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什麼時候能等到?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什麼時候能等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傳播的速度超出人們想象。截至2月28日,全球共累計確診83330例,現存43986例,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病例已有2858例。世衛組織26日的通報稱,在中國以外地區報告的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中國。

預防性疫苗是撲滅重大突發性傳染疾病大規模流行的關鍵。自中國科學家們公佈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全球各地的研究團隊、醫藥生物公司以及政府均加入研製疫苗的隊伍中,與時間賽跑,以期早日研製成功。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曾公開表示:“新冠肺炎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按照這種情況,研究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至關重要。

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提取部分病原體並將其植入人體,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使其學會如何對抗病原體,同時又不會對個體產生傷害。

但疫苗從研製到上市並不簡單,往往需要經歷多個過程。其中,光疫苗研製就需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篩選疫苗毒株

從感染者體內提取適合研發的疫苗毒株。

第二階段:臨床前疫苗研製

通過細胞等增殖培養病毒,建立疫苗株病毒種子庫,再對病毒進行滅活、純化、鑑定等步驟,製作成為病毒疫苗原液。

第三階段:臨床前研究

對疫苗進行理化和生物學檢測,並通過動物實驗確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將臨床前疫苗注射給實驗動物,如果動物注射後生病或者有明顯不良反應,說明疫苗不安全。如果動物註冊後未出現異常,則注射一針病毒,繼續觀察。如果動物生病,說明疫苗無效。如果動物無異常,則進入下一階段。

第四階段:臨床試驗

人體臨床試驗一共分為三期

臨床Ⅰ期(安全性):為志願者接種疫苗,檢測疫苗是否安全;

臨床Ⅱ期(有效性):給更多的志願者接種,定期抽血檢測,跟普通人對比,檢測疫苗能否刺激白細胞從而產生抗體;

臨床Ⅲ期(擴大接種範圍):比較接種人群和未接種人群的患病率,檢測疫情期間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只有完成上述四個階段後,疫苗才可以申請生產許可證,最終經過國家層層審批進行批量生產、抽樣檢查等多項程序之後方能正式生產上市。

儘管研製困難、過程緩慢,但疫苗仍然是防控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疫苗依然被人們寄予厚望。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藥企、科研院所20多個新冠疫苗項目正在研發,今天這篇文章梳理了截至目前有所進展的疫苗研製情況。以下:


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

首批人體疫苗將開啟安全性臨床試驗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月24日,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成功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人體疫苗,並已將第一批疫苗送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安全性臨床試驗。

Moderna被稱為mRNA藥物開發的先行者。mRNA疫苗技術因其快速靈活的特點,能有效應對新興病毒(例如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也是採用了mRNA的方式。mRNA疫苗模擬了自然病毒感染髮生的過程,誘導人體細胞產生與病原體表面相同的蛋白,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就猶如在人體內建造一座“製藥廠”。

mRNA疫苗是通過在體外合成翻譯抗原的mRNA,然後遞送到體內由體內的細胞翻譯成抗原蛋白,無需在體外合成蛋白。所以相較於傳統疫苗長達數月的生產週期,mRNA疫苗僅需40天即可生產出來,具有獨特的時間優勢。因此,基於mRNA的疫苗開發是

至今為止最有效和最先進的方法之一,大大地縮短了疫苗的研發週期。

此前,公司主導該疫苗進展的科學家曾發表聲明稱,相關疫苗的研發可能需要3個月以上。歷時一個多月成功研製出疫苗,是一大突破。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安東尼·福奇說,“在獲得序列後的三個月內進入第一階段試驗是一項室內世界紀錄。從來沒有進展得這麼快過。

Moderna的快速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在中國科學家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信息,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後,Moderna和NIAID就在第一時間展開了分析,並找到他們認為最有可能在疫苗中產生預期免疫反應的部分。

另一方面,Moderna的技術:messenger RNA——不需要病毒或其蛋白質的實際樣本,就能生產具有遺傳密碼的核酸(藥物/疫苗),指示人體自身的細胞從病毒中合成某些蛋白質,來引發免疫反應。Moderna曾經研發過寨卡病毒mRNA疫苗,以及冠狀病毒MERS疫苗等,這些技術經驗都為推動公司研發出可用於人體的疫苗提供了基礎。

這款疫苗已運送了到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計劃在四月底之前,對20-25名健康志願者進行藥物測試。具體的結果將在7月或8月公佈。

但這款疫苗也存在一定的風險——Moderna使用的基因技術,還沒有產生出任何一種被批准上市的人類疫苗,因此,疫苗的效果還有待確定,需進行臨床試驗。

需要注意的是,接下來進行的只是第一階段測試,完成之後才能夠開展下一階段的臨床研究。通常情況下,研究一種新的藥物/疫苗,通常需要通過三項臨床研究,然後才能進行審查獲得上市批准。這意味著,就算一切順利,也需要等到明年才能夠得到大面積推廣。


中國疾控中心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已經開始動物試驗

2月8日,由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上海生物技術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設計開發,斯微生物提供生產疫苗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已經開始動物試驗,在100多隻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新疫苗預計將最快於今年4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據斯微生物方面透露,1月底,研發人員在獲得中國疾控中心提供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後,就開始了兩週的疫苗研製工作。該疫苗是基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平臺開發的,mRNA是DNA單鏈轉錄而來,和DNA一樣也攜帶遺傳信息,能夠指導蛋白合成。此外,在疫苗的動物試驗中使用了9至12種不同的抗原。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曾在採訪中表示:“小鼠試驗只是對候選疫苗的初步篩選,在通過對有效病毒抗體的搜尋後,就會進行毒性檢驗,這會使用到猴子等大型動物,以保證疫苗進入到人體臨床試驗的安全性。”

為了保證疫苗的客觀性,相同疫苗樣本的小鼠試驗也在中國疾控中心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同步進行。

浙江省科技廳

重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已經小鼠實驗

2月22日,浙江省科技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重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經第一批預實驗小鼠測試,已產生抗體;mRNA疫苗研發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浙江省科技廳支持了省疾控中心、浙大一院、杭州醫學院等與企業合作,並行開展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多種技術研發路線,並持續推進毒株分離、工藝改進、動物實驗等關鍵環節,這些研究均取得良好進展。

在重組蛋白疫苗研究方面,杭州醫學院病毒研究所表示:目前實驗室已用重組蛋白疫苗對200只老鼠進行了免疫測試,老鼠身上已經產生抗體。

mRNA疫苗研發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研發,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擴增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

滅活疫苗研發,已篩選到第四代疫苗毒株。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已在老鼠體內開展新冠病毒疫苗試驗

據法新社報道,2月11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員Paul McKay表示,團隊已經將經過研製的臨床前疫苗接種到小鼠身上,以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周裡,能夠在這些小鼠的血液中看到它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反應。

McKay稱,若動物試驗可以順利推進,那最早在今年6月可以開展人體的臨床試驗。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也許今年年底將會有一種可行的疫苗適用於人類。

早在2月3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學系就宣佈,正在其微生物實驗室開發新冠病毒疫苗。2月5日,傳染病學系羅賓•沙托克(Robin Shattock)表示團隊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可以把疫苗一個階段的正常研發時間從通常的兩三年縮短至短短的14天。

McKay介紹,目前很多大學和公司都在“競爭”,想成為第一個成功開發疫苗的公司,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世界上大部分對這種新病毒株的研究是由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所資助,該組織於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立,旨在幫助製藥公司和大學聯手消滅危險和可預防的疾病。因此,

所有的病毒和疫苗信息都在交叉共享,比如中國就將病毒基因組測序在世界範圍內自由共享。因此,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不是“競爭”,而應該說是一場“合作競賽”。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

2月1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宣佈,完成新冠候選疫苗研發樣品製備及分裝。

深圳先進院合成所、深圳合成院胡勇實驗室聯合所內多個團隊,在1月底根據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mRNA平臺技術,科研和產業化工作雙管齊下,在兩週時間內快速設計併合成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關鍵靶點的候選mRNA疫苗。2月11日,第一批候選疫苗已完成符合GMP標準(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樣品製備及分裝。

通常來說,疫苗研發主要包括臨床前研發、申報臨床、臨床試驗、申報生產、上市五個流程。疫苗的臨床前研發主要包括候選疫苗的研發、GMP製劑開發、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等工作。

為了縮短週期,胡勇團隊等同步推進“候選疫苗的研發”和“GMP製劑開發”,提前完成了“GMP製劑開發”這一步驟。候選疫苗的研發主要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而實現GMP樣品的製備則是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和邁向臨床試驗的重要一步。

利用mRNA這一前沿技術,胡勇實驗室聯合所內多個團隊在兩週時間內已完成多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mRNA疫苗抗原序列設計、載體構建、小試合成、中試合成、製劑開發等工作。香港劉鳴煒修復醫學中心李林鮮團隊提供了mRNA疫苗遞送系統技術支持。通過轉染細胞檢測抗原表達成功篩選出首批候選mRNA疫苗。在多隻健康小鼠身上注射後顯示,候選疫苗在動物體內能長時間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mRNA候選疫苗已完成了符合GMP標準的樣品製備,即達到了“優良製造標準”,為後續的疫苗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候選疫苗GMP樣品的成功製備,一方面能夠保證疫苗在後續的測試中劑型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是為快速規模化生產打下基礎。

胡勇表示,首批候選疫苗的GMP樣品在2至3月將進行CRO級別的臨床前動物安全性評價,並與有相關資質的合作單位進行動物攻毒實驗。符合臨床試驗標準的mRNA候選疫苗預計於4月上旬,與相關醫院合作開展初步研究者發起的(IIT)臨床試驗。


昆士蘭大學

已研製出候選疫苗

2月21日,昆士蘭大學發佈消息稱,研究團隊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苗的快速追蹤研發過程中取得了關鍵性進展——已經在實驗室中研製出第一支候選疫苗,並將在通過最終驗證後立即進入關鍵的臨床前測試。

在研究的下一階段,昆士蘭大學將生產更多這種疫苗用於進一步的測試,以確定其對病毒的有效性。“要確保候選疫苗的安全性並保證其能夠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還有大量的測試工作要做。”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項目是在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支持下,藉助葛蘭素史克的疫苗佐劑技術展開的。

1月24日,據昆士蘭大學官方信息顯示,CEPI要求其使用最新開發的“分子鉗”專利技術為爆發的冠狀病毒研發疫苗,利用此技術研發出的疫苗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從而激發保護性免疫反應,最短六個月便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投放生產。

據悉,CEPI在全球範圍內共發起三個計劃,利用“快速反應”平臺技術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便是這三個計劃之一,也是澳大利亞唯一的一個。


美國生物製藥公司Inovio

開發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美國生物製藥上市公司Inovio日前聲稱,已在美國聖地亞哥實驗室的DNA藥物平臺開發研製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INO-4800。Inovio首席執行官J. Joseph Kim表示,公司計劃最早於今年夏天在美國和中國測試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Inovio將與北京艾棣維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加快在中國開發INO-4800。

早在1月份,該公司便與北京艾棣維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開發INO-4800。

Inovio參與這項開發工作是基於其DNA藥物平臺快速開發針對新型流行病毒的疫苗的能力、久經考驗的疫苗開發能力,以及快速生成應對先前流行病威脅的有效對策的豐富經驗。

最近發表於《柳葉刀傳染病》的一篇論文顯示,Inovio對MERS-CoV疫苗INO-4700的一期研究證明,該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大約95%的受試者中誘導出了高水平的抗體反應,同時在近90%的受試者中產生了廣泛的T細胞應答。在給藥後60周內,對INO-4700產生了持久的抗體反應。

此外,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也向Inovio提供了高達900萬美元的初期資助,支持其在美國通過INO-4800一期人體試驗,以此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牛津大學

先期生產1000劑疫苗用於臨床試驗

2月7日,英國牛津大學宣佈其下屬詹納研究所團隊正準備為一種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疫苗開展臨床試驗。據該校稱,這一候選疫苗的“種子儲備”正在牛津大學的臨床生物製造設施內生產,之後將會被轉交給意大利一家生產商,計劃先期生產1000劑這種疫苗用於臨床試驗。

此前,詹納研究所一直在研究針對另一種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疫苗,該疫苗在牛津進行的首個臨床試驗中,注射後已顯示出對MERS的強烈免疫反應。Covid-19疫苗正在採用相同的疫苗製備方法。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正使用與開發MERS疫苗相同的技術途徑來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以期能減少新疫苗的臨床試驗準備時間。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什麼時候能等到?


人人都期望疫苗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出來,用於遏制疫情蔓延和保護易感人群。但開發疫苗的前提是尊重科學規律,在政策綠燈支持研發的快節奏下,嚴謹的臨床實驗等關鍵步驟不能操之過急。

儘管疫苗的研發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研製出疫苗卻可以從根本改善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鬥爭的形勢,從長遠來說,也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抵禦這類病毒的威脅。


References:

1)《首批新冠肺炎人體疫苗來了!全球第一mRNA藥物研發公司研製,已開啟安全性臨床試驗》作者/乾明 魚羊 十三,BY量子位(ID:QbitAI)

2)《中國開發新冠病毒疫苗開始動物試驗,最快4月進入臨床》作者/童蘭,BY第一財經(ID:cbn-yicai)

3)最前線 | 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新進展:200只小鼠產生抗體,中國或成抗疫主力,牛耕,36氪

4)英國專家稱已在老鼠體內開展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周亦川,生命健康,搜狐

5)深圳先進院完成新冠候選疫苗研發樣品製備及分裝,嚴偲偲 丁寧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6)《捷報|昆士蘭大學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作者/UQ,BY昆士蘭大學官微(ID:uniofqld)

7)Inovio與艾棣維欣開發針對中國新冠狀病毒的INO-4800疫苗,美通社

8)《牛津大學即將生產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作者/走進科學,BY走近科學(ID:K95028)

9)《Science:新冠疫苗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作者/學術君,BY學術頭條(ID:SciTouTiao)

10)《疫苗研製,統共分幾步?》作者/道君,BY圖圖是道(ID:TTSD-TTSD)

11)《有希望了!疫苗研發過程曝光》BY錦鯉青年(ID:iiijinli)

12)Moderna官網: https://www.modernatx.com/

13)Inovio官網: https://www.inovio.com/

14)CEPI官網: https://cepi.net/


題圖來自pexels.com,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也許你還想看:

“不輕鬆,也不認慫”

來了

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復工安全?我們採訪了10家公司的行政

疫情之下,企業遠程辦公指南

我們共克時艱 我們記住善良

病毒戰場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什麼時候能等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