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评价苏东坡?

Desirebobo


天才加全才的苏东坡,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座无与伦比的高峰。尤其是苏东坡的词,打破词为艳科的潘蓠,以诗为词,拓宽词的题材,开豪放之先河。苏词结合人生际遇而生,豪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深情如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旷达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与南宋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泰山北斗,并称“苏辛”。苏东坡的诗清新豪健,艺术手法丰富,题材广泛,以富含理趣见长,如《题西林壁》;写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比作西子,堪称绝唱。特别是《和子由渑池怀旧》,他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人生在世,飘泊不定,“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下了脚印,旷达中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苏诗独具风格,汪洋恣肆,浑然天成,与“黄庭坚”并称,艺术成就比肩李杜。苏东坡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文如海,苏文如潮”,散文与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齐名。苏东坡的才艺过人,书法名列“宋四家”之首,枯竹怪石文人画堪称一绝,创造了“东坡肘子”等美食。

尽管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打压,公道自在人间,这并没有阻止他成为北宋士人领袖。坚守本心,顺乎天性,不被外界际遇所左右,正如清风流水般度过了一生。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纠结,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逃避,再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伤感,定格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淡定。接二连三的贬谪,完成人生的超越,炼就了永恒的东坡。


胡林平a


  \r

只要说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不知此乃诗词文章、音律歌赋、美食民政无一不晓通精的苏东坡代表作。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感他的至情;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窥他的至真;经“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可悟他的至性。

荷尽已无擎雨盖,\r

菊残犹有傲霜枝。\r

一年如景君须记,\r

最是橙黄橘绿时 。\r

这首七绝可见苏轼之达观,正是他人生历程不断感悟的总结,也是他心路思想几经转变的精华。“荷尽已无擎雨盖”明写晚秋,实显其持才自负,社稷非我辈谁是栋梁?大则大矣不免流露苍凉失意之撼;“菊残犹有傲霜枝”虽政治上失意,饱受打击远贬于海南穷困之所,但精神垂天、傲气贯云,刚则刚尔却也带着独孤悲悯之殇;‘’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得失成败烟消去,荣辱悲欢酒一盅,因此“一年如景君须记”的应该“最是橙黄橘绿时”那样明亮欢快的丰收色彩,内心的其乐融融才是人生圆满之所在。同是秋景,“擎雨”、“傲霜”皆为痴执,不及“橙黄橘绿”的率真来得自然,三种景物三个状态。都云苏子爱禅,我看于老庄尤胜,荣耀与颠沛相随终不拘泥神马浮云,壮哉!\r

 记得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不正是求索抱负时的迷茫与彷徨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道尽了为追求理想实现而承受的百般煎熬和坚贞执念;“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及至经历情怀丰满而后现实骨感终得大悟,人生不全是功榜麒麟阁,名载春秋册!鱼忘水,鸟忘风,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往往会在前行中迷失本来的初衷。南怀瑾先生云‘’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r

       儒家先贤们用“金榜题名、洞房花烛、锦衣还乡”导演了一出学业、家业、事业的完美人生三幕样板戏,让无数读书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投身以成仁,而在中华文明的千年剧中这样的明星角色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但其结果也往往陷于清流与循吏的漩涡中毁誉参半。而能象东坡先生这样勘破真谛、潇洒直面的更少之又少,所以他终成大家,为代代士子景仰,世世百姓喜爱。\r






劉呈祥31315725


我自小喜欢苏东坡,对他的诗、词、文、画、书法、为人、处世都欣赏有加,他是一个多面能手,度过了多姿多彩的一生。但这个问题委实太大太笼统,我从一个侧面来说说他的真性情吧。

话说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在家,只见他书桌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还没写完,只有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一读之下,觉得很不屑,认为王安石纯粹是胡言乱语,西风是秋风,黄花是菊花,而菊花是有名的花中君子,敢与秋霜抗争,有所谓的离菊勇斗西风之说。秋天,不正是菊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吗,怎么可能“吹落黄花满地金”?想着想着,他诗兴勃发,于是提笔醮墨,续上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看到自己的诗被人续作了,再一看,是苏东坡的笔迹,他却不满那两句续诗:怎么能这样自以为是呢?

故事如果到此为止,也显不出苏东坡的性格了。且慢,继续看下去,续诗之事不久,苏东坡就因为政见不同,被贬去他乡。王安石是宰相,有权决定苏东坡的贬所,于是,王特意把苏东坡贬到苏州去。苏东坡在苏州住了快一年,这天重阳九月九,连日大风,苏东坡邀请了他的好友陈季常到后花园赏菊。但是步入园中一看,他不禁大惊:此地的菊花,却是禁不住西风的,西风一到,便纷纷落叶,满地铺金,正是王安石两句诗中的意境。

苏东坡不由深深叹服,并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又自以为是的作风惭愧,从此越发用功地读书。

苏东坡就是这么一个真性情的人,充满自信,自视甚高,但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却也能知错则改,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从而使他的学识不断精进,诗文更加绚烂。


樱桃庄园8


呼呼,评价东坡有意思了。一诺掐指一算就知道说到东坡又是满屏的捧臭脚。除了说他好就是说他好,难道东坡成神了么?即使是神仙级别也大不过王母吧,王母还办错了牛郎织女的事,难道东坡无过?算东坡倒霉遇到我这两天心情不爽,看谁都想黑几句。闲言少叙,开黑!



东坡才大,能与之匹的纵观历史也找不出三五个,但是东坡又是败类打破了多少规矩,让后人好的地方没继承,坏的地方先把东坡拿出来说事。

黑东坡第一项,恃才傲物,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荆公三难苏学士,虽然是个后人杜撰的东西,大致也反映出东坡狂傲的一面了,再厉害的学问也有你学不到的地方。做人还是虚心点好。

黑东坡第二项。高估自己。在游庐山时曾经讽刺徐凝诗。这里把徐凝的诗题出来。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东坡言不够超然物外。还写了一首诗,也贴出来。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对于一些高山仰止的人来说,会认为东坡说的八百里全是道理。而东坡,朱唇得酒红应肉。一句不知比徐凝恶了几百里。只是古来人都惧东坡名大,不敢言而已。


黑东坡第三项,不懂尊重老人。张先85岁娶小妾,东坡都能讥笑他,一树梨花压海棠。东坡同学别忘了张先按年级是你爷爷辈的了,按级别又比你大。不至于如此黑人吧。就是普通人还要讲究尊老爱幼的了。

黑东坡第四项。喜欢拿朋友开玩笑。不顾及朋友面子。最明显的事就是,那首减字木兰花了。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

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如果单看这首词应该没啥问题。词前还有一段小序,看起来就有意思了。东坡自提曰,引秘阁古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 余过吴兴,而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作此词戏之,举座皆绝倒。我们且不说东坡与李公择关系疏密,别人恭恭敬敬求你写个东西,写就写了没必要拿这事开玩笑。举座绝倒。我想李公择应该很没面子。如果有些朋友读不懂,那就慢慢领会,反正一诺第一次读到这篇时,直接笑趴了。

黑东坡第五项。误人子弟千百年

。自东坡而始,开豪放一派。本来诗词是两个极端的东西,诗庄词媚。到了东坡不屑声律,已经够误人子弟了,在把词媚写成了诗庄,少游把诗庄写成了词媚。自此诗词混为一谈。东坡才大,少游情真。而后人没有二人境界,却非要学东坡少游。虽然说每个人自己都有很大责任,但是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东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黑东坡第六项。嘴不饶人。这也是东坡最吃亏的一项。不仅因为这个,王安石收拾他,司马光收拾他。就连年少时章惇收拾他。王安石,司马光是君子。只是因为政见问题。章没那么大方了。后来的乌台诗案,东坡出狱,还继续嘴不饶人,诗曰,城东不斗少年鸡。或许有人认为东坡不为强权所迫是优点,别忘了,东坡是一个以报国为己任的人,锋芒露出的太早了,不够沉稳。

东坡以为,自己文才独步天下,绘画精彩绝伦,书法狂放不羁,智慧才思敏捷。政治强项无匹。殊不知,文采荆公高出东坡,绘画张择端当仁不让,书法黄山谷与匹不输,不过是为苏门四士,难把名号排在苏前。才思刘贡父只出其右。东坡者得众家之长集于一身而已。

评论不能只说长处,也要看短处。也不能只说短处,也要看长处。

补充一点,回文诗词,自东坡而始。后渐变藏头,藏腰。各种格式。至明清而大,历代论家均未言此事,非不知乃不屑耳。回文,藏头,藏腰诗不过是文字游戏,卖弄之资。于真诗家去之甚远。东坡不过以为游戏之事,而被后人尊为压卷。《几天前见一文章此论》纯属胡说八道。几年前有位诗友,拿一回文给我看,后问我如何。我回,没看,不足一看。友气急。说,思十于日方成,你不看。我谓,藏头藏腰回文。乃至游戏至极的,正倒七律,正倒虞美人,不过还是文字游戏,卖弄他人可以。我独鄙视。后友不语。所以有大,因东坡而始,不可不察。

一诺以为东坡才固然大,然不可为神。荆公敦所论最为精确,不知几百年方有此类人物。如果再吹再擂,未免太过了。

我是一诺致力于诗词评论与创作,喜欢一诺文字请留言关注。


和风小筑主人一诺


承蒙自愿回答:

如题:如何评价苏东坡?

有的时候我们要看一个人,每天大家都是在吃饭睡觉,所以就看不到这个人他真正的情操,他真正的修养,他直正的人格是什么。

一个人只有在忧患艰危之中,オ够看到他的真正的品格及操守。


总结起来,苏东坡有两点做人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1,对于自己的苦难,是能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处理的,但是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之心,他是始终执着而没有改变的;

2,以无生的觉悟,无生者,忘记自己个人的得失利禄,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的事业。

所以苏东坡正是有这样两面的结合,才造就了他在诗里的一种特殊的风格。


中国古代诗人的写作风格

中国古典诗歌,那真是蕴含着我们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古代的很多诗人他们把平生的一切,他们的修养品格,在忧患观危之中看到的修养品格,都反映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

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中,中国的诗歌是带着这种感发的生命——最强大的(生命力)的诗歌,而且中国的伟大诗人们都不仅只是写诗的诗人而已,他们都以他们的平生、以他们的行为,实践了他们的人格,不只是作品之中流露出了他们的人格,而且是在生活之中实践了他们的人格的。

苏东坡当他受到挫折的时候,当他受到苦难的时候,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

他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是在哪里写的?——九死一生以后在黄州所写的,他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哪里写的? 黄州写的。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宵,

哪里写的?黄州写的。

经过忧思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来这样飞场、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的风格的作品来,这就是苏东坡的修养。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一切的苦难都不在我的心中,苦难过去了,就像一场风雨过去了一样,云散月明,那月华还是绞洁光明,天容海色,我本来就是这样清白的,而且我也不需点缀,我也不需要别人的了解和赞美的,要无待于外而有得于内。


前人关于东坡词的评语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

苏东坡的词有一般人欣赏的他豪放的一面,但也有他韶秀的一面。

王灼《碧鸡漫志》: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我是菊组历史说,分享历史的精彩故事汇,期待您的关注,不定期更新历史内容!

菊姐历史说


“千年英雄“。这是《世界报》对东坡先生的评价。洋人组织的评选,全球一共十二位,苏轼是唯一亚洲人。

国人的评判多半是:东坡夫子为人、为官、为文、为书、为画、为诗、为美食,古今一人。


涂之人995


苏东坡是中国文人心目中最受人敬仰的人物。他的一生,完全是像神一样的存在。

苏轼,公元1037年生,1101年去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东坡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的官员、散文家、书画家、词人。他被称为是中国豪放词派的代表。

苏东坡的一生名声显赫,但官运却并不佳,由于他坚持真理,所以不管是主张变法的王安石,还是坚持保守的司马光,都和他格格不入。苏东坡也一贬再贬,在官场上经历坎坷。但这一切,又在无意之中,将这位才华横溢之人,塑造成了中国文人的代表。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有突出的成就和地位。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俯仰古今的豪情。

宋朝的诗也有突出成就,苏东坡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写的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被公认为是西湖诗的最高代表。

苏东坡又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八位散文大家,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

北宋后期,书法趋向成熟,在书坛上出现了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这里的苏正是苏东坡。宋代的书法继承前代的风格,又有重大的突破。唐人的书法庄重肃穆,而宋人的书法流畅放达,这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用笔丰润,以韵取胜。

苏东坡出入儒释道,既入世又出世,生性豁达。在中国文人之中,他最受欢迎的应该也在于这一点。


倪说历史


看看他的风趣~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91年)的某一天,苏东坡与欧阳修聊天,两人谈及医生“以意用药”的话题。

欧阳修说:“某医生向患者询问生病的原因,患者说自己乘船时遭遇了风浪,受到惊吓后而生病,于是医生就从船舵上,刮下一些船老大长年手握留下的汗渍粉末,与丹砂、茯苓等药物相配,给患者服用,竟药到病除……”

苏东坡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欧阳修,欧阳修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本草注别药性论》一书上记载:‘止汗,用麻黄根节和用旧的竹扇的粉末,服下’,这说明‘医者意也’貌似儿戏,实则多有应验,不应该受到人们的指责。”

苏东坡对中医药也很有研究,他对医生“以意用药”所谓的一些偏方颇不以为然,于是对欧阳大师反唇相讥:“按照您这种说法,把笔墨烧成灰给学子喝下去,就可以治疗懒惰了;喝下伯夷的洗手水,就能治愈贪婪了……”

欧阳修很委屈地看着苏东坡,苏东坡的继续以荒诞的逻辑进行推理:“以此类推——吃了比干的剩饭,就可以令国无佞臣了;舔一舔樊哙的盾牌,就可以治疗胆怯了;闻一闻西施的耳环,就可以治疗怪病了……”

欧阳修大笑,他想以此掩饰自己思维不够严谨,反遭到苏东坡归谬法的怒怼,不过他心里对苏东坡是非常敬服的。

苏东坡的诙谐风趣源自于他渊博的学识,就连判处罪犯死刑,都能搞得很文艺。

《北窗琐语》记载:宋哲宗天佑年间,杭州灵隐寺有一个叫了然的和尚,迷恋妓女李秀奴,“往来日久,衣钵荡尽”

——为了凑足嫖资,这位痴情的和尚把化缘的钵盂、御寒的衣服都典当一空。

了然没钱了,李秀奴就开始拒绝他。某一天夜里,了然醉酒后,借着酒劲儿去纠缠李秀奴,结果依然被拒绝。

了然恼羞成怒,就出手把李秀奴活活打死了。

杭州太守苏东坡接手处理此案,他发现了然和尚皮肤上有两行刺青“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灵感大发。

于是模仿《踏莎行》写下判词:“这个秃奴,修行忒煞,灵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空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随即将了然押赴刑场,斩首示众。


汉周读书


如何评价苏轼?问题太大,几乎难以简单作答,全面介绍又太难。



那不如这样,简单对其各方面成就作一介绍,再推荐几本书给你,这样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了解苏东坡了。

东坡是极为罕见的大才全才。他曾“遗憾”地说,自己平生有三不如人,即喝酒、下棋和唱曲。听他这话,都想打人啊,他只有三方面比较差。言外之意,别的方面都还不错,而苏轼的不错那就是真的不错。跟我们普通人所谓的不错,有本质的区别啊。

具体说来,诗词文、书法、绘画等都达到一流水准。他在饮食、园艺、服装设计等方面,随便一出手,都能成为一股清流啊。还懂医学,会养生。学术水平极高,有《东坡易传》《书传》《论语说》等著作。只简单评说下我相对熟悉的文学方面吧,别的方面,请有所研究的更为补充。

1.苏诗成就极高,是宋诗杰出代表,好议论、喜用典、题材广泛,涉笔成趣,现在存诗2700多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苏词壮大了文人词的队伍,创作了“东坡范式”,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存词360多首。


3.苏文更是宋文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如万斛泉源,滔滔汩汩,随物赋形,行于所当行。

他继承和发扬了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把古文的创作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他的策论、文赋、亭记、人物论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存文章近5000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韩柳欧苏,是唐宋散文成就最高的四大作家之一。


4.苏轼的书法,如其诗词文,博采众长,济之以其才学,浑然天成,可叹可赏,但很难学。

尤其擅长行书,他的《黄州寒食诗帖》,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尊为“天下第三行书”。



5.他的绘画学习表兄文同,喜画枯木怪石,是“湖州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6.学术方面,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蜀学”的重要人物。

“蜀学”比较通达,推崇先王之道,重视道德品行,但是理解和尊重人,对人不过分求全责备。


书籍推荐

苏东坡的传记中,名气最大、最值得一读的是林语堂《苏东坡传》。龙吟的苏东坡传记系列,属于小说,但是作者对苏轼有很深的研究,故而其书也值得一读。



苏东坡作品的选本中,王水照、朱刚的《苏轼选集》,张志烈的《苏轼选集》,选得都很好。




想要全面了解苏东坡,则可以读他的年谱——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三苏年谱》。他的全集有校注本——《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非常好。只是年谱和全集校注,都是繁体字印刷的,对部分朋友来说,开始时可能有些难度。


阅读答主的更多文章,请关注头条号: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正


苏轼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有趣的人物,他是大文豪,大艺术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苏轼当年考取进士的时候,皇帝看了他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这样一个风采出众的人,以后肯定可以做我大宋帝国的宰相。这个时候,苏轼可谓春风得意,很多人都看好他,认为下一任的宰相就要诞生了。几十年过去了,苏轼的宰相已经没影了,不但没有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辅,而且连京官都没得做,被一贬再贬,贬到天涯海角去了。

海南就是苏轼的晚年落脚之处,以中国古代的交通条件,官员到了海南,基本上等于判了终身监禁。可是,苏轼倒也不在意,天天在海南饮酒作乐。苏轼的这种态度被朝廷当权派知道了,认识苏轼是在藐视他们,所以对他更加不喜欢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苏轼的文学课,她介绍苏轼说,这是一个可爱的人。王安石权倾天下的时候,锐意改革,但是王安石的改革没有顾虑到实际情况,改革派官员利用改革的名头四处敛财,欺压民众,苏轼就此向王安石提出批评。结果,得罪了王安石的苏轼被靠边站了。王安石失势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看见苏轼被王安石一排打压,心里认他是“自己人”,所以恢复了他的职位。苏轼却没有买司马光的帐。司马光把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全部都推翻了苏轼又看不过去,又出来批评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矫枉过正。这样,又得罪了保守派。以后,无论朝廷哪一派当政,苏轼都被排挤。

笔记掌故里面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天,苏轼在太阳下面晒肚皮,苏轼对他的小妾们说,你们知道我的弟子里面有什么吗?一个苏轼的小妾说,那肯定是一肚子学问啦。苏轼笑笑。另一个苏轼的小妾说,我看,大学士你肚子里面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认为这个小妾说的很多。依照我看,小妾对苏轼的这个评价实在是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