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老农带“免死金牌”去鉴宝,自称祖传第四代,专家:胆子真大

在一期鉴宝类节目中,一位老农可谓赚足了眼球,因为他竟然拿出了传说中的“免死金牌”,说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共传了四代,直到父亲去世之后,这块金牌才到了他的手里,但专家拿在手里掂了掂,并用手电筒照亮,却无语的摇了摇头直言说道:“您祖宗的胆子真大!”

老农带“免死金牌”去鉴宝,自称祖传第四代,专家:胆子真大

据悉,这位老农自己也是这档鉴宝节目的忠实观众,在一次节目中偶然看到了一块“免死金牌”,觉得和自己家里祖传的那块很像,于是他就从保险柜里把这块金牌取出,打算到鉴宝节目中碰碰运气,如果是真的话那就出手卖掉,给儿子添一栋新房,如果是假的话,那就和家里祖辈那样代代相传。不过从老人笃定的言辞中可以听出,他很坚定地相信手里这块金牌是真的,只是不能确定这到底可以值多少钱,不过专家在后续的鉴定中,通过用手掂重和手电筒照射的方式,最终确定这是一块赝品。

老农带“免死金牌”去鉴宝,自称祖传第四代,专家:胆子真大

免死金牌,故称丹书铁券,最早起于汉代,史料有载:“高祖刘邦得秦朝天下,为笼络功臣,立宗庙国祚后,特给萧何、曹参、张良等功臣赐下丹书铁券。”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是皇帝和功臣之间的重要凭证和纽带,不过最开始的丹书铁券并无免死特权,只是一种加官进爵的凭证。直到隋唐以后,皇帝赐给铁券已经成为常例,而且受赐者家族可以凭借丹书铁券免死1-3次。

老农带“免死金牌”去鉴宝,自称祖传第四代,专家:胆子真大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从法制的角度上重新规划丹书铁券的用度,根据官位和勋爵高低,设定大小不一的丹书铁券,所有赐给的铁券一式两件,一件在功臣受众,另一件藏于皇宫内府,需要用时,必须两者合一,严丝合缝,方可鉴定真伪,否则便是欺君大罪。

老农带“免死金牌”去鉴宝,自称祖传第四代,专家:胆子真大

而专家用手掂了掂老农这块“免死金牌”,很明显质地偏薄,重量第一关就过不了,而且虽有精美的岁月流痕,但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专家断定这是做旧无疑,而按照老农的说法,这块金牌传承四代,根据时间推断的话,应该是在民国初年,在那会儿的社会大环境下,老农的祖辈却敢入手这么一种代表“封建”的物事,这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之后专家也将来龙去脉全部告知老农,这块金牌并不是古物,而是民国匠人仿造,并没有历史的厚重感,虽然不值钱,但还是有一些收藏价值的,老农听罢也觉得不好意思,就匆匆下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