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一嘴
一般認知上是都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了解的信息有限,證明其在某一方面是優秀的,就推斷出其全面優秀。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相信大部分人願意給優秀的人更多機會。
mysdcn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不用質疑。如果雙一流學生的整體能力沒有雙非大學的學生的整體能力高,雙一流大學的錄取分數就絕對不會那麼遠遠的超越一般雙非大學的錄取分數。這是因為兩個方面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招生錄取的過程中,雙一流大學在頂端位置錄取,就選拔了考生中成績比較優秀,綜合能力比較強大的學生,學生的整體質量比較高。
其次,雙一流大學在師資力量,辦學規模,學風建設,學科建設,創新能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高尖端人才的引進等方面要遠遠超越一般的雙非大學。雙非大學大師雲集,而只有一流的導師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因此,在塑造學生的平臺和條件方面,也要超越一般的雙非大學。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環境造人",一個人的成長成熟與他的環境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係。
正是因為雙一流大學的學生的整體能力要比一般的雙非大學的能力強,在大型的人才招聘會的現場,在大型的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的人才才招聘時,一些頂尖院校的碩士研究生的報考時,才對學生的學歷做了嚴格的限制。很多單位或者院校對雙非學生是做了嚴格的限制的,非985工程大學非211工程大學的學生是不能報考的。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對於題目中的“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能力來講是否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我的回答問題是肯定優於的,其理由如下:
1,“雙一流”大學作為振興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工程項目,推出已經有一年多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教育部確定是42所,其中分為A類36所,B類6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總計95所,所有211高校都入選,並且新增了一批高校。那麼依“雙一流”大學的名單,進行大學排名似乎是可行的,這樣的榜單會體現大學的國家地位和以後的發展前景。
例如,在我們安徽省除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以外,其它的各高等院校都不是“雙一流”高校。
2,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以41和34個一流學科數,大幅度領先其他所有高校,位居第一、二位。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組成了第二方陣,一流學科數都超過14個。一流學科數超過10個的高校還包括: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之前的C9成員,西安交通大學有8個一流學科排名第14位,哈工大則以7個一流學科排名16位。東北師範大學則在我國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類大學中的一流學科建設中排名第一位,因為它有6個學科入選。
3,現在的“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就像二十年前的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一樣,屬於新生事物,今後也就是成為用人單位招聘的重要指標之一。
例如,以選調生為例,目前絕大部分地區的選調生招聘均要求“雙一流”建設高校或QS排名前100高校,這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將會把“雙一流”高校與國際高校評價體系進行掛鉤。
求實雜談
答案是肯定的。
打個淺顯的比方:一個班級裡,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學生有幾個有機會超越班上前幾名?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靠勤奮努力就能夠縮小的。
高等教育大眾化後,上大學不再是難事。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本錄取率都已經超過了30%。30%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把成績分成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的話,就意味著中等成績的考生就可以上重點大學了,但頂端的依然優秀,主要在“雙一流”大學裡就讀。建議你看一篇《如果不出意外,孩子終將平凡》的文章,裡面分析得很透徹。
進去大學後,雖然也有被譽為“考研神校”的普通大學,但985211大學的學習資源、氛圍等,整體要比一般大學強。與更優秀的人在一起,會讓你也更優秀。當然,在名校裡面也有放鬆、放棄的例子,整天玩遊戲,談戀愛等,但很少。
作為非名校大學生其實也可以揚長避短,發揚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在智商不敵的情況下發展情商,鍛鍊交際交往能力,實現在今後人生的逆襲。
高考志願自由談
雙一流的學生是否從整體能力來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雙一流院校的學生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但是隻要努力,普通大學也可以非常優秀;如果不努力,名校的也可能墊底。
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高考是選拔的方式,能夠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相當優秀的。
當然不排除,高考沒考好,進了普本通過努力也非常優秀的;更不排除進入雙一流名校,不努力變差的優秀生。當然優秀的人扎堆,肯定大多數都是優秀的人。環境很重要。
2.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高中班級來說。為什麼擠破頭想進火箭班或者特優班呢。不用多說,這樣的班級裡都是拔尖的人。優秀的班級裡更容易走進名校,雙一流高校;而相對普通一些的平行班級,也會有進入名校的,相對人數較少。這樣的方式也能看得出來,優秀的人組成的團體肯定整體實力強於一般的普通的。
或者說,為什麼要上名校呢?你想去上,就說明你心裡已經有底了。不光裡邊的學生學習好,師資力量,教育硬件,都是比一般學校好。
在優秀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和促進都是正向激勵。更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師。
3.找工作的時候,單位也更願意要雙一流大學的學生,並且薪酬也相當高。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雙一流的學生整體能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面試先看學歷,再看能力。從概率上來講,名校更容易招到有能力的員工。
不過,只要努力,普本也能出優秀的人;如果不努力,再好的一流學校,一樣出差生。學校可能無法更換,但是努力在自己手上。普本的同學,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用考研的方式進入雙一流大學。事在人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自己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了。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學思而勤行
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上確實要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中考和高考的選拔機制,加劇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考上211比例5%,考上985比例2%,普通大學成大學教育普及化的主力軍。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學生們經過至少兩道篩選器。第一道篩選器是中考,第二道篩選器是高考。每道篩選器都設置了複雜的參數,其中最重要的參數是"分數",雖然分數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但卻是非常重要、也相對公平的標準。
分數類似於貨幣,很多情況下,可以交換教育資源,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通過寒窗十二年,用高考分數證明自己的實力,當然除了分數,還有更多高考升學路徑。
第一道篩選器:中考
每年中考,在中考分數的作用下,大約50%的學生不能進普通高中,他們被分流到職高、技校。
職高的學生有一部分有機會考取普通本科院校,而大部分會考入高職高專。進入高中的學生分佈在省重點高中、市示範高中、普通高中。這些絕大多數是"分數"的槓槓在起作用,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隨著綜合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普及,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僅分數高,而且綜合素養也很不錯,體育、藝術、科技、口才演講等。高分的背後,體現了強大的自我管理、自律、自學、抗壓能力。這些能力廣泛的分佈在優秀高中,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優秀學生群體中,而他們的高考目標就是雙一流大學,或者原來的985、211大學。
這世界很冷酷,不是因為它很冷,而是因為你不夠強!
第二道篩選器:高考
高考雖然一直作為人才選拔的機制,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越來越普及化,但是好大學依然很難考,不會普及化。據數據表明,全國大學錄取率81%,211錄取率5%,985錄取率2%。因此大部分學生在所謂的普通大學。
目前雙一流大學高校數量是49所,雙一流學科95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雙一流大學的佔比非常低。
相比普通大學,國家對雙一流大學會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經費,這對於雙一流的學生來說就有了更好的學習平臺,整體能力遠超普通高校的學生。
總結
從自身綜合能力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都是身經百戰,經過國家和政府人才選拔制篩選後的優秀人才。
從資源投入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重點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尖子生,從高中到大學,他們得到的關注和教育資源一般會優於普通大學的學生。
所以,雙一流的學生的整體實力要強於普通大學的學生。這是他們拼搏努力的結果!同樣,普通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很優秀,只要心中向陽,陽光為你燦爛!
幸福觀察
從整體上看,雙一流當然比普通學校的學生優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雙一流學生學習能力更強、綜合素質更高、眼界更開闊、更努力、進取心更強。
請不要拿個例說事,如果喜歡拿個例說事,那請用普通學校的”學霸”和清華本科拿特等獎的比,和中科大拿郭沫若獎的比,一樣會被秒掉。
能入讀雙一流,高考成績普遍比當地一本線高出50分以上
而進入普通大學的同學,高考成績絕大多數在此之下。
可能有人會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屬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之類話,但別忘了,優秀高考成績意味著什麼?高分背後是什麼?
好成績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努力、更高效的學習方法、更好的思維模式、自律性更強、更為聰明,這些優勢多具有延續性,不會到了大學就無故意外蒸發和喪失,這些優勢必將對他們的大學學習和進步繼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培養條件和平臺差異
特別是C9大學、985大學,不乏院士、圖靈獎得主、IEEE fellow、千人、長江學者、傑青、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級名師等優質師資力量。
這些教師多半都有國外頂尖大學或世界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學習或訪問經歷,有世界級學術視野;這類學校經常會聘請行業內世界級專家學者去講學、訪問、交流;也不乏各國元首政要、諾獎得主等的光臨。
這些影響對學生是潛移默化的,無形中會提升學生內在氣質、精神優越感、社會責任感,是對他們的精神鼓勵和鞭策。
名校和一些頂尖企業有較多合作交流
名校畢業生實習和就業多半也是去大中型企業或知名企業,得到業內精英的指點和感染,畢業待遇和發展明顯高出平均水平。
而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實習基本都在中小型企業、不大知名的企業,很難遇到行業頂尖人才,成長環境也會遜色很多,畢業待遇和發展水平一般般。
縱觀國內各行各業拔尖企業的中高層,多數都有較好的教育背景
例如,在 BAT、華為這樣 IT 企業,清華、北航、北郵、電子科大等這類 IT 名校的畢業生很多,一些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就很少見了;前者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的基礎打的比較紮實,發展後勁也比後者好不少;普通院校畢業生再想後來居上追平或者趕超前者,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在四大銀行、“四大”等金融、會計領域,很多中高層都是該領域的名校畢業的,如中央財經、上海財經、五道口金融學院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校友資源差異
求職、考研、出國時,知名大學的校友很多在名校和知名企業發展,有更多更好的機會能夠和你分享。名校畢業生的就業發展渠道和信息來源要廣很多。
名校學生的校友,有大量省部級高幹、院士、教授、名企高層以及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或者高端人才,活躍在社會中高層的居多,這些往往可以成為隱性資源。
普通院校畢業生,無論從職位、收入、社會地位等看,多數都處於中下層,晉升到上層的相對名校畢業生而言,少的多了。
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與教育程度有關
但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教育也只是一方面,還有為人處世能力、情商、忍耐力、胸襟等因素。
雙一流不是保險箱,也不是送你平步青雲的天梯,但是無疑是一張通往較好平臺的不錯的船票。
金凱瑞
首先這個從大概率來說是一定的。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說,像985.211大學他是中國國務院承認的高等學府,在招生的時候是比其他學校錄取分數線高的,這些學校無論等級,規模,師資力量都是比較高的,要麼中國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子上一所好的學校,這種優勢是先天存在的。
其次是這種學校的成材率不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肉眼可見的,因為每年的數字是比較公開的,大學比如清華北大,中學比如衡水中學等等。
最後說一下,每年的畢業季,中國一些比較大的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都是去這些一流大學招生,這是一種現實情況。
說到整體能力也只能說是相對的概率,當然其他學校也有許多優秀的學生,我的觀點是一定做個比較的話,雙一流學生從整體來說是優於普通大學生的。
大張明哥
名校畢業生的“光環”在求職時或許能作為一個敲門磚,但是在工作之後還是能力的較量。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大家更重視的是畢業生的工作素養和心理素質。在各種單位的面試中,考試主要集中在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心理抗壓能力方面,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主考官通常喜歡用壓力測試的方式來考量畢業生。
大學生應當理性地選擇職業方向。“一是放寬視野,多關注北上廣深和傳統熱門行業之外的機會,特別是結合國家戰略發展重點領域,在時代發展中謀求借力和支持;二是理性選擇,從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出發進行定位和選擇,增強長期職業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黃Evan
毫無疑問要強一些,你這無疑就是拿石頭和雞蛋相比較。能夠考入雙一流學校的學生,在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方面肯定要優於普通的學生。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學生以前非常不錯,考取了雙一流學校,但是經過4年的學習之後,或者是他放棄學習了,可能比一般的大學的學生還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