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當前,我省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各地企業陸續按鍵重啟。復工復產後的企業面臨什麼困難?各地有何對策?川臺聯合全省21個市州電視臺推出系列報道《四川復工觀察》,從物流、用工、資金等方面對各領域企業進行實地調查採訪。今天播出第一集。

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運轉起來,才能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物流行業是復工復產的基礎,在走訪中我們卻發現,受疫情影響,物流行業存在“兩頭喊渴”的現象。

食品行業是受物流影響最大行業之一,調查的第一站,我們就來到了位於眉山市東坡區的龍頭泡菜企業——吉香居。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記者 孟琳:我身旁的這些泡菜裝車完畢後就將運往浙江省,企業方告訴我們,以前一噸泡菜運往浙江運費只需400塊,而現在需要600塊。在吉香居,每天從這裡發出的泡菜有將近400噸,這就意味著企業每天在物流上的投入要比正常情況下多近6萬塊錢。

企業物流辦主任曾傑告訴我們,吉香居在2月9號開始復工,目前產能已經恢復了8成。也就是說復工20天,企業已經比平時多支付了一百多萬元的物流費用。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物流辦主任 曾傑:到浙江平時的運價只有9000左右,現在到浙江應該還在1萬3左右,一車的運費。

物流成本高企的不僅是吉香居。據相關物流協會測算,僅就公路貨運而言,全國多條線路漲價都在30%以上,有的冷門線路運輸費用甚至翻倍,還一車難求。那麼作為物流主體的運輸企業又狀況如何呢?從眉山一路向南,我們來到了瀘州。瀘州是四川五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之一。在瀘州潤華物流園,瀘州中遠海運聯眾物流有限公司的三臺貨車正在裝卸一批從東北運來的原米。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瀘州中遠海運聯眾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靖:對我們企業而言,真正能夠實現能夠完整運轉的可能也就是在20%左右。

中遠海運聯眾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運輸大宗生產原材料,公司負責人張靖告訴我們,疫情發生以來,物流企業最開始難找車、難找人,到現在運力逐漸恢復,但卻有車少貨。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瀘州中遠海運聯眾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靖:一月份它本身有半個月是春節,2月份基本上大部分企業就是一個停產,可能這一個月的收入就會造成一年的虧損。

張靖說,作為生產企業的上游客戶產能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運輸企業訂單不飽和是普遍事實——生產企業物流成本高企,運輸企業訂單不足,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兩頭喊渴”的現象呢?回到吉香居,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和企業長期合作的物流公司運力並沒有完全恢復,吉香居出高價僱傭了部分個體司機來彌補不足。而吉香居的泡菜銷往全國各地,有的運輸通道還沒有完全打通。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豔麗:這兩天,稍微好一些,(省外)恢復了65%的地方可以到貨,但也僅限各個省會的一線城市,好多的二線、三線城市還不能直接的到達。

不能高速直達就只能通過普通公路、分裝運輸,這樣運輸成本更高。而這樣的高成本不但分攤到了作為上游生產企業的吉香居,也分攤到了下游的運輸企業中遠海運,加上本身訂單不足,企業負責人表示,非常希望有政策的“及時雨”,來解解渴。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瀘州中遠海運聯眾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靖:我希望在以後恢復生產之後,能夠在土地使用稅、房產稅還有相應的支持和一些在稅收上的減免,這個缺的血想辦法慢慢造血補起來。

瀘州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物流科科長 趙孝平:參與了這次疫情期間保供的企業,在明年車輛的運輸稅上要進行減免,二就是他們在這個融資上如果有困難,由這個瀘州市的金融機構來整體為他們設計方案,來給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不止瀘州,針對復工以後物流行業“兩頭喊渴”的情況,各地也在積極尋找對策——吉香居所在的眉山市東坡區正在通過簡化流程,讓更多的物流企業早日復工;在成都,蓉歐班列提前對接沿途境外國家的政府、海關、鐵路運營商,開行量不降反增;在涼山,郵政、快遞行業已經百分之百全部復工;在宜賓臨港經開區,通過設置商貿物流企業復工復產平臺等辦法,全區物流企業全部復工。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而為了打通梗阻,暢達交通的“毛細血管”,省交通運輸廳也專門設立了交通運輸物流保障協調辦公室,統籌協調省際、市際運輸保障工作,並與發改、經信、商務、農業農村、供銷等部門和重點企業建立對接機制,瞭解生產物資運輸需求,及時解決運輸難題。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管理局貨運處處長 楊開貴:

目前已經落實了應急運力4081輛,一旦有運輸物資受阻或者運輸運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及時組織車輛進行搶運,保證我們生產企業的物資生產得出來,運得出去,需要的原材料,我們運得進去。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打通交通梗阻、保障人員復工、保障相關企業資金運行安全,無疑從政策面給抗擊疫情下“兩頭喊渴”的物流行業下了場“及時雨”。日前,四川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調整為二級,更多企業復工、更多通道暢通,也給物流行業帶來利好。西南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院長張錦表示,疫情影響的窗口過後,物流行業兩頭喊渴的情況會逐步緩解,但有的影響仍然是不可逆的,物流行業不僅需要政策的“及時雨”,還需要向內部挖潛找到轉型升級的“深水井”。

四川新聞 | 復工觀察(一)物流兩頭“喊渴”誰是及時雨

西南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院長 張錦:我們的(上游生產)企業要堅持按照市場的需要來穩步推進生產,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把產能和產品做一些儲備,抗疫之後,我們的市場會發生變化,一些新的業態會出現,那麼就有一些新的服務,所以物流企業要去研究,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服務,要積極關注物流技術和裝備智慧化標準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