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李景南教授


消化內科作為內科系統科室,有其特殊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等急、危、重症在冬季及節假日高發,部分患者合併發熱;目前新冠肺炎患者也可能表現為腹瀉、噁心嘔吐等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狀,有可能優先選擇到消化內科就診。這無疑使消化內科醫護人員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疫情期間,消化科患者和醫務人員如何做好防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李景南教授就這方面問題進行了解答。


▲點擊觀看視頻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警惕以消化道症狀為

首發的新冠肺炎病例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將腹瀉症狀列入其中,據臨床觀察和報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無發熱等明顯症狀,而是以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為首發,患者可能首先就診於消化科,因此消化科醫生應該提高警惕,以免漏診、誤診。


李景南教授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咽痛、咳嗽為主,但也有患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納差、噁心嘔吐、腹瀉等,並且新冠肺炎患者中約5%左右合併上述消化道症狀或出現肝功能異常。對於疫情期間來就診的患者,消化科醫生也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發熱史、疫區旅行史、密切接觸史等,及時進行排除;針對有相關流行病學史,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或者輕度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即使無呼吸道相關症狀,也應該警惕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密切觀察,必要時應做咽拭子檢測。


對於已經明確感染的患者,治療過程中患者若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等,應該注意是否與原發疾病有關;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患者病情重,用藥複雜,臨床應注意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和肝功能異常等。因此,重症患者應密切監測肝功能、電解質等指標,及時給予對症治療。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疫情期間消化科患者就診與用藥策略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受疫情影響,很多醫院只開放了發熱門診和急診,同時增加了線上諮詢的診療途徑。關於消化科患者如何選擇就診渠道,李景南教授認為,需根據患者症狀輕重來選擇入院就診或者線上諮詢醫生用藥。“當前就診患者以潰瘍病、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患者為主,可能與居家隔離時間較長,活動量明顯減少,加上患者可有焦慮等情緒而引起。應區分患者症狀輕重程度,如果出現腹部隱痛、燒心、噯氣、腹脹、納差等輕微症狀,間斷髮作,考慮多為功能性病變,建議先在線上諮詢;如果患者出現劇烈腹痛,同時伴有發熱、黑便等,不能排除潰瘍病或合併消化道出血、急性膽胰疾病等急性病變,尤其當患者出現頭暈、心慌等提示出血量較多的情況時,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李景南教授說,“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常見的黑便症狀,醫生應排除用藥及飲食因素,當患者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鉍劑或者食用血製品等也會引起黑便的情況。”


針對如何自行用藥方面,李景南教授介紹說,消化內科患者常見症狀如腹痛和黑便應注意區分對待。對於腹痛患者要注意是否是潰瘍性疾病,醫生要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病史,如患者有反覆的潰瘍病史(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史),並且區分疼痛的性質,若患者有胃酸分泌增多症狀,建議使用PPI抑制劑;患者症狀如果不緩解,建議來醫院就診。


如果患者因黑便就診,醫生因先排除飲食或用藥因素,若患者黑便次數多且出現柏油樣便等較嚴重情況,尤其是老年患者,應該及時來醫院就診,必要時做內鏡檢查,除外消化道出血,並明確病因。


因目前醫務人員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比例較高,風險也很大。針對患者來醫院就診時患者與醫務人員的防護問題,李景南教授強調患者和醫務人員都要認真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病毒感染及傳播情況複雜,目前疫情下,面對因消化道症狀為首發的就診患者時,需要消化科醫務人員特別注意。“在排除患者疫區接觸史、發熱史等前提下,門診醫生應做到二級防護,如確實需要內鏡檢查時,因操作需要與患者密切接觸,醫務人員至少應嚴格按照二級或以上防護標準進行防護;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內鏡檢查,醫務人員的防護應該按照重症ICU的防護級別執行。”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新冠肺炎患者應激性潰瘍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1月12日發佈了《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處置指南》,並推薦實施相關干預措施以預防危重疾病相關的併發症,其中包括降低應激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


李景南教授認為這點非常重要,他強調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維持消化道功能正常,尤其是預防應激性潰瘍、肝功能損傷 、消化道出血等對於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和改善預後意義重大。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如發生應激性潰瘍及潰瘍出血對患者來說將是雪上加霜,因此需要密切關注,預防其發生。根據應激性潰瘍預防與治療相關指南,結合患者病史,對於高危患者(潰瘍病史、幽門螺旋菌感染史、合併心腦血管疾病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的老年患者等),應及時給予注射用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應激性潰瘍及其引起的出血等棘手問題。”李景南教授說,“在重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消化道功能,注意腹痛等腹部症狀和大便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此外,李景南教授指出,因重症患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藥物性肝損傷,所以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肝功能,及時積極對症治療。“保證患者肝功能正常狀態,才能利於各種治療手段正常應用,這是治療成功的重要保障。”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白衣天使早日凱旋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進入攻堅階段,作為一名消化科醫生李景南教授對於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的充滿感激與敬佩之心。“白衣天使作為戰士衝到救援一線,他們捨生忘死以及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此,希望奮戰在一線的呼吸、重症、感染等各科醫護人員,尤其在武漢前線的各位同仁,務必保重好自己,做好防護,保證足夠的休息,以充足的戰鬥力與病毒戰鬥,爭取疫情儘快得到控制,白衣天使們早日凱旋”。


李景南教授:疫情防控下,消化內科挑戰與策略

李景南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

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腸道微生態與幽門螺桿菌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激素學組組長

中國醫促會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消化雜誌》《胃腸病學》《中華內科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等雜誌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