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有的人說孩子的脾氣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有的人說像脾氣像鞭炮,一點就爆;還有的人說像是決堤的洪水,來勢洶洶,不可抵擋。孩子的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每個家長都曾深深領教過,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家裡,再也沒有什麼比哭鬧更能讓父母緊張到雙腿發軟或有深深的挫敗感了。孩子不哭不鬧,父母沒煩沒惱,面對無休止的“哭鬧戰爭”您是不是也血壓飆升、心跳加速?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週末媽媽帶貝貝逛商場,孩子看見商場裡琳琅滿目的玩具就走不動了。

“媽媽,我呀買挖掘機!” “媽媽,我喜歡這輛公交車!” “好媽媽,給我買個恐龍吧,這裡還有恐龍寶寶呢! ”······

一開始,媽媽給貝貝買了兩個玩具,可是貝貝見什麼都想要,媽媽就開始給他講道理:“你要的這些玩具咱們家裡不是都有嘛,而且買那麼多家裡都沒地方放了。”

“家裡的玩具都舊了,而且都壞了,我要新的。”

“那多浪費呀,回家爸爸給你修一修就好啦。”

“我不要修,就要新的!”

講道理講不通,媽媽打算不理他,於是貝貝使出了“撒手鐧”——雙腿一蹬一邊躺在地上打滾一邊放聲大哭。周圍的人紛紛側目,媽媽覺得很難堪,趕緊掏錢買了玩具帶貝貝離開商場。

走出商場就開始嚷嚷要冰激凌,媽媽堅決不答應,因為貝貝腸胃不好。可不管媽媽怎麼說,貝貝就是不同意,一定要媽媽買冰激凌。為了得到冰激凌他又開始哭鬧、打滾、高聲喊叫,最後小臉憋的通紅,開始抽抽了,媽媽嚇壞了,只能投降買了冰激凌。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貝貝媽媽的窘境想必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很多家長們也餓深感疑惑:“為什麼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父母一味的遷就和讓步,並不能使孩子滿意,相反,當發現沒有底線後,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得寸進尺,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好滿足,孩子就會感到憤怒,用哭鬧、打滾等方式抗議。

有時候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家長卻一頭霧水,不知孩子究竟為什麼情緒失控。雖然用哄騙、打罵等手段能暫時遏制孩子的哭鬧,但是沒過多久,這樣的情形又會再次出現。家長“故伎重施”,可效果卻越來越差,怎麼解?

02

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孩子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呢?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們大腦發育先後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在育兒教育專家李群鋒編寫的《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詳盡描述人類的大腦分為三層:

第一層:爬行腦

因為它和爬行動物的大腦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被稱為爬行腦,爬行腦是小腦和腦幹部分組成,是指揮人類最基本的生理機能的本能腦。

這個部分從孩子出生之後就已經基本發育完全,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有心跳、會呼吸、會吃奶,因為它跟孩子的生存息息相關。

第二層:情緒腦

因為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這種結構,所以又稱為哺乳腦,情緒腦是大腦中的邊緣系統組成,負責人類各種情緒的產生,如悲傷、喜悅、恐懼等。

這個部分它掌握著人的喜怒哀樂,食慾和性慾,比如:小狗高興會搖尾巴,貓咪遇到危險會詐欺全身的毛扽等。情緒腦從孩子出生開始,慢慢發育,到青春期逐漸完成。

第三層:理智腦

理智腦是由大腦皮質組成,抽象邏輯思維等高級思維都是由理智腦控制的。理智腦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主要特徵,佔到腦容量的三分之二,負責思考、判斷、認知和控制情緒。它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一點點發育。

以上這三個腦,是隨著人的進化依次發育起來的。也就是說,讓孩子在理智腦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就能像大人那樣思考判斷情緒,是強人所難。我們要知道,孩子暴跌愛發脾氣,不是孩子的錯,是他的大腦還沒發育好。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03

面對突如其來的小脾氣,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剛剛我們瞭解了兒童大腦發育規律,知道了孩子發脾氣是受生長髮育的限制,那當孩子大鬧天宮的時候,是不是就聽之任之了呢?

也不是,世界上沒有完全不發脾氣的孩子,不單單是孩子,我們父母也做不到完全不發脾氣,發脾氣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錯誤的方法處理。

當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當採取那些合理的措施呢?

0-3歲,寶寶情緒發展奧秘及引導方式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秩序敏感期

朋友家的女兒朵朵,今年三歲,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自己開門,否則就要鬧情緒;下電梯的時候一定要自己按樓層數字,不然就不下;吃飯的時候必須做藍色凳子,否則就是不吃飯;媽媽每天下班後,他都要幫媽媽拿拖鞋,如果媽媽自己穿上了,他就非要堅持媽媽換上鞋子再幫媽媽穿一次······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簡直讓朋友頭疼不已。

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會感到火氣上升但又無可奈何。事實上<strong>0-3歲這一階段的孩子,無理取鬧亂髮脾氣是正常的,說明孩子已經到了秩序敏感期。所謂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成長期。進入這一敏感期,孩子對於秩序非常敏感,對於事情的<strong>發生順序、物品的擺放位置、平時所做的事情,以及事物的所有權,都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旦這種秩序被打破了,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焦慮。而因為孩子不善於表達,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時常用哭鬧、發脾氣、無理取鬧來發洩。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心理學家蒙特梭利說:“秩序敏感期從孩子出生開始,並且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在孩子的九大敏感期中,秩序感是第一位的,它影響著孩子一生的行為和習慣。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秩序形成的敏感期,當他所熟悉的秩序被打亂時,他的內心就會煩躁不安,但是他又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就只能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尖叫、哭鬧,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那麼,針對0-3歲的孩子怎麼引導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秩序感,接納孩子的“固執”

雖然孩子年紀小,可是卻具有天生的秩序感,並且認為秩序是不可更改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內心的秩序,不要試圖改變他。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第二: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既然孩子有天生的秩序敏感,並且很難改變,家長就好好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

<strong>比如:第一次吃飯的時候就要求先洗手,坐端正,不能隨便搖晃;從小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整理;從小被要求早睡早起······那麼,這種秩序感會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並且能長期堅持下去。

第三:尊重孩子對物品所有權的執著

孩子在敏感期內<strong>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有很強的物權意識,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能隨便和別人分享。有些父母害怕孩子養成自私的壞習慣,會說服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這很容易破壞孩子的秩序感,一旦遇到父母的強迫他們就會不安。

孩子一旦進入秩序敏感期,就會變得任性、固執,但家長一定不要把這當成無理取鬧。我們只有尊重孩子,積極正確地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3-6歲,引導正面情緒的關鍵階段

五歲的東東一回到家就問:“媽媽,我畫畫的顏料呢?”

“被我扔掉了”

“你為什麼要扔掉我的顏料?你賠!”東東很生氣的說。

“昨天你不是說顏料幹了嗎?而且媽媽已經給你買了新的顏料,所以舊的就扔掉了。”

“我不管,反正你要陪,你賠我的顏料。”

“我不是給你買新的了嗎?就算媽媽媽媽陪你的好了”

“我不要這個,你要再給我買一個”

“媽媽已經給你買了一個新的了,等你用完再給你買”

東東一看媽媽不答應就坐到地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本想拉他起來,可是被東東用力甩開了,媽媽於是蹲下,用商量的語氣說:“東東,你想玩遊戲嗎?”

“不想,不想!”東東一邊哭一邊回答。

媽媽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有問孩子:“東東,你是想繼續一個人坐在這裡哭,還是想和媽媽一起玩遊戲?”

“什麼遊戲?”東東一邊哭一邊回答。

“木頭人,不許動。”這是東東最喜歡玩的遊戲,他想了一下站了起來,開始和媽媽玩遊戲。很快歡聲笑語一片。

東東開始無理取鬧,用哭發脾氣來對抗媽媽,但是當他發現即便這樣也不會達到目的,於是就開始妥協,自己也意識到這樣的方式不對。和0-3歲的孩子不同,三歲以上的孩子雖然情緒依舊多變,但是已經能夠聽懂並逐步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因此,

這一階段是培養孩子正面情緒的關鍵期。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孩子哭鬧著要這樣或那樣時該怎麼辦?自從他學會了說話並能以此方式索要物件後,假如他依舊要用哭鬧來達成目的,那麼無論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一物件,還是想以此來要挾別人不敢不給,都應該乾脆地加以拒絕。”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拒絕孩子時態度要堅決,方式要溫和。只有當孩子遭受過幾次挫折後才會明白,有些事情是發脾氣和哭鬧都沒有辦法解決的。而當他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用無理手段來迫使大人投降的情況自然就會減少,直至消失。


那麼,針對3-6歲的孩子怎麼引導呢?

第一:想要孩子情緒積極,家長首先要管好自己

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strong>切忌大發脾氣,因為在培養孩子正面情緒這一點上,家長檢視自身的情緒模式比矯正孩子的情緒模式更有效,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家長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培養,作為父母,一定要<strong>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第二:用堅定而尊重的方式,像孩子說“不”

不聽話、打擦邊球、試探父母的底線——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當孩子犯錯誤時及時改正,還要和他解釋,為什麼是不對的。如果不及時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孩子還會重蹈覆轍。

<strong>比如:孩子撒謊了,不按時回家了,抽菸喝酒了,一定需要及時告訴孩子撒謊是不對的,不按時回家要提前打電話,抽菸喝酒是不允許的······如果不加以重視有一天,當你真的遇到這類問題時,父母的話再也不會起作用,可能會面對一個胡攪蠻纏的小混混。

孩子的問題要重視,一旦發現苗頭一定想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談,<strong>用合理堅定而尊重的方式設定不可逾越的界限。當孩子多次嘗試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正確引導勝過千句說教

第三:消除哭鬧的最佳方法:讓孩子為家庭做貢獻

作為人這種高級動物,<strong>都需要歸屬感

,而歸屬感從哪裡來呢?<strong>通過給集體做貢獻帶來的好處來找到歸屬感。3-6歲的孩子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了,簡單的家務是可以讓孩子參與的,很多時候,孩子想為家裡做點什麼而我們卻不加理會,認為孩子會一邊做家務一邊玩耍。

<strong>比如:孩子會一邊洗碗一邊玩水,太浪費時間了,而且他還可能打碎碗碟。寧可直接自己來做,把它處理妥當,也不願讓孩子試一試。知道孩子不可能做得像我們一樣好,所以簡單、粗暴地拒絕了孩子,什麼都不讓他做。

孩子洗的不乾淨,可以在他上床睡覺之後再洗一遍。這聽起來有點傻,但值得一試。如果關閉了讓孩子為家庭做貢獻的積極通道,他會很快發現別的獲得歸屬感的途徑——於是,哭鬧就登場了。

04

寫在最後:

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情緒問題是個漫長且反覆的過程,想要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科學引導十分重要,希望我們都能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