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報喜不報憂?

明鏡59416


很多人喜歡對家人報喜不報憂。

前段時間跟一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女生聊天,女生說,“我的家人非常關心我,特別是媽媽,經常打電話事無鉅細地問我關於工作,情感和生活上的問題。然而,對於父母的關心,我會有意識的避開,儘量不談遇到的挫折。”

她把朋友圈做了一個分類,每當發一些帶有負能量的心情時,她就不讓媽媽看見。

她知道,如果媽媽看到她發的朋友圈後會擔心,這種擔心會轉化成焦慮,結果就是,媽媽會比平時更頻繁的打電話。如果我沒有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會更加焦慮。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報喜不報憂了。



耶底底亞35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因為在外工作,你要是說你那不好的話。告訴父母;他們就會擔心你的情況。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某些時候報喜不報憂還可以。但是長此以往;經歷的不好的事情,都在心中沒人訴說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巨大的壓力,導致的結果對於自身沒什麼好處。(當然這部分人或者是出於不想家人擔憂還是心理承受壓力大因人而異)如果父母不能說,自己可以適當去做些娛樂活動去排洩壓力。



憂鬱感性的巧二君


很多人在外工作,經常是家裡打電話來問:他生活有沒有困難?他都是隻報喜不報憂的。

像這種人就可以說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人。他們懂得把壓力轉向在自己身上,自己一個人來承擔。

而不是讓家裡的人擔心。其實很多事情你哪怕跟家裡的人商量,他們也不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給你。

成熟的人,就選擇自己一個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有些人不成熟的人,總會選擇把這些憂愁告訴自己的家人。

我就不喜歡去抱怨什麼的,尤其是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如果我抱怨只會影響我周圍的人。

而且在你的社交圈子裡,別人也不願意看到一個滿臉哀愁的人,跟自己做朋友。

所以,當別人問我們生意怎麼樣的時候,你都只講好的,不要講壞的


肉肉肉肉肉9


這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好的一面不願意給愛的活著被愛的人添麻煩,讓人替自己擔心憂慮,這好的一面也是內心深處享受自虐的心理,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分情況分事情,愛面子,不丟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還是要體諒對方用心去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