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何仲舉:“以詩代稅”,《全唐詩》中的苦孩子

《全唐詩》是以帝王后妃的作品打頭陣,而後是樂章、樂府,接著才是唐代詩人的作品。全書編於清康熙年間,共收錄唐代詩人2529人的作品,共計九百卷。匯聚的詩人包羅萬象,有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也有農人樵夫、士卒商人,還有僧道乞丐等,“不讓鬚眉”的巾幗、女士、樂妓等錦上添花,詩人遍及三百六十行。其中,曾有一位苦孩子何仲舉,13歲便“以詩代稅”而免了牢獄之災的故事,成為美談佳話。

何仲舉:“以詩代稅”,《全唐詩》中的苦孩子

五代十國是最混亂而黑暗的時期,戰亂頻繁,統治者為了支付龐大的軍事開支,就是加重對百姓的剝削,苛捐雜稅名目繁多,交不出稅,就要予以重罰,直至坐牢。湖南營道有個少年名叫何仲舉,父親早亡,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儘管家境貧寒,他仍能在逆境中刻苦學習,到了10歲,已能流暢地寫詩、作文了。

何仲舉13歲的這一年,因為交不上稅,被抓捕關進了監獄。13歲的苦孩子何仲舉帶著木枷,坐在獄中。凡是交不上稅的人一律抓捕入獄,完稅後放人。這是營道縣同周邊縣一樣的做法,殘酷無情,就這麼世道。有人報告縣官李皋說:“何家只有孤兒寡母,不是有意抗稅,實在是交納不起,再說何仲舉這個孩子會吟詩作文,是個人才。”

何仲舉:“以詩代稅”,《全唐詩》中的苦孩子

縣衙裡的人能夠報告李皋,是因為了解李縣官的為人處世,而且李皋也喜歡作詩。李縣官聽了,便將何仲舉從獄中提了出來,說道:“聽說你會作詩,現限你在當堂作詩一首。如作得好,就以詩代稅;如果作得不好,說明你徒有虛名,假裝斯文,便要兩罪並罰。”何仲舉想了想,便吟了起來:

似玉來投獄

拋家去就枷。

可憐兩片木

夾卻一枝花。

何仲舉:“以詩代稅”,《全唐詩》中的苦孩子

詩的前兩句,何仲舉把自己比喻成潔白的玉石,無辜受辱,拋舍家庭不能照料,卻被帶上了枷鎖。後兩句,他又把自己比喻成一朵初放的鮮花,將被兩片木枷欄扼殺了生命,該有多麼不公平啊!這首詩既是小詩人為自己的辯白狀,也是對不平社會的控訴書。這首詩後來收入《全唐詩》題為《李皋試詩》。

李皋聽了這首詩也深受感到,立即請何仲舉到廳上談話,客氣地送他回家,還免去了何仲舉的稅。何仲舉以詩代稅的事蹟一時傳為佳話,他也由此出了名。後來他更發奮讀書,中了進士,當了全州、衡州判吏。由於他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為官期間,為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同時他也成為了著名詩人。其“樹迎高鳥歸深野,雲傍斜陽過遠山”,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句。

何仲舉:“以詩代稅”,《全唐詩》中的苦孩子

何仲舉的主要作品有《何仲舉詩集》存世。《全唐詩》選其《試詩》一首及斷句二聯。斷句分別是:碧雲章句才離手,紫府神仙盡點頭(《獻秦王》)。樹迎高鳥歸深野,雲傍斜陽過遠山(《秋日晚望》)。

這裡普及一下,《全唐詩》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彙集唐代詩歌的總集,成書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全唐詩》的作品中有一種形式叫斷句,共計1555條斷句。斷句出自於古人愛玩的一種聯句詩遊戲。如何仲舉的斷句二聯。再如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蘇麟: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等等,都是後世無人敢繼寫的經典斷句。(文/蔡駟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