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而另一个方面大量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

昆仑雪74529905


城市化进城的加快,城里新办了很多学校,教师很缺,反而是乡镇教师大量富余,不仅教师多,而且投入也大,硬件设施也很好,就我们学校来看,原来是完中,现在因为布局调整改成初中,仅仅300多学生,还有60多教师,硬件方面创新实验室一个、数字化实验室一个、steam实验室一个、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录播教室一个,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各一个,班级里已经使用的是第二代白板触屏电视,塑胶跑道,各种体育器材需要和不需要的都有,微机教室两个,所有教师都配办公电脑,现在的问题不是农村教师缺,也不是农村学校硬件不好,是农村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缺少生源。


天冷了还起风


教育既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造成目前这种两难情况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来看。

第一,是什么。提问中所说的“基层学校”应该是指乡村中小学,因为据我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况,城市里的基层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小学,是基本不缺老师的,想进去当老师还得托人情找关系。乡村中小学为什么会缺老师?因为没人愿意去。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因为乡村中小学老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很低。

我自己就在基层学校当过老师。一般来说,各地“重点学校”的老师还是相当抢手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错,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工作,即便退休了,自己找点事干也身价不菲。但是条件很差的乡村中小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不多,老师更少,经费不足,前途不妙。说直白一点,就是乡村中小学的老师要钱没钱,要名没名,甚至连教师编制都成问题,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很少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去乡村中小学工作的。因为,理想固然重要,但是面包和面子也很重要,人要活在当下,不能不现实一点。

第二,为什么。这件事情说到底,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为什么会这样,跟制度建设没跟上有很大的关系。

想把一件事做好做到位,规矩是第一位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但是却总是感觉有心无力,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缺少了规矩。什么规矩?国家的相关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建设很滞后。

现在的情况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重点学校不缺老师,但是应聘者络绎不绝,乡村学校很缺老师,但是根本无人问津。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可以这么说,如果国家不在教育改革上拿出一些颠覆式的举措,这种局面将很难扭转。我们很敬佩那些立志去大山里教书的人,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他们的精神虽然伟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会非常有限。因为没有国家制度的保障与支持,靠个人意愿是改变不了大趋势的。

第三,怎么办。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面对非常之形势,必须采取非常之手段。

治重病就得下猛药,比如建立新制度来确保乡村中小学老师们的工资待遇和上升通道,以此来吸引人才。记得我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老俞作为两会代表,曾数次在两会上提出了“让农村学校老师的工资比城里学校老师的工资高30%”的议案,目的就是想改变这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只是貌似没有回音。

现在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我想这种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一定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强大,一定离不开教育的强大,而教育要想强大,这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分配不公,必须要妥善地解决。所以,即使现在看起来问题挺严重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这样的问题不会拖得太久了,也许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来纠正与改善它们了。


陈向东


基层学校确实缺老师,但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的现象倒并不普遍。

二胎政策放开,确实扩大了幼教市场,而从目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幼儿阶段教育并没有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培养人才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总体情况还是供不应求。

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状况没能改变。尤其大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笔者接触过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学校,他们近两年从某城市的师范大学招了几十位年轻老师从事教师岗位。他们的评价是,四个字:“非常好用!”从待遇来看,这家培训学校给的收入不低,要求自然也不低;但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用人方面和学生反映以及学生的考试水平上,对这几批师范校毕业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这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心理诉求之间的匹配度非常重要。


如果人才真的是好用的,让用人单位多花点钱多投入一些资本,他们是愿意的。

关键还是看,如何好用和如何用好人。

上文中所说的培训学校,他们有自己的培训理念和经过精密设计的课程体系,他们当然希望招聘来的老师能把这套体系摸索清楚,把课程的优势通过年轻老师的教授体现出来。所以很有自己主见、甚至喜欢不走常规路线的老师,可能就不是这类用人单位的菜了。

据笔者了解,他们招了这批老师非常肯吃苦,对教材的认可度也很高,所以两方的满意度都很高,相应的雇佣关系就比较稳固。换做挑剔的老板和激进的老师,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甚至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和70、80后的区别很大,主张个性,向往自由。即使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总体环境在那里,所以基本属性也在那里。

而对于基层学校用人单位来说,他们的待遇不高,招聘体系不变,体制比较传统,从一定意义上容易造成用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降低。对此,很多城市的教育局管人事的负责人纷纷改进了用人制度,加大了招聘教师时的选择余地,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师范院校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许多师范毕业生当时报考专业出于其他考虑,但真到工作时并未打算入行当老师。所以看似每年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人数与日俱增,但并不表示实际潜在教师的数量。大家都知道多屯个证书没坏处的道理。师资储备,是国家的教育大计。提供教师队伍更好的发展方向,更明确更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优秀教师,让更多的人想当老师,挤破头想做老师,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Synthia

从业15年的外语教育工作者,热爱音乐,有个可爱男宝。相信“教育让我们越走越近”。


苏珊职场进化论


基层学校缺老师?你说的基层学校,应该是农村学校吧,农村学校缺老师,那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目前缺教师最多的是城里学校。

我老家那所镇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年前,在校学生人数有3000多人,今年春节回老家了解到,该学校现有学生800余人,而老师人数和十年前差不多,大量的教室空置,里面堆满了课桌。按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师生比例,该学校属于严重超编学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老师每周的课时相应减少,有一部分老师面临无课可上的情况,于是把学校的营养餐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工作等折合成工作量,由老师自愿报名参与管理,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学生人数减少,私立学校的崛起,抢走了一部分生源,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进入了城里学校就读。

随着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城里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目前农村教师进城难度大,也不愿意借调到城里工作,于是出现大班额现象,有的城里学校严重缺编。

师范院校学生要进入教师队伍,首先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在有岗位的情况下,然后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综合成绩合格后方能聘用。所以大量师范院校学生四处求职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Lance课堂


这是一个好问题,揭示的是社会上具有价值,值得深思和改变的痛点。

先说基层学校缺师资。我所了解的,即使是成都这样的准一线大都市,许多基层学校也对师资感到头痛。痛点并不是招不到教师,而是留不住教师。新人教师的流动性太大,常常出现一个新入职的新人教师,教一个学期就跳槽,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半年后再次临时招募教师。

一般来说,一个学年结束的暑假,正好是师范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招募新教师比较容易。问题是,师范生一旦暂时找到教职稳住了,就开始骑驴找马,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后就跳槽。这是基层学校头痛的地方。

不仅如此,那些最不稳定,最容易跳槽的,恰好是新人教师中比较优秀的,越是优秀的年轻教师,越是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不会滞留在教职。

为什么?这里有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现在编制教师比例下降,外聘教师比例增加。所谓编制教师,这就是俗称的考公招,有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然后分配给各间学校。公招教师基层学校没有权柄,分配谁来就得接受,而公招猫腻有很多,远远不如外聘教师好管理,好用。但是,外聘教师相比于编制教师,同工不同酬,付出同样努力,外聘教师收入要低于同级的编制教师。所以,普遍地,外聘教师流动性大,编制教师相对稳定。

第二个因素是教师薪酬偏低,特别是新人教师薪酬相比于社会其他职业,如培训机构老师,要低一大截,所以有过教职经验的新人教师很容易被高薪的职业吸引或被挖走。同时,尽管教师薪酬偏低是普遍现象,但基层学校的老教师,资深教师往往有隐形收入,而且是比正常资薪更好,甚至数倍的隐形报酬,那就是补课,或者辅导作业。我所了解到低,成都某近郊区,基层校的一些“名师”,年入普遍20到30万,其中70%是补课收入;个别甚至能达到40万以上。新人教师往往没有这样的机会,流失的通常这是找不到或者没有胆子补课但新人教师。相对地,如果新人教师适应和找到补课机会,反而就很容易稳定下来,毕竟补课收入很容易使薪酬翻番。

第三个因素很微妙。现时代特别是小学校,几乎所有新人教师都是女性,男性微乎其微。这就造成许多基层校教师的婚恋成为突出的问题。新人教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守早读,工作量比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更大,占据时间更多。这就造成教师职业的社会交往减少,恋爱机会和时间也相对较少。但是,女教师在相亲市场上又是香饽饽,但是家属又不能或不愿太太做教师那么辛苦那么累,导致一些年轻教师因为婚恋而流失。

事实上,一个新人教师要成长为胜任教师,需要三到五年的教学实践历练。年轻新人教师流失率高,流动率高,造成的后果是基本学校胜任教师比例下降,哪怕是满员不缺人的学校,许多任课教师,甚至班主任,其实并不胜任。

至于师范生找工作难的问题,那涉及到过度培养的问题。我曾经测算过,川渝两地每年毕业的师范生,基本上就能把全国正常教职空缺(因退休而腾出的空缺)填满。不过,师范生未必有志做教师。以全国免费师范生为例,实施的第一年,履约到乡村学校任职的免师生只有4.1%,100个有96个都逃掉了。

师范生毕业都想到好的地方,到条件好的学校,不愿到艰苦的,条件不好的学校。事实上,城市条件好的学校不缺老师,缺老师,缺胜任老师的恰恰是条件不好,艰苦的基层学校。


唐映红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师资分配不均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而我们这里反应的问题不仅仅是基层学校缺老师,城里很多学校也缺老师。而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表现出的问题却是老师超编。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倒不一定是无学可教。

1、偏远学校特岗老师等年轻老师很多,却干不长久。

我老家就是以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那里许多年轻老师。但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是干个两三年就调走了。

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年轻老师不好找对象,地位低,待遇不高,缺少年轻人的发展的平台,这些都是年轻老师调离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

年轻老师调出多,而调入的老师有的时候会供不应求,这也就是基层学校缺老师的重要原因。

2、请假,在编不在岗的比较多。

二胎政策后有很多老师选择生二胎。 还有部分老师关系比较好,生二胎一请假就是六个月。

还有部分老师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编制在学校里,但是却没有在学校来上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也有很多。



3、很多大城市学校也有校聘老师。

我妹妹在成都某学校上班,她就是校聘老师,她告诉我,他们学校就有很多校聘老师。 因为校聘老师收入低,可以节约许多开支。

4、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愿意从事教师工作。

很多大学生选择当老师只是作为人生的一个跳板。 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就选择去当一段时间的老师,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就考调走了。众所周知,当老师工资不高,工作还很辛苦,社会地位也没有公务员高,二现在老师跟家长的关系也不太好处。所以,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太愿意当老师的。特别是男孩子更不愿意当小学和初中的老师。

老师作为一个职业,不应该遭到不平等的待遇。 让我们给老师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不要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丨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其实这种现象在学校里面很普遍!

我来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情况!

我们学校属于郊区学校紧邻市区,去年才开学正式开课,一开学学校整体学生就达到一千六百多人,所以需要的老师自然就多一些,学校正式编制老师三十四个,人事代理的有七八个左右,支教老师七八个,其余的都是代课老师,我在开学时候在教导处短暂待过,真的是有人来就要,不过是代课老师,题中所出现的师范生无校可教应该不存在,主要是所找的都是代课老师,工资低任务重,很多都是干了一两个月就走了或者一学期之后嫌工资太低了走了!

我们学校任教结构为领导都是小课的,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思品等,招的一些老师也是这种美术音乐之类因学校极差人自然就安排到低年级语文数学的课程!老师缺是缺,缺能干事的老师,缺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最后说下师范生的事,师范生你自己要定位好,是否愿意当老师,愿不愿意多花心思钻研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而不是那种花架子的东西!反正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做好了当一个老师的准备!


数学严老师


教育有焦点,我们有观点!很高兴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观点。

基层学校缺教师这个我有切身体会!我是一名乡村学校的教师,我们学校最高峰时有50%的教师是临时代课教师。

每学年开学时,不知道有多少乡村学校的校长为此事而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代课教师。

在今年的开学工作会上,中心校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一下整个区的教师缺口情况,我区今年的教师缺口在1000人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编制问题是造成基层学校缺教师的最主要原因。

严格按照一定的师生比确定编制数理论上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师生比确定编制数由于实效性较滞后,导致当一个地方发展过快时,教师的增量无法抵消学生的增量。同时,核算的编制是以区县为单位核定总教师数,但具体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教学点,往往根据实际情况是按照班额比配备相应教师的,这就造成了总量的不足。

二.教师的产假。

整体而言,教师行业是女教师居多,特别是幼儿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男女教师比大约是3:7左右。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产假随之增加,而在男女比如此情况下的教师行业中,一个区县每年请产假的教师数量是很大的。以我们区今年为例,请产假的教师接近500人。这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教师缺口。

三.病假的原因。

据粗略的了解,100名在编教师中每年会有2至5个的教师请病假超过两个月,也就是说稍微规模以上学校,每年几乎都会有就有一定数量因病造成的教师缺口。



四.基层教师流动性大。

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流动性特别大,有的是调走,有的是考走,而学校招聘教师的程序会提前很多时间进行,当时如果只差3个教师那么就只能招3个教师,但开学时可能会产生又走了3个在编教师的情况,因此还是缺3个教师。

就在前两年,我们这边招聘城管,结果总共招60人左右,在编教师考上的就多达近50人。后来是区教育局出面周旋才让这部分人延迟去城管报道,解决了当年的部分问题。

五.教师的借调。

以一个区为统计单位,每年都会有不少教师借调或者抽调到教育局,教研部门,甚至是借调到其他非教育领域部门。借调的老师同样是占着学校编制的,因此学校不能招聘新教师,完成了学校实质上的缺教师。

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要处理其他事务,教学工作就相对较少。

这个原因不多说,一句话,教学岗位上缺教师。

七.少数年龄偏大的教师已不能适应教学岗位,但尚未退休,占着编制,学校无法上报招聘教师数量。



回到题主问题,我们有话说!

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另一方面大量师范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根本原因是编制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更灵活的政策,更与时俱进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要多措并举,治标治本。



结束语!

不要让真正一线教师长期超负荷运转,也不要让广大师范生本能够走上教学的舞台,薪火相传但因各种原因而走上了远离教学的路。




叙州小学教育观察


为什么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而另一个方面大量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

前年,我应老师之邀请,回了趟当年读初中的母校,参加一个教师节的活动。学校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在一个山坡边,原来就读的教学楼依然还在,只是多了几套房子。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们也来了,举目望去,真是看不到什么年轻老师,至少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印象。反而是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依然有几位继续在这里任教,看着他们已经沧桑的脸庞,想想当年的青春,老师老了。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现在农村学校已经很难见到年轻老师,稍有本事的,都会千方百计的调到城里,留下来的很多就是我们这些一直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老师。

如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知识日新月异,比如互联网、电脑操作、英语等等,不少基层学校是缺这类老师的。

为什么又会出现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呢?关于这个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准确的,如果是准确的,大抵可以从以下原因来考虑:一是教师编制不够,或者是被学校行政编制的占用,一方面导致老师招不进来,另一方面又导致老师缺乏。

二是师范院校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学校去,只想着留在城市,甚至是大城市。所以即使有的地方每年都在招聘老师,但是一些师范院校学生却不感兴趣。

三是有的师范院校学生不一定毕业后选择教书,有可能转向其它行业,当然也会导致就业困难。


碧翰烽


我的家乡位于苏中,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原先,我们乡有三万多人,东西长约十公里,南北宽约七公里,对小学生来讲,奔波上学就太辛苦了,所以好几个行政村就有一所小学,东西方向建了两个初中。现在,五个乡镇己经合并成一个大镇,人口数量达二十多万。但我的母校因为过去是乡政府所在地,中小学都保留下来了,其余的中小学都撤并到我的母校了,我好几个同学现在在母校任教。我回故乡时不时跟他们聚一聚,从交流中,浅谈农村学校为什么留不住人。

第一是婚姻。对年轻老师来讲,既然工作落实了,优先考虑的就是婚姻。对他们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很希望找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另一半。但吸引人才下乡的渠道几乎没有。除了学校以外,没有第二家。乡镇医院除了小病小痛挂一下水以外,有病都到县城医院,大病则是到南京、上海去看,所以人们印象中的事业单位一一医院,根本招不到人。乡政府也裁撤了。企业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干的也是专项配套,职工上百的极少,老板则是全能,招聘不到人,也不需要,工人则是当地农民经老板培训后转成。所以年轻老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婚姻这道槛难跨过。

第二是经济。虽然说下乡任教基础工资比城市多10%,但基础工资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我同学现在拿到手月薪五千左右,在农村虽然不算少,但与城市相比少得太多。因为多种因素,农村学校学生少很多,有条件的最差也去镇上的中小学了。我的中小学母校,一个年级也就四个班。距校较远的学生都是由家里人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老师基本是本地人,可以在附近建房,一方面出租,或直接提供全托,并课外辅导,增加收入。这种情况也只是少数。而我在城市任教的同学,经济状况好很多。原因就在于课外辅导收入上。以目前合并后的中心镇来说,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年级最少五十几个班,每班都在五十人左右,所以课外辅导或全托的市场很大。

在城镇,老师的所找的配偶,收入一般都不差,即使不参与课外辅导,家庭条件基本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

现在农村学校吸引学生的魅力就在于,县城的省重点中学每年有七个名额可以直接上,过了招生分数线的学生不包含其中,镇上省重点中学,招十二人,也就是说,只要在本校中考成绩前十九名,都能上省重点高中,如果有成绩达到分数线的,上省重点中学的人数更多。但学籍必须一直是在农村小学初中的。

第三是编制。在农村中小学,老师过了五十岁,基本就不怎么上课了。但他们离退休还有好几年,却占据编制名额,所以学校只好找代课教师,收入自然不高。所好的是目前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职工,三十年工龄可申请退休的政策,其中含教师岗位,这样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前期报道说广西招聘乡村教师,人数可观,然据说几乎无人问津,原因就在于工资好像只有两千左右。说实话这么点收入,自己都养不了,更别说成婚养家了。到哪儿打工也会低于这个数,再热爱的工作,在现实面前都苦涩。每年九月十日的教师节,央视表彰的老师,好多一直在偏僻的山村坚守任教,然生活清苦,令人酸楚,品德高尚令人敬佩。辛勤的教师,不只值得人人尊敬,更应该让他们安心!

第四个是前途。每个人不关心自己的前途是不可能的,老师也一样。在职称评级方面,本来越往下越低越少,农村中小学老师机会更少。人生前途的升迁渠道也非常狭窄。所以人都愿意选择公务员或大企业。面对渺忙的前途,如果仅是一份工作,有多少人愿意选择呢!

一直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重中之重。学生只是一只巴掌,另一个巴掌是老师。现在老师工作越来越难做,一方面要出成绩,一方面又在减负,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而一些护短的巨婴型家长,到学校闹事的丑闻,时有报道,令人不耻。

国家在教育方面需要做一个系统研究,广泛征集意见。首先在教师工资比照公务员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适当提高一定幅度。我赞成新东方俞总作为两会代表在会上提议,农村基层教师收入髙于城镇教师30%。再一个就是量化减负尺度,不能只是一个劲地口头上要求减负。再一个就是制定教师教育学生的细则,对到学校闹事的人给予严惩,还学校为求知的清净之土。据报道广东即将出台教师管教学生的实施细则,我们非常期待早日实施并推广全国。正如一旦有事,工人找工会,妇女找妇联,我们也希望教师也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之家。

🈴️并几十万甚至几万人的县级政府,减少公务员数量,减轻财政负担,发展经济,提高教师待遇。让报考教师的热情高过报考公务员的热情,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选择教师职业。

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经济转型依靠科技进步。美国是当今世界一极,高水平的科技是其核心之一,世界学子趋之若骛,天下英才云集,以至于美国以三亿多人口,生产了世界第一多的GDP。这几年,我国的人才回流和对外引智成绩斐然,我们未来必将也能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