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如果說這次新冠肺炎作為“黑天鵝”事件,讓德國汽車業遭受“浩劫”、日本汽車業面臨“震盪”、法國汽車業甚至會黯然“離別”,那麼,它對處在多事之秋的韓國汽車業,長遠來看可能造成“滅頂之災”。

本打算在中國市場捲土重來的現代與起亞,計劃恐怕要隨著新冠肺炎的突然而至,泡湯了。而即將從其父鄭夢九手中接掌現代汽車集團大權,統領韓國汽車業的鄭義宣,也面臨天降大考。

2016年9月,一根名叫“薩德”的稻草,成為壓倒韓國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最後一股力量。2017-2018年,現代、起亞在中國市場猶如經歷夢魘,“現代速度”成為歷史,亞洲市場糟糕的表現,亦拖累其全球銷量與業績表現。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2019年,雖然美國市場業績回暖,但依舊難以抵消中國市場“拖後腿”,現代汽車集團(含起亞)全球銷量以負增長結束,連續5年銷量下滑。

可如今,中國新冠肺炎影響依舊未徹底消除,2月23日,韓國將疫情預警級別上調至最高級的“嚴重”級別。這意味著,現代汽車集團最大單一市場和本土市場均將面對衝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韓系車市場佔有率為4.7%,相比2018年下跌0.3%。這也是其入華十餘年來的最低值,就連一向高傲的韓國媒體也不禁感慨,韓國汽車品牌在中國正越來越沒有立足之地。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也正在加速中國汽車公司走出去的進程,更加強其國際化的決心——吉利兼併沃爾沃10年後,與其業務合併重組;長城汽車接連收編通用汽車印度和泰國工廠(韓系車在這兩個國家表現較好)……屆時,首當其衝的,恰恰是韓國汽車業。

對權力剛剛進行交接的韓國汽車業,這次新冠肺炎是福還是禍?

現代汽車:還未爬起,再跌跟頭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1月22日,現代汽車公司公佈2019年財報。

去年現代汽車營業收入105.79萬億韓元(約合6111.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3%;營業利潤同比增長52%,達到3.68萬億韓元(約合212.61億人民幣);淨利潤為3.26萬億韓元(約合188.34億人民幣),同比2018年1.65萬億韓元翻倍。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2019年現代汽車全球銷量約為443

萬輛,同比減少3.6%;遠低於目標468萬輛。其中主要問題出在中國市場,2019年現代汽車中國銷量為71.36萬輛,同比下滑11.87%,僅完成90萬輛目標的79%

對於年銷量連續幾年在中國突破100萬輛,再到被打回“解放前”,然後又逐步恢復的現代汽車,現在本應在新產品陸續投放之際迎來好光景,但新冠肺炎還是影響到現代在中國的生產和渠道銷售。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從現代汽車公佈的財報來看,北京現代依然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高達近7.6億元。

雖然相比日產與本田在湖北有工廠會好一些,但問題是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目前的存在感和產品競爭力,正在中國品牌的崛起和主流外資品牌擠壓下降低。

此前現代汽車已經在中國市場出現過停產和裁員,希望及時止損。另一方面,其公司管理層頻頻更迭,企業和市場信心也大不如前。

目前,北京現代五個工廠年產能達165萬輛,也意味著其產能利用率還不到50%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從整體來看,受疫情衝擊,除了生產被影響,上游零部件供應緊缺,也在嚴重干擾韓國汽車公司正常運營。

由於幾家關鍵線束供應商在中國生產的零部件短缺,現代不得不暫停韓國工廠生產,成為第一個在中國以外工廠停產的大型車企。

根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韓系整車廠零部件需求量中,有87%來自中國,目前向韓系整車廠供應相關零部件的一級、二級供應商合計有40家,其中雖然38家已經復工,但復工率仍低於60%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該協會預計,若供應持續出現短缺,僅現代、起亞在韓國本土汽車產能,可能減少5萬輛,導致銷售額損失將超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8億元)。

禍不單行的是,韓國目前新冠肺炎也愈發嚴重。

起亞汽車:“西邊日出東邊雨”

依靠美國市場的復甦,以及因前一年基數較低,起亞汽車2019似乎過得也不錯。

財報顯示,去年起亞汽車實現收入58.15萬億韓元(約合3359.3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3%,營業利潤為2.0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8億元),同比增長74%,淨利潤1.83萬億韓元(約合105.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8%。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同期,起亞汽車全球銷量277萬輛,同比減少1.4%。與現代汽車類似,起亞在美國和印度市場表現較好,尤其是美國市場SUV幫助起亞提升了營收和淨利潤。

可在中國市場,乘聯會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僅為29.3萬輛,同比下滑20.98%,創造其近5年以來最低年銷量。

回望起亞汽車過去幾年在中國的發展,從2014年到達全年銷量65萬輛的高點後,便一路下滑;到2015年起亞經銷商因經營受困出現利潤危機,大量退網,並在2017年陷入谷底;再到東風悅達起亞工廠將淪為華人運通“代工廠”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為了拯救每況愈下的銷量,東風悅達起亞便打出“高性價比”大旗,大幅度降價促銷,同時密集推出新車,採取“低價+新車”策略,企圖打破困局,但情況依然沒有改觀。

另一方面,據汽車K線瞭解,起亞在江蘇鹽城市有三家工廠,可以實現年產量89萬輛,而起亞2019年銷量僅有不到30萬輛,產能嚴重過剩。

受銷量下滑,以及此次新冠肺炎影響疊加,企業長時間延期復工,產能過剩或將進一步加劇。或許,對於經銷商倒是一件好事,庫存壓力降低,但問題是品牌經營和生存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韓國汽車業的“災難”

就像起亞汽車在中國的高管,走馬觀花似的更迭,更是令企業缺乏明確戰略目標和定位。

中國市場100萬輛,或許只能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臆想。


小結:短期來看,新冠肺炎可能會讓實現權力更迭的現代汽車集團感到難受,畢竟中國疫情有所好轉但其本土市場有陷落可能;但長期來看,這對韓國汽車業,可能是滅頂之災,因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勢必要踩在強者的“屍體”上前行,現代起亞恐怕很難躲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