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中國男籃在世界盃折戟,今後中國男籃路在何方?需要哪些改革?

開心小杆子


  • 世界盃的痛楚依舊殘留,中國男籃的未來還在探究。

  • 發展方向需要儘快確定,中國的籃球人要再加把油。

2019男籃世界盃已經過去接近半年,可是在中國的球迷心中這個坎卻一直沒有跨過去。在家門口的世界級男子籃球大賽,中國男籃在“上上籤”的小組中未能出現,而且也沒有拿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男籃出征前的目標沒有達到,就連最保底的基本任務也沒有完成。

在男籃世界盃剛剛結束的時候,無數的球迷都在批評和調侃中國籃球和男籃的教練以及部分隊員,與此同時無數的籃球人都在思考:中國籃球在未來應該怎麼辦?中國男籃該如何發展才能觸底反彈逃離深淵?藉此話題,我也給出我自己隊中國籃球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發展的方向進行解析。

首先要認定一個核心點:中國籃球的問題不在教練,而在球員——

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而且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表示過很多次觀點。我自認為這個觀點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確又合理的觀點。

一直以來在籃球和足球領域都有這麼一種習慣,那就是隻要球隊在某個系列的賽事中出現了問題,那麼首先被問責和質疑的就是教練員。身為球隊的教練確實應該為球隊的表現負責,但是從本質上去看的話一直球隊在一系列賽事中的整體表現如何根本不是教練能左右的,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這套陣容本身的硬實力,是每一個球員的能力和發揮在最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團隊的表現和戰績。這就是我所說的中國籃球的問題不在於教練員的水平,而在於球員的水平!

在2019男籃世界盃之後,無數的聲音在討伐李楠,在批評李楠,李楠確實有被質疑的問題點,可是這並不是影響男籃實力的核心問題。在戰術的制定方面李楠的佈置也算是比較的合理慎重,可是戰術有了以後需要的就是執行力,而執行力就是球員這個環節!

所以中國籃球若是想改革和提升也一定從球員方面去抓,而不是走過場做樣子只提政策而不付諸行動!

既然核心點已經確定,那麼就從球員方面入手去探究和摸索該如何改變!在討論中國籃球該如何改變之前先給現在的中國男籃找找問題,既然我們現在的男籃不能出成績,那麼這其中自然有不出成績的原因,個人實力不濟這一塊是一方面,那麼除了實力方面的問題還有什麼問題呢?我就將問題歸成兩大類來說。

問題(1):對待籃球的態度!

態度是一個很重要的點,正所謂凡事要從心才能做到手到擒來,只有從心認可這項運動,從心喜歡這項運動,從心為這項運動去努力才能在這項運動上取得傲人的成就。從中國男籃這一代隊員的身上,很難看到從心的態度,反而在訓練場上看到的都是嬉鬧和放鬆。

在此前王治郅參加過一檔採訪節目,在節目中王治郅提到了當年他們年輕的時候是如何訓練的,主要內容是當時他們在訓練時會練到精疲力盡,這還不算完,還要在精疲力盡的時候繼續一組收尾訓練。而且在常規的訓練科目結束之後,隊員們還會自發的進行加練,這不是要求,而是隊員們從心而為,他們打心底裡熱愛著這項運動,所以有主動性去為這項運動拼搏努力!

在同檔節目中,“戰神”劉玉棟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劉玉棟表示:我現在跟年輕隊員講起來,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的一個現實,但恰恰我們這一代人做到了,我們之所以有一些突破,就是因為我們的付出,包括我們一直堅持下來,確實不容易!

從王治郅和劉玉棟的分享可以看出,王治郅介紹了他們當時是如何對待籃球這項運動,如何用積極刻苦的態度去發自本源的去做好訓練,去自我要求和提升;而劉玉棟的一個“不可思議”和“不可理解”則體現出了現在這些球員距離當時那一代球員在態度上的差距。這是第一大類的問題——態度!

問題(2):對“職業”二字的認知!

中國男籃隊員都是職業籃球運動,所以這“職業”二字是一定要有清楚的認知的,什麼是職業,什麼才叫合格的職業籃球運動員!我認為現在大多數的中國男籃球員都不能很好的認知職業二字。在專業領域中把籃球當做自己愛好的專業,但是在職業屬性中他們卻不甘心只當一個籃球運動員,卻把“文體不分家”這一套做到了極致,難道職業籃球運動員都可以跨界搞副業?

或許有人會認為:世界體壇有很多的優秀的知名運動員都涉足了娛樂圈,參加個綜藝搞個品牌的代言也沒什麼的!但請注意一個關鍵詞“優秀”!

我也認為運動員除了在從事自己本專業之外可以參加一些娛樂綜藝和代言,畢竟這個時代就是如此的勢態。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世界體壇確實有很多的優秀運動員跨入不同的領域,比如娛樂、商業等,但是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極致優秀才有更多的跨越。然而中國有些籃球人小有名氣之後就開始脫離本質!搞副業可以,但前提是自己的第一職業要做好!

這就是我歸結出的中國男籃隊員目前的兩大類問題,如果將問題細化的話一定不止兩類。那麼既然問題有了,針對問題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轉變和提升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聊的解決辦法,我們需要在哪幾大方面做出提升。

首先要聊一個基礎的提升點:青少年一代的提升——

下圖是中國籃球金字塔,著名籃球評論員曾說過:

“國家隊是中國籃球整個金字塔的龍頭,國家隊打好了,舉國振奮,幹什麼都有勁。中國籃球必須兩條腿走路,才有效率。既抓青少年、小籃球、社會影響力,也得有強力措施扶國家隊上去。——《花點錢,讓自己強壯起來》。”

籃球青少年的培育是一切改變和提升的基礎,沒有好的苗子就沒有未來,這樣又談何轉變和提升呢?蘇群老師此言確實有很深遠的道理,男籃的成績好能提升籃球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也要注“小籃球”的培訓,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遠走得穩!

在2018年中國籃球就已經開始注重青少年籃球的發展,而且舉辦了《中國青少年籃球發展論壇》,從那時起中國籃球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從小籃球抓起,而這也是一個好的苗頭,至於說效果如何還需未來去驗證!那麼除了青少年培訓這個基礎提升點之外,在大方向上還有哪幾個主要的提升點呢?

提升(1):發現——民間籃球真有高手!

還記得在2020CBA全明星扣籃大賽上的民間扣籃王矣進宏麼?他力克外援和CBA扣將,勇奪CBA全明星扣籃大賽冠軍,而他也讓大家真正的知道了民間確實有籃球高手,不僅僅是扣將!但是這些高手在哪呢?這就是提升的第一個點——發現!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同樣的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有一個“子承父業”的主流方向,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中國的籃球圈也是如此,名宿之後或者名宿的親屬只要從事籃球的似乎都能登上CBA的賽場。比如李京龍、阿爾斯蘭、郭艾倫等等,在CBA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這類球員。當然不排除他們有些人確實能力不錯,很努力很上進,但是他們就有了一個天然的優勢,很容易就會被關注、被培養。難道在民間就沒有這樣值得培養的年輕球員麼?一定有,只不過是不能發現,或者說是發現了之後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後來的發展道路。

民間一定有籃球人才,但是他們沒有平臺和圈子去真正進入中國籃球,爆炸的扣籃可以在短視頻中展示,但是實打實的籃球天分和技術還有意識通過網絡也是很難展示出來的。提升中國民間籃球人才的發現渠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提升(2):培養——要走出去,別隻知道NBA,歐洲籃球聯賽足夠強大!

好的苗子發現了之後就要有好的培養方式。目前我們的籃球運動員除了在CBA效力之外就只能看到NBA,但是自身的能力又不能觸及到NBA的地板,繞了一圈還是隻能“混跡”在CBA。我們的球員要是想提升就必須要走出去,別隻知道NBA,要看看歐洲大陸的籃球。

2019男籃世界盃之後,男子籃球世界排名前10如下: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阿根廷、法國、塞爾維亞、希臘、立陶宛、俄羅斯、捷克。前十名之中有七支球隊是歐洲籃球,可見現在的歐洲籃球在世界籃壇上是具有絕對統治力的。所以中國的籃球運動員要勇於走出去,往歐洲賽場跑一跑i!

姚明在前一階段已經有了相關的動作,他與塞爾維亞籃球進行了十分親密的交流和合作洽談,預計以後中國籃球和歐洲籃球的對接將會與日俱增,而中國籃球也很適合學習歐洲籃球的特點,姚明此舉是一個好的訊號!

提升(3):激勵——媒體別亂捧,要懂得激勵!

這第三點提升是關於媒體輿論的導向!正所謂“人言可畏”啊,別看人們的一言一語輕描淡寫似乎沒有什麼力量,但是千言萬語彙集起來之後就是很大的輿論效應,而且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此前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庫裡”、“中國杜蘭特”、“下一個姚明”等等大氣無比的稱號,說的連球員自己好像都覺得自己就是“中國某某”一樣。這種媒體的吹捧會影響到球員對自我的認知,從而讓他們不能正確的樹立觀念和判斷差距。

媒體也要正確站位,不能誇張吹捧,而是要合理的激勵球員!否則就會讓大家陷入一個死循環(如下圖)!


從發現到培養,再到輿論的導向,這是一個連續的提升,環環相扣。只有這樣進行改變,中國籃球才能從大方向上有一個正軌可以走。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這幾個大方向的轉變若是落到實際上,那會遇到很多的荊棘,很多很多!

總結:

以上就是我給男籃拿出的一些提升點,也僅僅是我個人的拙見而已,中國籃球的提升任重而道遠,並非一朝一夕即可促成。這個重任目前還在姚明的身上,我們相信姚明能夠做好,也相信有姚明在的一天,中國籃球就有提升的希望!


【籃球界的小詩仙,盡在體育鑫觀念!】


體育鑫觀念


現在中國籃協已經給中國男籃指出了明確的道路:向塞爾維亞學習,突出速度和靈活性、防守的彪悍性。2月中旬,中國籃協與塞爾維亞籃協達成的合作協議,內容主要有三方面。一、塞爾維亞舉辦青訓營;二、培養中國的青少年及教練員、裁判;三、組織青年隊到塞爾維亞參加比賽。由此可見,籃協根據亞洲人的特點希望中國男籃向歐洲籃球學習。

二十世紀中國男籃以”快、準、靈、狠”的技戰術特點立足世界籃壇,並且錢澄海老教練還是創建跑轟戰術的鼻祖,中國男籃以此也取得了世錦賽和奧運會前八。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男籃失去了自己的特點,隨著職業化的進程,薪酬的提高,使運動員迷失了自我,刻苦訓練的少了,敬業精神失去了,我國增光的目標暗淡了,導致在世界盃折戟。目前迫切需要的改革是:1、培養隊員的為國爭光的榮譽感。

2、狠抓基本功和身體素質。

3、加強和塞爾維亞的比賽交流和培訓。

4、注重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

5、吸收歐洲籃球的精髓。

6、建立完善的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體系。

一點拙見,但願對中國男籃有幫助,相信中國男籃一定能在世界籃壇立足。


獲嘉體育


對於籃球實力的差距,很多球迷認為是人種的差異,身體素質的差異。在籃球的世界裡,身體的差異並非後天不能彌補的,更何況部分亞洲佼佼者的身體天賦並不輸歐美人。所以身體的差異固然有,但絕不是決定因素。看了這麼多年籃球,我認為中國籃球的差距在於以下幾點:

1.個人的技術動作粗糙,沒有專門的打磨個人鮮明位置特點的技術。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看重身高,對於技術並不會太在意,畢竟身高天賦在那。但是如今世界籃球的趨勢在於更快的節奏,更準的投射,把握一切能得分的機會,而這一切的基礎在於個人精湛的技術。要求球員在有機會的時候必須得分,需要更強的個人得分把握,抓住每一次機會。目前中國籃球球員中,除了易建聯高度自律,保持高水平的個人訓練,在國內很難找到第二個。

2.團隊意識不強,理解戰術能力差

可能是更習慣於聯防這種簡單粗暴瑣死空間的防守方式,和破聯防的傳導球導致的習慣性站位,幾乎很難有有效的跑位。球場上每個位置的球員對自己的位置不熟悉,無法有效完整的串聯起來,戰術無法堅持執行到底。位置感,節奏感對比目前優秀的籃球團隊差距一時間無法彌補。身體可以強化鍛鍊,但思維固化了,很難扭轉。例如高尚,身體素質不錯,眾人期待,但連戰術跑位都沒能貫徹到底

3.臨場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差

比賽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會走常規戰術,需要球員根據球場上的防守強度,位置的變化,隊友移動的情況來做出預判,是選擇進攻還是串聯助攻。這個隊伍球場大腦控衛的要求極高,回顧中國男籃近20年的歷程,控衛得位置上最好的竟然是劉煒,而他上榜的原因是極少的失誤,但是他的創造性,臨場應變對比世界優秀的控衛差距不小。目前控衛有自己思想和節奏,可以穿聯起隊伍的只有趙繼偉。心理素質方面隨著新賽季國內球員多場比賽絕殺球的表現來看,稍有提升,關鍵球處理比以往要好,不再是一味交給外援解決

縱觀籃球的發展歷程,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大多在優秀的籃球訓練體系中逐步成長。姚主席的改革中側重青少年籃球的培養,制定適合孩子的籃球設施,場地,讓他們逐步適應比賽的節奏,強度變化,從小培養比賽的感覺。經歷更多的比賽,磨礪更強大得內心,完善自己的球技。我認為未來中國的籃球水平差距會因此縮小,未來會湧現出一大批少年英雄,對比父輩,他們更早接受科學的訓練,見識更先進的打法,更早經歷了比賽的殘酷。與此同時,也會出現一大批優質的一對一訓練師,傳授更實用的腳步,命中率更好的投籃方式。

相信未來會更好!



飄逸的大腿鍾


2019籃球世界盃結束,中國隊的征程戛然而止。2勝3負的戰績,小組賽出局,最糟糕的是被伊朗搶走了亞洲唯一一個直通明年東京奧運會的名額。要想參加東京奧運,只有參加落選賽一條路可走。不過想想對手中有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巴西等強敵,可以說我們已經失去了這一寶貴的機會。因此,很大可能國家男籃將會在此後長達4年的時間裡,無緣參加世界大賽。個人覺得做以下改革,首先:繼續推進CBA改革!1:強化球隊工資帽政策,遏制溢價合同的泛濫。從世界盃的一系列表現,可以看出我們與歐美強隊存在著巨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球員在CBA,遭遇的防守強度不夠,競爭不夠激烈,讓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不足,好高騖遠,自以為是,卻依然拿著高達千萬的合同。所以必須嚴格執行工資帽政策,控制溢價合同。2:對球員工資實行分檔制,根據賽季表現,決定合同金額。如果表現下滑,就扣除相應工資。反之,就增加工資,以作獎勵。比如入選全明星、最佳陣容,場均數據大幅增長,均可以作為獎勵的標準。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激勵球員改進技術水平,保持最好狀態,有效避免簽下大合同之後,不思進取,狀態下滑,傷害球隊。

其次,在下一次世界大賽到來之前,儘早開始新一屆國家隊球員的遴選工作,抓緊確定陣容,迅速組建新一期國家隊。然後,就是盡最大努力尋找接近國家隊實力的世界強隊,去打熱身賽,越多越好。每打一場比賽,都必須召開總結會議。對教練存在的指揮問題、戰術制定問題,球員存在的攻守問題,必須做出細化的分析和總結,以便下次改進和避免。籃協必須盡最大努力,拿到東京奧運會落選賽外卡。這對於新一屆國家隊球員是一次彌足珍貴的與世界強隊交手,從中發現自己存在的短板,和強隊之間存在差距的機會。因為下一次世界大賽離我們有4年之久,真的是太久太久了。

另外,必須對國家隊所有人員,包括教練和球員制定明確且細化的獎懲機制。在所有參加的世界大賽中,犯錯必須受到懲罰,表現出色就一定獎勵。賞罰分明,這樣的高壓政策,才能讓他們每場必拼,每分必爭。看看這屆世界盃男籃隊員在場上所表現出來的鬥志,真的令人堪憂。再瞅瞅其他面對強敵的球隊,捷克、波蘭、阿根廷等等。即使面對美國隊,照樣打得足夠頑強。實力弱並不可怕,最起碼氣勢和鬥志上不能輸給對方。寧可站著死,也絕不能向對手投降認輸。這才是我們所欠缺的。必須通過獎懲機制,讓隊員時刻全力拼殺,嚴禁懈怠懶散態度的出現!

雖然我們錯失了機會,雖然我們即將遠離國際大賽舞臺四年之久,甚至更長,但是眼下我們需要做的是,痛定思痛,臥薪嚐膽,練好內功,終有重新在世界舞臺綻放的一刻!




川粵10年


現在的中國男籃感覺真的缺少一種精神,除了阿聯拼到最後,其他人可以說毫無鬥志,而且本質上來講國外的球員從小就接受更系統的訓練,而我們最早估計也是初中念不好選擇走體育生吧,基本功本來就不紮實,還學的球星花哨的動作,連最基本罰球命中率都可憐的很,是不是我們學習一下歐洲籃球,他們也沒有美國那麼出色的身體天賦,但是穩紮穩打,實實在在,在國際籃球上實力不容小覷,而且CBA引進外援是否與本意背道而馳了,好多球隊球員心中外援就是他們的主心骨,沒有外援好像就不會打球一樣,是否應該針對外援使用上做一下調整。


赫陽爸爸


人才斷層、基本功欠缺、籃球意識和戰術素養差等問題在近十年來成為外界的老生常談。這些問題的源頭都在於中國籃球發展的大環境——如何更好培植中國籃球發展的土壤和氛圍、完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如何讓CBA聯賽更健康運作,真正成為鍛鍊本土球員的搖籃;如何沉下心來進行國家隊建設,而非被眼前成績“一葉障目”;如何更有效地將世界先進理念和技戰術與“中國特色”接軌,而不僅僅是著眼於世界級外教……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將決定著中國男籃如何“破局”。所幸的是,在中國男籃兵敗世界盃後,姚明斷言,中國籃球的改革不會因此而止步。中國籃協在公佈杜鋒出任中國男籃新任主帥時也明確表示,新一屆中國男籃的主要任務是著眼於2023年世界盃和2024年奧運會,甚至是更長遠的未來。



西施誇郎


2019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折戟沉沙,從這次失敗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男籃和世界男籃的差距,那麼中國男籃路在何方?還需要哪些改革呢?



一、路在何方?其實中國男籃的路在自己腳下,如果只是將世界大賽進入前八名定為終極目標那麼中國男籃永遠沒有前途,女籃許利民指導喊出的口號曾經被許多球迷嘲笑,但是筆者認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永遠不是好士兵,沒有一個終極目標就不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就沒有動力,這和我們個人設定的目標是一個道理,所以中國男籃應該制定未來十年規劃和二十年規劃甚至三十年規劃,然後將規劃細化每一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和結果,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二、需要哪些改革?

1、逐步改變目前的青訓體系,讓俱樂部走上全職業化道路,青訓逐漸淡出俱樂部本身體系,我認為這是提升聯賽提升球員競爭力的基礎,破除俱樂部青訓壁壘就會讓更多的優秀球員湧現,否則總是走自己的青訓之路商業化根本無法真正形成,非真正的職業化就不會有更多的激勵效應,就不會湧現更多優秀自律努力的球員。

2、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初中、高中、大學的聯賽體制,CBA的主要球員通道應該從大學生聯賽中選擇。這樣的機制建立就避免了選拔苗子的單一性更多有創造力的球員會逐步湧現。



3、打破地域壁壘完善俱樂部體制,將重點放在聯賽的推廣和建設中來,真正做到從一群會打球的球員中選擇優秀球員,而不是從一群孩子中選擇會打球的孩子。

4、避免走彎路,以前我們是不停的打內線優勢,隨著小球戰術的盛行以及進攻節奏的加快都讓籃球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應該向更先進的小球戰術理念靠攏,當然要改變這樣的思路前面這幾點不改變很難做到,畢竟有時候缺少那種能夠扛鼎的鋒線和後衛線球員。



所以中國男籃要想真正在未來世界舞臺上有所作為思路的改變是基礎,只有思路改變了才能夠建立起體制優勢從而帶動起整個籃球產業鏈的發展,否則什麼樣的改革都將是治標不治本。

醉眼觀球


中國男籃還在處於後姚明時代,總想擺脫大中鋒的戰略戰術但又改得不徹底,總是在靈活多變和大個中鋒的戰術上搖擺,球員也有這種深根蒂固意識,我們現在的內線球員身高沒有姚明高 ,球商沒有大致強就一個傻大個,靈又靈不起來;教練思路也出問題,在沒有真正強內線就要堅決的改變戰術,從隊員選拔到培養就要針對性,像劉玉棟他們那一代有過硬的技術,投籃包括三分藍快準狠 特點鮮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男籃在亞洲包括國際上才會有一席之地。


趴上沙灘看世界


男籃要提高,先要打好球員的基本功,就目前看,除阿聯、小丁外沒有幾個人基本功好的,不說別的能達到王治郅當年的腳步、投籃水平的人幾乎沒有的,因此從基本功抓起,一是投籃,二是罰球,三是拼搏出力,四是品德高、素質好、團隊協作強,五是愛國,六是不較勁、場上不打架、犯規少。另外男籃希望只能寄託於下一代(22歲以下的),而且必須早抓快抓認真抓。不知姚主席是不是這麼想的呀[機智]


晴天1360166


男籃折戟世界盃,這是一個技術水平能力的問題,然而男籃的發展還有資金獲取形成良性循環的問題。如何讓籃球水平提高與資金獲取有機結合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這是中國籃球發展延續的根本性問題。

在建國之初,我國的體育部門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進行發展的。因此體育行業的從業人員與受眾可以分別處於兩個不相干的群體之中,互不影響。其形式在資金方面的表現為體工隊→國家←民眾,也就是國家取得比賽的獎金,民眾的生產利潤,而後再進行分配。

而今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家的這種分配能力正在減弱,而體育系統並未走出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

形象一點的比喻就是像給嬰兒斷奶,這麼多年一直沒法斷奶。為什麼斷不了,這和國家富裕的程度有關。

事實上中國目前是主市場經濟為主,實行低工資制的國家。民眾的收入偏低,無法支持體育這一類觀賞性的消耗支出。

足球為什麼市場化這麼多年越來越爛?就是因為一旦真正的進入市場化,足球無法獲得資金,最終會因為得不到資金餓死。

特別是電子遊戲的出現,更是擠佔了體育的生存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市場的足球最終淪為了資本運作的一個平臺。

很明顯的就是足球、演藝娛樂圈,成為了臭腳、爛片和道德底線無下限的藏汙納垢的聚集地。就像一個沒本事的婦女,你把她扔在城市裡,最後只能去靠身體吃飯。

有人說增加參與的人口基數,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假如從事籃球運動的運動員人口有一百萬,那麼他們的收入會是多少?頂級豪門幾百個運動員的個人年收入千萬元,就需要幾十個億,次一級剩下的分擔各級聯賽,單單運動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可能就是近千億元。

錢從哪裡來?有人說中國有14億人口,每人花100塊他們不就有了嘛!但是別忘了,這千億元是利潤,不是銷售額。能佔到總銷售額的2%~3%就不錯了。

有人問為什麼國外可以。要知道歐美髮達國家,從事體育的基數大,是因為他們的體育基礎是放在民間的,他們管理機構掌握的只是金字塔頂尖的那部分。剩下的人無需考慮他們的就業問題,這些人和普通人一樣,平時該幹什麼幹什麼。如果看過電影《第一滴血》的應該記得影片第一集裡蘭博和軍隊對峙,打完了軍隊的上尉第二天還要去藥店上班。

他們的體育比賽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樣子。說不定哪位奧運選手參加完比賽沒兩天就忙著幫人打官司,因為他的職業是律師。

那麼有人又說,為啥不學學國外呢?是啊,如果現在學國外,那麼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從事體育?所以這個所謂的人口基數就是一個偽命題。

真的要把體育推向市場化,就要有斷奶的決心,以及讓它死於市場的勇氣。如果這些都沒有,其它的只能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