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一位文学评论家曾说:"路遥的小说,出发点总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他写的不是社会学上、伦理学上是非对错的关系,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路遥作为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现状, 展现了在那个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下,决不屈服命运安排的抗争和奋斗精神。同时,

在他所描写的纯朴、浪漫而又苦涩的爱情故事里, 主人公在恶劣的现实环境下,虽然最后都摆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和结局, 但始终体现着男女主人公人性的美好。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分别是作家路遥长篇和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经典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路遥非常热衷和善于描写的是,城乡交叉地带的男女青年的爱情生活和理想追求。正是通过对爱情这一永恒题材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改革转型时期,丰富复杂而又悲苦的现实生活, 展现了青年男女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心灵的痛苦和欢乐,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纵观这两部小说中,路遥对爱情的描写, 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作者所讲述的爱情故事, 其结局都不是完美的皆大欢喜, 更多的是令人心酸而凄楚的悲剧。

路遥常以青春和爱情的挫伤来感动人们的心灵, 以顽强的奋斗向上,来鼓舞人们的意志。悲剧和热恋的嫁接,产生了伟大而苦涩的爱情故事,从而使爱情悲剧有一种渗入灵魂深处的魅力,读后令人黯然神伤、 肝肠寸断。正是这种充满悲剧氛围的结局, 以及从中体现的人性美,才使路遥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一、《人生》以高加林对爱情的背叛,反衬刘巧珍"金子般的心灵"

路遥相信,只有在悲剧性的冲突中, 主人公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路遥小说中那催人泪下的悲剧爱情里, 都洋溢着温馨、纯真、大义的人性美。

在《人生》中,高加林民办教师被撤掉, 遭受到了人生挫折甚至绝望的时候, 刘巧珍用真挚的爱情抚慰了高加林心灵的创伤, 重新激起高加林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当高加林到县委当上了通讯干事后, 为了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 却移情别恋, 抛弃了巧珍。而高加林因为弄虚作假被清退回农村时, 命运再次捉弄了他, 也葬送了他的理想和爱情。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此时的高加林,惟有扑倒在德顺爷的脚下, 两手抓住故乡的黄土悲呼:"我的亲人呀!"产生了一幕令人荡气回肠, 永生难忘的人生悲剧。而善良而又痴心的姑娘巧珍,虽然怀着内心巨大的伤痛无奈的另嫁他人,却对高加林没有任何抱怨和仇恨,反而想着怎样再帮助高加林找关系,争取让他再去学校当代课老师,这样漂亮温柔、纯朴善良、包容隐忍到极致的女人,真的会让读者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在巧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华民族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从中也可以看到,路遥笔下的主要爱情模式之一,是相爱的一方因地位、环境的变化而负心背叛(高加林)或者放弃(孙少安)了爱情, 造成了悲剧。在这种情况下,多为"痴心女, 负心汉"的类型, 女方多是美丽、善良、多情的女性, 她们顶住了各方的压力, 奉献了自己美好纯真的爱情, 但是在男方地位发生变化后被抛弃,或者因残酷的现实而主动拒绝。男方背负了道义和良心的谴责, 女方展示了高尚美好的心灵世界和人性的美。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二、以孙少安对田润叶爱情的拒绝, 歌颂两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路遥始终认为,悲剧主人公所展现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会更好地净化人们的心灵, 使他们受到强烈的鼓舞, 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产生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田润叶和孙少安, 由青梅竹马到长大后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可是由于润叶家境富裕,又当上了县城的小学教师;少安由于家境贫穷, 人口多劳力少, 不得不告别了学校, 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成为地道的庄稼人。两人尽管真心相爱, 但家庭地位, 身份差异, 世俗观念和现实的压力使他们两人分开。孙少安拒绝了田润叶的爱情, 并不是他对于这份爱无动于衷。事实上, 恰恰是因为爱其深才拒绝了这份真挚的爱情。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他不愿意让心爱的人因为他而跨越"户籍"鸿沟, 也不愿意心爱的人承担各方面的压力和责难, 他不愿意这些苦涩的果实降临在田润叶的头上, 于是忍痛割爱, 用理性战胜情感, 把对润叶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而跑到山西找了一个农村姑娘结了婚。

而田润叶, 这个曾经不顾一切追求孙少安的女性, 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和自己不爱的李向前结了婚, 她为了自己的感性守护着理性, 拒绝和他同床, 他们的婚姻演绎着悲剧。然而这场悲剧却在李向强因车祸丧失了双腿之后发生了变化。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她开始自责反醒"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之中, 而从来没有去想过那个人的痛苦。"而决心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来,她要在这个可怜人的最痛苦的时候照顾他。一种人类理性的善良与情爱,战胜了她以前对李向前的不喜欢,从而让两人都在为他人着想中,彰显了高尚的人性品质。

三、 以生离死别的残酷现实,弹奏一曲曲令人心碎欲绝的爱情悲歌

路遥的小说里,有一种苦难情怀。他坚信"伟大的幸福来自于痛苦的勇敢里所激发出来的生命之光, 没有痛苦的幸福, 是浅薄的、卑微的幸福。"路遥笔下的生命,总是因为敢于与痛苦做无休止的不屈服的斗争, 展现出了人性坚韧的美, 用生命阐述了幸福的含义。

在路遥创作理念中,最高尚的总是最具有悲剧性的。悲剧主人公的失败和毁灭更能使人们震惊, 更能使人们憎恨摧毁和扼杀他们爱情的旧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弊端。为此,有时他不得不是残酷的、狠心的,他不惜在悲情相恋的爱情故事中,无情地拆散一对对有情人,达到只有悲剧才能产生的效果。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比如,以突然由于一方的死亡的残酷方式,来给另一方和读者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以及难以忘记的怀念。孙少平和田晓霞虽然超越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而真心相爱, 然而由于晓霞在抗洪斗争中的献身,给这一烂漫的爱情画上了悲剧的休止符。

少安和山西姑娘秀莲共同度过艰苦的岁月, 在患难中加深了他们的爱情。然而当少安经过了千辛万苦迎来了事业的成功,并获得人生的荣耀时, 秀莲却因为积劳成疾身患肺癌而倒下了。

当一曲悲欢离合的生活交响曲,即将以喜剧落幕时,残酷的命运却突然以悲剧的方式降临,令人唏嘘落泪。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当然,写下这一个个悲伤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路遥的内心是在痛苦和矛盾中挣扎的,因为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和他的孩子一样,有着很深的感情。据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回忆,有一次,他正在基层采访,突然接到哥哥路遥打来的一个电话,让他马上赶回他写作的武装部的小窑洞来,王天乐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忙连夜往回赶,等见到哥哥,只见路遥眼里含着泪,悲痛万分地说:"你知道吗?田晓霞死了,她竟然死了。"王天乐一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十万火急地让我回来就为这事?

浅谈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综上所述,路遥小说里的爱情多是在那个艰苦的时期发生的, 男女主人公也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和磨难, 展示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剧,也歌颂了平凡世界、平凡人物中的人性之美,给我们平凡人生难得的温暖和有力的抚慰, 可以让我们生活的平凡而幸福。他在其中渗透出的美好的人性和真挚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赞扬和守望。正因为此, 路遥小说中丰富多彩的爱情世界,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也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成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珍品, 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研读、品味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