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读《红楼梦》学写作85:第36回⑥宝二爷的两种属性

在上一个场景中,袭人一时来劲,说出了“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口气不来,听不见,看不见,就罢了”,宝玉忙忙地握住了她的嘴,说道“罢罢罢,不用说这些话了。”袭人知道宝玉“性情古怪”,第一不喜欢听“奉承吉利话”,因为讨厌此类恭维话大多“虚而不实”,第二听不得“尽头实话”,比如刚刚袭人说过的“横竖要死”,听了会伤感不已。“尽头实话”这个词,听起来像是俚语,但构词清晰透彻,一望即知其义,高度怀疑是曹师原创。

袭人转瞬之间想了这么多,立刻便后悔自己“说冒撞了”,只能“连忙笑着用话截开”自己刚说出口的尽头实话,希望能快速转移宝玉的注意力。

袭人根据自己对宝玉的了解,“

只拣宝玉素喜者问之”。这里,曹师借袭卿之口,直接点出宝玉同学最喜爱的话题:“春花秋月,粉淡脂莹,女儿如何好”。看到这三个话题,萧遥忍俊不禁:宝玉同学--不,曹师心里,这是要住着多少位小仙女,才能这么不食人间烟火、这么温柔、这么纯洁!

话题对路,果然宝玉同学越谈越高兴,两人谈得一时兴起,“不觉又谈到女儿死”,袭人立刻警觉,“忙掩住口”,因为,这句也是“尽头实话”。

宝玉同学此时正“谈至浓快”,情绪已经完全被袭卿调动起来。“浓快”二字,与前面的“粉淡脂莹”一样,尽显曹师惊人的炼字能力。第三十六回,至此正式由此进入第六个场景:宝二爷的两种属性。归入贾府气运线。

在这个场景中,曹师为宝玉同学设计了两段发人深省的独白,分别用于表现宝玉同学骨子里的两种属性:报国属性、疯魔属性。

场景开始,宝玉见袭人掩口不说了 ,就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 这段话,是曹师专为宝玉同学设计的台词。古往今来,但凡文官死谏、武将死战,都会名垂千古,百世流芳,这原本是为人臣子的无上荣耀。可到了宝二爷这儿,全部变成了沽名钓誉,坑君误国。

事实上,认真推敲曹师随后给宝玉安排的台词,“宝玉同学”所言字字玑珠,直指要害。先直斥文官武将的“猛拼一死”:文官“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武将则“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指出这两种行为,“皆非正死”。不得不说,曹师的论点新颖,论据充分,令人无可辩驳。

袭人中间听到宝二爷惊世骇俗的言论之后,适时插话,并表达出“

忠臣良将,处于不得已他才死”这样的正统见解,算是间接展示了一下贾府大丫鬟们整天跟着新老主子耳濡目染的成果。

宝玉同学继续慷慨激昂,直斥武将文官的所谓“不得已”:“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比武将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武将有勇无谋,文官胡谈乱劝,按照曹师为宝玉设定的这种逻辑辩证推理下去,这两个“不得已”竟然真的完全站不住脚。

宝玉再次强调:“朝廷是受命于天”,如果真的“不圣不仁”,“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见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这一大段话,放在今天来看,也许带有明显的宿命论痕迹,但在曹师所处的时代,恰恰表现出宝玉同学深明大义,忠君爱国的情怀。这一段文字,直指文臣武将所谓的慷慨赴死,乃是不忠不义。这个观点堪称振聋发聩。曹师安排的这个场景,几乎是为宝玉度身定制的正名机会:咱可不是你们眼里只知“

春花秋月,粉淡脂莹”、整天在脂粉堆里打滚的纨绔官二代,咱也是饱读诗书的翩翩佳公子,不仅能针砭时弊,更能纵论忠烈,对忠君尽责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样有满腔抱负和凌云之志。曹师的这段文字,铿锵有力,完美展现了宝玉同学的报国属性

然而,就在读者们从心里开始赞叹宝玉同学光彩夺目的正能量时,曹师笔锋再转,为读者送上宝二爷的第二段台词:“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时的,如今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彀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鹊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这一段文字,充满奇幻色彩,与曹师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格格不入。曹师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是宝玉同学的常态第二属性:疯魔属性。宝玉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发生在龄官身上的事情打击到,还没有顿悟“眼泪”命题。这时候,宝二爷只是想当然地盼着大家都为自己死去而恸哭,至泪流成河,让自己的尸首顺着泪水之河,直入幽冥,随风而化。不得不说,曹师这一段文字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浪漫之至。

袭人“忽见他说出这些疯话来”,知道话题不宜再继续,忙推说自己困了,不再理他,“那宝玉方合眼睡着,至次日也就丢开了。”曹师通过这一句话,与前文呼应,再次暗示袭卿熟知宝玉的性情习惯,哪怕不能理解宝玉同学的胸怀和抱负,但至少照顾生活起居方面,确实是不二之选、最佳人选。至于这段文字中另外隐藏的二人同床共枕的事实,已经不足为外人道了。

第三十六回的第六个场景,至此结束。在《红楼梦》全书中,这是曹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贾宝玉的“忠君”、“报国”属性进行深层次的描写。在全书的大多数时间内,宝玉都是以“疯魔”属性示人,以至于大家全都忘记了宝玉同学其实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人家从小接受“大儒”严格的传统理学教育,同样满腹经纶,才名远播。曹师在一大篇闲消娱乐中,突然插入这种偶露峥嵘的正统情怀描写,看似闲笔,其实有力地加深了宝玉同学的悲剧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