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各位爸爸妈妈们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12-15岁孩子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体验


由于体内激素分泌波动较大,中学生情绪表现为起伏不定,有时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时高涨激昂、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初中生情绪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1.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中学生处在心理未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情绪表现既有儿童时期留下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期的深思熟虑。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社会性情感趋于丰富,积极的思索人生倾向,另一方面不同个体在情感发展、情绪表现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男女的情绪特点各有不同。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2.情绪的波动较大

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但同成年人相比,中学生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消极时而积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等,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有时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3.情绪体验强烈并易冲动

中学生在外界刺激下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很容易产生冲动性行为,表现的感情用事,也表现得情绪心境化,中学生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大多源于此。

家长要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特点,同时需要引导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失败时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例如,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内心及外表,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地关注他们的一切。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1.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妆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关于孩子情绪的那些事儿(12~15岁版)

2.独特的自我

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即“

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初中生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与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的。高中阶段开始后,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削弱,逐渐会明确区分出自己与他人思想上关注点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意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客观标准,这时个体的思维就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