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引言:公元前374年,齐国临淄城西稷门外的空地上,一群刑徒之人被驱赶至此,接受一项新的任务。美好的构想从最枯燥的劳动开始,新鲜的泥土被填进狭长的夹板之间,然后被一层层夯实,这种繁重的劳役在系水河畔日复一日的进行着,一声声粗犷的劳动号子里,一座建筑渐渐显出它宏伟的轮廓。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即将在这里诞生,而百家争鸣的景象也将在此迎来高峰。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公元前500年前后,一次伟大的精神觉醒几乎同时降临在地球上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中国、希腊、印度,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思想超越的黄金年代,更是当今主要文明的精神原点,历史学家称之为轴心时代。那时在神话和巫术的话语中率先觉醒的先哲,开始用人类自身的理性思考世界的真相,这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不同的求索方式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轴心时代区域:中国、希腊、印度

中国早期的思想之光出现在山东半岛。很久以前,华北平原还是一片浩瀚的海弯,泰山山脉则是海中零星散落的岛屿,当古黄河冲出中国版图第二阶梯的山地后,地球填海造陆的运动在这里上演。沧桑巨变中,泰山和黄河联手塑造了山东半岛的地理形态,与此同时,山东半岛也天然的以泰山为界,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三千年前它们分别被标志为齐、鲁。春秋战国时期自孔子开始,这里先后汇聚了数十位影响后世的思想巨人,他们从礼崩乐坏的现实出发,试图梳理这个世界的秩序,由此打开了一个无比广阔的精神世界。而此时,一处思想的高嚷也在泰山以北的齐国悄然酝酿。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孔子像

齐桓公尊贤尚功

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刚刚即位,然而他的脸上却一点都看不到成为新君的喜悦,在他自幼以来的记忆里,这个国家和他的家族便在接连不断的震荡中度过。我们都知道“田氏代齐”,因此篡齐的指摘和姜姓后裔的反扑,时刻威胁着他的王位,篡国与弑君的双重罪恶,更折磨着他敏感的内心。为了坐稳他的王位,也为了使齐国变得强大,因此他需要很多人来支持他,拥护他。田午也明白,没有什么比让这个国家恢复元气,更能收拢人心。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齐桓公田午塑像

当时由于私学的兴起,一个拥有知识的士人阶层开始大量涌现,并奔走于列国纷争的舞台。士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层,当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国家的君主真正重视士的话,那么士人是愿意去为这些国君们奔走效劳的。

为争夺人才,礼士、养士逐渐成为各国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礼贤下士,这是当时的一个社会风气,也就是各国的国君都以尊重知识分子为荣,所以也可以说,士这个阶层在战国时期的地位最高,且是最扬眉吐气的一个时代。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诸侯王礼贤下士图

齐国建国伊始,姜太公便根据当地的齐风齐俗,定下了因其俗、简其理,以及尊贤尚功等治国策略,这些原则奠定了此后齐国政治制度的基石,并逐渐影响着齐文化的核心精神。什么叫尊贤尚功呢?就是我们讲的任人唯贤,尊重有才能的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做官。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姜太公尊贤尚功

田午深知尊贤尚功的传统,曾让齐国由一片贫瘠蛮荒的滨海之地崛起为东方的大国。而他要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变成国家长久的制度——开设学宫。尽管我们已无法考证田午做出这个决定的具体日期,但我们或许可以确信,那可能是田午一生中最伟大的决定

稷下学宫的建立

根据考古学家的勘探,齐都临淄分为大小二城、大城为姜齐时所建,田氏代齐后,为新建王宫,在大城西南角另筑小城,稷门即在附近。城西系水沿城北流,系水河畔便是稷下学宫的所在。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齐都临淄遗迹

公元前374年的一天,中国最古老的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在临淄西门外开始破土动工。因为齐国的城墙有十三座城门,其中有一个城门叫稷门,在稷门之外设立的官办大学,因此这个地方叫稷下学宫。临淄城外宣嚷的声音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渐渐而起的台基,让田午第一次见到了国家欣欣向荣的期望。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稷下学宫遗址

公元前357年,田午继位的第十八个年头,齐国的变化似乎比他想象的要缓慢得多。史书记载,田氏代齐以来,齐国曾与燕、魏、鲁、赵、卫为共陷入十八次正式战争,但却都战而无功。这十几年艰难的岁月中,田午的心境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至少稷下学宫的设立使田午政权得到巩固,并未出现大的乱子。而此时呈现于世的稷下学宫,或许正是一所大学最原始的形态。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稷下学宫遗址

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临淄城外,一座雄伟壮阔的学宫巍然屹立,从此讲讼不息,而熙攘的城内士农工商分业聚居,则过着最热闹缤纷的世俗生活,他们共同创造出一幅大国都会的繁华景象,这或许就是田午的期待。

空前绝后的创造

为了显示招贤纳士的诚意,稷下学宫在建立伊始,便恪守着自由开放的原则,任何学者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言论不受限制,人身来去自由。游学稷下者称为学士,前辈称为先生,尤为尊贵者则推为老师。稷下先生禄养丰厚,往往享受士大夫待遇和不治而论的特权。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淳于髡: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稷下先生,以博学多才、滑稽善变着称。

自建成的那一天起,稷下学宫便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造。在齐国的慷慨资助下,这里很快成为战国的学术中心。而另一方面,这个集合了咨议、学术、教育等诸多目的的设计,让思想与文化的事业从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又何尝不是田午一种高明的战略。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因为稷下学宫的建立,对于齐国学术地位的提升,还有对于士人地位的提升,以及让诸侯对于学士的尊敬,应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整个古代学术的发展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语

整个世界范围内稷下学宫也足以与同时出现的雅典学园相提并论。在雅典学园曾活跃着最负盛名的希腊先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稷下学宫则是中国百家争鸣的中心所在。稷下学宫与雅典学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集教育与学术为一体的文化机构,虽分列东西,却共同启迪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

稷下学宫:中国最古老的官办文化机构

拉斐尔《雅典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