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当初俄国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武汉加油加油加油


地理方面有一定的原因,俄罗斯的重点部位在欧洲,面对距离较远的远东战场投放的兵力及物资少而又少,而清朝本身起兵于关外,距离边界不远,兵力及物资都能跟的上。


开心小果人


中国正式和俄国进行交流,大致为明末之后,在康熙时期,沙皇俄国已经扩张到,中国的,外兴安岭,在东北地区,中国和俄国打了一仗,这一次是,康熙皇帝三次围雅克萨,和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那时候俄国的国力是比不上中国的,也没有赢得和清朝的战争。

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以俄国人的视角,第一个原因,外东北地区,为远东地区,离俄国的大本营太远。第二个原因,当时俄国正处于彼得大帝时期,他是没有太多精力去管理远东地区。以中国清朝的视角,当时政治处于清朝开国年间,一切都是蒸蒸日上,当时的康熙皇帝有能力,国家也有国力,去打赢了一仗。

第一个原因,俄国的大本营离远东地区太远了

大家如果熟知地图的话,亚欧大陆的最北边,基本上是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从亚欧大陆的最西边到最东边,如果乘坐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欧亚大陆大铁路的话,也要两个星期,俄罗斯的纬度跨度太广,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依然是最不发达的地区。



可想而知,大家想一想,古代时期,当时的交通和运输,都不是特别的发达,并且俄罗斯地处高寒地区,天气寒冷,如果俄国想和清朝进行战斗的话,俄国离远东地区如此遥远,他运兵的过程是非常的艰难,各种补给也跟不上,反观清朝,清朝的祖宗之地就在东北,就那一块地方,满族人是熟悉的,也是距离很近。所以俄国想要跟清朝进行打仗的话,俄国的是占不到便宜的。

第二个原因,沙皇俄国正在西方励精图治,他是没有精力,无暇东顾。

当时和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沙皇,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一世,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被称为西方的一位开明的君主,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君主。



当彼得大帝执政时,他深感俄国的军事力量弱小,武器也十分陈旧,没有正规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也只能向西欧国家聘请,他深感压力,他决定要进行改革,他像英国普鲁士,荷兰,奥地利等国家进行访问,一方面聘请西方专家,另一方面以更大的精力去车间和工厂,学习西方先进技,特别是火炮的制造,制造军舰等先进技术。

所以说当时沙皇俄国的精力不在东方,而是在西方,当时的俄国也比较落后,他要进行去学习,他还没有能力去和当时中国鼎盛时期的清朝进行战争。

第三个原因,清朝本身实力的强大

清朝初年,尤其是到了康熙年间,清朝的实力已经上升了一大截,并且在康熙皇帝的治理下,平定了南方的吴三桂和台湾问题,再加上当时封建王朝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所以当时的清朝有能力,也有国力去打赢雅克萨之战,并且当时在雅克萨地区的俄国士兵并没有太多,清朝将俄国人赶走也是轻而易举。



总结

在雅克萨之战中俄国败给了中国,其中的原因是当时俄国的力量尚为弱小,并且俄国中心离远东地区距离太远,再加上当时中国封建王朝已达到顶峰时期,本身实力也很强大,所以在这一战中,清朝人将俄国人给打败了。


经济战略


首先是距离沙俄核心区太远,补给物资、获取联系较困难是重要原因。

毕竟满清也是一个大国,人口与资源能力近乎无限,还非常重视这场战役,毕竟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

也不光是清朝重视,当时俄国的重点在欧洲,派来攻打的士兵不多。

而且西伯利亚路途遥远,后勤困难,部队调动规模有限,边境一步步蚕食可以,跟着其他列强一起侵犯也可以,单独全面进攻的话,沙俄也没这个能力。

以雅克萨之战为例:

雅克萨之战前,清军一直占有人数优势,双方装备水平差不多,所以清军一直小胜。雅克萨之战中,清军运来了红衣大炮和福建的藤牌手,有了重武器,和兵员补充,两千多人打不到一千人,直接一战定局。雅克萨之后,清军用的是围点打援,沙俄就放弃了侵占想法。





趣古恒生


1652-1660年,清朝军队将侵占的雅克萨和窜犯松花江口一带的俄国哥萨克击退。1665年,俄国再次侵占雅克萨,1685-1686年,康熙下令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重创俄军。但是,当时清朝的康熙皇帝,不愿大量用兵对外作战,也不主张单纯用武力解决沙俄入侵黑龙江的问题。就是在雅克萨战争期间,康熙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因沙俄入侵的争端问题,曾多次写信给沙皇,谴责俄国对清朝的侵略,建议他们撤军谈判。俄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失败,沙皇要求停战谈判。康熙帝立即答应,并下令停止对雅克萨的进攻。可恨的是,康熙竟然如此爽快地答应沙皇的请求,没有继续出兵全歼俄军,更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把所有的俄军赶出西伯利亚,收复全部领土,这就为以后俄国的再次入侵埋下了祸根。这是满清统治者与敌妥协、投降卖国、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真实体现。试想,我既然把你沙俄打败,又何必与你谈判?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俄军赶回乌拉尔山以西,但是康熙却没有那个魄力!

于是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签订了所谓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国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在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土地未及划分,待两国查明后,再作决定。条约还规定,俄国在雅克萨所建城堡一律撤除,俄国人全部迁回。《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属中国疆域。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对以后的清朝皇帝处理北部边界产生了消极、妥协的不良影响,为中国北部疆界的划分埋下了祸根!到清朝雍正时期,中俄之间又签订了几个界约,划定中俄在蒙古一带的边界。这些条约把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原中国领土,划入了俄国版图。至此,沙俄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


御前带刀侍卫


俄国人忙着和奥斯曼帝国打仗,对东面的事不重视,只派了一个流氓,带着数百名匪徒来入侵。而清廷很重视,派出一品大员,兵力数倍于沙俄,还带着红衣大炮打围城战!

1643年,沙俄的一个叫波雅科夫的文书管带着130多名哥萨克人入侵黑龙江。这点人,也就是来当土匪的。结果,3年后才被打跑。这个文官回去后,就跟沙皇吹牛: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

额,300兵。你们自己感觉下,是多么强大的兵力。

1649年,一个叫哈巴罗夫的破落的富商带着70多人再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的5个村镇。70多人,在关内当土匪都嫌他少。可是,就是这个人带着138个土匪,在1650年占领了雅克萨。之后,又带着200名土匪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中国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

总之,规模最大的时候,也就是200多人。不过,清廷很重视,在1658年派了一个都统率战舰40艘来“剿匪”(对付沙俄这点人手,真的就是剿匪)。

清朝的都统可是正二品起步武将,相当大的官!按照职位,与将军和提督平级,他手下有25个牛录,满编的话,能达到7500人!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这么大的官来剿匪,朝廷确实重视。此战,当然打赢了,杀敌270人。

康熙继位后,在1682年-1688年之间,为了收付雅克萨地区,发动两次大战。

第一次:清军3000,主帅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一品大员);俄军450,主帅是托尔布津 (这人是个军人,也是沙俄临时封的一个军官,沙俄鼓励民间侵略的一种习惯性做法。)。

战果:先用2500人摧毁敌人在黑龙江下游据点,让雅克萨成为孤城。然后派3000人对雅克萨里面的450名敌军开始围城之战。俄军投降后,带着武器撤走了。

第二次:清军2100,火炮40门,主帅是都统彭春(从一品大员);俄军826,火炮15门,主帅是托尔布津 。战果:俄军补给被切断,投降时仅剩66人。

清军战术还是不错的,知道沙俄人武器好,就围城饿死他们。

不过,俄军兵力一直没有上千,真不算大战。这也是由于路途遥远,沙俄当时的重心还在欧洲和奥斯曼土耳其血拼(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年)),没精力派兵到远东地区。所以,真不能说沙俄打不过清朝。如果彼得一世拿打土耳其的20万大军向东入侵清朝,康熙肯定是顶不住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早期 是打平 因为清朝刚推翻明朝还没站稳脚跟。沙俄刚建立。(雅克萨被占领是因为清朝在平内乱)清中期(康乾时代)沙俄弱 因为清朝装备不比沙俄差加上人多与康雍乾三位都是英明帝王,沙俄除了 彼得时期算平静,其余时期都是在搞内乱。清末期 沙俄强 因为清军装备太差了,再加上清军大都是散兵游勇,沙俄因为彼得大帝改革太强大(除了英法打不过,其他都不成问题)。


________誓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3100046f8147aa9751\

简单生活2525


打仗也好,谈判也好,根本就不存在打不过这一说,经过利益的讨价还价,达到了平衡点,为了面子大家都说自己谈判赢了,其实都受不了了,来个台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