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僅存他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描繪了邊塞最令人嚮往的春天


《全唐詩》僅存他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描繪了邊塞最令人嚮往的春天

文|丁十二


一般說到邊塞,都充滿了肅殺、淒寒的氛圍,腦袋裡浮現的是茫茫大漠,是寒光鐵衣。

詩歌中的邊塞,

是岑參所見的“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是范仲淹筆下的“長煙落日孤城閉。”

是王維留下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是李白詩中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我們總是沒有見到過邊塞的春光,詩人大多著力表現邊塞的冬天,因為肅殺的冬天和無邊的大漠,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表現邊塞環境的艱苦,戍邊將士的艱辛。因此而往往忽略了春天。但是這不是意味著邊塞沒有春光,只是看你怎麼去發現罷了。正如李益詩“莫言塞北無春到,縱有春來何處知”。

塞北、邊塞是有春天的,但是邊塞不同於帝都長安,不同於天府成都,這些地方的春天是很容易發現的,有雙飛燕子,有桃花蘸水而開,有綠柳才黃半未勻。這些都能讓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了春天回來了。可是塞外不一樣,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全唐詩》僅存他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描繪了邊塞最令人嚮往的春天

邊塞的春,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發現。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唐朝非著名詩人張敬忠,看看他是如何發現塞外的春天的。

《邊詞》

【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張敬忠,唐朝非著名詩人,《全唐詩》僅存詩兩首,生卒年不詳。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張仁願任朔方軍總管時,當時任監察御史的張敬忠被任用分判軍事。根據推測,這首《邊詞》大概就是作於這一時期。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舊來”就是自古以來的意思,“五原”即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縣。這裡地處塞北,氣候嚴寒,環境惡劣。首句詩人就給我們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塞外的春天自古以來就來得很遲。但是需要注意來得遲並不是不來,並不是沒有春天。

為了表現春天來得遲,詩人舉了個例子:二月垂楊未掛絲。就是已經到了二月份,垂楊還沒發芽。高鼎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小晏有詞“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可以看出二月份,在其他地方,都已經是處處春光鶯鶯燕燕融融洽洽。而五原的垂楊還沒抽芽。可見塞北的春天確實來得很晚。

《全唐詩》僅存他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描繪了邊塞最令人嚮往的春天

那麼究竟有多晚,詩人繼續選取具體的事例告訴你: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你看現在的黃河岸邊,冰雪才正在消融,而此時若是在長安城裡,花都應該已經飄落了。換言之長安城的春天都將過完了。

這一句真是妙。詩人明明是寫塞外,卻突然以京城長安作為對比,看似是為了突出邊塞春晚,實則暗含了戍邊戰士對帝都長安的懷念,對故土、故人的思念。

第二,邊塞環境惡劣,氣候嚴寒,這些其他邊塞詩要著重表現的點,其實這首詩也寫了。沒讀出來嗎?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換言之,春天來臨之前是漫長的寒冬,而邊塞的春天來得如此晚,其寒冬有多長已不言而喻,再加上惡劣的氣候和環境,戍邊將士的艱辛也已不言自明。

正如《而庵說唐詩》對這首詩的評價:此詩不用深巧,只將“春色遲”三字寫大意,而邊地之苦自見,尚不失盛唐步武。

第三,同樣身處茫茫大漠,同樣淒寒荒涼,但詩人並不感到悲傷,全詩無一絲悲涼氣息。甚至通過“河畔冰開”幾個字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內心對春天的美好願景,冰雪已經消融,春天的腳步已經近了,詩人帶給我們的是滿滿的期待和希望。

這春天是怎樣的美,詩人沒有說也不能說,這需要讀者自己去想象,需要每一個戍邊戰士自己去想象,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美的春天。

《全唐詩》僅存他兩首詩,其中一首便描繪了邊塞最令人嚮往的春天

縱觀整首詩,言辭淳樸,自然清新。雖寫邊塞之荒寒卻並不淒涼,沒有烽火煙塵,沒有刀光劍影。荒寒中有獨特的遼闊和壯美,孤寂中有難得的和平與寧靜。

長安落花,邊塞冰消,給人以美好春光的憧憬和希望。

實是邊塞詩中的另類經典。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