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每6個人就有1個流動人口,如何減少人口“候鳥式”遷徙?

針對當下的返程復工高峰,各地都在加強對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尤其我國是流動人口大國,近年來每年的流動人口都保持在2.4億人以上的規模,相當於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口。也因此,春節等節假日期間會出現候鳥式遷徙現象。

  

那麼人口流出、流入的主要是哪些地方?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20個省份的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數據發現,長江中游、西南、河南等地人口密集,是主要的人口流出地;廣東、浙江、上海、京津則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

  

需要說明的是,這20個省份涵蓋了中西部一些主要的人口大省和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其中,山東與遼寧均為2017年數據,河北為2015年數據。另有部分省份只有常住人口數據,而無戶籍人口數據,因此沒有納入統計。

  

5省份人口淨流出超700萬

  

數據顯示,人口淨流出多的省份主要是中西部的一些人口大省,其中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淨流出最多。2018年末,河南全省戶籍人口達109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萬人;常住人口96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萬人;人口淨流出達到1301萬人,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口淨流出超過千萬大關的省份。


河南東南部的一些地市都是人口淨流出大市。比如,周口人口淨流出規模達到279.76萬人,信陽淨流出人口也超過了200萬人,商丘和南陽的淨流出人口接近200萬人。

  

根據河南省統計局去年6月發佈的2018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河南省目前仍然處於人口淨流出狀態,但流出速度減緩。2018年省際淨外出人口比上年增加7萬人,增量比2017年減少31萬人。

  

從跨省外出人口的流向上看,仍然主要流向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廣東最多,其次是北京、浙江、江蘇和上海,分別佔跨省外出人口的17.9%、14.7%、14.3%、12.0%和8.1%,外出到這五個省份的人口占到整個出省人口的67.0%。

  

河南之後,人口淨流出第二位是貴州,達到928.23萬人。貴州以山地為主,工業化、城鎮化、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都比較低。在過去一段時間,貴州人均GDP一直位列倒數第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此外,四川、安徽和廣西的人口淨流出都超過700萬人;湖南、重慶、湖北和湖南的人口淨流出在200萬~500萬人之間。

  

實際上,人口淨流入、淨流出採用的是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戶籍人口大於常住人口的,即為淨流出,反之即為淨流入。但對淨流出的省份來說,實際上也有一部分外省人口的流入,因此這些省份外流的人口,要遠大於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的差值。

  

比如,本次疫情的中心——湖北的人口淨流出為255.91萬人,遠少於河南、安徽、四川、湖南、貴州等。但考慮到武漢吸引了不少外省人口流入,因此湖北流出人口要比這個數字高一些。根據媒體去年7月的報道,據調查,湖北省農民工突破1000萬人,其中省內務工的達500多萬。也就是說,省外務工者有500萬左右。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相比安徽、湖南、四川、河南等中西部省份,湖北的人口流出數量要小得多。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年湖北的經濟發展不錯,不僅有原有的汽車、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而且在電子通信、生物醫療等產業方面發展良好,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都發展得不錯,因此人口外流在減少。

  

尤其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產業發展不錯,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吸引了周邊地區如黃岡、孝感、荊州等地大量人口流入。目前無論是在珠三角還是長三角,雖然來自湖北的員工佔有一定比例,但並不算高,這也是此次疫情之後,湖北以外地區復工復產稍微有利的一個因素。

  

再比如,近幾年,四川也吸引了不少省外人口,因此,雖然2018年四川的人口淨流出為780.8萬人,但實際流出的遠超過這個數字。四川省2018年的統計公報顯示,當年末,四川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2511.6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414.0萬人,省外輸出1097.6萬人。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湖北、重慶等地。

  

淨流入廣東第一

浙江遠超江蘇

  

再看人口流入,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淨流入最多,達到1843.88萬人。如果考慮到新世紀以來陸陸續續落戶廣東的人口,來自廣東省外的流入人口遠遠超過了兩千萬。

  

廣東的流入人口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地區。按照《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2016年珠三角淨流入人口為2647.97萬人。其中,由於廣東經濟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存在巨大的發展鴻溝,因此珠三角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外省人口流入,也吸引了本省內粵東西北地區的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粵東和粵西都是人口出生率相當高、人口相當稠密的地區,大量的富餘勞動力流向珠三角發達地區。

  

其中,珠三角的幾個經濟大市廣深莞佛都有數百萬的淨流入人口,尤其是深圳和東莞的外來常住人口都大幅超過了戶籍人口。數據顯示,深圳外來常住人口為847.97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65.1%;東莞外來常住人口607萬人,佔全市人口的72.4%。

  

廣東之後,人口淨流入第二多的省份是上海。上海市2018年的統計公報顯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各城市第一。

  

蘇浙滬中,另一個人口淨流入較多的省份是浙江,超過700萬人。相比之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淨流入人口只有200多萬,這主要與江蘇南北差距較大有關,蘇南地區的外來流入人口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蘇北地區,省內流動較多。

  

而第三經濟大省山東近年來與廣東、江蘇的差距不斷拉大,屬於人口淨流出的狀態,有一部分人口流出到北京和上海等地。

  

減少候鳥式遷徙

  

如果加上省域內的流動人口,則流動人口的規模會更大。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流動人口雖然逐年略有減少,但仍保持在2.4億人以上的規模。每逢春節長假,人流像“候鳥”一樣在城鄉之間移動,成為中國一大壯觀景象。

  

林斐說,我國春運時間長,人口流向是單向的,由城市向農村、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返鄉與學校放假疊加在一起,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春運潮。很多交通基礎設施雖然在春運期間十分擁堵,不堪重負,但在平時流量並不大,這實際上也帶來了基礎設施等資源的浪費。

  

那麼如何才能減少人口候鳥式遷徙呢?這其中,加快中西部的產業發展和城鎮化水平尤為關鍵。

  

近年來,隨著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以及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發展,不少中西部人口大省人口迴流的態勢十分明顯。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迴流現象,此後連年迴流。目前,安徽省人口遷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續迴流”的新時期。

  

林斐說,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兩省一市(蘇浙滬)的很多產能轉移到安徽,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進而帶動了不少原先在兩省一市的外出人員迴流。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武漢、成都、鄭州、長沙、重慶、西安等強二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居民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生活壓力沒那麼大。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留在了這些城市。

  

儘管近年來中西部不少省份的人口在不斷迴流,但總體上看,這些地方仍是人口淨流出較大的省份,與沿海地區相比,中西部很多地區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林斐說,沿海地區已經形成十分完整、豐富的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工協作、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分工協作都很好,人才在這些地方的跳槽機會也更多。相比之下,中西部的產業鏈分工協作要差不少。另一方面,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相比,中西部很多省會城市發展得很好,但省會之外的地市與省會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省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擴散效應較小。

  

每6個人就有1個流動人口,如何減少人口“候鳥式”遷徙?


她認為,中西部人口大省應該在省會城市之外,用更大力度培育發展更多的中心城市,帶動更多周邊地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