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国俗话都说三十而立,请问立什么呢?你怎么理解?

胡盛武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俗话说,“三十而立”立什么呢?我是一个47岁的男人,早已过而立之年,我这样理解:

三十,强调了一个时间节点。30岁,男人刚脱去青涩稚嫩,慢慢地为人处事变得稳重起来,变得更加审时度势,更加能屈能伸,对己对人,对事对物,更加理性。用我们农村老人的话说,三十岁该有正事了,也就是该“立”了。

那什么是“立”,我的理解就是确立、树立和自立。确立人生目标和方向,树立理想和形象。正所谓,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世态的变迁从来都不是借口,梦虽在心中,却要落实到行动上。

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我认为古今稍有差异。

孔子说:“男人三十而立”,其实孔子说这句话是从自身出发,说给自己的。孔子在三十岁时, 他认为自己要能自立了,意思是自己要凭借着现在已经有了的能力来坚守自己的志向和选择,不被其他任何外在因素所干扰,因此,对孔子而言,立是自立。

《左转》曾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功、立德、立言”,并称其“此之谓不朽”,也叫“三不朽”。孔子的后人孔颖达,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对这句话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通俗来讲,立德就是树立德行,德为先,为统帅,为前提;立功就是建立功绩,为国为民为人类做贡献;立言就是传达言论,为世人为后代传播有价值的言论,也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

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人三立是圣人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三立也滋生出了新的含义,更加契合我们新时代的三立是:立人、立业、立家。而且,个人以为,新三立不仅局限男人,也包括新时代女性。

立人,人到三十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等等,树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品格。立人其实也就是立身,就是树立自己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形象。简而言之,活的像个人。

立业,30岁,无论自己创业还是打工、或是奋斗在职场,大多人已经经历了摸爬滚打十余载却还为相中自己的“业”(事业),以往或许还在浑浑噩噩的、按部就班的度日,进入30岁的阶段你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事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三网,需要为自己人生定位,需要找到动力,需要坚持不懈。立业,就是该有自己的事做了,认准后,要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

立家,古人强调“成家立业”,但现今社会大多数都是立业成家,这不单单是先后顺序的变化,更是思想上的转变,因为压力不得不先有一个稳定的事业再去考虑结婚生子。三十岁成家不早不晚,是个可以考虑的年纪了,在立业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立家了,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找一个如意的配偶,对家庭、对事业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对于新时代,三十而立,三十男儿当自强,三十岁女人当自立。立人、立业、立家是你当前需要去考虑且去完成的三件事,否则只会辜负这美好的年纪,只会越过越糊涂!


萨满民俗


一般我们认为:三十而立,就是人到了三十岁以后,应该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儒家思想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吾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般人应该在十几岁的时候努力求学,三十岁的时候立足于世,到了四十岁,有了十年的工作积累,就不会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应该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够被人支配的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三十而立,放之四海皆不变的道理

三十岁,是一个时间节点。一般男人到了三十岁,褪去了年少的稚嫩,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变得成熟稳重,审时度势。心中有了一个目标或者方向,并为之奋斗。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少年,也不再是放荡不羁的青年,该有“正事儿”了。

古人讲的“立功、立德、立言”是圣人的标准。现代人讲“立人、立家、立业”。意思是人到三十,应该有自己正确的三观,独一无二的品格,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组建一个家庭,30岁成家不早不晚,和谐的家庭是你打拼事业的坚强后盾;还要有自己安家立命的事业,不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且为之努力。

结语

对于现在人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到了30岁的年纪,都应该自强自立,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有正确的三观和独立的个人品格,有努力奋斗的执行力。


风起青萍之末three


大圣人孔子在《论语·为政》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既是孔子向别人自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孔子赋予天下所有男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要求。

三十而立。所谓的“立”,不仅仅指成家立业,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到了30岁这个年龄段,应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去做?然后向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走下去,不为外界所动摇。不管外界怎样影响、干扰和诱惑,都能坚信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去靠近那目标,触摸“成功”。

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对很多人来说,30岁时,人生已经差不多走完了一少半,这30年的风风雨雨就是下一个30岁的基石和财富,它决定了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尤其对于男人,这个时候已经少有选择,得用破釜沉舟的方式去追逐自己所认定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立”的根本。只有追逐“立”,生命中才会少一些缺憾。世上也没有人愿意一直遗憾下去,把愧疚带进坟墓。

真正立起来的男人,腰杆也就硬了,说话、做事也就有足够底气,对任何事都更加胸有成竹。

每个人都奋斗在路上,经过在短暂一生打拼后,在各行各业能够成功、受人仰慕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过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享受着平淡生活给予的朴实无华。然而,很多人还是心存梦想,不甘心碌碌无为的了却此生。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抱负,让理想丰满起来,是有志之士的终极愿望。

怎么才算不辜负一生呢?当你老了,回望从前,不为经历的事所怨悔和遗憾,能放得下自己的过去,这样的人生才算完整。


鸿鹄迎罡


三十而立,不是表面的成家或者立业,你立的,是成熟的思维模式,是独立而纵深的思考能力。重要的不是别的人前车之鉴,而是你不会再沿着过去的路重蹈覆辙。

多年前,一位管理学领域的长辈问我:你觉得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我思忖良久,找不到精准的答案。

他告诉我,三十而立,不是表面的成家或者立业,你立的,是成熟的思维模式,是独立而纵深的思考能力。

直到我们走过三十岁,碰过壁,流过泪,走错路,爱错人。百转千回过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年轻的我们太习惯“拿来主义”。问题一出现,马上想招呼几个过来人,收获一堆经验之谈。情感一受挫,立即求助一群闺中密友,给出一千种解决方案。

那时的我们,总期待拿过来人的经验指导自己的人生,总希望用名言警句启蒙自己的智慧,总是太渴望借用外力,太容易依赖外援。

我们唯独缺少自我觉察、自我使用的能力。

现在的我过了三十而立,迈入四十不惑懂得三十应该立什么!

三十而立,这是关于人生感悟的最好解读!

01. 立身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02. 立业

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

03. 立家

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

三十而立是对年轻人的起码要求,可现实却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这当然和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及就业压力有关,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镜头里的童年


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于孔子对自我评价的《论语•为政》一书中,是他总结出的一种人生处世之道。

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义为:我自十岁开始,花了五年时间作准备,励志一路求学,直到三十岁才有一番成就,到四十岁初洞察了人心和世事;五十岁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六十岁后便德高望重,被大家所尊崇、拉拢;七十岁后可以做任何心里所想、身体能做之事,但也从不违反规矩和条例。

这句话是孔子时代的产物,它生于那个时代,便富含了那个时代的意义。这句话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智慧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抱负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尤其后面这句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七十岁后,可以做自己心里所想、身体能做之事。这说明了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也保持着一种自我态度(可解释为一种自我精神)。这体现了人生要有所追求,不应过多的受到世俗的干预和约束。后面的“不逾矩”,便又劝告了自己行事时,要遵循当下规矩(可以不强调礼仪)、顾及他人感受。

看似上述话有点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它只是结合了多方面考虑而已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三十而立”在古代和现代中所体现的不同意义:

在孔子时代,“三十而立”必然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方面的进步和精神上的超越。当时,正直春秋战乱年代,人民的丰衣足食成为了最大问题,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在黑暗的官场中谋求一席之位,你必须励志,日夜兼程的求知求学,不断的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孔子自己的理想则是想成为列国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平使者,并坚持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

这便是孔子时代“三十而立”存在的目的。它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生存需要,也间接帮助人们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追求。

如今的“三十而立”,必然体现的是我们当代人所追求的和平、融洽、进步等精神。比如,成家立业、相夫教子,考公务员、考博士,谋求人生飞跃、成就商业帝国等等美好人生蓝图。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三十而立”的目标。但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选择的目标与完成时间肯定存在时间差,因而,“三十而立”这个目标对现在的八成年轻人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更何况现代社会的高昂物价和竞争压力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孔子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三十而立”这个美好期望并不太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要,但可以作为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小小目标去奋斗。

我们还可以把孔子时代的“三十而立”作为参照样板,比如,周游列(sheng)国(cheng)、知(neng)书(shuo)达(hui)礼(dao)、五万存款等等都可作为三十岁奋斗的目标。

“三十而立”这句话被现代人常挂于口中,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的劝导用语。

本来,“三十而立”的原话是孔圣人对自我的评价和总结,本意上并无告诫后人的意思。只是因为被其弟子所抄录、整合成书籍,由此而广受儒家弟子所推崇、并成为世人敬仰的风向标。

后来,被民间众多贤士所接纳,并以此告诫着后人:三十岁一定要有所成就,将来你可能是要成为孔圣人那样的人!

还望采纳!


欲隐秋声话夜阑


古时候“三十而立”立的是安身立命的本事,一般指的家庭中男性的生活与事业规划。我认为这句话的俗话传承几千年了,是否还是用于当前的后信息时代的三十岁?

今天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是否还要通过“三十而立”来检验自身在事业、家庭上的担当。是否一定因为到了30岁就得被催着要扛起整个家庭,背着房贷、车贷前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找到古时候有哪些因素影响三十而立整个理论,然后再重新理解后信息时代我们如何读懂“新时代的三十而立”。

古时候三十而立的影响因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时候三十而立被认为是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仔细分析得知需要在成年后经历一些阶段修养才能完成三十而立。所以三十而立首先考虑事业规划、家庭规划这两个因素:

  • 第一,在立志之年(十五岁左右)时候规划的学习方向,有的人是继承祖业、有的人是要读书考公务员、有的人是做生意、有的就是打工。这些人都要在到达三十岁的时候检查自己的事业,是否在某一专业领域干了超过10年,是否可以赚取家庭生活必须的金钱,是否在官场有所作为。在事业因素上,三十而立主要检查自己的事业是否与当时立志的方向一致,或者说是否踏入的正轨。

  • 第二,古代婚姻年龄较早(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男人建立家庭至三十岁的时间,婚姻过程需要经历彼此情感考验、儿女的健康养育、老人安稳抚养,在家庭因素上,三十而立就要检查这些过程是否完善,情感有无变动、儿女身心健康、老人是否心安。

后信息时代的三十而立

从古代的而立之年分析得知,人们在三十岁回顾经历事业与家庭的几个阶段,检测每个阶段的完整度,从而进行下一个人生阶段的规划。

相对咱们现代人的三十而立,从80后、90后、00后的事业和家庭规划来看:

  1. 80后忙于拼搏事业,建立家庭都较晚,很多男人到了30岁孩子都没断奶,到了而立之年立很多人还没有完善家庭儿女的生活;

  2. 90后一代有了殷实的家底,双方父母家庭至少有一套房子,所以在事业拼搏上比较迟,婚姻观随意,很多人到了三十岁月月光、父母帮还房贷、父母帮忙看孩子,虽然有了房子、车子,但事业与家庭起步都较晚,缺少理财观念、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

  3. 00后接触先进的理念,正值青春年华,但是在事业方向上选择已经较多了,直播、电商等模式都向他们招手,同时各种借贷也缠住了他们心志,所以在他们未来的三十岁,可能经历着多重选择,事业变动较多,谈婚论嫁比不上短期约会;

由此而言,我个人认为后信息时代三十而立并不要单纯从家庭与事业经历这两个因素来评论,应该结合个人在整个家庭贡献,在社会上贡献,在事业上的贡献而言。如今90后、00后的创始人有很多,二十多岁在某些行业做很多贡献的人也有很多,咱们新航母设计总师就是80后。

所以古语“三十而立”在当今社会理解为“三十而立”立的是专注度,全球经济、文化趋同,信息互通有无,不需要像古时候一个男人一定要扛起来一个大家庭,如今更重视个人在垂直领域贡献,“三十而立”是立的耀眼的生命力、精神力!


知心声


三十而立出自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体会孔子所说的十五志在学习,三十而立,这个立至少包含三方面含义。

1、立志 十五志在学习,但三十后,经历了前段学习,也经历了从年少无知过度到年少轻狂,逐渐走向成熟。对人生,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这是候就不能在浑浑噩噩,要重新开始对今后人生的思考,想想未来人生的意义何在!立下远大志向,把它作为人生今后的标杆,这样才会让人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2、立家 因为三十岁必须成家,如果这时候还不成家,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那无异于过了春季还不播种,那会有什么好收成!毕竟作为华夏民族的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立业 在重新立志调整人生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回归到现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才会实现目标!三十岁无论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这是候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最适合创业,抗压能力也是最强的时候!

综上所述:一个做出成绩的人都会在三十岁时做好这三件事!


黔晓岽


三十而立说的是男人三十岁了应该负责任了,为家要养家糊口了,要立言修身自己当家作主了。



龙虾条说说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三十而立”是说孔子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在战国时期的三十而立,立的是态度和原则。但是对于现代来说,如果三十才能确立自己的态度和原则,那一定会被时代淘汰。我认为,现在立态度和原则至少是在大学时期,也就是18-24岁之间。现代社会的的三十而立,我认为立的是对事业不懈的追求和对家庭的认真负责。

为何要在大学时期立态度和原则

为什么很多企业会看学历,会看学校,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很大。一个好大学里的好学风,好师长,好同学,会让你不太容易犯大的错误,总的来说,一个好的大学对绝大多数人有决定性影响,大学是教育给企业提供的一张资格证书,减少了企业的筛选成本,不同等级的证说明你的智商,能力等一些综合素质都会比较好。

如果在大学时期没有立争取的态度,进入社会,将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在大学中要树立以下三大原则:

1、做事先做人,为了事业、发展,首先要树立做人的原则。人无信而不立,做人要有信用,这是做人第一原则。立起自己的做人原则,是确立自己作为人的名片

2、要确立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

3、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墙头草,这样领导才会知道什么事是最适合你干的,大家才知道你做事的风格,在事业上才能有所成就。

【小结】

大学时期要立三观立、立原则,在大学时期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

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代的三十岁为何要立家庭立事业

1、古代立家庭早与现代,提倡先成家后立业

现在的人都流行三十岁左右结婚,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一种潮流,人人都在追赶。现在的人普遍结婚年龄都迟。北上广这些地方更甚。在古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大家列举了以下几点:

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规定女子十二岁出嫁,唐朝规定女子十四岁出嫁。在古代几乎没有自由可言的,尤其是在宋朝之后。一方面,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普通女子是没有选择权的;另一方面,受封建礼教影响,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②《周礼》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二十是女子婚配年龄的上限,这说明在周代女子婚配的年龄要小的多。同时,《礼记》也规定,男女婚配的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历朝历代在这一基础上多有延续。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清代,男子16岁,女子14岁,达到结婚年龄。这是法律要求,女子初潮在12-14岁之间,这种规定还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从现存的各种资料来看,古代女子实际结婚年龄还要早些。

③政府也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将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去处理。一是罚款。汉惠帝时,女子超过最30岁还没有嫁人,就要处罚600文钱。二是坐牢。据《宋书·周朗传》所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未出嫁,家人就要跟着去坐牢。当然,因婚事而进监狱就得不偿失了,古代女子多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沦为剩女也绝非没有的事。

【小结】

时代发展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古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的战斗力,国家发展往往依赖人口,但古代医药条件差,平均寿命较短,婴儿夭折率高,用早婚早育来增加社会人口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反而现在更合理。但是随之带来的是结婚晚这一概念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流行开来,可能也是因为那句三十而立,所以很多人选择在三十左右结婚生子。

2、现代的三十而立成为了财富的代名词

“三十而立”出自孔子《论语·为政》,原意中的“立”,是指自我人格的独立意识。

但演变到现在,潜意识变成了“有房有车、事业有成”的代名词。想有车有房,就得事业有成,也就是说要么赚钱足够多,要么自己当了老板,自己成为了高富帅。只有这样了才算是三十而立。

对于绝大多数的公司员工而言,30岁是红色预警的“事故高发”阶段,诸多案例见诸报端。三十岁还在基层工作,对于公司来说体力拼不过20岁的,经验不拼过40岁的,所以特别难。在这么难的时候,应该绝地反击,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认为现在一无所有,未来不可期。三十而立是对我们的督促,不是我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最后总结】

古代和现代正好相反,所以家庭美满这件事提前了,但是现在正好相反,三十而不立家庭是很多父母着急的地方。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三十而立”绝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有房有车,而是知礼明德,认真而努力地生活。
现在三十不仅能要立家庭、立事业,还要立三观、立原则、立态度,人无奋斗目标,犹如在黑暗中远行,即使努力也不知自己往何方。年轻时可以不断做尝试,不停寻找自己喜欢的奋斗方向,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到了三十岁,快成家或已成家,家庭的责任慢慢大了起来,这时该确立奋斗目标,不能再游移不定,蹉跎岁月。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

我是【十二十页】,志向成为一名女作家,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谢谢!


十二十页


三十而立,是一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为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孑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现在社会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识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所以“三十而立”不能理解为“立业”而应当理解为“三十而知礼”

个人的一点思考,正常大学生毕业年龄都差不多在二十四五岁了。这时候如果谈成家立业也不是不可以,但想问是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吗?不见的能。这个年龄在社会上打拼,等工作事业朋友圈都稳定了怎么也到了临近三十岁了。所以这个时候,三十而立应该指的是我们个人的各方面成熟独立。至于立业这个问题,要结合古人的寿命和结婚年龄,古代男子15一20岁,女性13一17岁。到了30岁可以说人生走过一半了。人生70古来稀可不是白说的。所以不能拿古时候的30岁和现代社会的30岁相比,现在30岁是知礼成家的时候,是立业起步的时候。而不是有所成就的时候,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不还有12岁当宰相的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