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读历史、看历史能够读懂的有多少人?

五六居河西


感谢提问,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认为真正能读懂历史的人是没有的,只是人们对历史的见解程度不同。有的人读书较少,看历史相对浅显,有较小比例接近历史真相,而有的人读书多,阅历多,可能分析更透彻,更接近历史的真相,还有些特殊群体,他们就是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专门研究历史的人,他们是与历史真相最接近的人,但也无法百分之百读懂历史,因为历史是过去,而过去有很多能展示真相的东西遗失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留下的只言片语,文物古迹来推敲解读,而那些无从考证的史实就可能永远尘封了,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可以深度解读历史,但无法真正读懂历史。


有译思


读历史、看历史能够读懂的有多少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弄清两点:

第一,弄清历史的载体,历史有多种载体,最基本的包括古文字记载的史书、传说、演义;现代版的史书、传说、演义;还有大量的文物和古迹。

第二,弄清谁在读历史为什么读历史,可以说多数人都在读历史,也基本上能读懂各取所需的历史,下面进行分类分析。

第一类,执政者读史。古今执政者都善于读史,特别是对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所谓正史颇有研究,也颇有心得,当然他们主要侧重于关于统治或者执政的经验和教训。《资治通鉴》他们非常爱读,也是古代太子的必读书。执政者或者文化水平高,或者有人专门讲给他们听,所以读原著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的开国领神毛泽东就经常翻阅并加以圈点评论。

第二类,史学家读史。古今史学家出于研究的需要必须读史,他们主要是读原著,就是读古文字记载的史书,这样才尽可能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便于得出较为正确的历史结论。

第三类,经济学家读史。他们侧重于历史上那些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他们也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读原著的可能性较大,毕竟他们需要历史上真实可靠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类,军事家读史。重点读历史上有关军事斗争,包括战争战役发生的背景,进行的过程,以及结果及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些人文化层次比较高,读原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四类,一般文化人读史。他们由于没有读史的刚性需求,不必纠结历史的真伪,所以随意性很大,或者读古文原著或者读现代版本,图个省事,对历史也很熟悉。

第五类,文化层次较低的读史。这类人一般读野史,读演义,读现代版的历史书,专注于历史上那些感兴趣的人和事。他们说起历史来也是头头是道,话题不少。

总之,由于历史如同浩瀚的海洋,内容复杂繁多甚至繁琐,谁也不能说自己读懂全部历史,但是全民爱史确是事实,只不过根据需要不同读的内容不同,根据文化水平不同,读懂深浅不同,如此而已。





共鸣共勉共赏


我觉得要想真正读懂历史,光看学校里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学过历史的人不少,但是说真正能够读懂的不多。

历史又有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还分国外历史等等。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系统。

大学里都有历史专业,但通常是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主动报考的人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是被调剂过去的。我表姐家的孩子一本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就是被调剂到历史专业的,可见主动报考的人数能有多少。

所以历史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不太受追捧的,人们在乎的是哪些知识能够变现快,哪些知识能够有利于一个人快速就业、快速升职、快速加薪。而一些枯燥的纯学术的知识往往不受欢迎。

所以我觉得真正读懂历史的人大都出在高校里那些硕士生、博士生里边,作为国家级人才重点培养的对象,只有他们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历史的人。


周易研究与应用学者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志向是成为一名女作家。对于历史非常喜欢,因为有很多需要我们探寻的内容,曾经读过《明朝那些事》也读过《三国演义》等名著。历史相信有很多人喜欢,很多人热爱,我认为能读懂一个朝代是完全可以的,只要细心钻研,但是如果说一个人能读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人敢说出这样的话。那到底什么是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下面我浅谈一下的个人的看法。

朝代发展史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里有诗句是这样写的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朝代顺序: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现代。

其中王朝与皇朝还有所不同,能统一区域文明的封建皇朝且最高统治者拥有皇帝称号的政权宜用皇朝;区域小国、分封诸侯国、藩属国或割据政权且无论统治者称帝称王宜用王朝。“皇帝”名称为最高统治者,同时分封了一些诸侯王或有藩属国,皇朝就高于区域性的王朝。

论朝代之最

1、文化最鼎盛的朝代—先秦时期,此时期指的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朝代,先秦时期是文化之最,诸子百家,全部诞生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一本《道德经》就让后人足以学习老子的为人处事之道。

2、诗人最多的朝代——唐朝,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唐朝是又爱又恨,一本《唐诗三百首》让多少中小学生欲哭无泪,但是喜欢大于不喜欢,学到知识是最好的。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对于诗、书、画的贡献及其深远。诗人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

3、最繁荣的朝代——宋朝,一幅《清明上河图》足以显现宋朝的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印象最深刻的即是精忠报国的“岳飞”。

【结语】

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社会变革,思想百家争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汉字基本定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多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想要读懂中国历史,需要不断学习,正是这种没有边际的探究才能引起我们足够大的兴趣。


十二十页


历史如明镜,照见世间百态与每个人心底角落!


至今,我已读史十年,每个阶段感悟不同,就如鸡汤里常说的那句话,小时候看对错,长大之后看利弊,我处于二者之间。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有时候对历史上好多悲情人物感同身受,嫉恶如仇。原来这就是成年人最向往的东西-少年意气,所幸我到现在虽然保留不多,但是仍然还有,也不清楚好坏。

当年最同情的人物莫过于项羽、崇祯之流,后来又接触到汉文、宋仁、明孝;再后来迷上先秦,历代楚人的开拓精神,仁爱之心。最后又看到了文天祥、于谦、张煌言这些忠臣义士的民族精神,不屈气节。

以及吴起,卫霍这些人的战功赫赫。

华夏英雄人物,有如过江之鲫,他们汇成了波澜壮阔的五千年。

要说读懂,断然不敢自居。但久了之后也发现了些许规律。王朝兴衰,绝不是单一因素,都有过程;原来盛世,不过百姓温饱,仕宦才称富庶。

因此使得大作之人,多历磨难,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也曾言: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而历代王朝有功有过;历史发展,兴衰并行。每一个读史人,犹如盲人摸象,感悟皆有不同,适合自己的即是读懂。


<strong>


历史如明镜


中国历史非常浩瀚,就正史二十四史能够全部看完的人不多,更不要说全部看懂。华东政法学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史教授钱元凯就在三十年前上课时曾经说过,中国全部通读二十四史原文的只有三人,他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真实性怎样不去研究,但至少说明这部史原文难懂,数量浩瀚,包含了纪,志,传多个方面,就举个例子《汉书》里的志就有很多,有地方志(地理方面的记载),艺文志(包含艺术工艺学说人文等等很多方面)等等,单就某一个方面的研究就能让你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般人只有读些自己感兴趣的就不错了,一般这些巨制书籍很少有人全部去看,但可以当作工具书查阅某一段历史,就像《字典》不会有人全部去看,只要需要查阅即可。一般人读些大众了解的历史就可,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不需要研究这么深,除了正史还有很多野史加上去数量更多,你不可能全部光顾,这些就专门交给历史研究者研究吧。











六扇门人jgy


你好,解读历史不一定能使我们更聪明,但可以让我们得眼界更宽阔;它不一定能使我们无所畏惧,但一定可以让你豁达,心中有丘壑;它不会让你从此不犯错误,但一定能让你重拾信心,有更多的方法去面对困难!

当然,也有人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多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可我认为,全人类任何人不管是否读史或者是否读懂,我们的行为,言语,选择,态度,世界观…哪个能缺少父辈的影响,而父辈何不是如此,以此类推,谁人能不受历史影响,只是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罢了!

所以,我认为任何人不管是否读懂历史,其实已经按着他们“读懂”的历史前行!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谢谢!


流云看天下


读懂?何谓懂?是熟读历史,能象易中天那样能讲课?总结出道理?还是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运用到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上述两点的人,我周围没有,国内也没几个人。

当然 ,读懂首先要去读,要有兴趣,我一直在问,唐朝真的有我们说的那么繁荣吗?那怎么会出现安史之乱?宋朝很软弱吗?怎么那么多外族侵略?不停的问,不停的读,查找历史真相。读着、查找着,我好像读懂了一点。我知道朝代的更替是历史规律,我也知道了历史上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真是没有国哪有家?我还很痛苦为什么每一个朝代的繁荣不超过一百年,中华民族何时能摆脱这个魔咒,一直会保持着国富民安呢?我更知道虽然每个朝代安稳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民族都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与科技,中华民族一直勤劳勇敢且不畏强敌,我真的为这个民族骄傲与自豪。我读历史,知道了爱这个民族,知道了厚德载物,知道了坚持与不弃不离。我不知道我读懂点什么?我只知道它在我身上给一力量与毅力。我不知道读懂的有多少人,但我知道有收获的肯定不少。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愿我们共同分享读史的收获。


尝古研今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有心的人可以看懂

用心的人可以看懂

细心的人可以看懂

历史是总结经验教训的

或着眼于人

或落笔在事

时空因为人有心而贯通

古今因为人用心而交融

得失因为人细心而昭然

历史是一种存在

就如曼妙明媚的庐山

当您来时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或移步换景

或因人而异

虽然有所不同

皆是亲见庐山

当您去后

庐山

在您意象里

或者手机里

无论您来与不来

庐山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无论是懂与不懂

历史仍在那里

不离不弃

带着心

来历史里

或让历史

走进心里

读百代荣枯

悟此生真理


书香居


大部分人根本看都看不下去,更别说读懂了。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搓顿感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就像是在拥挤的城市开车一样,真的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有时候还是急刹车。

另外,真正去读历史的人无非两种人,一种是知识需求非读不可,另一种假装自己博学多识,要么就是骗子,马云说过,“凡是办公室柜子里摆满书的企业家,十个里面九个骗子”,剩下的一个就是假装自己博学多识的伪善者。

大家为什么喜欢易中天?为什么喜欢于丹?因为自从有了“白话翻译机”后,以往大家看不懂的历史,看似深奥难以理解的语言其实也可以用大白话去欣赏,老百姓能做的就是耳听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