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粉絲經濟屬於流量經濟,但近來頂級流量的保鮮期越來越短,流量偶像的路還能走多久?

一樂看娛樂


我覺得流量偶像的趨勢還要看自身的造化!

粉絲經濟是一個非常大而有前景的課題。作為娛樂圈明星藝人的地位和商業價值上升和普羅大眾的社會心理的轉變,粉絲經濟擁有著大量的投機者、入局者和買單者。

簡而言之,粉絲經濟是由粉絲、明星及第三方資本家支撐起來的新型經濟形態。在這個利益場中,明星是商業價值的承載體,粉絲是商業價值的實現者,資本家是商業價值的投資者。

一般最常見的是兩種,轉型和轉行。

先說第一種,轉型。一般意義上的偶像特點是人設完美、顏值高或者說至少很符合一部分人審美,也就是說可以理解為其競爭力主要在於人設與外貌。人設暫且不論,有維持很好的,也有與本人嚴重不符很快破滅的;外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是會隨年齡增長而喪失優勢的。另一方面,喜歡偶像型藝人的粉絲,大部分年齡相對小,其對偶像的喜歡不穩定,容易隨著成長消退,同時偶像型藝人較好培養,粉絲選擇空間大,很容易“爬牆”更年輕的新生代偶像。以上也就註定了大部分偶像型藝人的“保鮮期”很短。

但實力派藝人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實力派藝人的“賣點”並不在顏值與人設,或者不以此為主,其實力(演技、唱功、舞技、創作能力等等)才是核心競爭力。而實力是不易隨年齡增長而衰退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年紀越大、經驗越豐富,實力就越強。

所以,偶像藝人在不轉行的情況下,轉型實力派是最佳選擇。這一條路,是目前中國偶像型藝人最普遍的選擇。比如tfboys的公司近兩年開始為三人安排自己創作solo歌曲,走創作型路線;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中擔任導師,走實力派歌手路線(雖然沒成功……粉絲勿噴,僅談路人眼裡,能否轉型成功是路人決定的,只有獲得真正的普遍認可才能稱得上實力派,下面其它藝人也一樣);李易峰最近幾部作品,也有很明顯想證明演技的意思在(具體如何,沒看作品,不評價,歡迎科普)。

國內目前轉型成功,或者一直以來就是偶像+實力的藝人,想到比較典型的是這幾位:

羅志祥,早年偶像出道,幾次沉浮,目前公認“亞洲舞王”,實力沒話說,認可度高。

五月天,早期是偶像,一直以來實力比較被認可,且創作能力極強。

張藝興,韓國出道,現在仍是EXO成員,個人認為他在音樂方面的能力(音樂製作和唱功)以及舞蹈能力要勝過他演技,但最近真正獲得較普遍認可的,是在黃渤《一出好戲》中的演技;總體而言轉型成功。

華晨宇,出道的時候實力就極強,但由於其出道平臺、性格等方面因素,加之相貌不差,走偶像型路線比較多;近幾年隨著國內音樂市場發展,他的唱功和創作開始被大眾普遍接受,算實力派偶像。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前前輩……黃磊老師……

黃磊老師雖然很早就是北影老師了,絕對的實力派,但是在早年,絕對屬於那個年代的國民偶像男神,應該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位真正完成影視歌三棲全部優秀的全能藝人了。

再說第二種,轉行。轉行也有幾類,一類是同產業不同工作,也就是從臺前到幕後,比如去做舞蹈、聲樂老師,教練習生,或者做幕後音樂、影視製作等。

第二類就是從事完全不相關的職業。這個風險就比較大了,一般藝人都是從小就開始接受藝術方面的訓練,文化教育水平會相對弱,從事其它行業時,會受限制比較大。而且明星從光芒萬丈的舞臺上走下來,突然切換成普通人的生活,早九晚五上下班,這個落差很多人也是難以接受的。

還有一類就是乾脆不怎麼工作,依靠以前賺的錢,做一做投資,偶爾再回來出席點活動,平時在家照顧家庭。這一類要麼是年輕時大火,賺夠了後半生的開銷,要麼是一些所謂“嫁入豪門”的明星,會有條件這樣。

這種轉行的藝人,韓國相對來講比較多,那邊偶像更新換代更頻繁,且相比於國內,粉絲更苛刻,流動性強。中國轉行的明星很少,有也基本上是一些一直比較佛系,或者從一開始就是踏踏實實做演員做歌手,沒其他想法的。

轉行裡面個人能想到的成功典型,第一個是韓國的李秀滿,19歲歌手出道,29去美國留學,學完後華麗轉身創辦了SM Entertainment,自此成為韓國偶像產業神話。

說起來,張藝興說想成為甚至超越李秀滿,說了不少年,如今已經基本轉型了實力派,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就會開始準備這個目標了呢?

如果做成,那內娛將迎來春天。





石頭裡的泥人


粉絲經濟屬於流量經濟,但進年來頂級流量侍鮮期越來越短,流量偶像路還能走多久,

說從2014年自從有自己偶像,現在頂級流量不像以前的成龍周星馳那麼常青樹,頂級流量不能常青,是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生活質量提高重教育,9年義務,文化教育知識程度普遍性是高中,差點也是個初中生,不像以前一大片沒什麼文化,有的甚至字都不會寫,以前人沒有讀過什麼書,一問三不知,拿什麼去跟人家比拼,有知識有文化跑在前面獨領風騷時間長不奇怪,

現在不一樣,在差是有初中生,文化使人消費理性,也使人上上,有上上就有競爭,競爭對手多了,光靠外表做偶像生頂級流量,定是會不長久,有內涵才是硬盒,才能長久,現在人理性,難波及全民犯圍,正常呀,就好像去電影院看電影,選擇消費,你這邊好服務又到位,下次肯定有回頭了,播放不好,服務又不到位,粉絲肯定走光了





李平省


部分偶像明星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他們都在某個領域非常優秀,並在一代甚至幾代人心目中留下烙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們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他們持續得到高關注。

紅了很久的明星還跟過去信息的發達程度有關,以前主要信息來源:電視,廣播,報紙。當時能接觸到外界信息的途徑非常有限,一個明星紅了,電視、廣播都在播他的歌曲、電視劇。人都有從眾心理,這就使得關注他們的人越來越多,喜歡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會越來越紅。

然而今天,我們明天接觸到的信息量要比以前大100倍甚至1000倍。時間碎片化,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導致很多人喜歡的並不是同一個明星、網紅。明星、網紅要想讓更多的人關注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要錄娛樂節目,要拍短視頻,還要出歌等等。每個人時間精力有限,所以每個明星網紅也只能是在某個平臺的影響力大一點,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現在很多人跟著某個平臺紅了一陣,平臺過了爆發區慢慢就被人們遺忘了。能夠長期紅下去的最終還是需要有持續的內容輸出,如視頻、音頻、才藝等。只要長期能夠引起公眾關注,有源源不斷的流量,變現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紅利期也能夠得到延續。這年代光靠臉蛋已經很難一直紅下去了,保持持續輸出“乾貨”才是關鍵!


一起創吧


流量明星還會有市場,但花路沒那麼好走了

大紅大紫的小鮮肉小花仍被熱捧,頂流的市場仍然巨大。但曇花一現的小鮮肉越來越多,質疑聲越來越大,市場越來越追捧實力,流量明星們的路沒那麼容易走了。

流量明星如“流星”

從鹿晗到蔡徐坤,從蔡徐坤到李現,從李現再到肖戰、王一博,頂流不斷被刷新,短短兩三年時間,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在幾年前,流量們的熱度卻能夠持續幾年。比如鹿晗從2012年開始一直持續了六、七年,張藝興、吳亦凡等也是如此。可是近兩年,流量們的熱度持續時間不斷縮短,有的只有一年,有些只能算是壇花一現。

錯的不是流量,是沒實力

其實,流量沒有錯,流量就是市場也沒有錯,錯的是流量明星的“沒實力”。鹿晗 一直是流量的代表,可是他在影視方面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粉絲一直都在等他的 好作品,但等到的卻是《上海堡壘》,於是粉絲紛紛脫粉。

而同樣是流量明星的易烊千禧憑藉著《少年的你》贏得一片叫好,成功轉型。

市場在變,粉絲在變,觀眾也在變,他們從單純的喜歡顏開始轉向喜歡“有顏還有才” 。

流量始於顏值但一定是終於才華

市場是看臉的,這一點還會持續,但有一張好看的臉只是有了一塊敲門磚而已,要想走的遠、走的長久,還是得靠實力說話。娛樂圈長青樹,一直都是那些實力派。比如最近又刷了一波存在感的陳數。而從《演員請就位》、《聲臨其境》、《我們的歌》、《歌手》等熱播綜藝中也能看出,市場已越來越青睞實力。

是流量明星們該努力的時候了。


暖陽之下


這個也說不準,還要看粉絲是不是還接那他(她)們,如果經常有創新,不在生搬硬套,時常給粉絲展現新的創意,合粉絲口味,反之終究都會被淘汰


雨打窗前芭蕉葉


就幾年的時間吧,頂級流浪明星以後一定要拍對觀眾產生價值的內容才行!!!


無為謂836


偶像的粉絲全靠大眾的觀看從中得去流量費。其實網絡時代也挺好的,大家可以互相互相理解,互相看到了這個世界,所謂的那些偶像也是不斷新人出現,時代在變,人物也在變。最近這幾年偶像的粉絲還是會有流量關注。


孤魂三寶


一直會有


奧視覚


應該會一直


閻羅王子


應該會一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