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严的武功和才能怎样?带兵打仗如何?

大有可为888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李严,字正方,荆州南阳人。原本是刘表的手下,曹操进攻荆州时,逃往蜀地投靠刘璋,当任他为成都县令。

刘备攻打刘璋时,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前往绵竹抵抗刘备,结果李严直接率领部下投降了刘备。

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并与诸葛亮等人制定蜀科,平定益州的叛乱,还为刘备称帝前制造了祥瑞。

最终他与诸葛亮一起接受刘备托孤,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因此除了后主刘禅,李严是蜀汉政权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这样看起来两人的权力好像相差不是太大,不过在刘备去世后,李严被安排镇守永安,负责防备东吴,而诸葛亮被安排回到成都,负责辅佐刘禅北伐曹魏,一个在京都,一个在边关,地位其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蜀汉与东吴外交正常化后,李严更是有一种被凉到一边的感觉。

他为了“找存在感”,向朝廷请求把巴、巴东、巴西、江阳、涪陵五郡设置巴州,他要做巴州牧。李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和身为益州牧的诸葛亮平起平坐,结果请求被诸葛亮一口拒绝,不过为了安抚李严,诸葛亮还是把他从永安调到江州负责北伐的后勤工作。你不是怪我之前冷落你吗?现在我让你也加入北伐的圈子里,大家好好为蜀汉完成兴复汉室、统一大业努力,不要再闹了。

然而李严并没有就此满足,毕竟想和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梦想还没得达到呢。为了给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他还想到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馊主意”,据《诸葛亮集》记载,李严居然写信劝诸葛亮加九锡进爵称王,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的礼遇表示。九锡对汉朝有着特别的政治意义,前有王莽,后有曹操、孙权都是乱臣贼子。李严这么做就是在怂恿诸葛亮效仿他们,可以说用心险恶,要是诸葛亮这么做,那么作为同为托孤大臣的自己,迟早也可以加九锡了。

没想到,诸葛亮对于“加九锡”的行为毫无兴趣,不仅拒绝李严的一片“好意”,还写信说道:“我与你相处的时间也不短了,为什么您却还一点都不了解我。你劝我不要拘礼数以求光大国事,这让我不法沉默下去。我原本只是东方一个很平凡的人,因先帝的误用,所以地位在人臣中已经最高的了,而且还赠赏的钱财数以百计。现在讨伐曹魏还没有成功,你还不明白我的志向,拥护我自比齐桓晋文自贵自大,这实在是不对的。如果能灭掉曹魏,杀死曹睿,陛下能够重回故都,我可以与各位同僚一齐外迁,即使是十命也可接受,何况于九锡呢!”李严的美梦再次被诸葛亮无情打碎。

不过他依旧不放过任何可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机会,甚至在建兴八年(公元226年)曹魏三路伐蜀的时候,李严对诸葛亮提出率兵两万援助汉中的请求进行讨价还价,诸葛亮最终上表朝廷推举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代替李严管理江州事务,又封李严为骠骑将军,并把汉中丞相府的事务全权交给李严负责,李严这才同意率兵援助汉中。当时蜀汉的官员都认为诸葛丞相对李严的恩宠真的太过了。

历史学者白杨也认为,李严在诸葛亮辅政后,权力和势力一直不断扩大,由一开始的辅汉将军到最后的骠骑将军,由一开始的镇守永安到最后江州都护并署丞相府,可以说李严的权力从仅能在永安发挥作用到可以迈进蜀汉的决策中心——丞相府,而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面对李严的争权行为也都基本是委曲求全,每次李严提出过分的要求,诸葛亮最多只是给予驳回,并没有作过多的责备或任何处理。而诸葛亮的一味退让并没有换来李严的合作,反而促进他有了更大的政治野心,甚至到了最后萌生了取代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的想法。

其实作为李严老乡的陈震,在出使东吴之时也曾提醒过诸葛亮说:“李严腹中有鳞甲,乡里的人们都认为他不可接近。”但是诸葛亮自个儿认为只要不去主动招惹他就能安然无事,根本想不到李严会像苏秦、张仪那样,在蜀汉政权内部挑拨不和。

诸葛亮班师回朝后,立刻启用司法程序,据《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把李严前后的亲笔信函、书奏等,全部出示出来,发现矛盾重重。李严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只好低头认罪。于是诸葛亮与刘琰、魏延、袁琳、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许允、丁威、刘敏、姜维、上官雍、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等蜀汉官员一同上疏弹劾李严,朝廷最后以“诬罔罪”也就是欺君罔上罪,将李严的一切职务全部革去,收回节传、印绶、符策,并削去其爵位,废为民,流放梓潼郡

李严被贬后,诸葛亮给李丰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诸葛亮诚恳地说道:“我与你家父亲同心协力以扶助汉室,这是神明所知道,不仅只有世人所知。因此我推荐你父亲主持汉中事宜,委托你在东部要地镇守,这是为了不给别人议论的话柄。我以为实心实意就能感动于人,有始有终地保持我和您父亲之间的友谊,谁曾想到中途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当年楚卿屡受贬斥,终究还是能恢复原职,心存正道就可以取得好的结果,这是自然之理。希望你多多宽慰你父亲,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现在虽然解除了职务,家产气派不如过去,但奴婢宾客仍有百数十人,你又以中郎参军的身份住在府中,跟同等人士相比,仍然是豪门大家。如果你父亲能明白自己的某些过错,你和公琰又实心实意地帮助扶持着,那么,坏运气可以变成好运气,失去的东西还是可以追回来的。希望你能认真考虑我的上述劝告,理解我的一番诚心,写这封信是时侯,我的眼泪真的止不住,不仅长叹不已。”

当李严在流放地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竟激愤发病而死,原本他觉得自己只要表现的好,就能得到诸葛亮的再度启用,如今丞相已经离世,蜀汉不会再有当权者像诸葛亮那么大度会再重新启用他了。


孙仲谋l


导语:

李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当初刘备在白帝城没脸回成都,所以在奄奄一息之际,将诸葛亮和李严喊到了身边。

他希望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一起辅佐幼子刘禅。虽然假惺惺让关键时刻可以诸葛亮取而代之,但是刘备打心眼里是舍不得的。

那么能够跟诸葛亮一起辅政,李严的才能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刘备会从这么多大臣中,选中了李严呢?

01李严虽然是荆州大臣出身,却代表着益州投降派的利益。

李严是南阳人,当初南阳还是荆州的地盘。所以李严早先是在刘表那边做官,帮助刘表巡视各地郡县,可见那个时候李严已经得到了刘表的重用。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少为郡职吏,以才幹称。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於绵竹。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三国志》

可惜刘表岁数大了,不久之后便死了。荆州传给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刘琮没出息,把偌大的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

这个时候李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既没有投靠曹操,也没有选择投靠刘琦和刘备,而是选择投靠了益州的刘璋。

  1. 当时李严是秭归令,到了成都以后,刘璋直接任命李严为成都令,可见他到了成都以后,在刘璋跟前的面试,那是相当成功的。
  2. 此后李严一直都在益州为刘璋效力,这个时候的荆州发生了巨变,刘备和孙权联手击败了曹操,刘备夺取了荆州的主控权。
  3. 这个时候刘备以帮助刘璋对付张鲁的名义,进入西川,而目的是为了夺取益州。当时的李严被刘璋任命为胡军,在绵竹抵挡刘备的人马。

绵竹就是后来诸葛亮的儿孙战死的地方,李严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与刘备打交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刘备来到西川以后,广交好友,李严这么有名气,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我认为李严的这次投降不是偶然,而是早就和刘备窜通好了。李严投降以后,被刘备封为裨将军,随后又提升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由此可见,我们会发现李严虽然是荆州派大臣出身,却长期在益州担任官职,而且得到了益州人的支持。

所以李严是一个代表着益州投降派利益的荆州人,这对刘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大多数也都是荆州人士,李严可以成为荆州派和益州派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02李严才能出众,作战勇猛,深得刘备集团敬重。

李严早就被刘表、刘璋重用了,可见他的才能不一般。在归降刘备以后,李严更是用行动,为他争取来了仕途上的顺利。

  1. 建安23年,以马秦、高胜为首的盗贼,在郪起兵造反,人数多达数万人之多。当时刘备忙着处理汉中的事情,李严没有催促刘备发兵,而是自己带着5000人就把这场起义给平定了,同时斩杀了马秦、高胜。
  2. 此外他处理这些乱贼的方法也值得后人借鉴,他并没有将这帮人一网打尽,而是恢复了普通乱贼的民籍,以此稳定人心。毕竟益州缺人,这是真的。
  3. 当时南方未定,越巂夷王高定带兵围攻新道县,李严带兵前去救援。双方人马的多少虽然没有记录,不过李严依旧大破贼兵,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因此李严的威名就更甚了,可以说刘备在汉中和曹操大战的时候,后方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和李严一起稳定住的。

所以李严被刘备封为辅汉将军,刘备病重的时候,李严被受命为中都卫,统领内外所有军务。看似非常大的权力,可是刘备还有一句话,那就是让李严留在永安镇守。

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巂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三国志》

既然留在永安,那就不可能统领全部大军,所以这就是刘备设下的一个局。李严注定和诸葛亮是搞不好关系的,因为他们的利益被刘备牢牢地纠葛在了一起。

当然了,李严若是没有两把刷子,刘备也不可能让他来作为辅政大臣,掣肘诸葛亮。所以这一切安排,都是建立在刘备认可李严能力的基础之上。

03李严一直想要和诸葛亮平起平坐,这才动了坏心思。

刘禅登基以后,李严的地位就更高了,被封为都乡侯,假节,以及光禄勋。在四年以后,更是转任为前将军,关羽曾经担任前将军,由此可见李严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三国志》

地位高了以后,李严自然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跟诸葛亮平起平坐。既然大家都是辅政大臣,为什么诸葛亮可以大权一把抓,而李严却只能在外面做副手?

  • 李严总是建议诸葛亮给自己开府,他希望像诸葛亮一样,可以开府。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开了府以后,就有了一帮跟随自己的领导班子。
  • 不过诸葛亮担心这是搞分裂,所以拒绝了李严的提议。后来李严又希望能够将巴中那五个郡划分在一起,让他以巴州刺史的身份统一管理,也被诸葛亮给拒绝了。
  • 李严甚至怂恿诸葛亮学习曹操,加九锡称王,这些昏招都想得出来,可见李严为了夺取权力,的确是费了不少心思。

不过李严的计划并没有得逞,诸葛亮的为人我们都是知道,他大公无私,为了季汉的未来劳心劳力,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曹操。

李严是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继续奋斗的信心。所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李严贻误了粮草的运送时间,结果导致北伐大军中途班师。此后李严就被诸葛亮问责治罪,囚禁了起来。

总结:李严一直等着诸葛亮重新重用他,等到诸葛亮去世为止。

诸葛亮赏罚分明的事情是整个季汉王朝都非常清楚的,正是因为他的公正无私,所以赢得了三国君臣的共同敬佩。

李严虽然想要扳倒诸葛亮,自己掌权,可是他对诸葛亮也是十分敬佩的。按照军法,李严所犯的罪,当然是要受到重罚,这一点他认了。

不过他在牢中依旧希望诸葛亮有一天可以重用自己,毕竟季汉缺少人才,诸葛亮也是个爱才之人。

可惜李严一直等到了诸葛亮的死讯后,他彻底死心了。诸葛亮囚禁了他,可是他觉得诸葛亮死后再也没有人可以任用他了。

所以不久之后李严也于同一年郁郁而终,可以说李严这一生,就是被托孤这件事给耽误了,如果当初刘备不托孤给他,或许他会成为诸葛亮最好的帮手。


江湖小晓生


李严是三国时期蜀国人,是刘备临终托孤的重臣。李严是文官出身,以理政出名,也有过平叛和抗战的经验,但是自身武功相对于三国的武将来说,非常的弱。性格上比较孤傲,投机性较强,好大喜功。

李严青年时期归属荆州刘表,才干出众,被刘表认命为荆州所属郡县的县令,后来因为曹操进攻荆州,李严转投刘璋,刘璋依旧认命他为县令,结果所治县域取得大治,其才干被西蜀所认可。刘备进攻西蜀时,刘璋认命李严为将军,率军抵抗刘备,可是李严再次转投刘备,因此西蜀门户大开。

李严因为投诚刘备有功,被刘备认命为键为太守和兴业将军,参与修治法令,最终修成《蜀科》,奠定了刘备治理蜀国的法律体系基础。

在犍为太守任上,李严兴修水利,造桥修路,大兴土木,犍为为之一新。建安年间境内马秦,高盛率一万多人起义,被李严率令郡兵击败。高定率军攻打犍为,也被李严独力击败,因为战功,被提升为辅汉将军。这也是李严唯一的两次率军抗战。

随后,李严在白帝城临危受命,统管内外军事。但是他内心孤傲,不与人合群,在治理蜀国时,他曾提出划线而治,被诸葛亮否决。因此与诸葛亮有隙。后来诸葛亮进攻中原,蜀国大雨,李严派人对诸葛亮说,道路泥泞,粮草运输困难,请求诸葛亮退兵,诸葛亮退兵后,李严又故作惊讶说,为何退兵,把退兵责任推脱给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弹劾李严,李严获罪为民。诸葛亮去世后,李严也郁郁而终。


考古论今


简单说:有能力,文武双全。情商低,性格不好。重视权力,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严的履历。

李严是南阳人,曾在南阳郡中以才干知名,后来在刘表治下各郡任职。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西往奔蜀,投靠刘璋。建安18年,刘备进攻绵竹,刘璋任他为护军,在绵竹附近抵御刘备,之后李严率部投降,被刘备封为裨将军。成都被平定后,李严官拜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几点信息:

李严的身份。李严不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士族,曹操南下后向西归顺刘璋,算是东州派。

李严的政治才干。辗转南阳,秭归,成都多地任职,说明起码有三个上司很赏识他。行政能力出 色,做个县令、太守,不是问题。

至于国家大政方针,李严也很在行。《三国志·蜀书·伊籍传》记载:“(伊籍)后迁昭文将军,与 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此外,诸葛亮在给孟达的信中 说,“部分如流,趋舍罔制,正方性也”。公务处理得如流水行云,解决难题无所凝滞。说他办事效 率高,能够随机应变。

武艺出众,有军事才干,能胜任行军打仗的工作。绵竹位于西川重要的战略线上,地势险峻,易 守难攻。刘季玉若无几分把握,不可能派李严驰援绵竹(李严反水的事儿先按下不提)。

等等,你觉得这样不足以证明李严很强悍?我再说两个事情:

A:公元218年,马琴、高胜召集士兵数万人,在郪县起事,彼时刘备在汉中来不及回军平乱。李 严便只率郡里的五千士兵前往讨伐,斩杀高胜马琴,乱党哄散。

B:越砈族首领高定派军围攻新道县,李严急速出兵往新道救援,结果贼兵大败而走。

主公不在,贼军势大猖狂,没人敢去平叛。此时只带领一个千余人的军队,干掉了对方几万的部众,顺便杀了起兵的几个头领,这种胆识和魄力,实在难得。

综上,李严治事、军事才能俱佳,是个人才。


御前带刀侍卫


李严算得上文武兼备,在各个势力下都能得到重用,这就证明他是有水平的,刘备入四川时,领兵降于刘备,李严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的战功,他为官一方时,平定过本地叛乱,得到刘备重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单独召见李严,跟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只可以后来没有记得刘备的忠告,骄傲自满,屡次三番破坏诸葛亮北伐,最终被贬为庶人,最终郁郁而终


it从业


李严哪会武功!他就是个文臣!带兵打仗更不行了!纯粹的的文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