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乳協:乳品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力保市場不斷奶

華夏時報記者金曉妍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種種跡象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遏制: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下降、治癒人數持續增加。“拐點”在即,響應國家號召,全國各大城市陸續開展返工復工工作,以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而為了保障乳製品的充分供應,守護國民的營養與健康,骨幹乳企也已全面復工。

骨幹乳企全面復工力保供應

復產率達90%

牛奶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飲品,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也有著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的重要作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近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中也明確提出“儘量每天飲用300g牛奶或奶製品”。據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專家介紹,乳製品中的蛋白質中含有能調節免疫功能的獨特成分,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及多種氨基酸。乳製品中所含的溶菌酶、乳過氧化物酶更能在腸內發揮抗感染作用,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或提高機體對致病菌的抵抗力,保護身體的免疫功能。

正是由於奶製品在保障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乳製品供應也被不少業內專家稱為關鍵時期的“白色營養線”。也正因如此,在疫情期間,能否保障乳製品的供給也就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據中乳協對全國近200家規模乳品企業調查瞭解到,這些企業已開始全面復工,復產率達90%。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疫情,我國骨幹乳企克服了原料供應、物流運輸、市場不暢、庫存壓力加大以及人員緊張等重重困難,堅決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三保行動。“調查時,不少乳製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緊生產,保障對醫護人員、對抗疫一線人員和消費者的供應,絕不讓市場斷奶。”

以亞洲乳業龍頭伊利為例,為了保障乳製品的充分供應,守護國民的營養與健康,伊利率先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團新工業園液態奶生產車間,18條生產線滿產運行。這只是伊利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憑藉突出的精確管理能力,通過在全國的各工廠調整產品結構,對人員合理調配,伊利實現了全國各大生產基地生產線的有序運行,一盒盒裝載著健康與營養的伊利牛奶從這裡出發,進入千家萬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這場全國“戰疫”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積極承擔行業和社會責任

乳企捐助逾15億元

面對這場覆蓋全國的突發疫情,以產業鏈長、物流覆蓋廣著稱的乳製品行業,如何確保全國範圍內供應充足,顯然是一次考驗。

所以,行業內的大型乳企,所做的不只企業自身的復工復產,更肩負著推動整個產業鏈復工復產和有序運作的責任。

面對突襲的疫情,整個乳業產業鏈都遭遇了巨大困難,牧場飼草料短缺,牛奶外運困難,口罩、防護服緊缺……在此危急時刻,像伊利這樣的行業龍頭第一時間籌集抗疫物資馳援上游牧場和奶農,並根據自身經驗,提供全方位抗疫指導,積極承擔了行業責任。

在眾多牧場,伊利制定的《牧場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導手冊》已經成為牧場主和牧民們升級牧場疫情防控舉措的必備“工具書”;而伊利憑藉全球產業鏈優勢為牧場提供的十餘萬個口罩、兩萬餘套防護服、20多噸消毒液等防控物資,更為眾多牧場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伊利還開通了綠色融資渠道,全力支援牧場共渡難關。據瞭解,在不到50天時間裡,伊利已經提供6.7億元融資,預計全年將達到50億元。

一邊全力推動產業鏈有序復工復產,一邊積極進行社會捐助。據劉美菊表示,疫情爆發以來,廣大乳品企業自發地向疫情嚴重地區捐款捐物,向戰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捐贈乳製品,據不完全統計,乳品行業近百家企業所捐款物超過15億元人民幣。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