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期间,家庭的收入有影响吗?

猎鹰爱算术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工厂没有复工,许多普通百姓工薪阶层只能拿到最低工资,对生活的影响不能说不大。抗疫战斗的胜利,是亿万人团结牺牲的结果!中国加油!人民万岁!



晓渡


说说疫情对我家的收入影响,我家四口,爸妈务农,我和弟弟上学,疫情期间,农村生活总的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爸妈种菜养殖,先说吃的方面,春节刚过十来天,院子里自然生长的菜(大棚除外)开始生长,有菠菜、荠菜,加上年前地窖里的白菜,年后一二月生活基本维持,三四月万物生长,其他菜品也都可满足。再说收入,家里爸妈养殖的家禽牲畜可不少,鸡、鸭、鹅、牛、猪,疫情期间肉类也是必需品,这些除了满足自家肉食需要,家里的收入也可以通过卖猪牛完成。

弟弟是学生,除了高中学费书费支出,在家没别的花销。

我虽也是学生(博士),但是我有工资,每月会按时发补助,在家学习也一样有基本收入。

总得来说,放假的一个多月里,感觉农村的自给自足能力是很强,不仅供应农村,还可销往城市,供应他们。不外出打工的父母们,收入靠养殖,疫情期间不受太大影响;外出打工的父母,收入会有影响,但吃穿基本可以维持。

附上平日修剪桃枝,种萝卜,扒出来年前保存的白菜和萝卜,刨出爸爸种的何首乌切片晾晒,和妈妈蒸的花馒头的几张图片









总有刁民害老娘


你可以不工作,但是生活是有成本的。家庭开支、车贷、房贷、信用卡等等,对于没有一定存款的朋友来说,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你拿什么来支付这笔开支?你有什么途径或者副业可以给在这个情况给你带来一定的现金流?

02

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已经倒闭。这段时间在家里也看了很多各种报道,很多企业现在是直接宣布破产,通知员工,开年不用来上班了。很多企业相继宣布裁员,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疫情之下,企业通过裁员,卡死现金流,降低运营成本,确保活下来。就连优秀的西贝,都只能靠贷款发工资,活过3个月,更何况很多普通的创业企业。

你需要一份副业这是一种危机预防。疫情之下,一批人失业,一批人大赚。那些有线上变现能力的人,在家也能把钱赚到手。比如做线上教育培训的人、做直播卖货的人、做新媒体内容创业的人,做微商的人。

未来一定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体创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你有一技之长,懂得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能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新商业时代,是不缺赚钱机会的。但这条路,走的人很多,坚持下来,最后拿到结果的人很少。

当然,还有支付行业,也是很多人可以实现资源变现,建立一份持续收入的机会。门槛低,易上手,见效快。因为已经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逆袭,赚钱是没问题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以上这些行业,其实都是可以兼职做的,时间自由,工作自由。

朋友圈经常传一个话题:副业刚需,不建议你直接改行或辞职,但建议你增加副业,副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危机预防。确实,现在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但是副业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很多人的副业是滴滴司机,滴滴代驾,这两个月估计也很难有收入。

所以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副业更有价值呢?那就是可以给你带来被动收益的,就是你累积到一定的业务量,就算你停下来不工作,还有收入,这样才有真正的抗风险能力。

而支付行业就是可以在你停下来了,还可以有收入的行业,并且收入还可以持续的一个月比一个月高。


疯狂的v教授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句话放到如今的职场,过于真实了!

很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下,现金流紧张,业务都很难恢复起来,这时候想生存下去,唯一能考虑的就是节约成本了。

而一个企业的成本里面,非制造业以外绝大部分的公司都以人力成本为主。

人力成本包含哪些要素呢?

一是工资奖金这些薪酬部分,二是社保部分(属于强制性缴纳),三是公积金福利等弹性部分(可以调整)。

其中公积金福利,本身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这部分几乎就没有,那么能节约的就是社保和工资奖金这两部分了,

做过HR的都明白,社保是跟着工资薪金进行缴纳的,目前地税和社保合一以后,都会按照企业实际工资总额来缴纳社保,所以要节省社保支出,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薪资标准了!

懂得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疫情下很多企业首先要降薪,因为降了薪资,社保这些才能跟着降下来。

有人还会说,疫情下企业经营困难,难道只有降薪一条路吗?

当然不止,我给大家列举几条:

第一,向银行借款,这个也可以去做,但首先银行的授信要求都很严格的,未必短期给你批的下来;其次,就算银行借钱给企业,还有贷款利息,本息都需要偿还,这个压力也不小。

第二,裁员,这不用我说了,裁员最直接伤害的就是员工,以及其背后的家庭。疫情下找工作已经很困难,大部分员工肯定不希望自己被裁。

第三,直接倒闭,这对老板和员工来说都是最差的结果,老板辛辛苦苦办起来的企业倒了,员工也全部失去了依靠。

那么比起上述这几条措施,你觉得老板还有更好的办法渡过难关吗?

所以我才说,疫情下经营确实困难的,企业和员工协商一个降薪的方案,也算是人性化的举措了。


东方华尔街


假期放多了,对于打工的人而言,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意味着房贷/车贷还不起,压力可不是一般小的;对于老板而言,现在市民都在家里躲着,餐饮业被封,三月初才能恢复营业,即使营业有没有多大的消费量,制造业流水线工人受交通管制,缺乏人员,迫不得已继续延迟复工,没有产品也意味着没有收入,只能靠着之前的盈利渡过最近的难关。

因此,今年不少小企业会面临着解散的危机,而大公司则会进行裁员降薪。



爱做饭唱歌的小姐姐


这次疫情影响了众多家庭的收入,我们在群里讨论过这个话题,单位不开工,多数企业不会给发薪资,而很多居民都没有存款,主要最近因为购房掏空了一切,只靠每月的工资来还贷跟生活,而今年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规划,还贷成了最大的压力,信用卡也只有一个月的时效,部分人只好四处求救。等疫情结束后,新债旧债的影响也不会结束,估计这一年大家都要过紧巴的日子了。加油!





天涵水


非常大的影响,我外地人在北京,小微企业业主。两个孩子,父母都在一起。公司不能正常开工,每个月五六万的工资,一万左右的房贷,办公室租房费用一万左右,车辆费用两三千每个月。再来两个月也就要差不多了。也不能开除人,也不能正常开工。我们真的不是黄晓明,也不知道能有几个黄晓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b710ddbd88446b896f6610497932759\

美丽西藏—与狼共舞


有很多花呗房贷车贷都影响很大,还没有持续收入,没法办对于各个职业的影响都不一样,失去现金流的中小公司倒闭,员工失去工作。

平时有很多人抱怨收税,实际上当真正面临这种灾难的时候,就会发现国家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多重要。

大家都已经为疫情尽了一份力了,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也回归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吧。


蚂蚁小先生


首先这个有几种情况

第一,对上班族来说,在疫情期间,其收入影响不大;

第二,对个体经营户来说,电商由于快递服务多少有点影响,而对于实体店则由于人员出行限制,许多都处于停业状态,家庭收入影响就比较大;

第三,对于无正式工作的人来说,影响也比较大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观点,如有不对之处还望指出


快乐小王子123


由于春节过后,肺炎疫情尚处于的高发时期,为了响应政府的规定,很多企业只能继续停工歇业。现在很多老百姓都不能正常去上班或者做生意,整天待在家里,心里感觉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显然,这次疫情对广大民众的收入和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较明显的。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看,普通家庭总有一点积蓄以应对突发事件,而这次疫情只是把春节假期给延长了,只要过了元宵节,疫情高发期过去了,大家还能照常上班和做生意,要説因为疫情多休息几天,也不致于影响到大家的心情。更何况,节前不少职工还有一笔年终奖拿着,此时也可以节省着使用。

但实际上,本次疫情到来受到影响的人还真不少:第一类,生意不好,疫情来了更是雪上加霜。我有一亲戚是开实体店的,本来去年国内经济不景气,生意就亏损,没赚到钱,总想着新年新气象,好好赚点钱,结果是遇到疫情,现在商铺租金交着,手下员工的工资要付着,如果再待在家里不赚钱,心急如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此外,自主创业者黎小斌告诉我们,他做的是服装批发生意,通常客户欠他的钱,在节后会陆续还清,而小黎也会象征性的给部分资金周转不灵的客户再拖个一周。而现在,客户纷纷来电表示,由于疫情使他们的店面无法开张,年前大量支出现在打了水漂,好几个客户账上都没有现金,可能今年春的现金流要一直拖到初夏了,这让做服装批发生意的他觉得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第二类,月光族几天不工作都难以撑下去。90后公司职员陈琳,在一家小公司上班,由于公司效益不好,年前欠了她一个月的工资答应过完年再发,而今天是6号,陈琳已经把花呗和借呗分期付款还了,现在卡上只有150多元。陈琳表示,她最大的愿望是疫情快点过去,她能回到正常的工作轨道上去。

第三类,还有房奴马丽,是一名小公司职员,而她的老公是名房产经纪,两人房贷一个月要四千多,而孩子出生后则刚刚断了奶粉,各种开销又要上涨,虽然家里还有点积蓄,暂时生活没受影响,但是天天待在家里不上班那也是发愁啊。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公司正式上班,这样就有了收入,忐忑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以上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面对疫情休息在家的生意人、房贷家庭、月光族的真实感受,对于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説,虽然休息在家也是为国做贡献,但是在家不干活,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这对于他们还房贷、做生意,偿还借款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实际上,我国居民收入近年来提高了不少,但杠杆率在不断上升,中国家庭真正抵御突发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