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很多教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肉而弃之有味。你怎么看?

孙老师讲堂


提供三个可能“非常规”的观点:

首先,道德捆绑降低弹性。

“灵魂工程师、希望的园丁、德艺双馨”等等誉美之辞都喜欢用在教师这个职业上,既然都抬到这个份上了,成了“道德”的楷模,受到各方的尊重,无论父母是什么角色,见到老师往往都毕恭毕敬。而这种抬升,也“绑架”了教师的职业,使得出现问题都会变得非常敏感,让教师长期处于被“审视”的位置,神经敏感,乐趣就降低了。

其次,有效的挑战失去活性。

教师有在教学上的稳定性非常强,挑战并不大,几年适应之后基本进入“舒适区循环”,缺乏有效的成长性。而挑战往往来自教学之外,比如人际关系、论文职称、家长关系等等,带来的感受往往比较负面。

最后,收益偏低缺乏竞争性。

教师的整体收入水平,确实不高,尤其是公办中小学教师,或者高校里非热门专业的老师。收入水平,与日常努力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缺乏可视的阶梯激励。市场上流传的财富故事,带来的刺激很强烈。
即便如此,教师依然是整个社会中性价比非常高的职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相对稳定性”是最核心的优势。或许,这世界上很多职业,在当事人看来,都有各自的郁闷之处了吧,管理自身的事业期望,或许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本人从事教育学研究,欢迎关注或私信。


李骏翼x聊教育


我本人就是省示范高中教师,从教38年,如今已经退休,呆在家里不上课,每月退休金还拿五六千。我一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工资不太高,但也不太低,反正吃的饱,饿不死。而在社会上有些人为什么看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就象“鸡肋”一样,这无非说明,教师的职业还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提高教师的地位,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只靠纸上谈兵的精神鼓励是不行的,更要靠厚实的经济基础作铺垫。否则,提高教师地位的口号喊得再响,人们还是不愿意当老师的。

要做到这一点,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按马克思他老人家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外,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而不是只在理论上拿教师的工资和公务员相比,让教师的工资真正不低于公务员的标准。我在这里也不是说要让教师的实际收入处于我国现有各种职业的最高值,而是说让教师的实际收入和经济地位处于各种职业中的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教师这个职业肯定会成为“香饽饽”。


求實雜談


我虽不是教师,但我妈妈是教师,她教出来的学生,可以说很懂得尊重老师,并且都是孝顺父母的学生。我可以骄傲的说,我从我妈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

教师这一职业是高尚的职业,只不过被一小部分的教师把教师队伍搞得污七八遭的。以前的教师根本没这种现象,现在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队伍,以前是,现在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教师的不道德的行为那么多,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品行不好,还有教育部门没把好关。师资队伍需要好好的整顿,彻底净化师资队伍才是关键的!


冷淑华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这一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自古以来,教师没有大富大贵之说,从古代的教书先生,到今天的教师,没有教师能从事职业发家致富的。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愈发重视,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师的待遇显著提高了。报考教师的人数逐年增长,教师的工作稳定,虽不是大富大贵工作,选择教师选择寂寞,选择清贫。

很多教师工作多年后发现自己当初考上事业编的优越感没有了,很多没有考上事业编的同学或考到其他单位的同学都比教师混的好,在私企或者自己单干的起码经济收入要强很多,在其他单位的人脉和灰色收入多得多,只有教师两袖清风,越发不平衡了,只有干过教师的人深有体会,不干教师,怕没饭吃,干教师就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所以觉得教师这一职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教师的职业发展前途渺茫,成为校长或教育局领导的凤毛麟角,成为名师的更是少得可怜,剩余的人能一眼望到底的职业前途,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谁也不愿整日毫无激情的工作着。为了一口饭,为了养家糊口,继续着干。


小学教育坚守者


原先要报考师范时有那么想过,感觉是很束缚人的工作,每天就接触那么多熟悉的人,好像老是那么按部就班的生活,然后把报考志愿改成中专,毕业后到处找工作才发现那些报考师范的同学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

几年的周折也许有的人发展的挺好的,但许多像我这种生活的不好的人真的不在少数。这时甚至羡慕那些曾经考上老师这个职业的那些人。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尽管不是太多但过日子是绰绰有余。除了周六日每年还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可以供你休息游玩。

到了退休年龄又有各种退休金养老金等等的合理的待遇,有一阶段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挺热门的,想想教师的工作和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又有什么差别呢?

人活着就要生活,生活就要有工作,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多么令人羡慕,况且教师这个工作也是挺高尚的教书育人的事,现在想想还真不是题主说的这个职业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毕竟出类拔萃的有大作为能挣大钱的人其实还是少数,毕竟普通人占大多数。

当你把一个字工工整整的板书到黑板上,当你把一道几何题讲解得通透明白,当你讲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当孩子们尊重的听你说听你讲时……你会不会觉得有成就感,会不会有骄傲自豪感……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桃李满天下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如果要是时光能够倒转能够重来,我一定会选教师这个职业,如果我的孩子们问我教师这个职业可不可以我会举双手赞同,如果……总的来说教师这个职业还真是很好的工作,不是吗?



蓄流成河


作为教师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教师工作真的很累,因为你有双重的职能,传授知识和管理班级。

传授别人知识,就意味着你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永远学习,教师才是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职业,而学习其实是很累的。很多人觉得教师每年都教一样的东西不用学习。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教材改革,每年的学生也不一样,教师也要想出新的对策,更好的传授知识。

管理班级现在也是一个需要花费巨大精力的事情,处理孩子的问题,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现在对于教育这么关注,可能稍微有哪点做的不恰当,你都有可能上热搜啊。所以老师有时候也在总是感觉到很累,有些力不从心。

现在社会上对于老师有妖魔化的现象,老师本来是付出了最多的爱心和责任心,但往往没有收到任何的回报,可能还会受到一些误解。

但如果让一些老师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也不愿意,因为我们习惯了校园的环境,习惯了寒暑的假期,更重要的是习惯了看到一届又一届孩子的成长。习惯了听到那句“老师好!”。



海岛教育人


社会上有很多职业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怎样去理解职场上这种感觉呢?

首先,有的职业你干久疲劳、枯燥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工作重复性比较强,干了若干年没有升迁机会,会有一种不平等的心理不时在刺激大脑皮层,眼瞅着年龄不饶人,也无法预知未来,所以走的想法萌生了。

其次,由于各种原因、矛盾觉得太累了,想找个地方静一静,找个港湾歇歇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或着,这份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所爱,凭自己的能力目前的待遇太差了,恐怕这是产生表述的主要原因。

再次,我们任何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当你参加聚会,当你接触到一些比你生活好很多人的时候,当你办什么事遇到囊中羞涩的时候,你开始怀疑了……

说一千,道一万,在找不到待遇、前途比目前更好下家的时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大家都是成年人。找到下家了,也要综合评估,因为生活中除了“食之无味”,还有“失去才懂得珍惜”。

一句话,祝你顺心、进步!


三十年河东4



wu吴金泉


这是一个人的认识和感觉问题。老赵就是一个教师,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并且爱人也是教师。我们一直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着,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忙,并快乐着。

1989年,我师范毕业,走上教师这一岗位。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誉为红烛和园丁。头上有很多光环。我只知道这是一项事业,一项教书育人事业,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个职业。和律师、公务员、工人等职业一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教师是个良心活儿,马虎不得!

在教师这个行业耕耘了30年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教书育人很有成就感

看到经过自己的教育孩子们越来越懂事,学识越来越多,尤其是看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考入高一级的学校,考入大学,成为栋梁之才。作为他们的老师感到很有成就感。

每年教师节和春节等节日老赵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电话、信息和贺卡。有些学生还专程来看我。他们当中,有警察、有工程师、有国家干部、有律师,也有老板和普通工人。请问:有多少人能够享受这种没有夹杂任何私利的感情?

二、教书育人让我永远年轻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刻苦学习,看着他们嬉戏,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模样,两鬓染霜的自己似乎忘却了年龄,感到很年轻。

三、教书育人让我能够享受美好的假期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也是有规律的。可以正常过双休日,尤其是每年一个月的寒假和两个月的暑假,可以非常从容地安排生活,享受诗意和远方。每逢假期,我都和同事结伴旅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截至目前,已经游完大半个中国,还去过几个国家。这是许多人难以享受的。

四、教书育人使我有了体面的生活

当听到别人叫自己“老师”时,心底便满满的幸福感。我们这里的教师薪资还好,中级一般7000左右,高级1000左右。享受13个月工资。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

当然,还有许多满足的地方,不再啰嗦了。

但是,教师这一职业又很特殊_想升官不行,想大富大贵也不可能。它就是一个职业,一个特殊的职业。

作为教师,我不认为它是鸡肋。我喜欢这一职业,乐此不彼。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还会选择教师。

做教师,美美哒!

一家之言,欢迎指教!


赵老师笔记


教师职业特点真就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记得刚入师范时,邻居大叔就说了:“以后做老师,飞不高跌不重。”

食之无肉,主要指经济方面。做教师,想发大财,自古以来都是做梦的事情。“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可见实在无粮可吃来当老师,当老师就不是吃肉的,这个问题看明白。

弃之可惜,主要还是看中了教师有编制,属于体制内人员,工作稳定。教师工作又是良心工作,自己付出多少,付出的时间、精力都可以自己作主。

以前可以这样认为的,现在不能这样想了。这个职业可以做到“食之有肉”。题主年龄、能力如何?本答主现年51岁,看到了教育的好时节,无奈岁月不待。现在教师做到有肉,我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

1、做教育专家。教师在学生管理、家校合作、学科知识等方面都可以深耕细耕,班级、任教学科等都是自己的研究目标,只要你认真投入做好,别人不能干涉影响到你,这是任何其他行业没有的优势。积累、感悟、研究,最终职称就是你努力工作的衍生品了。

2、做线上教育。你专业水平高,传授知识能力强的话,线上教育用户可以更广更多,收益不言而喻。现在,我周围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小至幼儿园,大至研究生,买网课的现象很普遍,那做网课呢?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做教师,不怕你想不到,就怕你做不好。现在的时代,正是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大有作为的时代。

我是花自香17,在教育一线,关注教育话题。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不吝转发点赞留言。谢谢各位头条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