兵力,躲在城中避其锋芒不敢迎战,任由秦国大军在晋国的土地上任意驰骋。


秦军终于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在凯旋途中,秦军绕道崤山,收集三年前战死沙场的秦军骸骨,妥善安葬。

面对堆积如山的骸骨,孟明视忍不住痛哭失声。


花近高楼1


我来贴一个关于“破釜沉舟”的文章:

有句话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项羽破釜沉舟的英雄故事,激励了多少人坚定信念,笃志前行。

秦朝末年,巨鹿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在军事上彻底地打垮了秦朝军队,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秦朝瞬间崩塌。

而在此次战役中发挥着决定性影响的楚霸王项羽,其果断、敢为的魄力,为后人所憧憬向往。

一、战前形势,巨鹿被围

秦朝末年,天下兵事汹涌,各地诸侯国皆复国自立,面对狼烟四起战乱局面,秦朝章邯成为唯一有机会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将。

项梁的楚军在几次战胜秦军后,渐生骄意,与此同时,秦国悉其全国之力支援章邯,大破项梁的楚军。

此时项梁以为楚地已经没有太多的军事力量,不用过多担忧,便引军攻打赵国邯郸,大破赵军。赵王歇和大将陈余、国相张耳逃到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率领二十万“长城军”来援的大将王离和涉间包围巨鹿城,章邯率军屯驻于巨鹿南面的棘原,并且修建了两边盖有土墙的甬道,为王离大军运输粮草。

秦将王离在军需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大举进攻巨鹿城。

当此之时,赵将陈余收得常山之兵数万人,屯军于巨鹿之北。

巨鹿城中兵少粮缺,赵相张耳便派人召集陈余前来支援。陈余却觉得自己的兵力太少,不敢近前支援。

张耳、陈余,本为刎颈之交的朋友,张耳再次派张黶、陈泽去催陈余进兵,陈余依旧不敢,只是给了他们两人五千兵士,这五千士兵进攻秦军,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当时,听说赵王被围困在巨鹿,危在旦夕,燕、齐、楚皆派军前来救援。然而到得军前,又全部都筑军壁于旁边,不敢向秦军发起进攻。

二、以少胜多,破釜沉舟破秦军

当时楚国派卿子冠军宋义前来救赵,和其他各路援军一样迟迟不前,被项羽一剑斩之。

项羽引兵救赵,到达漳河南岸,与秦军相持对峙。楚军五万,而秦军除了章邯本部兵马,加上王离带来的二十万“长城军”,人数在四十万左右。

两军人数上的巨大差别,并没有让项羽产生丝毫退意。项羽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军两万渡过漳河,往救巨鹿,攻击秦军运输粮草的甬道,但效果不甚明显。

王离见项羽攻击己方甬道,越发加紧攻打巨鹿,眼看巨鹿不保,赵相陈余再一次恳求救兵。

面对军情紧急,项羽毫不犹豫,率领所有剩下的兵马全部渡河,渡过河后,把所乘之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用的锅全部打烂,把房屋庐舍全部烧掉,每位士卒只带三天的粮食!

如此行事,让全军士兵明白,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没有用以休息的地方,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每人怀必死之志,要么战胜敌人,要么只有死路一条,大大激起了全军的斗志与求胜欲望。

楚军怀必死之心、必胜之志,渡过河后,便迅速从外围开始进攻秦将王离,与秦军短兵相接,一口气爆发了九次战斗!

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斗志高昂,个个以一当十,喊杀声响彻天地,阻断王离运输粮草的甬道,大破秦军!斩杀秦将苏角,生擒大将王离。秦将涉间不肯投降楚兵,自焚而身亡。巨鹿之围终于被解。

三、作壁上观,膝行而前

楚军与秦军交战之时,旁边还有十几路其他诸侯的援军,但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营垒上遥遥观望,不敢向前。

楚军勇猛的冲杀、如山似海的喊杀声、血肉纷飞的战场,不仅冲破了秦军,更是震慑得各路诸侯军心惊胆战,项羽和楚军,已经成为他们心中不可战胜的存在。

攻破楚军后,项羽召见这些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军将领,早已被项羽和楚军震慑住的各路将领,入得军营辕门,全部都跪着向前移动,不敢站起身来,也不敢抬头看。于是,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他们的军队也毫无意外地,统归于项羽麾下。

此时秦将章邯还屯军于棘原,项羽和章邯两军相持,并未交战。秦军数次退却,秦二世催逼,赵高朝中弄权,赵相陈余给章邯写信劝降。同时项羽再次率军攻打秦军,皆破之。进退不得的章邯,不得不率二十万大军与项羽和谈,其实类似于投降般和谈。项羽自度军粮不多,也就便接受了章邯和秦军的投降。

巨鹿一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此后章邯所率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全部坑杀,秦王朝再无力组织起像样的军事力量,已名存实亡。

项羽从次将,斩宋义而为楚军假上将军,怀王迫于形势拜为上将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 成为诸侯共主,统领各路大军,一战而声名、权势、实力,俱至巅峰!


玉成


秦朝末年,秦将章邯带军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即如今的河北平乡一带。眼看两军对抗赵军难以自保,于是楚王令宋义为首将,项羽任副将,带兵出战前去援助赵国。

宋义带领军队前往,到了安阳的时候,停驻了46天之久,迟迟不动。惹得项羽十分不满,多次强烈要求进攻决一死战,以此解救被困的赵国。可宋义却认为等到两军交战多时,趁秦兵疲惫不堪后出动出击。

此时缺粮军心涣散,宋义却整日饮酒作乐,项羽实在难以容忍,于是进入营帐杀了宋义,并指责他叛国,赢得了众将士的拥戴。项羽此举震惊各路诸侯。

此后,项羽立马带领手下所有兵马全数渡过黄河前去支援赵国以解巨鹿之困。渡江后,项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只渡船都凿沉,摔破军中所有的锅,烧毁军营,只携带三日的粮食,表明决心,已示决一死战,决不后退。

正是如此,全军带着决一死战的豪迈之心进军巨鹿,一举包围了秦军,使其无法与外界相连通,楚军将士士气威猛,吼声震天,以一敌十。在经过了九回激战以后,楚军最终大破秦军,引得前来增援的各路诸侯全数闻风丧胆,不敢靠近。此次一战解救赵国之后,项羽名声大震,回楚国接见各位诸侯时,没有人敢正眼看他,从此奠定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