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在哪?

卓友翰


估計衡中的名字大家都有所耳聞,我們是衡水市下屬的一所鄉鎮中學。我就以本地鄉鎮中學的現狀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一、硬件設施。

我們學校雖然是鄉鎮中學,不過學校位置在縣城,相對一般的鄉鎮中學,條件算是好的了。不過,在硬件設施上,也和條件好的學校相差甚遠。比如:

教室沒有空調,只有三個吊扇,一到夏天,電扇吹不到的地方學生熱得大汗淋漓,不斷用扇子或本子呼啦啦地扇,老師管不是,不管不是,嚴重影響課堂教學(順便提一句,如果因為疫情縮短暑假,也就是在最熱的時節上課,孩子們就慘了);

再比如,作為一所有1500多名學生的初級中學,僅配備一間電教室,一般教室中壓根沒有配置相應的網絡教學設備(所以,想想每年的繼續教育都以網絡教學為主簡直令人哭笑不得……),依然是原始的一隻粉筆、三尺講臺,想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根本無法藉助外物,完全靠老師;

至於宿舍,本來只能住8個人的一間宿舍,我們的學生一般住十四人。十四人一間的宿舍,只有牆上一個壁扇,大家可以想想夏天有多恐怖……

還有操場、餐廳等等,不一而足。

二、班容量。

我們每個班的人數從62到82不等,科任教師一般從事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備課、組織教學、判作業、應付各種常規檢查……相對於四五十人一個班,甚至只有二三十人一個班,不必多說,大家就可以明白為什麼老師沒有精力管太多學生。

三、教育理念。

不得不說,現在大部分鄉村中學教師年齡偏大,教育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完全跟不上教育發達地區。素質教育提了N年,在我們這兒仍然分數至上,誰嚴厲,誰能讓學生怕,誰就能擠佔學生的時間,取得好成績,從而成為好老師。

至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為無法和教學成績掛勾,大部分老師採取的態度是“管他呢”。

而學校領導,基本不設置音樂、美術、校本、書法等課程(上級檢查時另當別論――你懂的),只有文化課才能一統校園。

四、生源。

這一點至關重要。衡水中學每年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每年都在百人以上,大家都知道生源因素的作用有多大。彙集多地優秀生,再加上嚴格的管理,考不好,那才是“怪哉”!

推而知之,生源好的學校,學生容易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主動學習的意願強;而老師教學的勁頭兒也大,因為有成就感。久之,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亦然。

 

 





靈靈吆


說到教學資源的差距,從硬件學校建設到軟件師資力量,一直都是存在的。前幾年主要是硬件有差距。但是隨著國家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目前這種差距明顯縮小。我二十多年前剛參加工作,學校在農村,教室和辦公室在一起,就是一排瓦房,下雨天辦公室還有地方漏雨。再過幾年換了學校,依然是農村,辦公室和教室也依然是一排,但已經從瓦房換成了平房。校長單獨有了辦公室,不再和老師們擠在一起。大辦公室中間一張乒乓球檯,就是老師們最大的娛樂設施。

再後來我進城回到家門口的學校,雖然就是十八線小縣城,但學校已經有了兩棟教學樓。有一年我因為評職稱回原先的學校開證明,發現那所學校早已蓋了教學樓,擁有操場,圖書室,各種教學硬件不輸縣城學校。

其實目前教育資源依然不平衡,主要是體現在了軟件上,師資力量不均衡。一些名校擁有大批優秀的教師資源,而偏遠農村,可能還有老師不夠用,聘請代課教師的現象。當然,好學校老師們都想進,優秀老師,則大小學校都想要。目前國家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又出臺了縣管校聘制度。一個縣城裡,所有的老師編制都屬於教育局,屬於縣裡管。不像現在,你在哪所學校上班就屬於哪所學校。具體實施細則,是因地制宜。目前我所在縣城已經有農村在試點,具體情況我也並不瞭解。只是希望,好經不要被念歪,對優秀教育資源真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為老師,我覺得應對這種變化,只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到哪所學校都能適應。

配圖是13年我去農村鎮中心校支教班級的教室,中間是我現在所帶班級教室,最後是我前幾年去上海平山小學學習時拍攝小學生教室。從鎮,到縣,再到直轄市,小學生教室也是能看出資源差距的。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我覺得,師資力量差是肯定的,我教學這裡面,我感覺可怕的是教育觀念和心理的差距,學生的差距很大,見識,認知,學習的觀念完全不同,我在市裡帶過,也去過縣裡的高中,真的不一樣,孩子很多都沒見過,學習心理也差距很大,我現在在編制內,我覺得公立學校很多老師,真的不如私立學校的老師,真的建議剛畢業的老師,現在私立學校帶幾年,真的提升很大


愛生活的小琦


教育資源的差距主要是在師資和理念上。

我作為一位老師,曾經在鄉村和城市的不同學校工作過,我曾經在湖北省最好的小學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工作過。這裡的師資可以說是武漢市甚至是湖北省頂尖的。老師們的各項技能各項能力。教學的經驗。個人的想法。教育的熱愛。甚至可以說是頂尖的。

老師們同樣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分數,但是他們並不僅僅只關注成績和分數。各類活動只要對學生有用的,一定是積極支持的。

我也曾經在湖北省安陸市的一個偏僻鄉村小學呆過。那這裡的師資就參差不齊,很多都是上個世紀上了年紀的老師。他們當然對教育非常熱愛,但是他們的這種師資整體的水平還是比較欠缺的,而且他們的想法只是單純的追求學生的成績和分數,甚至沒有活動以及很少的活動。

當然一個學校最主要的還是看這個校長校長的指揮棒校長的腦袋,能不能有更多的方式來培養老師,來帶動一個學生學校的發展,來有更先進的理念支撐,老師們實現自己的課程價值。



80師說


資源的差距從分數就可以一簣究竟,比如

採用全國卷2並且公佈一本分數線的一共有10個省份,大多數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但是經過統計我們發現,各省份分數線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其中吉林省的理科一本分數線最高為507分,而青海省的理科一本分數線僅為391分.同樣的試卷,一本分數線相差了116分。在文科方面,遼寧省的一本分數線最高為532分,而西藏的一本文科分數線僅為441分,兩者相差了91分。看來兩者相差還是蠻大的。

所以,資源跟經濟是掛鉤的!





伍老師數學課堂


我們是河北省,離北京120km,我們的孩子在農村上學,我就說一下,我們和北京的差距。

首先說班容量。我們這裡,由於這幾年適齡兒童逐年遞增,而學校的教室沒有擴容,不少的班級,學生數量都在40人左右,甚至更多。而北京的一個班的學生,都在20人左右,很少有超過25人的。對於小學來說,特別是低年級,超過30人的班級,在管理上就有很大的難度,無法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其次,從教師角度來說。北京的孩子,每一個學科,都有專任教師任教,以保證文化課和藝術課都能夠正常開展,保證了孩子各方面才藝的均衡發展。而我們這裡,低年級,一個老師交一個班,高年級,兩個老師包一個班。雖然課程表都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來設置,但是由於一個老師擔任三四門課程,還不是專任教師,平時教師能不能上藝術課還有待考證,即使上了,有多大的效果呢?

然後,從教學設施來看。北京的學校,上課有多媒體,音樂課有音樂教室,美術課有美術教師,體育課有標準的操場。我們這裡呢?雖然這些年硬件投入在逐年遞增,但是治標不治本。雖然也裝上了多媒體,但是由於教學軟件沒有提升,學校的網絡沒有普及,大部分老師還是一隻粉筆講到底。各種功能室,大部分學校連基本的教師都無法保證,更別談功能室了。即使有的學校有,但那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平時很少有教師光臨,形同虛設。

在高端的,更先進的,咱們也沒有見過,所以,也沒有發言權。總而言之,再有二十年,我估計也趕不上現在北京的教學水平。國家為什麼一直在搞各種督導,搞教育均衡化發展,說明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是要想改善,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醉山巔OK


要說教學資源的差距,無怪乎這樣幾個方面,教學硬件或軟件、師資力量、生資這幾個方面。

一、教學硬件和軟件。發達地區比落後地區強,大城市比農村強,農村中心校比教學點強。你看這次停課不停學,網上學習,發達地區就比落後地區強。稍發達地區,早就進行網上一對一教學,而大部分農村孩子只能看錄製的免費教學視頻。就拿農村學生營養餐來說,大部分學校學生早上花捲、饅頭、粥、炒菜(牛肉、雞腿、豬肉都有),並且一週每天早上不重複。而沒有食堂的牛奶、點心、雞蛋,看起來不錯,但要長期吃,那就有難度了。這就是差距。發達地區教育投資數額較大,而欠發達或落後地區教育投資較少,就會有較大差距。

二、師資方面。這不用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國家在教育均衡方面花費很大力氣,但效果不很明顯。就拿農村教師補助這事來說,農村分三類地區,補助不一樣,三類地區補助有一千左右吧,但依然無法挽留年輕教師,難以挽留優秀教師。錢雖然多了些,但畢竟不方便,小年輕要結婚,照顧小孩,不方便,這就是現實。縣城要招老師,那沒的說,雖然辛苦,工資補助又低,但大家還是搶著往縣城考。在拿一年的免費師範生來說,剛開始幾年,進入教師行業的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吧,這就是教師的地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入教師行業。近幾年,辛辛苦苦考入教師編制,做一兩年又辭職不幹,這大多數都是農村學校,相對大城市就好多了。不過,這幾年國家花大力氣均衡教育,也起了很大作用。

三、生資。學生情況。這差距也就大了去了。全地區選拔的學生與片內學生肯定有差距。這幾年這方面做得好,就近入學,使得擇校生變少,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選拔學生。學習方面不明顯,但綜合素質方面,農村的比不上城裡的,小城市的比不了大城市的。問城裡學生,有多少人沒有補課?問農村學生,多少人補課?這就是差距。其實,對於麻雀學校來說,一方面造成各種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不利於學生髮展。

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我覺得主要就在這幾方面。


三娃的語文老師


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教師資源是影響教育質量最重要的資源,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是有一批優秀的教師的。但是一個新教師要成長為優秀的教師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擴展,辦了很多新學校,就需要大量的老師補充,這些老師從哪裡來呢,除了引進剛畢業的師範生外,目前的現狀基本上還是村裡的優秀老師到鎮上,鎮上的到縣城,縣城的到地級市,地級市到省會,全國各地優秀教師向一線城市流動。這就造成了教師隊伍的巨大差異, 有的學校有很多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有的地方一個縣都沒有一位特級教師。

二是生源。生源也是一種教學資源,與優秀的學生為伍,會促進大家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大家共同競爭,共同提高。如果都是一幫家庭教育不成功的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不愛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是很難脫穎而出的。

三是教育氛圍。在大城市裡,教育氛圍比較好,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接觸到的更多的是正能量的人,會自然覺得好好學習是人的天職。而在不好的教育氛圍裡,大家都覺得讀書無用論,很多孩子就不願意讀書了。

這三個方面是各地教學資源差異的主要方面,也是個人很難克服的方面。至於其他的教學資源如教材,書籍,學校硬件等,現在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心理微課程


其實,教學資源的差距一直是一個眾人比較關注的話題,而且國家也一直在做教學資源均衡化的工作!有關注,有政策,但問題的解決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

教學資源差距有很多方面,當然差距的產生也是多方面的!下面以我的具體體驗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錢💰的差距

雖然有點俗,但願意直接一點來表述,畢竟錢決定了太多東西!來看幾個例子:

實例一

“你有白板嗎?” “我有黑板!”

“你有投影嗎?” “我有粉筆!”

現在的白板、投影教學可以極大的豐富教學手段與展現形式,而且也早已成為很多地區、學校的標配!

但我們只有黑板、粉筆!


實例二

你有空調嗎?” “有!

“那還怕什麼冬天冷、夏天熱?” “不開!”

“為什麼不開?” “交不起電費!”

“有錢安,沒錢用?” “安裝不是自己掏錢!”

這是我們這的一個非常非常現實的例子,政府統一配置了空調,學校卻交不起電費!

最近,看到人們在討論暑期補課的問題,我想說:“真的會怕中暑的!”


實例三

“你有錄播室嗎?” “沒有!”

“那怎麼錄課?” “扛個錄像機錄唄!”

“你有報告廳嗎?” “沒有!”

“那怎麼聽報告?” “搬個小板凳坐著聽!”

你見過不標準的300米跑道嗎?我們學校在用的就是!

你見過沒有廁所的宿舍樓嗎?我們學校在用的就是!

其實,還有很多,這就是錢的差距!有人會問,經費呢?要知道,經費是按在校人數分撥的,學生年年少,經費哪裡找!!

師資的差距

發達的地區師資力量輪換的很快,更新跟得上!但是其他地區呢?可能落後的不可想象!

我們學校,從12我分配過來到現在就沒再進過新老師!兩個原因:

  1. 地處比較偏遠,沒人來!去年招考,有個地理老師考上了,來我們學校看了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 編制問題!學生的減少,編制也跟著少,沒有編制就沒有新老師的名額!

再就是學歷問題,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本科生,可能去其他地方別人都不要!但在我們這卻變成了香餑餑!

倒不是說學歷能決定什麼,但整體來看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

最後就是研究氛圍與思維!師資力量豐厚的地方,學科研討、教研組活動等都搞得有聲有色,聽課活動也會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但是,像我們學校大科三五個老師,小科就剩自己了,即使有教研活動也沒法搞啊!

另外,各地、各學校教師的外出培訓、個人發展平臺等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家長參與

家庭教育也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就像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不可缺少!

新冠肺炎的突發,讓網課大火了一把!但也看出了各地的差距!其他方面暫且不說,說一說家長的認識吧!

相信對很多地方來說,家長對網課早已習以為常!該督促督促,該檢查檢查,信手拈來!

但這網課一上,也苦了很多家長——沒見過,不會弄啊!給孩子一手機,自己弄吧!

還有平時,家長們都忙於生計,有的遠走他鄉,還哪有時間與精力給孩子學習上的幫助!特別是常年在外的家長,難得見孩子一面,問問就不錯了,哪還會為了管教孩子而訓斥!

沒有了家庭教育,教學資源就相當於少了一條腿,另一條腿在粗壯、努力,也是跑不快的!

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教育發展肯定也是有差距的!我們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搞教育均衡化發展,但是硬件與人,學校與家庭,政府與社會,方方面面,談何容易!


薄期


教育資源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各種因素往往相互影響,呈明顯正相關性。

整體來說,受經濟條件影響最顯著。經濟條件好的地方,會投入更多資源在校舍修建上,教學設備上也會有充足資金投入。然後,因為工資水平要高,更能吸引好的老師來應聘教學。再者,經濟發達地區,往往信息更敏感和靈通,孩子們更能接觸到新鮮事物。還有,條件好的地方,家長的教育水平,整體素質偏高,能更好的輔導孩子,這樣孩子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促進成績提高。總結一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體現在,校舍,教學設施,教師水平,信息資源,家長素質,同學水平,學習氛圍等的全方位差異上。當然,也有個別地區比如毛坦廠和黃岡地區本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後來因為孩子們勤奮好學,導致地域高考成績出類拔萃,反過來鼓勵政府願意投入更多發展教育,一定時期內形成明顯的地域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欠發達地區孩子的吃苦耐勞品質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因為,原來通過高考走出去的家長們紮根城市,他們的後代子女同樣繼承了這些優良品質,這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差距。就寫這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