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韩城」来自远古的声音

韩城历史沿革甚为久远。夏商时称“龙门”。关于这个,现只剩下存于平原县图书馆里,刻有狂草“龙门”二字的石碑(属省级保护文物)为证。据说原位于平原县城东南角,建于1573年(明万历元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鉴于我国夏商时期的历史仍有待考之处,石碑不能证实真实的历史,但是至少记录了关于龙门美丽的传说。而如今的龙门自然风景区又令多少游人遐想起“禹凿龙门”和“鲤鱼跃龙门”。


  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圣王之法,天下之道。当兼相爱,交相利,而恶其乱。古者禹治天下。……北为防原泒,注后之 。 池之 。洒为底柱,凿为龙门,屹立燕代胡 与西河民……当然,墨子在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自己的圣王之法。不过至少为后世提供了一个依据。
  又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80步,岩际镌迹尚存。”往前追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也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夏书?禹贡第一》中有以下:
  逾于河。(晚《书》传云:“此谓梁山龙门西河。”)③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地里今释》:“雷首山,《括地志云》:此山西起雷首,东至吴坂,长数百里,随地异名。”案:吴坂既吴山,今山西运城县旧安邑东南。)④
  这两句话,参照中国古代地图册春秋卷,第一句中“梁山龙门西河”尚有可能在河南省,但第二句中则是指今陕西韩城无疑了。韩城在东经110.5度左右,与运城县相邻。韩城政府王忠是这样介绍韩城的地理位置的: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 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这无疑是今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我们来看看导游会给我们讲哪些传说故事:

  禹凿龙门除了上述材料中记载外,可以找到的还有: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二: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色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以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之身也。
   的确是绘声绘色,同样在司马迁《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中更是出神入化,《吕氏春秋?爱类》也有记载。上面还提到“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同样记载是很多:
  《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阔”字据明抄本补。)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后来《太平广记》卷四六六中引用了这个故事。

  龙门三激浪,是黄河上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诗情。唐朝大诗人李白,专作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还有关于汉成帝的传说:
  公元前11年,汉成帝曾到龙门一次,感叹这里的形势险要。公元 396年,后秦的姚兴攻取河东,西燕河东太守柳恭在黄河边上把守,使姚兴无法渡河。后来,姚兴的部将薛疆引兵偷偷渡过龙门,进入蒲坂,终于迫使柳恭投降。北魏孝文帝元宏,于公元 479年路过龙门,派人祭祀大禹,并在这里设置了龙门镇。公元 615年,李渊担任隋朝河东抚尉使期间,曾在龙门击破毋端儿。两年后,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攻克绛县,来到龙门。他的谋士任(王襄)建议从龙门以南的梁山渡黄河,李渊听了任(王襄)的话,渡河之后直指陕西韩城。公元 619年,刘武周逼近绛州,攻陷龙门,李世民奉命去讨伐刘武周,从龙门踏着坚冰过黄河,把刘武周的军队歼灭在这里。
  公元 617年李渊兵渡龙门,倒是作为历史事件记录在了韩城的历史中。中国名城网《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编委会供稿证明。


「韩城」来自远古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