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成功的時候,你放個屁都是哲理;失敗的時候,你的經驗就像個屁”,您有什麼見解?

管理者的自我修養


題主這裡的議題可以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形容:話糙理不糙。的確,成功人士嘴裡出來的話被被當做“聖經”一樣對待,一說就是“馬雲說”、“任正非說”、“馬化騰說”、“董明珠說”、“比爾蓋茨說”、“馬斯克說”、“扎克伯格說”,他們的很多演講內容都被當做“引語”來對待;而那些沒名沒份的人,尤其是失敗的人,卻像黑暗裡的黑臉一樣,沒人看得見,沒人理會。關於這樣的說法,我們可以做一下的一些探討。

為什麼大家會推崇和崇拜成功的人士呢?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周邊的現實,就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實。想要學習駕駛的人,自然會去駕校或找一位老師傅;想要學習編程的人,就會去找一些經驗豐富的程序員;想要學習釣魚的人,就會去找曾經釣到過大魚的人;而喜歡成功的人,自然會去尋找成功人士取經,因為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想成功。在人們的心目中,那些成功的人士,自然有一套成功的方法、成功的模式,向他們學習成功之道自然沒錯,總不能向一個失敗者學習成功的經驗吧!?這本是一個很自然的邏輯。人們在聽那些成功的人士演講、說話的時候,注意力異常集中,生怕漏掉一個字,可見這些成功人士的影響有多大。事實上,成功的人士,很多都是經歷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難才暫時獲得了成功,但這些千難萬險往往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崇拜者往往就想聽一句話:你告訴我怎麼能夠極速成功。君不見,聽過那些成功人士演講、培訓、講話的人,其實大多數仍然沒有成功。今天看到一位名人寫的一句話:夜裡睡前路千條,早晨起來賣豆腐,意思是每天晚上睡覺前,心裡會有無數成功的想法,但第二天起來早把那千條路忘幹了,照舊起來賣豆腐。


二、成功的人士說的有些話,已經是信口開河了。

我相信每個成功的人士,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成功經驗,如果真講起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但也就三天三夜而已。第四天呢?第五天呢?第二年呢?再重複同樣的話沒有意思,沒有新意,於是在“眾星捧月”的境況下,就會在得意忘形中說出一些“信口開河”的話來,因為正應了題主說的那種現象:成功人士放個屁都有哲理。因為自己的話、自己的經歷總有講完的那一天,天天重複會失去人們的信任,於是就會有人編造。當年的唐駿相信有人還記得。他可是當時被稱作“打工皇帝”,年薪過億。聽他的課的時候,真心沒覺得他有多牛,但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仍然可以說明那些崇拜者有多麼興奮,其實那天的講座就是一些大家都熟知的人生哲理,只是在場的人特別想從“成功人士”那裡親耳聽一聽,驗證一下那些“人生哲理”的有用性、有效性。甚至有些成功人士,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真正分享的東西了,於是就信口開河胡咧咧起來。那天,看到易中天先生告誡大家:停止學習“臥薪嚐膽”,因為易中天先生認為越王就是個混蛋,為了自己東山再起便吃吳王的便便來討好吳王。看來易中天真的是“黔驢技窮”了,時不時與“歷史”唱個反調,彰顯自己多麼“與眾不同”。何必呢?光環終究會消失,有開始就有結束,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唐駿成功吧?現在沒聲音了。柯達成功吧?現在申請破產了。三星成功吧?現在幾乎要退出中國市場了。

成功沒有永恆,成功之後,前方就是失敗,這是規律。

三、向成功者學習與向失敗者學習同樣重要。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古人教導我們的規律,也是反應了真實的人性。事實上,成功之路是學不來的,向成功學習不一定能提升成功的幾率,但向失敗學習倒是可以減少失敗的幾率。所以,多聽成功之言的同時,別忘記兼聽失敗之語。

小結:歷史上和近現代,教育人們走向成功的書籍數不勝數,可謂汗牛充棟,但真正因此而獲得成功的人不多。成功的人士,不一定能給個體提出成功的建設性意見,關鍵還是在自己的實踐。無論是聽成功者之言,還是聽失敗者之經驗,有沒有帶著自己的腦子去聽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