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公司擔任中層管理十幾人的團隊,沒權力讓手下員工加薪,只能建議。該怎麼帶好隊?

就要完蛋


老闆用你就是希望你來壓榨員工的,不是讓你來給老闆提要求的,不信你走著瞧,你替員工出頭你死路一條


大師兄的那些事兒


【秋羨觀點】:在許多團隊中,中層管理者一般手裡僅有一項權力,那就是“話語權”,然而擔任過這個角色的職人都懂得,這種“話語權”十分雞肋。在沒有其他實權配合的情況下,不僅員工不會完全信任或聽從,就連自己都會對自己所說的話產生質疑。


我曾經也帶過一個不到十人的小團隊,情況基本上相同,但好在員工們很好商量,不至於讓我那僅有的“話語權”失去功效。而我為了保存這僅有的一點權力,採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返璞歸真以人為本,不再去考慮用什麼手段帶好團隊,只考慮怎麼更好的幫助員工做好工作。


用比較簡單的方式進行舉例說明:

例如團隊是個大圈子,員工們是個小圈子,而管理和領導屬於另外一個圈子,那麼我採用的管理方式,就是把我自己拉回到員工的圈子裡,擼起袖子和員工們一起加油幹。忽略掉我管理者的身份,把自己當做一名優秀骨幹,身體力行親自指導、幫助員工們完成日常工作,然後和員工們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等下班,重新打回到員工內部建立起良好關係。


之所以會採取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因為我手裡僅僅只有“話語權”,而為了讓員工們都能聽我的話,那麼和員工們打好關係就是最關鍵的,畢竟沒有其他實權,咱們也可以和員工講人情嘛。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我給出個人的建議是:

01 權力並不是管好團隊的關鍵,重要的是你要懂得變通,利用身邊現有資源創造出最好的管理環境。

02 中層管理者的本職工作,在於維持團隊的基本運作,既然你手上沒有其他實權,那麼你要想的事情就很簡單,只要想著如何完成工作即可。

03 不要以為員工不聽話是因為自己沒有權力,即便是你有了權力,你也管不好那些鐵了心和你作對的刺頭。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保持相安無事的狀態去完成工作,如果員工得寸進尺,你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再找方法去解決他也不遲。

04 管理團隊的手段有很多,你可以與員工進行合作式管理、協商式管理、指導式管理、人情化管理,先贏取大部分人的信任與服從,再去解決最難管理的刺頭。當你獲得了多數人的支持,那麼少數人的牴觸也會有所收斂。


總結:手中沒有實權,但想管理好手下的十幾名員工,最好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員工們欠你人情,使得管理者的“話語權”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才能使得團隊管理變得輕鬆一些。


以上回答供參考!


羨秋


一田覺得:題主自己作為中層管理者,現在在糾結這樣的問題:

  • 員工的薪資待遇自己說了不算;

  • 員工的去留問題自己沒權利決定;

  • 團隊存在問題但又不好管;


這可能是很多中層管理者會遇到的問題,但中層管理者有必要糾結這些問題嗎?


我覺得,作為中層管理者,的確擁有一些權力,但還真不能太把權力太當回事,在這個階段帶團隊,太依賴權力來做事,只會讓自己處於上下兩難的尷尬境地。


所以中層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新思考工作思路:


權力有限,合理運用(明確定位)


為什麼絕大多數公司在薪資和員工去留等問題的決策上,不給中層管理者授權?


首先來說,中層管理者在整個公司結構總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對於公司高層來說,更多的是偏向執行層面,給予的授權也更傾向於工作本身的組織,監督,維護等層面。所以公司在薪資調整,人員去留問題上不給與授權,本身就明確了中層管理者不能依賴這些進行管理工作。


另外,薪資的調整和人員配備涉及整個公司的管理調控體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老闆或是決策層很重要的調控資源,所以嚴格來說,員工的升職加薪或是去留問題,需要經過各級的評估最終進行決策。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裡的中層管理不只一個,如果把這樣的資源授權給中層管理者,讓他們自行掌握,會直接導致這兩個體系的混亂。


試想一下:今天這個部門領導覺得手下的員工不錯,給加了工資,明天另一個部門領導覺得有個下屬工作不配合,決定辭退。這樣下去,公司的薪資成本,人員配備等方面是不是會出現更多問題?


所以大多數公司不會輕易做這方面的授權,最多是給予中層管理者較小的調控範圍。即便是不做授權也是正常的。


合理利用職責權限,間接協助管理


權力是管理工作的協助手段,而不是依賴手段。雖然中層不能直接決定薪資或是員工去留,但中層管理者卻擁有對員工的評估權限。


說白了,如果在管理過程中有必要的話,你可以讓下屬明確一個問題,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他的工資,但你的評估可以影響他的工資。


當然,評估需要公正,而不是出於個人主觀意願。


工作上是帶著幹,不是管著幹(確定思路)


我個人覺得,中層管理在工作中,儘量避免依賴權力來管理,我從兩個方面來說說看:


1.對於員工角度來說,他們往往不希望被太多的人管著。約束他們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公司有制度,成績有考核,眼前有任務,再加上公司從上之下好幾層領導,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下命令的。


基層員工缺領導嗎?不缺!在任何一個像點樣子的公司,員工都不缺手握權力出來指揮的人。

所以,中層管理者與其總想著,利用權力管著他們幹,不如試試身先士卒,帶著他們幹。


2.再來看看公司角度,公司需要的是能幹活的人,而不需要權力太多的人,儘管公司會設立各級管理崗位,但那也是為解決問題服務的。


想想看,中層管理者本身就處於執行層面,只想增加權限去管人,不能帶著大家解決問題,這樣的崗位,公司需要嗎?


所以,就公司角度來看,中層管理者在工作上依然是“管”不如“帶”。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中層管理者的重點不在於管,而在於帶著大家解決問題,既然如此,要那麼多權力幹嘛


對上能解決問題,對下要爭取利益(搞對意識)

中層管理必然會面對兩個方面的問題——上級和下級。


中層管理者,在上級面前是命令的執行者,受上司的委託管理某一部門,與其他部門互相配合,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對上級來說,這是中層管理者的根本價值。


所以,中層管理者只有具備這樣的價值,才能為公司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認可,獲得更多資源。


對於下級來說,中層管理者是一個好的組織者和帶動者 ,但同時也是上級和下級的溝通橋樑,維護公司和上級是職責本分,但為團隊成員爭取利益和資源也是中層管理者需要具備的意識。


說到意識,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現在把決定員工薪資的權限授權給中層管理者,你是想利用這個權限來控制團隊,還是會用這個權限為團隊爭取合理利益?


不同的選擇,會體現不同的管理意識:


  • 用這個權限去控制團隊,算不上錯,但結果是,自己舒服了,但團隊不舒服,團隊不舒服就會製造更多問題,在你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團隊繼續不配合。

  • 用這個權限為團隊爭取合理利益,自己會舒服,但團隊也舒服,問題還是不可避免,但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團隊會全力協助你一起解決問題。


所以你看,作為中層管理者,考慮的不是你手裡有多少權限,而是要考慮從什麼角度解決問題。

最後說,中層管理者手中的權限本身就很尷尬,也根本不能作為管理團隊的依仗。

“明確定位;確定思路;搞對意識。” 希望我的3點分享,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歡迎關注@一田職覺,15年職場閱歷/終身學習踐行者/心理學研習人/相識從關注開始

一田職覺


你還真別說沒權利加薪,你還真沒有辦法帶好團隊,大家工作圖什麼?圖樂趣,圖輕鬆,難道大家不都是為了賺錢嗎?難道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使命,為你工作,為你打拼嗎?沒有加薪的權利在你管理起來是非常的被動,非常非常。

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管理好團隊,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不管你有沒有權利加薪,最終老闆看的是部門業績,那麼你所做的就是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業績,讓整體部門的業績得到領先,這樣老闆看在眼裡加薪的幾率會很多。

第二,多培養下屬,培養他們能力,也只有能力達到了才能完成部門目標和業績,這是前提,因此,每個職場中的人都渴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在這裡幹還是跳槽,能力是前提,所以你應該多培養他們,這樣也有人願意跟著你一起。

第三,培養寬鬆的工作環境,除了錢那麼工作環境就是第2位的了,如果你沒有加薪的權利,卻還對員工緊逼,呵斥,責罵,那麼員工肯定不會好好的幹,因此你要營造出一種相對寬鬆民主的文化,這樣大家也會願意在你的手下工作。


精益工作法


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大多數中層管理者都必須遇到的問題。題主提到這個問題,說明你關注這個問題,並且有過一些思考,給你點個贊。山西1哥作為一名有二十多年中層管理者經歷的過來人,在這個方面有些感悟,拿出來,供題主和網友參考。

結合題主的問題,我今天想談的感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層管理者為什麼沒有人事權和薪酬權,二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帶好隊伍。


第一,中層管理者為什麼沒有人事權和薪酬權,而只有建議權?

大多數正規建制的單位,中層管理者都沒有人事權和薪酬權,只有建議權。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難道高層管理者不知道有效激發這兩項權力的作用嗎?作為直接和普通員工面對面接觸的中層管理者,直接使用這兩項權力不是更接地氣更加有效嗎?

說老實話,早些年我也有過這種疑惑,尤其是對某個不服從管理的員工,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但現在我不這樣想了,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權力這種東西其實不是一個好東西,特別是我們沒有真正準備好,如何使用權力的時候。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裁員權,某個員工因為某個錯誤讓你裁了,你覺得他會利索地走人嗎?他完全可能找你鬧,找上層領導鬧,你想“殺雞儆猴”,其他員工怎麼看?隊伍會穩嗎?領導怎麼看?恐怕會直接懷疑你的能力有問題。

同樣,薪酬權也是這樣。大家都希望多勞多得,都想打破“大鍋飯”,可如何實現?尤其是象單位的部門,大多數員工的工作都是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這個時候,你拿到薪酬權怎麼獎怎麼罰?憑什麼獎他?憑什麼罰我?恐怕同樣會搞得部門雞飛狗跳。

理論的事情,我不太懂,但現實中大家都這麼幹,可見是有道理的。管理就是一把“雙刃劍”,得到一面必將失去另一面,要不怎麼講模式呢?哪種模式更好一些罷了。

第二,中層管理者如何帶好隊伍?

我的體會是:

一是對事不對人,一碗水要端平。當領導的,不管是大領導還是小領導,一切出以公心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對事不對人,工作就事論事,儘量避免厚此薄彼。我曾經的一位領導,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已經是領導了,你的手下就全是你的人”。手下的差別就是能力的大小,而不是親疏好壞。

二是獎勤罰懶,恩威並施。雖然沒有人事權、薪酬權,但獎勤罰懶仍然需要,不能在工作中搞一團和氣。幹得多幹得好的人,如果不能得到肯定,他們就會慢慢學舍偷懶。幹得少幹得不好的人,如果沒有見得批評,他們就看不見自己的差距,甚至認為你軟弱無能。對於那些調皮搗蛋不服管教的人,則應給予懲罰。以我的經驗,對這類人最重的懲罰不是建議辭退或降薪,而是不給他安排任何工作,晾他到受不了為此。

三是“舍”功“攬”過,樹立權威。在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工作辦砸了怎麼辦?我覺得一個較為成熟的中層管理者,在部門內部,應該功過分明,是啥就是啥。而在部門外部,特別是上級面前,應“舍”功“攬”過,切忌貪功推責,功勞都是員工的努力,過錯都是自己領導不力,這是樹立個人威信的重要方法。員工為什麼服你?因為你仗義。領導為什麼信你,因為你有擔當。

四是注重自身能力建設,以“能”服人。我在工作實踐中,看到過部分能力不足的人做中層管理者,他們做得很辛苦也很慘,好多時候都是在活受罪。為什麼?因為你的能力不如好員工。能力不行,指揮就是瞎指揮。能力不行,決策就是瞎決策,什麼事情員工問到你,都得不到一個靠譜的答案,員工服你才怪。所以,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更加從嚴要求自己,加強自身的專業和管理能力建設,努力做到身份、職位、能力相匹配。



總之,我們從走上領導崗位開始,就意味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職責相適應,邊學習,邊歷練,邊成長。當領導不容易,遠遠不是喝喝茶看看報發發指令那麼簡單。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山西1哥


這種情況在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中很常見,既要對團隊的業績負責,又沒有實際權力,對員工的號召力、凝聚力和約束力都明顯不足。這是中層管理者的無奈。針對如何帶好隊伍,我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比較妥當。

01.搞好和上級的關係,可以加強話語權。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對自己的升遷有利。
第二,對團隊的發展有利。

一箇中層管理人員,職場命運中除了必需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掌握在上級領導手中。中層管理者作為兵頭將尾,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容易使自己處在上擠下壓的狀況之中,會舉步維艱;如果處理好上下級關係,獲取上級領導的支持,既能暢通自己的晉升渠道,又能為團隊爭取最大的利益,那麼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風順水。

02.科學管理,公平公正,提升領導力。

管理者最重要的是領導力,這體現在對團隊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必須要學習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知識基礎;要保證業績考核以及獎懲制度的公平公正,這是原則。

提升領導力需要從學習和實踐中入手,有時間參加一些正規的培訓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放到實踐中打磨和求證,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讓領導力得到大力提升。

03.做員工的主心骨,增強凝聚力。

作為一名中層的管理者,面對著最基層的員工,管理者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凝聚力。要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必須在關心關愛員工、為員工說話、把員工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對待,做到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才能讓團隊抱成團,提升團隊的戰鬥力。

在職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會讓一個員工感激你一輩子;組織好團建活動,讓員工對團體有一種家的依戀、家的感覺;多向上級爭取活動經費,作為獎勵基金,在團隊成員有突出貢獻的時候,不要吝嗇,激勵是最好的興奮劑;不要在團隊出現問題的時候推卸責任,不要把員工的成績歸功於自己,做員工信任的主心骨。

04.結語。

最貼近基層工作的員工,是一種優勢,普通員工的期望值一般很容易得到滿足,而信任度往往比高層建築中的人更容易提升。所以,中層管理者只要肯付出真心、付諸行動,獲得團隊成員的認可,業績會穩步提升,團隊的戰鬥力和競爭力也會隨之增強。

率職之言


公司對員工的薪酬管理有個嚴謹的流程,這可以理解,如果一箇中層可以隨意決定下面員工的工資,那麼公司的人力成本管理壓力就會很大。所以,大部分中層管理者都是沒有權力讓下面員工直接加薪的,但可以提出申請或建議,由相關部門決定。

其次,十幾個人可以說得上是大團隊了,要管理起來相當不易,但題主如果是盼著靠“加薪”來管理員工,這種出發點本就不對。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大公司因為內部管理的問題而倒閉或虧本了。

最後,要管理團隊,自然需要一定的權威,但所謂的權威絕不是靠以給員工“加薪”利誘的,而是權力和威望形象的塑造。所以,在這個情況下要管理好是團隊,可以嘗試從以下三步入手:

一、向上獲得領導更多認可,慢慢爭取更多的權力

中層的權力大部分來自於高層領導的賦予,雖然說公司有相關的權力制度,但很多時候其實都是高層做決定。就以題主說到“我們沒有權力讓員工加薪,只能建議”這一點來說,如果我們能獲得領導的高度認可,那麼我們的建議就具備很高的成功率。

比如高層領導在公開場合說一句,“部門經理雖然沒有對員工薪酬的直接決定權,但他的意見,很大程度上我會尊重”,那麼員工就會更尊重這種“話語權”。所以,中層管理者的權力,可以通過“高層賦予更多的話語權”來強化。

反之,如果高層削弱中層管理者的“話語權”,那麼我們就更難對團隊進行管理了。因此,作為中層管理者,我們首先需要向上獲得領導更多的認可,從而逐步爭取到更多的權力,讓我們具備管理團隊的權力基礎。

而要獲得領導的認可,我們就讓領導覺得,將團隊交給我們,能夠達到他對團隊的業績期望,以及符合他的利益。對此,我們必須和領導多進行溝通匯報,多徵求領導的看法和建議,產出更多的業績,結合領導的期望做好工作。

二、利用現有手頭權力,綁定員工的“管理權”“利益”,讓員工有所敬畏

對團隊進行管理,我們要先明確自己的權力,並讓員工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才會對“管理”有所敬畏,有所服從。所以,結合公司的權責制度,將我們的管理權力一一列出來,比如:

  1. 在加薪上的話語權,雖然我們決定不了最終結果,但員工的加薪首先必須我們同意,這也是一種權力
  2. 決定員工去留的權力,當員工表現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有辭退員工的權力
  3. 決定員工績效考核獎金或年終獎的權力,對每個員工的績效獎金和年終獎金,我們有一定的話事權
  4. 對員工的問責權,當員工表現出不恰當的工作行為,我們能對員工進行問責,給予一定的懲罰

……

整理好“權力清單”後,我們可以在會議上直接明瞭地說出自己對團隊的期望,以及我們當前擁有的管理權力,對員工工作的管理原則,讓員工心裡有顆對我們有所敬畏的種子。

當然,這絕不能是威脅,而是表達一個“公正、公開”的管理態度,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標準進行管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會表達對員工的支持,如對錶現好,業績更好的員工給予更多發展扶持、獎金激勵,爭取加薪等等。對錶現不好的員工,自然也會有一定的問責。

三、樹立威望,展示自身能力,有擔當,決策果斷

最後,就是樹立我們的威望,從能讓員工心服口服。可以通過以下三步進行:

  1. 展示自身能力。員工遇到困難時,我們能夠給予指導,而不是表露出“我也沒辦法,你看著辦”的態度。即使我們不能當時解答困惑,也可以告訴員工,現在有點忙,晚點回復你,然後請教他人,再做分析,找到答案後馬上回復員工。
  2. 管理公正公開。員工對管理不服氣的一大原因就是總覺得“領導偏心”“針對我們”等,所以,我們對所有員工的管理都要儘量有所依據,比如公司的相關制度,行業倫理原則,相關理論依據等等,有個立得住腳的理由。在此基礎上,所有的管理行為都在團隊內公開,避免引起誤會。
  3. 決策要果斷,有擔當。一個會推卻責任的領導,必然會受到員工的鄙視。我們在面對團隊決策,尤其是兩難的決定時,不能表現得過於猶豫,必須讓員工看到我們自信、果斷的一面,即使可能會犯錯,那就做好風險預防。而更重要的是,當確實出錯的時候,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讓員工徹底服氣。

因此,沒權力讓員工加薪從來不是問題,對上獲得高層領導認可,對下樹立權威形象,才是中層管理者要去努力做到的。

以上供參考


學習委猿


其實很多公司的中層管理者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手裡沒有實際的權力,對上要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對下又要管理好團隊員工,稍有不慎就會兩面都得罪。不過中層管理者也很重要,在公司起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屬於中堅力量。

那麼題主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帶好團隊呢?個人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從自身做起

要想管理好一個團隊,首先就必須要管理好自己。

因此,題主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良好的工作習慣和作風帶到工作中,從而在無形之中影響團隊員工。不僅如此,在工作出差錯時,題主還要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各種推脫。

其次,題主要提升自身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規劃與協調能力等等。比如題主可以多看管理類的書籍,報管理類的課程,虛心向其他優秀的領導或者老同事學習。

此外,題主還要善於反思,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以及能夠及時地調整方向。

二、贏得領導的喜歡

題主雖然沒權力讓手下人加薪,但如果題主能和上級領導搞好關係,贏得領導的喜歡,自己的話語權就會增加,提的建議上級領導會認真考慮;自己在帶團隊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及時得到幫助和支持,題主也能為團隊員工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福利。

當然,贏得上級領導的喜歡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私交上,要和領導處好關係,投其所好;在工作中,服從領導的安排,凡事多彙報等等。

三、多為員工著想

既然題主身為中層管理者,那麼就意味著不僅要帶出成績,而且還要得到員工的擁護。

1.關心員工

定期和員工溝通,瞭解員工的想法,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遇到了困難,自己是否能幫上忙?和員工培養感情。

2.幫助員工成長

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教給員工,教會員工做事,給予員工成長的空間,讓員工能真正地學到東西。此外,還可以根據員工的性格特點安排工作,保證人盡其才。

3.公平公正

題主要一碗水端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員工,而不是看和哪個員工關係好就對他好,看哪個員工不順眼就晾著他。

總之,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不斷進步、不斷試錯和總結,需要和員工共同努力成長。

以上。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作為中層管理人員,特別是管理團隊的,既要向上負責,執行公司決策部署,又要管理人員,保證團隊穩定性、積極性,看起來表面風管,內在真不是那麼好當的。我有一朋友就遇到這事,他所在公司為降低成本,調整了薪酬體系,導致手下團隊工資水平下滑不少,團隊員工怨聲載道,怎麼辦?我向他建議:

1、對比市場水平,向上反映實情

企業追求利潤無可厚非,為削減成本,降低工資水平,甚至裁員也是常見手段,但凡是總得把握個度,要是和市場總體水平相差太多,那大家都跑光了。據朋友反饋,公司調薪原因為,在全省範圍內,整體薪酬水平相較競爭對手而言過高。但由於不同地市差別,按照先有體系,我朋友所在地市團隊工資水平明顯低於市場水平,因此我建議他將該地市團隊的薪酬進行測算,並且提供該地市同行業競爭對手的薪資水平作為參考,相信領導也不是傻子,比競爭對手薪酬相差過大,會導致團隊人員快速流失,影響員工穩定性和積極性。果然,提交分析報告後,公司將該地市的薪酬做了提升,多少解決了我朋友的燃眉之急。

2、分析現有工資體系,找到薪酬增長點

現在大部分的崗位,工資體系設定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激勵部分的獎金,比如銷售有提成,加班有加班費等等。雖然你沒權利加薪,但是你可以根據工資體系的組成來盡力為員工謀利益。有提成的部分,努力幫員工選擇高提成的商品,教會他們如何賣的更多,可以的話,幫他們申請更低的價格銷售。有加班費的話,可以給勤勞肯幹的員工多安排事情,多賺點加班費。員工確實做得好,在你能力範圍內,績效給高些也是可以的。此外,不同崗位的薪酬也是不同的,可以努力培養員工,給他合適的晉升通道,既培養了他的能力,還能給他加薪。

3、收入提不上去的時候,用鍛鍊能力留人

出來工作,除了賺錢,還有就是鍛鍊能力。不少人的第一份工作,薪水都不高,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儘快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增加籌碼,讓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變強。如果遭遇薪酬瓶頸、甚至降薪,那麼有一點要評估的就是,現有的工作能否繼續鍛鍊你的能力,讓你能夠學習到更多東西,讓你進一步成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現在薪酬少一點沒關係,等你能力起來,自然有高薪在等你。否則若我們只是一味的追求高薪,不注重鍛鍊自身硬實力,那麼高薪也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價值總會迴歸價值曲線,所以鍛鍊自己才是王道。

4、安撫好團隊,必要時果斷換血

以上辦法收效甚微的話,那我們也只能坦然接受,大家都希望給牛吃草,讓它產奶,但是現實中沒有那麼多完美的員工,大部分人還是拿一份錢,出一份力,所以現在只能盡力穩住團隊,不要馬上出現大批量的離職,因為招人還需要時間。既然現有薪酬留不住人,那就只能去找那些能接受現有薪酬的人。以前的員工可能是多面手,能打能抗,十項全能,後招的員工可能就只有1個優點了,因為這種薪酬只招的到這樣的人,此時你就需要多瞭解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來努力完成好工作。

總結:雖然你只有建議權,但還是要充分進行上下溝通,在領導面前多為員工爭取爭取利益,在員工面前多講解公司決策背後的原因,儘量穩住團隊,該換血時要及時換血,務必保證工作正常進行。


作者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職場二寶媽,成長學習博主、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教練,《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高效的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

廈九九


那麼,在既無權、又無有錢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帶領好自己的團隊,完成上級領導交給的工作呢?

第一需要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伏下身子真抓實幹,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第二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情商,靠自己的親和力,利用感情投資,在你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組織你身邊的小夥伴們,切實解決特困職工,生活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把你的團隊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共同來完成上級組織、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

第三利用手中最大的權限,向上級領導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多給你的團隊創造更多的財富。

作為一班之長,實際上就是“兵頭將尾,”如果能較好地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你就會為職工、單位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