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河北赵姓祖先是谁?有什么起源?

用户9192162510709


赵姓最早的起源

赵姓是我国的大姓。《姓纂》记载:“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这是说,赵姓最早出自西周。造父因为善于驾车,受到周穆王的赏识,被封到赵城(位于现在的山西洪洞县境内),因此以城为姓。在此之前,赵氏应当是姓嬴的,他们与秦朝的王室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颛顼的后人、差点做了大禹继承人的伯益。

赵姓显赫的历史

周幽王无道,造父的后世子孙便来到晋国做起了士大夫。战国初年,造父的第19代孙赵襄伙同他人把晋国一分为三,建立了赵国。秦始皇灭了赵国后,赵国的贵族和平民怀念故国,纷纷以国为姓,姓赵的人便越发多了起来。待到五代末期赵匡胤建立宋朝,赵姓更加显赫。由于皇上姓赵,编纂于宋的《百家姓》,赵氏便排在了第一。历史上,赵姓名人甚多,即便是乡野鄙夫,也能顺口说出几人,我就不在此卖弄了。

赵姓有好多来自“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

现代人赌咒发誓,常说:我若如何如何,便随了你的姓。姓了别人的姓氏,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在封建社会,被皇帝赐以国姓,却是莫大的荣耀。自己改了不算,部落、部属也都跟着改。有宋一代,这类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北宋太宗时,居住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的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另外少数民族改姓赵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等等。

满族赵姓大都原姓“觉罗”

满人姓“××觉罗”的很多。包括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等等。据信,“觉罗”才是姓氏,加在姓氏头里的前缀最初的意义不过是为了相互区分。“爱新觉罗”的“爱新”是“金”的意思,这是为了表明他们的贵族身份。据说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家氏族发生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与之相反,“伊尔根觉罗”氏的“伊尔根”却可翻译为“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辛亥革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满人纷纷改用汉姓。其中,改用“刘”、“金”、“赵”三姓者为多。“爱新觉罗”氏大多按照意译改姓“金”,也有少部分改了“赵”姓。而其他“觉罗”氏,特别是新宾一带的“伊尔根觉罗”一支基本上都改了“赵”姓。

据说满族“觉罗”氏本来就姓“赵”

关于“觉罗”的意思,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考证说,“觉罗”本就是汉语里“赵”的意思。“觉罗”一族,是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的后人。这个故事,曾在早年满族老辈人中口耳流传。有人做过调查:满清灭亡后,东北及河北地区姓“觉罗”氏的满人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据说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个传说。由于缺乏必须的佐证,此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不过,我倒宁愿它是真的。


超级科学奶爸


现在汉族赵姓源出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

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赢。伯益的后裔造父在周穆王时为驾车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赵城,即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赵姓,造父是天下赵姓立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

秦代,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





小倒vlog


首先,在宋朝的《百家姓》中,赵姓位列第一。如今,赵姓人口超2700万,为中国人口数量第八多的姓氏,仅次于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认为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父就是天下赵姓的得姓始祖。由此,对于今山西省洪洞县,成为汉族赵姓的发源地。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国灭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赵姓和刘姓、李姓一样,也是一个除了较多皇帝的姓氏,比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宗、宋徽宗等,总共为18位皇帝。在此基础上,在宋朝的《百家姓》中,赵姓排名第一。


Ysssh用事实说话


赵姓,宋朝国姓,秦朝公族姓氏,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姓,南越国国姓。《百家姓》排名第一,在最新中国百家大姓人口排名第七。发祥地在今山西省。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徽公子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

赵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先出于颛顼帝,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赵氏是晋国六卿之一,春秋末期,赵氏联合魏氏、韩氏在晋阳之战中战胜智氏,使赵氏得以瓜分晋国,跃居战国七雄之列。赵姓人口众多,是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赵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

姓氏介绍

“赵”的意思是“疾行、超腾”。

汉族赵姓,源出嬴姓。造父是天下赵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600万,为全国第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又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4%,A型占28.5%,B型占29.8%,AB型占9.3%。

姓氏源流

赵(zhào)姓,起源有三

源流一

赵姓来自嬴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晋景公为了夺取赵氏家族控制的政权,默许智、韩、魏三卿联合诛赵氏,灭其族。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敬侯赵襄自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赵城赵氏(赵国)和犬丘赵氏(秦国)的祖先是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赵政是嬴姓赵氏,恶来那一支,而赵城那支的祖先是季胜。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二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为匈奴、南蛮、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犹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唐朝镇压黄巢之乱有功,赐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为中心的地方政权。自此以後,夏州党项政权日益壮大。赵宋立国,复赐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氏以赵姓、蒙古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后裔元末避难甘肃陕西随母姓、改姓赵。

源流三

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时下正是辛亥大屠杀,满人头颅积满水井,四九城内外一片荒凉。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为“赵”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秦、赵祖少昊氏,以少昊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至汉唐宋明,则于立秋之日祀白帝于西郊。明朝仍延续其祀,于少昊之虚曲阜祀少昊。

迁途传播

两汉以前的迁途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一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将于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

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汉至宋以前的迁途

西汉赵王氏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内蒙古川西)。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建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居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五代时,有赵姓随赵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

两宋以来的迁途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伟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人口分布

2008年,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7.5人以上,有的地区达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6人以上。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6.9%,赵姓人口大约1176万;4.5—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3.7%,赵姓人口大约704万;1.5——4.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6.8%,赵姓人口大约715万;不足1.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6%,赵姓人口大约153万。 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沿黄河流域的省区是赵姓分布的主要地区。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河北、冀鲁大部、山西、陕甘宁大部、内蒙古中部,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5%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1.8%;在沿鲁、苏、皖、豫、鄂、陕至四川北部一条宽百余公里的地段,四川中西部、云南西南、沿川、青、甘、宁至内蒙古一条宽120公里的地段,东北地区,赵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2.4%—3.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在皖苏南部、浙江、赣闽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贵州、四川东南、云南东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新疆西北,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8%—2.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4%;在其他地区,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8%,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了16%。


锐视界正能量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金岐艾


先祖赵贵.冲年武弁.后升为总旗官.在建文四年时.与山东参政铁铉共守济南.抗击燕军。城破之后.铁铉被执致死. 我祖遁入广平府威邑.后入永年县双陵社三甲临洺关.自此为永年人. 据光绪三十二年载.我祖籍隶 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r

又据明.嘉靖四十四年【西崖赵君墓表】由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 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前兵科给事中 东来 刘佑 撰文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 陕西按察司副使前南京礼科给事中 邑人 周京 篆额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 山东按察司佥事前浙江道监察御史 邑人 申佐 书丹。 碑中载:我祖为”青齐世家” 。明永乐初,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青齐世家”赵贵(时任总旗官)与山东参政铁铉,共守济南,以抗靖难之师,城亡陷, 遁入威邑,后至永年,为永年临洺关赵氏之初祖.


老磨盘


赵匡胤是河北省涿县人,父亲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


用户5140564272280


《史记》里有赵世家,赵与秦同源,最早可追溯到颛顼。


太宗历史


伯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