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国家今年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说明了什么?

腿多长路多远


今天早晨正好在家看到了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介绍说今年将扩招研究生18.9万,综合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承载力尚可。

但是我不禁想到一系列问题,扩招研究生了,后面怎么办呢?

研究生短期受益,长期不一定

在我自己考研的时候,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研究生不扩招呢?扩招的话,我们很多考生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成绩,是不是能够过国家线,又过学校线,又过学院线,还不一定能上了。存在的分数即代表合理,大家都有学上多好。

但是没有,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对比往年的招生人数,虽然有小幅增长,但是整体变动不是很大。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

后来我录取了,我在学校的学习中真切感受到了为什么不扩招的原因。研究生扩招了,学习期间看不出什么,不过是大家的同学多了,导师带的人多了,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但是到了毕业季,大家就会发现神仙打架的场景,到处的毕业生都是硕士研究生,硕士已经遍地都是,怎么选择,让谁去就业?不就业还要继续深造吗?都读博,那谁去工作呢?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现在很多的工作岗位都已经是硕士起步了,再继续扩招,恐怕就业学历会也来越高。

导师压力越来越大

今天再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每个硕士在希望老师招自己的时候,都是哭天撼地,求老师,说自己考上了一定会好好学习,做出科研成果。

结果在录取了之后,会觉得反正老师有那么多学生,不缺我一个,然后开始自我放松,不认真,浑浑噩噩度过了研究生阶段,什么成果都没出。

我看完不禁笑了,那个老师说到,是的,这就是当下的情况。学生不上进,导师的压力也很大,得让学生毕业吧?自己的任务多了,也不敢找他们。

而且上课,沟通的成本也在增加。以前上课给10个人讲就行,很多安排好布置,结果现在人多了,一个班30多人,小组合作一讲,一节课就结束了。自己讲也要面对的回答更多,无形之中增加了时间得沟通成本。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就这个政策来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下基层一部分,考试上岗一部分,创业刺激一部分,可能更多的人就选择了考研,提升学历,延迟就业。

所以,不能从简单的意义上来看这个问题,长远来看,居安思危,保持学习,未来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怀左同学


由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国性经济的影响,各类企业不同程度的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开工复工难,加之疫情造成大量的今年毕业生受到影响,这样势必造成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样扩大研究生的招生比列,可以让本来可以走向社会的学生再在学校呆几年,可以减轻学生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腿多长路多远


今年扩招说明疫情目前而言可防可控,扩招可以让更多应届毕业生多一个选择,让在职人员更好的提升自身学历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