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破除“唯論文”論,說說生物醫學學術“大泡沫”


破除“唯論文”論,說說生物醫學學術“大泡沫”

顯微鏡觀察


技術創新要達到“利其然”的地步,往往需要考慮多種因素,要考慮到可實現性,但大眾往往被媒體和科技利益集團誤導,把技術創新想得很簡單,利用大眾和政府的這種心理,過去幾十年,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科技噱頭。在這方面,尤其以生物學領域最為突出。

上個世紀 70 年代開始,生物學領域的研發經費急劇增加,超過了其它領域的總和。由於實踐技術遲遲不能突破,一直只能為了論文來發論文,為了經費考慮,生物學界開始有意無意的傳播技術噱頭。比如,現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生物工程這個專業,但絕大部分其它帶工程頭銜的專業(如電子工程,動力工程)早就達到了利其然的地步,而生物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和工程根本不佔邊,反而和文科專業很類似。生物學領域連“知其所以然”都沒有達到,卻在大肆渲染“21 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諸如“餓死癌細胞”這樣的大餅隔一陣子就畫一個。

破除“唯論文”論,說說生物醫學學術“大泡沫”

生物科技工作者

在醫療技術方面,可能大部分人感覺進步很大,因為人均壽命大幅延長,但這是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帶來的進步,人的生理性壽命(無疾而終)時間並沒有延長的跡象,而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的技術半個世紀以前就取得了。很多人對現今醫院的先進設施和豪奢大樓印象深刻,讓人感覺醫療技術很厲害。但在CT、B超和分析儀等耀眼設施的背後,其實是 IT 技術的擴散。人類在疾病治療技術上進展不大。很多疾病的病因仍然是一頭霧水,比如最簡單的口腔潰瘍,至今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結論。從上世紀 50 年代到現在,癌症的死亡率只降低了 5%。儘管數千億美元花在了研究上,但除去年齡、診斷是否及時等因素外,就癌症的治療方法而言,2020 年和 1974 年並沒有大的區別。不單是癌症,很多疾病的治療效果改進都是慢得令人髮指。事實上,醫學和生物學這些年來的進步,要謝謝 IT 技術的進步和擴散,諸如 CAT 這樣的設備,對於醫療診斷技術的改進,要甚於醫療理論本身的進步。

醫療行業陷入困境的另一個例子是藥物開發,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批准投資 10 億美元研發的新藥數量每隔 9 年就會減半,生物技術領域的這一“倒摩爾定律”深刻揭示了藥物開發面臨的難題。(無數的“新藥”,每次一降價,其實就換了名字而已)在生物學領域,從發現雙螺旋結構開始,無數次的宣稱要進入“生物學”世紀,要像牛頓力學那樣指導工程實踐,結果到現在為止,對 DNA 的動力學原理依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為什麼一個基因的改變會導致高鼻樑和低鼻樑的區別,中間過程是怎樣的,牛頓力學中,可以用微分方程來描述相關質點運動問題,但生物學中,60多年了,還只能觀察表明現象,不能深入揭示內在機理,更不要說利用其中機理,無數次讓人失望,搞生物的都只能拼命的發論文來申請資金。生物工程描繪了不少美好的前景,但比較滑稽的是,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偉大的科學家沃森 2013 年自我宣佈:多少年來的研究,想通過基因序列來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可以說是沒價值的。


破除“唯論文”論,說說生物醫學學術“大泡沫”

實驗室工作人員


生物醫學類期刊的影響因子很高,秒殺其它學科。原因很簡單,無法產業化,只有多發論文,相互引用多了,影響因子自然高了。為什麼發論文如此積極,因為這是唯一的謀生手段。其它大部分理工科領域也接受政府資金來搞研發,但好歹還有市場提供資助,從業人員可以到社會上去找工作,而生物技術對政府資金的依賴程度遠超其它專業。生物工程主要靠政府養著,自然需要高影響因子的論文來忽悠政府。很多科技工作者,有意無意地在混淆科學和技術。很多所謂的論文,對於技術工作沒有任何指導作用,有的甚至簡單地停留在“知其然”地步,離技術所要求的“利其然”標準差遠了。但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成功地遊說撥款部門,讓他們樹立了一種“研發就是發論文”的印象,畢竟論文容易進行數字化考核。而現在科研界有一個顯著現象,大部分國內外的科學機構,申報課題和拉經費的目的,都是為了維持一個課題的研究並養活一大群人,毫無疑問,幾百萬人靠這個過日子呢。考慮到以上因素,在利益集團的推動下,論文數量的指數式增長就不可避免了。

前幾年,某些海歸生命科學大牛嚷嚷,說科研經費分配不合理,實質是這幫論文牛人在搶奪政府蛋糕時處於不利位置。人多了,就會出一些奇怪的事。前面說過科技利益集團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自己利益,而生物方面的科技利益集團更是其中翹楚,因為絕大部分生物方面的科研資金來自於政府,政府只要稍微減少資金,生物科研就很難搞下。整個生物醫學科研系統是建立在科研基金會永遠不斷增長的這個泡沫上。在這個泡沫裡,博士生、博士後被無節制地培養,遠遠超過社會能容得下的數量,很多生物專業的研究生都就業困難。相當多醫學校及其科研人員全部建立在被認為永不枯竭科研經費上,現在這個泡沫得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