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前不久有个妈妈私信我,她是个全职妈妈,有个2岁的女儿,很可爱就是有一点让妈妈很苦恼,太粘人了,无论妈妈做什么,都要跟在后面,有一会看不到妈妈,就又哭又闹的。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别人都说孩子太黏人是种“甜蜜的烦恼”,但是像胶水一样黏人就让妈妈很头疼了。孩子这种表现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但是安全感却不是陪伴时间越长就越多的。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安全感的基础来源

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是天性,这种依赖的来源又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哈洛用幼猴做了一组实验:

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在笼子里放了两个玩具的母猴,一个是铁丝妈妈,一个是绒布妈妈,铁丝妈妈提供乳汁,绒布妈妈没有乳汁,来观察幼猴到底对谁的依赖性更高。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实验结果发现:除了饿的时候幼猴会找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要更多。因此哈洛教授指出:接触母亲身体的舒适感,是孩子依恋母亲的重要原因。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4个方法给予孩子安全感,轻松应对“分离焦虑”

1、不用担心“宠坏”孩子

很多妈妈怕孩子时刻离不开自己会让宝宝不独立,不坚强,也怕养成一个“娇弱”的孩子,把孩子“宠坏”。但其实,把握好成长时期,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strong>6个月之前:

6月之前的宝宝黏人等行为都是基于生理反应和需求,这个时间段的宝宝,根本还不知道用哭闹威胁父母,并不是有意识地情绪。这个时期如果孩子有哭闹的行为,可能是饿了、尿了、病了,因此父母一定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满足孩子。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这种做法也并不是宠孩子,而是在建立与孩子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也是在建立与家庭成员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2、积极引导宝宝表达情绪

6个月以后,宝宝的行动力越来越好,情绪感知也越来越多,内心的情绪更加复杂化,在快乐之外还会体会到生气和难过等情绪,这也是情绪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与消极情绪都体验过,孩子的心理才会正常发展。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这个过程,妈妈们要有耐心,带着积极的情绪来表达对宝宝的爱,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情,有利于宝宝认识情绪、表达情绪、控制情绪。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3、陪伴让孩子安心

6月到2岁左右,是孩子感觉分离焦虑的高峰,这是时期的孩子认为呆在妈妈身边是最安全的,所以在这个时期,妈妈可以主动陪伴宝宝,和宝宝做一些游戏,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无聊,也不会一直抓着妈妈不放。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如果妈妈不得不离开,也要和宝宝约定好,告诉他你要离开多久,逐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让孩子更独立。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4、游戏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到了2岁左右,孩子逐渐明白妈妈离开并不等于妈妈不见了,也能接受与妈妈的短暂分离。日常中妈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渐适应,比如“躲猫猫”。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孩子过分黏人不是大问题,只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爱,花些时间和耐心,好好陪陪孩子吧。

<strong>让孩子更坚强独立,芳芳推荐: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适合2-5岁宝宝的亲子阅读绘本,通过榜样的力量给予宝宝积极的成长引导,贴近孩子的生活,懂得孩子的心,一站式生活养成,自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出高情商宝宝。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

《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精彩好看的东西方童话精选辑,送给 3-6 岁宝宝的好品格养成图画书,世界经典童话,全彩手绘插图,十大品格培养主题。

孩子太“黏”人,4个方法轻松应对“分离焦虑”,宝宝更独立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

我是宝妈芳芳,2岁宝宝的妈妈,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经验和知识,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