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各地教学资源的差距在哪?

卓友翰


估计衡中的名字大家都有所耳闻,我们是衡水市下属的一所乡镇中学。我就以本地乡镇中学的现状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硬件设施。

我们学校虽然是乡镇中学,不过学校位置在县城,相对一般的乡镇中学,条件算是好的了。不过,在硬件设施上,也和条件好的学校相差甚远。比如:

教室没有空调,只有三个吊扇,一到夏天,电扇吹不到的地方学生热得大汗淋漓,不断用扇子或本子呼啦啦地扇,老师管不是,不管不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顺便提一句,如果因为疫情缩短暑假,也就是在最热的时节上课,孩子们就惨了);

再比如,作为一所有150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仅配备一间电教室,一般教室中压根没有配置相应的网络教学设备(所以,想想每年的继续教育都以网络教学为主简直令人哭笑不得……),依然是原始的一只粉笔、三尺讲台,想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根本无法借助外物,完全靠老师;

至于宿舍,本来只能住8个人的一间宿舍,我们的学生一般住十四人。十四人一间的宿舍,只有墙上一个壁扇,大家可以想想夏天有多恐怖……

还有操场、餐厅等等,不一而足。

二、班容量。

我们每个班的人数从62到82不等,科任教师一般从事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备课、组织教学、判作业、应付各种常规检查……相对于四五十人一个班,甚至只有二三十人一个班,不必多说,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老师没有精力管太多学生。

三、教育理念。

不得不说,现在大部分乡村中学教师年龄偏大,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完全跟不上教育发达地区。素质教育提了N年,在我们这儿仍然分数至上,谁严厉,谁能让学生怕,谁就能挤占学生的时间,取得好成绩,从而成为好老师。

至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为无法和教学成绩挂勾,大部分老师采取的态度是“管他呢”。

而学校领导,基本不设置音乐、美术、校本、书法等课程(上级检查时另当别论――你懂的),只有文化课才能一统校园。

四、生源。

这一点至关重要。衡水中学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每年都在百人以上,大家都知道生源因素的作用有多大。汇集多地优秀生,再加上严格的管理,考不好,那才是“怪哉”!

推而知之,生源好的学校,学生容易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主动学习的意愿强;而老师教学的劲头儿也大,因为有成就感。久之,会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

 

 





灵灵吆


说到教学资源的差距,从硬件学校建设到软件师资力量,一直都是存在的。前几年主要是硬件有差距。但是随着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目前这种差距明显缩小。我二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学校在农村,教室和办公室在一起,就是一排瓦房,下雨天办公室还有地方漏雨。再过几年换了学校,依然是农村,办公室和教室也依然是一排,但已经从瓦房换成了平房。校长单独有了办公室,不再和老师们挤在一起。大办公室中间一张乒乓球台,就是老师们最大的娱乐设施。

再后来我进城回到家门口的学校,虽然就是十八线小县城,但学校已经有了两栋教学楼。有一年我因为评职称回原先的学校开证明,发现那所学校早已盖了教学楼,拥有操场,图书室,各种教学硬件不输县城学校。

其实目前教育资源依然不平衡,主要是体现在了软件上,师资力量不均衡。一些名校拥有大批优秀的教师资源,而偏远农村,可能还有老师不够用,聘请代课教师的现象。当然,好学校老师们都想进,优秀老师,则大小学校都想要。目前国家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又出台了县管校聘制度。一个县城里,所有的老师编制都属于教育局,属于县里管。不像现在,你在哪所学校上班就属于哪所学校。具体实施细则,是因地制宜。目前我所在县城已经有农村在试点,具体情况我也并不了解。只是希望,好经不要被念歪,对优秀教育资源真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为老师,我觉得应对这种变化,只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到哪所学校都能适应。

配图是13年我去农村镇中心校支教班级的教室,中间是我现在所带班级教室,最后是我前几年去上海平山小学学习时拍摄小学生教室。从镇,到县,再到直辖市,小学生教室也是能看出资源差距的。





一个爱狗狗的语文老师


我觉得,师资力量差是肯定的,我教学这里面,我感觉可怕的是教育观念和心理的差距,学生的差距很大,见识,认知,学习的观念完全不同,我在市里带过,也去过县里的高中,真的不一样,孩子很多都没见过,学习心理也差距很大,我现在在编制内,我觉得公立学校很多老师,真的不如私立学校的老师,真的建议刚毕业的老师,现在私立学校带几年,真的提升很大


爱生活的小琦


教育资源的差距主要是在师资和理念上。

我作为一位老师,曾经在乡村和城市的不同学校工作过,我曾经在湖北省最好的小学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工作过。这里的师资可以说是武汉市甚至是湖北省顶尖的。老师们的各项技能各项能力。教学的经验。个人的想法。教育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顶尖的。

老师们同样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但是他们并不仅仅只关注成绩和分数。各类活动只要对学生有用的,一定是积极支持的。

我也曾经在湖北省安陆市的一个偏僻乡村小学呆过。那这里的师资就参差不齐,很多都是上个世纪上了年纪的老师。他们当然对教育非常热爱,但是他们的这种师资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欠缺的,而且他们的想法只是单纯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和分数,甚至没有活动以及很少的活动。

当然一个学校最主要的还是看这个校长校长的指挥棒校长的脑袋,能不能有更多的方式来培养老师,来带动一个学生学校的发展,来有更先进的理念支撑,老师们实现自己的课程价值。



80师说


资源的差距从分数就可以一篑究竟,比如

采用全国卷2并且公布一本分数线的一共有10个省份,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但是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各省份分数线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其中吉林省的理科一本分数线最高为507分,而青海省的理科一本分数线仅为391分.同样的试卷,一本分数线相差了116分。在文科方面,辽宁省的一本分数线最高为532分,而西藏的一本文科分数线仅为441分,两者相差了91分。看来两者相差还是蛮大的。

所以,资源跟经济是挂钩的!





伍老师数学课堂


我们是河北省,离北京120km,我们的孩子在农村上学,我就说一下,我们和北京的差距。

首先说班容量。我们这里,由于这几年适龄儿童逐年递增,而学校的教室没有扩容,不少的班级,学生数量都在40人左右,甚至更多。而北京的一个班的学生,都在20人左右,很少有超过25人的。对于小学来说,特别是低年级,超过30人的班级,在管理上就有很大的难度,无法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其次,从教师角度来说。北京的孩子,每一个学科,都有专任教师任教,以保证文化课和艺术课都能够正常开展,保证了孩子各方面才艺的均衡发展。而我们这里,低年级,一个老师交一个班,高年级,两个老师包一个班。虽然课程表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来设置,但是由于一个老师担任三四门课程,还不是专任教师,平时教师能不能上艺术课还有待考证,即使上了,有多大的效果呢?

然后,从教学设施来看。北京的学校,上课有多媒体,音乐课有音乐教室,美术课有美术教师,体育课有标准的操场。我们这里呢?虽然这些年硬件投入在逐年递增,但是治标不治本。虽然也装上了多媒体,但是由于教学软件没有提升,学校的网络没有普及,大部分老师还是一只粉笔讲到底。各种功能室,大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师都无法保证,更别谈功能室了。即使有的学校有,但那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平时很少有教师光临,形同虚设。

在高端的,更先进的,咱们也没有见过,所以,也没有发言权。总而言之,再有二十年,我估计也赶不上现在北京的教学水平。国家为什么一直在搞各种督导,搞教育均衡化发展,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要想改善,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醉山巅OK


要说教学资源的差距,无怪乎这样几个方面,教学硬件或软件、师资力量、生资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硬件和软件。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强,大城市比农村强,农村中心校比教学点强。你看这次停课不停学,网上学习,发达地区就比落后地区强。稍发达地区,早就进行网上一对一教学,而大部分农村孩子只能看录制的免费教学视频。就拿农村学生营养餐来说,大部分学校学生早上花卷、馒头、粥、炒菜(牛肉、鸡腿、猪肉都有),并且一周每天早上不重复。而没有食堂的牛奶、点心、鸡蛋,看起来不错,但要长期吃,那就有难度了。这就是差距。发达地区教育投资数额较大,而欠发达或落后地区教育投资较少,就会有较大差距。

二、师资方面。这不用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国家在教育均衡方面花费很大力气,但效果不很明显。就拿农村教师补助这事来说,农村分三类地区,补助不一样,三类地区补助有一千左右吧,但依然无法挽留年轻教师,难以挽留优秀教师。钱虽然多了些,但毕竟不方便,小年轻要结婚,照顾小孩,不方便,这就是现实。县城要招老师,那没的说,虽然辛苦,工资补助又低,但大家还是抢着往县城考。在拿一年的免费师范生来说,刚开始几年,进入教师行业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吧,这就是教师的地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教师行业。近几年,辛辛苦苦考入教师编制,做一两年又辞职不干,这大多数都是农村学校,相对大城市就好多了。不过,这几年国家花大力气均衡教育,也起了很大作用。

三、生资。学生情况。这差距也就大了去了。全地区选拔的学生与片内学生肯定有差距。这几年这方面做得好,就近入学,使得择校生变少,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选拔学生。学习方面不明显,但综合素质方面,农村的比不上城里的,小城市的比不了大城市的。问城里学生,有多少人没有补课?问农村学生,多少人补课?这就是差距。其实,对于麻雀学校来说,一方面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发展。

各地教学资源的差距,我觉得主要就在这几方面。


三娃的语文老师


各地教学资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师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资源,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有一批优秀的教师的。但是一个新教师要成长为优秀的教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扩展,办了很多新学校,就需要大量的老师补充,这些老师从哪里来呢,除了引进刚毕业的师范生外,目前的现状基本上还是村里的优秀老师到镇上,镇上的到县城,县城的到地级市,地级市到省会,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向一线城市流动。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的巨大差异, 有的学校有很多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有的地方一个县都没有一位特级教师。

二是生源。生源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与优秀的学生为伍,会促进大家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大家共同竞争,共同提高。如果都是一帮家庭教育不成功的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不爱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三是教育氛围。在大城市里,教育氛围比较好,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正能量的人,会自然觉得好好学习是人的天职。而在不好的教育氛围里,大家都觉得读书无用论,很多孩子就不愿意读书了。

这三个方面是各地教学资源差异的主要方面,也是个人很难克服的方面。至于其他的教学资源如教材,书籍,学校硬件等,现在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心理微课程


其实,教学资源的差距一直是一个众人比较关注的话题,而且国家也一直在做教学资源均衡化的工作!有关注,有政策,但问题的解决仍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教学资源差距有很多方面,当然差距的产生也是多方面的!下面以我的具体体验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钱💰的差距

虽然有点俗,但愿意直接一点来表述,毕竟钱决定了太多东西!来看几个例子:

实例一

“你有白板吗?” “我有黑板!”

“你有投影吗?” “我有粉笔!”

现在的白板、投影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手段与展现形式,而且也早已成为很多地区、学校的标配!

但我们只有黑板、粉笔!


实例二

你有空调吗?” “有!

“那还怕什么冬天冷、夏天热?” “不开!”

“为什么不开?” “交不起电费!”

“有钱安,没钱用?” “安装不是自己掏钱!”

这是我们这的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例子,政府统一配置了空调,学校却交不起电费!

最近,看到人们在讨论暑期补课的问题,我想说:“真的会怕中暑的!”


实例三

“你有录播室吗?” “没有!”

“那怎么录课?” “扛个录像机录呗!”

“你有报告厅吗?” “没有!”

“那怎么听报告?” “搬个小板凳坐着听!”

你见过不标准的300米跑道吗?我们学校在用的就是!

你见过没有厕所的宿舍楼吗?我们学校在用的就是!

其实,还有很多,这就是钱的差距!有人会问,经费呢?要知道,经费是按在校人数分拨的,学生年年少,经费哪里找!!

师资的差距

发达的地区师资力量轮换的很快,更新跟得上!但是其他地区呢?可能落后的不可想象!

我们学校,从12我分配过来到现在就没再进过新老师!两个原因:

  1. 地处比较偏远,没人来!去年招考,有个地理老师考上了,来我们学校看了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 编制问题!学生的减少,编制也跟着少,没有编制就没有新老师的名额!

再就是学历问题,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生,可能去其他地方别人都不要!但在我们这却变成了香饽饽!

倒不是说学历能决定什么,但整体来看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最后就是研究氛围与思维!师资力量丰厚的地方,学科研讨、教研组活动等都搞得有声有色,听课活动也会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但是,像我们学校大科三五个老师,小科就剩自己了,即使有教研活动也没法搞啊!

另外,各地、各学校教师的外出培训、个人发展平台等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家长参与

家庭教育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就像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不可缺少!

新冠肺炎的突发,让网课大火了一把!但也看出了各地的差距!其他方面暂且不说,说一说家长的认识吧!

相信对很多地方来说,家长对网课早已习以为常!该督促督促,该检查检查,信手拈来!

但这网课一上,也苦了很多家长——没见过,不会弄啊!给孩子一手机,自己弄吧!

还有平时,家长们都忙于生计,有的远走他乡,还哪有时间与精力给孩子学习上的帮助!特别是常年在外的家长,难得见孩子一面,问问就不错了,哪还会为了管教孩子而训斥!

没有了家庭教育,教学资源就相当于少了一条腿,另一条腿在粗壮、努力,也是跑不快的!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教育发展肯定也是有差距的!我们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搞教育均衡化发展,但是硬件与人,学校与家庭,政府与社会,方方面面,谈何容易!


薄期


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各种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呈明显正相关性。

整体来说,受经济条件影响最显著。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会投入更多资源在校舍修建上,教学设备上也会有充足资金投入。然后,因为工资水平要高,更能吸引好的老师来应聘教学。再者,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信息更敏感和灵通,孩子们更能接触到新鲜事物。还有,条件好的地方,家长的教育水平,整体素质偏高,能更好的辅导孩子,这样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成绩提高。总结一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体现在,校舍,教学设施,教师水平,信息资源,家长素质,同学水平,学习氛围等的全方位差异上。当然,也有个别地区比如毛坦厂和黄冈地区本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后来因为孩子们勤奋好学,导致地域高考成绩出类拔萃,反过来鼓励政府愿意投入更多发展教育,一定时期内形成明显的地域优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欠发达地区孩子的吃苦耐劳品质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因为,原来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家长们扎根城市,他们的后代子女同样继承了这些优良品质,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就写这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